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2小時辨識31種鳥 南充女大學生成觀鳥冠軍
●本報記者 李雙早
鳥兒是人類的朋友,特別是不少老年人將養鳥作為興趣愛好,喜愛之情可見一斑。不過愛鳥也並非老年人所專屬,在日前結束的首屆成都限時觀鳥賽上,來自西華師範大學的22歲女生苟雪憑藉在2小時內記錄31種鳥類的最高紀錄,最終獲得冠軍。
1 專業選擇 她愛上觀鳥
採訪苟雪,是在5月7日晚上,第二天一大早,她還要去成都大熊貓繁育基地見習。對一個大三女孩來說,苟雪的生活節奏略顯忙碌,但她樂此不疲,「都在我的專業範疇之中,我十分喜歡,不覺得累。」
苟雪出生在貴州省遵義市一個普通農民家庭,生活在農村的她,從小就觀察到很多動植物。2014年,苟雪報考了西華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野生動物與自然保護區管理專業。「其實一 開始並不知道這個專業是幹什麼的,純粹是被專業名字所吸引。」苟雪說,沒想到歪打正著,野生動物與自然保護區管理專業還真對了她的胃口,讓她這個農家女兒如魚得水。剛入校不久,苟雪便受到一名大三學姐的邀請,參加了觀鳥活動。
「《鳥類學》是我們大二的一門必修課,能提前了解鳥類相關知識,我覺得很有好處。」苟雪說,讓她自己也沒想到的是,她漸漸對鳥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2 每天觀鳥4小時 熟知上百種鳥類
走進苟雪生活的宿舍,還未踏入大門,便能感受到濃濃的自然氣息,除了處處裝飾的環保小飾品外,宿舍周邊也樹木環繞,如同一片獨立的「小森林」,令人心曠神怡。
「在寢室打開窗戶,窗外就是大樹,每天清晨,別人是被手機鬧鈴叫醒,而我們是被樹上的鳥叫聲叫醒,對我來說,這是一天中最愉快的時光。」苟雪說。
「聽鳥叫聲,看飛行特徵,身體特徵(顏色,站姿),行為習慣……」這是課堂上,老師所教的觀鳥知識。自從愛上觀鳥後,苟雪自費從網上買來望遠鏡,每天清晨天還沒大亮,便帶著望遠鏡出門,「我們有句俗話叫『早起的鳥兒有蟲吃』,事實上,鳥類的確也起得早,所以觀鳥必須從清晨開始,去遲了,鳥就飛走了。」
苟雪說,在夏天,她觀鳥從清晨6點開始,持續到上午9點結束,傍晚則在6點至7點這一時段觀鳥。而冬天,鳥兒出現的時間稍晚,她上午的觀鳥時間便會推遲1個小時進行。但無論怎樣,她每天觀鳥的時間有4個小時,出門更是望遠鏡從不離身。
苟雪還有個習慣,就是一邊用望遠鏡觀察鳥,一邊在筆記本上做記錄。她的筆記本上,密密麻麻記錄著不少鳥的種群情況、覓食情況、飛行情況以及叫聲。儘管從大一才開始系統接觸鳥類,不過苟雪告訴記者,她至今熟悉的鳥類已超過100種。
在100多種鳥類中,苟雪尤其喜歡黃鸝,她說,這是受杜甫「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詩句的影響。巧合的是,在西華師範大學校園內,也有黃鸝的身影。「學校的黃鸝是黑枕黃鸝,顏色豔麗,叫聲特別。」此外,苟雪還特別喜歡一種叫朱頸斑鳩的鳥類,「它頸子上有一圈白色斑點,像珍珠一樣,特別可愛。」
3 與鳥為伴 多次參與救鳥行動
苟雪愛鳥,卻不養鳥。她說,宿舍有規定禁止養寵物,不過好在她時常外出踏青,與鳥接觸,因此也不算孤單。
