廈門篔簹湖的外來客:中華鱟安家 慄喉蜂虎現身

2020-11-24 福州新聞網

  東南網9月27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沈華鈴/文 吳曉平/圖)漫步廈門篔簹湖畔,竟有意外驚喜,最近,市民黃先生在湖邊散步時,先後發現了海龜和中華鱟在湖水中暢遊。「海龜和中華鱟原本都生活在大海,在篔簹湖裡見到還真是稀奇。是從海裡遊過來的,還是有人故意放生的?」

  昨日,記者採訪了解到,篔簹湖的優勢魚種,主要是鯔魚,還有不少鱸魚、羅非魚,近年來,隨著篔簹湖水質改善,多了不少新來客。其中,海龜和中華鱟偶有發現,而且,工作人員在篔簹湖還觀察到過海鰻、小鯊魚等海洋生物的身影。

  此外,因為一些不明真相的市民在湖邊放生,泥鰍、鯉魚、烏龜等淡水生物,也發現過不少。

  海龜 湖中遊得歡快

  「看,有一隻海龜!」9月24日,市民黃先生帶著孩子在篔簹湖邊散步,走到白鷺洲公園音樂噴泉南側時,他突然發現湖裡有一隻海龜,正遊得歡快。

  從黃先生拍攝的視頻中,記者看到,湖水十分清澈,一隻金黃色外殼夾雜著灰褐色花紋的海龜,在水中悠閒地遊動著,看起來十分有趣。「你會不會看錯,它可能是一隻烏龜。但是,我想烏龜可能不長這樣。」視頻中,兩個小朋友被這海龜吸引,加入圍觀的人群,還討論起來。

  黃先生說,看到有人圍觀,這隻機靈的海龜很快地遊進深水不見了。

  篔簹湖管理中心工作人員表示,此前也有在湖中發現海龜,當時請漁政工作人員過來將其放生了。而海龜出現在篔簹湖中,有兩種可能:「一種是隨海水從閘口中遊進來,另一種,可能是市民放生的。」

