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錄66種鳥類 第七屆成都限時觀鳥賽順利落幕
封面新聞記者 楊雪2020年10月25日上午,第七屆成都限時觀鳥賽在成都錦城公園順利落幕。比賽以錦城公園4個湖區及桂溪生態公園為賽區,採用1人1隊的方式,從上午9:00到中午12:00限3小時,共收回記錄表58份。
-
2小時辨識31種鳥 南充女大學生成觀鳥冠軍
不過愛鳥也並非老年人所專屬,在日前結束的首屆成都限時觀鳥賽上,來自西華師範大學的22歲女生苟雪憑藉在2小時內記錄31種鳥類的最高紀錄,最終獲得冠軍。 1 專業選擇 她愛上觀鳥 採訪苟雪,是在5月7日晚上,第二天一大早,她還要去成都大熊貓繁育基地見習。對一個大三女孩來說,苟雪的生活節奏略顯忙碌,但她樂此不疲,「都在我的專業範疇之中,我十分喜歡,不覺得累。」
-
浙江麗水舉辦首屆鳥類觀察邀請賽,24小時發現鳥類133種
在如此美麗的鳳陽山,24小時,會看到多少種鳥類? 由麗水市生態環境局和百山祖國家公園創建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聯合主辦,生態環境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浙江鳳陽山——百山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鳳陽山管理處、麗水市生態環境局龍泉分局聯合承辦的2020年麗水首屆鳥類觀察邀請賽(以下簡稱觀鳥賽),近日在麗水百山祖國家公園舉行,來自全國各地的觀鳥達人共觀測到多達133種鳥類。
-
118種鳥類現身 刷新觀鳥圖鑑
(通訊員 陳園園 記者 張源源)昨天,2018江蘇省暨南京市「愛鳥周」系列活動之第二屆「震旦杯」城市觀鳥邀請賽在紅山森林動物園落幕。由專業觀鳥者和業餘隊員共同組成的10支隊伍在短短12個小時內,記錄下118種鳥類身影,並為南京觀鳥圖鑑更新了大濱鷸、白額燕鷗等鳥種。
-
四川23年間新增135種野生鳥類 鳥類新分布記錄多由觀鳥者發現
觀鳥愛好者在野外觀鳥。可能是小區裡跳躍的斑鳩,可能是公園裡站立的白鷺,也可能是城市上空飛過的猛禽,在四川更廣袤的山野之中,至少有757種野生鳥類和我們生活在同一藍天下,並且23年間新增135種鳥類。這是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四川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和成都觀鳥會等機構共同推出的最新研究論文《四川省鳥類名錄的修訂與更新》裡發布的數據。
-
成都鳥類名錄發布:已知分布鳥類446種 73種近瀕危
紅腹錦雞-攝影-牛蜀軍 成都究竟有多少種鳥類?答案是466種。4月1日,四川省暨成都市第35屆「愛鳥周」來臨之際,成都觀鳥會正式發布成都鳥類名錄1.0》(簡稱《名錄》)。 初步統計,目前成都境內已知分布有鳥類20目78科466種,其中非雀形目計有19目35科205種,雀形目43科261種。按照最新的數據,成都現有鳥種數量約佔全國總數的31.9%,名列全國同類城市前茅。 從保護類別上看,目前分布在成都的鳥類中,有5種屬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分別位黑鸛、金雕、綠尾虹雉、紅喉雉鶉、斑尾榛雞。
-