在南充,苟雪最愛觀鳥的地方有四處,西華師範大學華鳳校區周邊、西山風景區周邊、西河城區段以及嘉陵江城區段。兩年多來,這四處觀鳥點,無不留下苟雪觀鳥的足跡。在觀鳥過程中,苟雪對鳥兒的愛有增無減,救鳥,成為她與鳥兒最直接的溝通方式。
苟雪告訴記者,在南充一些生態好的區域,時常能見到捕鳥網。為了讓鳥上鉤,捕鳥網下方的地面上,還總會擺上一些鳥食,鳥被網住的情況時有發生。「第一次救鳥是在2015年4月,當時是在白塔嘉陵江大橋下的堤壩觀鳥。」苟雪說,那是一隻體態較小的鵲鶲[jú],在南充,這是較為常見的鳥類。聽見鵲鶲不時傳出的嘶叫,她心裡很不是滋味。「從專業角度看,這隻鵲鶲被困時間超過1天了,可憐的小傢伙。」
與苟雪同行的還有3名室友,她們同心協力把「小可憐」救下。「網很牢固,幾次試圖在不傷鳥的情況下救鳥都失敗了,小傢伙的叫聲也越發悽慘。」苟雪心一橫,找來工具將捕鳥網進行破除,最終讓鵲鶲獲救。
「一開始,小傢伙還挺怕我們,但是它太虛弱了,飛了幾次都飛不起來。後來漸漸發現我們沒有惡意,小傢伙的叫聲才變得平靜了,還吃我們遞去的鳥食。」在苟雪等人的幫助下,小傢伙最終飛走了,但第一次與鳥兒建立的這份信任,讓她開心了好長時間。
「還有一次,我救了一隻水鳥,小傢伙還很通人性,跟著我走了幾十米遠,像是在感謝。」兩年多來,苟雪在南充救了不少鳥兒,「對我來說,這只是舉手之勞,能讓小生命延續,我感到很驕傲。」
4 觀鳥冠軍 兩小時記錄31種鳥類
前不久,由成都觀鳥會主辦的首屆成都限時觀鳥賽在成都市植物園舉辦,吸引了川渝兩地不少愛鳥人士參加。由學院老師帶隊,苟雪參加了觀鳥大賽,這也是她第一次參加觀鳥比賽。
「比賽限時兩個小時,1人為1個隊,以最終記錄鳥類多少判定冠軍歸屬。」苟雪告訴記者,依靠平時的積累,她通過賽會提供的望遠鏡以及聽聲辨別,成功捕捉到了藍喉太陽鳥、叉尾太陽鳥、紅胸啄花鳥、黃腹山雀、慄頭鶲鶯、長尾山椒鳥、戴菊、斑姬啄木鳥等31種鳥類,並一 一進行了記錄,最終比第二名多記錄3種鳥類而獲得冠軍。
賽後,成都觀鳥會理事長沈尤表示,成都植物園有鳥類名錄,以避免參賽選手造假。此外,每位選手對所記錄的鳥類還要進行現場答辯,答錯便不算數。加之在比賽中,評審專家也會一同觀鳥,使得比賽更加公平公正。「2個小時時間,我們共收回觀鳥記錄43份,苟雪小小年紀在這麼短的時間便能記錄31種鳥類,讓我們沒有想到。」沈尤說。
對於這一成績,苟雪十分開心。不過,她謙虛地告訴記者,在大自然中,鳥類的種類很多,僅在南充已知的野生鳥類就超過200種,她要識別研究的鳥類還有很多。苟雪表示,畢業以後想從事與鳥類相關的工作,這樣能繼續與鳥為伴,與大自然為伴。
■相關新聞
南充有野生鳥類243種
紅腹錦雞、鴛鴦、鸕鷀、大麻鴨、綠翅鴨、董雞、大白鷺、中白鷺、牛背鷺、蒼鷺、冠魚狗、翠鳥……目前南充有野生鳥類243種, 其中, 生長在嘉陵江南充段的水鳥已達60餘種。國家一級保護 動物、被稱為「鳥類中的大熊貓」的中華秋沙鴨也在南充出現過。
西華師大生科院黨委副書記、副教授黃小富介紹,分布在我市的國家二級保護鳥類除了紅腹錦雞、鴛鴦外,還有13種,如蜂鷹、鳶、燕隼、長耳鴞、短耳鴞、白琵鷺等。而「鳥類中的大熊貓」中華秋沙鴨就是西華師大生科院的專家在嘉陵江南充段做水鳥調查時發現的,而鴛鴦是在四川構溪河國家溼地公園中被發現的。
(責編:袁菡苓、高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