  不過,工作人員表示,海龜一定時間就要隨季節遷徙一次,常常需要往返數千公裡,以完成繁殖產卵、成長、發育的生活史,而篔簹湖的空間並不適合它們的生存。

相關焦點

  • 廈門篔簹湖的外來客 中華鱟在湖中安家慄喉蜂虎首次現身
    「海龜和中華鱟原本都生活在大海,在篔簹湖裡見到還真是稀奇。是從海裡遊過來的,還是有人故意放生的?」昨日,記者採訪了解到,篔簹湖的優勢魚種,主要是鯔魚,還有不少鱸魚、羅非魚,近年來,隨著篔簹湖水質改善,多了不少新來客。其中,海龜和中華鱟偶有發現,而且,工作人員在篔簹湖還觀察到過海鰻、小鯊魚等海洋生物的身影。
  • 廈門篔簹湖水質改善 中華鱟在此繁衍
    從這種藍色血液中提取的「鱟試劑」,可準確、快速地檢測人體內部組織是否受細菌感染。­  有一種圓尾鱟和中華鱟外形相似,圓尾鱟全身各組織均有毒素分布,且其毒素與河豚類似。曾有市民誤食中毒險些喪命。­  前天傍晚,篔簹湖畔兩隻中華鱟依偎在一起悠閒地休息,引來了許多市民駐足觀看與拍照。本報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
  • 廈門篔簹湖水質改善 最近發現中華鱟的頻率較高
    中華鱟堪稱「活化石」廈門日報訊(記者 何炳進)鱟是一種古老的生物,早在4億多年前的奧陶紀就生活在地球上,比恐龍更早。【說法】篔簹湖水質改善 中華鱟在此繁衍前天下午5時許,市民楊先生在篔簹湖靠近郵電大廈岸邊散步,看見兩隻中華鱟趴在淺水區。「在海邊見到中華鱟不足為奇,但在篔簹湖畔見到還是第一次。」
  • 廈門建有白鷺、白海豚、文昌魚和慄喉蜂虎保護區
    廈門網訊(廈門晚報記者龔小莞圖/劉東華)5月22日是2020年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廈門市生態環境局舉辦「生態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專題講座,針對海洋生物多樣性、溼地生物多樣性的情況進行講解,並組織參與人員到廈門五緣灣慄喉蜂虎自然保護區現場參觀
  • 慄喉蜂虎拍攝連續幀
    對於到口的美味慄喉蜂虎不會在空中急於吞下,而是停落在枝頭,將獵物調整到合適的角度再吞食。如果獵物是體型較大的蝴蝶,慄喉蜂虎還會先在枝頭將翅膀弄掉之後再吃。對於蜜蜂之類的小昆蟲,慄喉蜂虎是向虎一樣兇猛的獵手,所以這類鳥得到了「蜂虎」的稱號,還有人就直接叫它們食蜂鳥。
  • 「中國最美麗的鳥」慄喉蜂虎飛臨雲南劍湖溼地(圖)
    原標題:「中國最美麗的鳥」慄喉蜂虎飛臨雲南劍湖溼地近日,雲南大理劍川縣劍湖溼地管護局巡護人員監測到10多隻慄喉蜂虎,據介紹,慄喉蜂虎是繼灰喉山椒鳥、藍喉歌鴝2個新鳥種外,劍湖溼地自然保護區今年以來記錄到的第3個新鳥種。
  • 珠海發現「最美小鳥」藍喉蜂虎
    原標題:珠海發現「最美小鳥」藍喉蜂虎   藍喉蜂虎   有著「中國最美小鳥」之美譽的藍喉蜂虎首次在珠海發現。昨日,記者從珠海市觀鳥協會獲悉,近日粵港澳大灣區珠海海島觀鳥邀請賽在外伶仃島成功舉行,19支參賽隊伍共記錄了60種鳥,並發現了藍喉蜂虎、紫背葦鳽、灰臉鵟鷹、紅頸濱鷸、慄背短腳鵯、黑翅鳶、斑頭鵂鶹等8種鳥是外伶仃島鳥類新記錄。經查閱有關文獻和資料,發現藍喉蜂虎在珠海市是首次記錄。
  • 中華鱟,一個擁有藍色血液的奇特生物,它何時可不再成人類口中餐
    鱟奇葩的外形鱟,也叫做中華鱟,生活在淺海中,在中國浙江、福建、臺灣、廣東、廣西、海南均有分布,而廈門作為福建省的沿海城市省重點保護動物,卻上了人類的餐桌鱟,體長可達60釐米,體重3-5千克。最讓人驚奇的是其血液呈藍色,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但由於人類的濫捕、濫殺,造成了中華鱟的急劇減少,甚至大量的中華鱟還上了人類的餐桌。
  • 那一年,廈門海邊的絕美日環食
