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眉姬鶲
▲慄喉蜂虎
廈門網訊(廈門日報記者陸曉鳳 本組圖/廈門觀鳥協會提供)近日,廈門市觀鳥協會理事「cheers」在萬石植物園發現了福建鳥類新紀錄——褐胸鶲。
至此,廈門野生鳥類鳥種紀錄由22目74科383種,增加至22目74科384種。其中,雀形目由38科174種,增加至38科175種。
現身 羽色獨特與麻雀有幾分相似
挺拔著褐色的身軀,顫動著棕色尾巴,高傲地站在茂密的樹叢中,銳利的眼睛觀察著四周,伺機而動捕捉獵物……這是8日早上,市觀鳥協會理事「cheers」,在萬石植物園捕捉到的畫面。據「cheers」描述,畫面中這隻羽色獨特的鳥兒,大約有手掌大小,與麻雀有幾分相似。
隨後,經廈門市觀鳥協會多名會員辨認,確認這隻鳥兒是「褐胸鶲」。廈門市觀鳥協會鳥類數據中心與福州、三明、武夷山等省內其他地區的觀鳥組織核實後,確認這不僅是廈門鳥類新紀錄,也是福建鳥類新紀錄。
據市觀鳥協會的調查顯示,至此,廈門野生鳥類鳥種紀錄由22目74科383種,增加至22目74科384種。其中,雀形目由38科174種,增加至38科175種。
分析 迷路途經廈門 短暫停留
市觀鳥協會秘書長林鴞告訴記者,褐胸鶲主要分布在中國的西南地區,是終年生活在一個地區、不隨季節遷徙的留鳥,在廈門它卻屬於候鳥,所以看到它十分罕見。因此,它的「現身」令不少愛鳥人士感到興奮不已。
「候鳥和留鳥之間的區別並不是絕對的。」市觀鳥協會資深會員「魚鷹」補充說,同一鳥種,可能因為各種原因,在不同的地區甚至在同一地區表現出不同的居留類型,決定一個鳥種在一地的居留類型的因素有當地氣候、食物狀況、生態環境等。
「被發現的第二天,有觀鳥愛好者想要一睹它的芳容,卻已經找不到它的蹤跡了。」 「魚鷹」說,「褐胸鶲可能是迷路了,途經廈門短暫停留。」
「魚鷹」告訴記者,候鳥有自己固定的遷徙路線,在遷徙過程中,它們會找尋適合棲息的生態環境休息。廈門恰好在它的遷徙路線上,且食物豐富,所以才會選擇這裡短暫停留。
名片
褐胸鶲
體重12.5-13.5克,體長104-125毫米,是一種體型略小的偏褐色鶲,具黃褐色胸斑。與色彩相似的其他鶲類的區別是,其眼線及眼圈為白色,深色的條紋將白色的頰紋與白色頦及喉隔開,無翼斑,腿色淡,下顎黃色,腰偏紅,臀皮黃,翼羽緣棕色。虹膜深褐色,上嘴色深,下嘴黃色,腳暗黃色。
觀鳥指南
「高顏值」鳥類
最近紛紛來廈
市觀鳥協會資深會員「魚鷹」告訴記者:「連續兩年都有記錄到日本歌鴝,但去年冬天沒看到,它的叫聲非常悅耳動聽,期待它再來廈門開『演唱會』。」
市觀鳥協會秘書長林鴞說,隨著氣溫逐步上升,目前是廈門候鳥遷徙的旺季,銅藍鶲、黃眉姬鶲、棕尾褐鶲等不少「高顏值」鳥類已經紛紛亮相。
在哪裡可以看到它們?專家推薦這些觀賞地點。
萬石植物園:紅尾歌鴝、黃眉姬鶲
五緣灣溼地公園:黃眉姬鶲、慄喉蜂虎、蟻鴷
忠侖公園:銅藍鶲
展開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