四川鳥類新紀錄:白喉斑秧雞
封面新聞記者 楊雪11月14日,成都野保部門發布了《2020年成都市生物多樣性(鳥類)監測及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巡護報告》。報告指出,2020年夏秋季(7月1日-10月31日)調查共記錄到鳥類238種23576隻,其中白喉斑秧雞(Rallina eurizonoides)為成都鳥類新記錄,白喉斑秧雞亦是四川鳥類新記錄。截至目前,成都市記錄鳥種達496種。2020年7月1日-10月31日,成都觀鳥會於實施了成都市生物多樣性(鳥類)監測及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巡護夏秋季工作。
-
重慶觀鳥愛好者捕捉到30個鳥類新記錄
他們就是觀鳥愛好者。這兩年,通過他們的鏡頭,在重慶捕捉到30個鳥類新記錄,其中更有13個新記錄來源於重慶都市區。今天,我們跟隨他們的鏡頭,一起去探尋春天的奧妙。鏽胸藍姬鶲、點斑林鴿「鳥痴」保安:發現總在無意間新增的30個鳥類新記錄中,「鏽胸藍姬鶲」和「點斑林鴿」,就是在照母山森林公園和鴻恩寺森林公園發現的。
-
第420個鳥類新紀錄誕生! 武漢發現叉尾太陽鳥(圖)
鍾永樂 攝武漢晚報訊(記者楊曉雨)11月27日,武漢市觀鳥協會會員鍾永樂在中科院武漢植物園觀測並拍攝到2隻叉尾太陽鳥,我市第420個鳥類新紀錄誕生。當天,鍾永樂來到植物園進行日常鳥類監測。發現叉尾太陽鳥在一片喬灌混交林內,當時他正在觀測燕雀取食一棵樹上的果實。突然聽到一聲不太一樣的鳥叫,他仔細查找四周,在另一棵樹上發現了兩隻黃色小鳥,他立即拍下了照片。
-
2020「北京秋季觀鳥月」觀鳥大賽及鳥類攝影大賽活動通知
此次大賽旨在鼓勵市民到戶外去觀察野生鳥類,在欣賞鳥類的同時,記錄鳥類的數量和分布信息,留下相關影像資料,為北京市鳥類資源調查提供數據支持。此次活動共有「觀鳥大賽」及「鳥類攝影大賽」兩項賽事及相關科普宣傳活動。
-
廈門增加鳥類鳥種紀錄 迷路「褐胸鶲」鷺島快閃
廈門網訊(廈門日報記者陸曉鳳 本組圖/廈門觀鳥協會提供)近日,廈門市觀鳥協會理事「cheers」在萬石植物園發現了福建鳥類新紀錄——褐胸鶲。 至此,廈門野生鳥類鳥種紀錄由22目74科383種,增加至22目74科384種。其中,雀形目由38科174種,增加至38科175種。 現身 羽色獨特與麻雀有幾分相似 挺拔著褐色的身軀,顫動著棕色尾巴,高傲地站在茂密的樹叢中,銳利的眼睛觀察著四周,伺機而動捕捉獵物……這是8日早上,市觀鳥協會理事「cheers」,在萬石植物園捕捉到的畫面。
-
成都市第一本綜合性觀鳥手冊發布 收錄了150種常見鳥類
四川省暨成都市第三十七屆「愛鳥周」活動今日在成都市錦官驛小學啟動,啟動現場除展示鳥類標本、漫畫、攝影作品和舉辦愛鳥周走進校園科普講座外,成都市觀鳥協會還發布了成都市內第一本綜合性觀鳥手冊:《成都市常見150種鳥類手冊》。
-
成都境內記錄鳥類496種 白喉斑秧雞首現四川
本時段內,成都觀鳥會開展了鳥類繁殖及度夏調查、秋季鳥類遷徙調查、野生鳥類疫源疫病監測、鳥類巡護及疫源疫病防護預警等重點活動。報告顯示,2020年夏秋季(7月1日-10月31日)調查共記錄到鳥類238種23576隻,相較一、二季度261種不重複記錄56種。其中白喉斑秧雞為成都鳥類新記錄,亦是四川鳥類新記錄。目前成都市記錄鳥種達496種。
-
「珠海」平沙發現鳥類新紀錄——短嘴豆雁