    非常幸運,8年前,為了看日環食,我們全家總動員,從寧波趕到廈門,看到了一次完美的海上「帶食日出」,以及一次有驚無險、精彩絕倫的日環食過程。而今年的日環食,廈門再一次處在環食帶上。2012年5月21日,廈門海邊,等候觀賞日環食的人們。
  • 中國最美的小鳥藍喉蜂虎,明年還會來長沙麼?
    不要被它美貌欺騙,藍喉蜂虎是名副其實的蜜蜂殺手,為了不被蜇到,它會選擇在樹枝上用喙敲掉毒刺再吞下。 與與大多數鳥類在樹上築巢的習慣不同,藍喉蜂虎在土丘上挖洞生活。外形冷酷,特立獨行,人送外號「冷酷小小鳥」。圖/單國平 對於一枚「菜鳥」來說,想在極短的時間內找到並拍攝藍喉蜂虎是個苦差事,尤其在炎炎夏日面前,對藍喉蜂虎棲息地調查就成為與高溫的搏鬥。
  • 廈門增加鳥類鳥種紀錄 迷路「褐胸鶲」鷺島快閃
    ▲慄喉蜂虎  至此,廈門野生鳥類鳥種紀錄由22目74科383種,增加至22目74科384種。其中,雀形目由38科174種,增加至38科175種。  現身 羽色獨特與麻雀有幾分相似  挺拔著褐色的身軀,顫動著棕色尾巴,高傲地站在茂密的樹叢中,銳利的眼睛觀察著四周,伺機而動捕捉獵物……這是8日早上,市觀鳥協會理事「cheers」,在萬石植物園捕捉到的畫面。
  • 你認識蜂虎嗎?它既不是虎也不是蜂,而是空中獵蜂高手
    圖1 慄頭蜂虎蜂虎(bee-eater)是佛法僧目蜂虎科的統稱,其分布幾乎遍及東半球的熱帶和溫帶地區,常見於非洲、歐洲南部、東南亞和大洋洲。圖2 藍喉蜂虎常見危害蜜蜂的蜂虎有慄頭蜂虎、綠喉蜂虎、慄喉蜂虎、黃喉蜂虎及藍喉蜂虎五種,是蜜蜂的重要敵害。
  • 吃鱟嘗鮮?可能要命!中華鱟和圓尾鱟都是保護動物
    海鱟廈門網訊 (文/圖廈門日報記者 沈彥彥) 殼厚肉實的鱷龜、全副武裝的海鱟(hòu)……在位於中山路東段的一家漁市海鮮城,這些奇特的動物都成了「活鮮」,在生鮮池中銷售,吸引了不少遊客駐足觀看。不過,記者了解到,食用海鱟,不僅涉嫌違規,還有可能搭上性命。據了解,鱟,亦稱馬蹄蟹,是一種古老的生物,主要有中華鱟、圓尾鱟等品種,我省的廈門、平潭、長樂、連江、東山等地沿海是中華鱟的主要棲息地,曾有部分市民喜愛食用海鱟。
  • 中國最美小鳥——藍喉蜂虎,鳥類中最靚麗的一道風景線
    因為體型嬌小,通體以紅、綠、藍三色為主,色彩豔麗多彩,極具觀賞價值,而被稱為「中國最美的小鳥」,這就是藍喉蜂虎。藍喉蜂虎在我國非常少見,其俏麗的身影與獨特的生存習慣被廣大愛鳥人士和拍鳥愛好者追捧,成為鳥類中最靚麗的一道風景線。藍喉蜂虎體型中等,體長26~28釐米。與常見的翠鳥屬於同一個目,是佛法僧目鳥類。
  • 湖湘地理|五隻藍喉蜂虎像五線譜一樣依次排列在電線上
    水中有黑水雞在漫步,偶爾也可見池鷺蹲在角落裡,打量著遠方的來客,而後伸長腦袋,眼睛盯著水面,希望從魚塘中撈到食物。向前,沿著蜿蜒的小道,兩邊是落籽成林的構樹,它們的種子受到八哥或烏鶇的追捧,很容易在空曠的原野上傳播擴散,也為沙河以北原本平坦的平原景觀增加了一排高低起伏的綠意。樹林中有不知名的鶯類,躲在樹杈間很難分辨。可以分辨出強腳樹鶯的叫聲,有時候又有噪鶥的聒噪。
  • 你知道魚狗不是狗,蜂虎也不是虎,而是鳥名嗎?
    你能想到魚狗與蜂虎,是鳥名嗎?顧名思義,魚狗就是會抓魚的「狗」,有冠魚狗、斑魚狗等,;蜂虎,就是愛逮蜜蜂、蜻蜓等昆蟲的「老虎」,有藍喉蜂虎、慄喉蜂虎等。在我國,常見的是冠魚狗和斑魚狗。冠魚狗民間喚作「花斑釣魚郎」。頭具顯著羽冠,一旦發現食物迅速俯衝,動作利落。
  • 廈門鳥類迎「神秘來客」 掛墩鴉雀現身同安
    (廈門晚報記者沈淑婷 圖/受訪者提供)頭頸慄紅、腰背棕灰、尾羽淡棕黃,叫聲小而尖,它在水邊灌木叢中「閃現」……6月13日早晨,「神秘來客」掛墩鴉雀出現在同安小坪山森林公園,市觀鳥協會理事凌飛鶴按捺住興奮的心情,記錄下它的身影。
  • 福建邊防放生「生物活化石」中華鱟
    福建邊防放生「生物活化石」中華鱟     4月13日,福建霞浦縣鹽田鄉滸嶼澳村漁民江某在海上生產作業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