近日,珠海市觀鳥協會在平沙發現鳥類新紀錄,發現三隻短嘴豆雁。據了解,短嘴豆雁是由豆雁(Anser fabalis)亞種提升為種。短嘴豆雁體色麻褐,與豆雁(80釐米)相近,但體型(75釐米)較小。短嘴豆雁在珠海屬於冬候鳥,根據《廣東省的鳥類及考察歷程》,廣東省最早記錄的短嘴豆雁追溯到1863年。近十年,短嘴豆雁絕大部分南下到鄱陽湖越冬,很少飛到廣東。本次雁落平沙,表明平沙處於候鳥的重要遷徙路線上。除了短嘴豆雁,珠海市觀鳥協會在平沙已經記錄到野生鳥類100餘種。
-
武漢去年觀察到306種野生鳥類 喜鵲和我們天天見
4月1日至7日是「武漢愛鳥周」,武漢觀鳥會今天將正式發布的《2016年武漢野生鳥類觀察年報》(以下簡稱「年報」)說,全市去年共觀察到306種野生鳥類,其中最常見的是喜鵲。武漢去年新增8種鳥這是來自武漢民間觀鳥愛好者組織的首份野生鳥類觀察年報,長達259頁。
-
最新記錄:四川野生鳥類有757種,23年新增135種
2013年,闕品甲所在的成都觀鳥會因得到科研經費的支持,有條件系統開展調查工作,形成了一份四川鳥類名錄的初稿,但也不完善,所以沒有公開發表。2019年,闕品甲回到成都工作,與成都觀鳥會、四川大學、廣漢市林業局、瀘州觀鳥會等多家單位的成員合作,重新進行了詳細地梳理,年底初步完成《四川省鳥類名錄的修訂與更新》。
-
廈門可觀察到373種鳥 黎明時分是觀鳥最佳時機
昨日,市園林植物園、廈門觀鳥協會共同舉辦「尋找林間飛羽——2012年愛鳥周嘉年華」活動,受到家長和孩子的熱捧,百花廳前的小廣場人山人海,場面十分火爆。記者了解到,就在我們的身邊,有300多種的鳥類與你我共享廈門的藍天碧水,下個月更是我市觀鳥最佳季節。然而,我市一些鳥類的數量出現下降的情況,對此,廈門觀鳥協會呼籲加強對鳥類的保護意識,開展科普動員活動。
-
成都境內記錄鳥類496種 白喉斑秧雞首現四川
11月14日,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從成都市公園城市建設管理局獲悉,《2020年成都市生物多樣性(鳥類)監測及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巡護報告(夏秋季2020.07.01—10.31)》(以下簡稱《報告》)出爐。 本時段內,成都觀鳥會開展了鳥類繁殖及度夏調查、秋季鳥類遷徙調查、野生鳥類疫源疫病監測、鳥類巡護及疫源疫病防護預警等重點活動。
-
2018廣西龍州弄崗觀鳥賽,鳥浪第一波
廣西崇左市在2018年3月14-18日舉辦「2018中國龍州第二屆秘境弄崗國際觀鳥節暨觀鳥賽」,委託朱雀會承辦此次賽事。朱雀會發出通知不久,這裡收到鳥友們的多條留言,有人要去參加觀鳥比賽,卻沒去過龍州觀鳥,希望自然使者能介紹一下龍州的鳥兒。
-
福州最全觀鳥路線圖出爐 福建鳥類多達557種
大人帶孩子觀鳥、退休老人觀鳥……觀鳥已不僅僅是專業鳥友的愛好。福建省鳥類繁多,已記錄到的種類多達557種,也就是說,在我國自然分布的鳥類中,有超過40%的鳥種在我省的野外可以見到。鳥種:難得一見的白眉山鷓鴣、東方角鴞、斑姬啄木鳥,還有令人驚豔的銅藍鶲、橙腹葉鵯、紅耳鵯、叉尾太陽鳥、紅嘴藍鵲、白鷳、灰胸竹雞等上百種鳥類,出現的鳥種因時而異。沿著公園內的小溪走,能看到紅尾水鴝、白冠燕尾、灰背燕尾、紫嘯鶇。晴天時,在公園上空還能看到猛禽,如林雕、蛇雕、鳳頭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