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鳥神」在中國護鳥近十年 繪製北京觀鳥地圖

2020-12-02 華夏經緯
華夏經緯網   2020-05-27 08:53:20   

    英國「鳥神」繪製北京觀鳥地圖

  無國界環保人士唐瑞在中國護鳥近十年,成為中國多個立法機構環保法律顧問,幫助玉樹發展生態經濟

  在溫榆河畔與記者攀談了幾個小時,英國人唐瑞(Terry Townshend)扛著三腳架準備回家,這一天,唐瑞總共看到42種鳥類。除了名稱,他還清晰地記得每一種鳥類的數量。

  與十年前剛來京相比,唐瑞早已不是孤獨的觀鳥人,如今外出他常常會遇到其他陌生的鳥類愛好者。他覺得,這意味著在北京喜歡、關注鳥的人更多了,「只要不驚擾、傷害到鳥類,總體上就是好現象。」

  作為一名無國界環保人士,唐瑞在中國已經觀鳥、護鳥近十年。合作夥伴陳姝說:「那些貧困的、極少有人關注的地方,他一個人默默無聞地做著這些事情。他對中國真的很有感情,他的事業就在這兒。」

  被野外之境吸引的英國人

  唐瑞出生於英格蘭東北部諾福克郡的一個靠海村莊,出家門步行幾分鐘就是一個自然保護區。唐瑞的童年被沙丘、林地、海洋環繞,從小他便開始親近自然。

  小唐瑞最喜歡透過窗戶觀察花園的鳥兒飛來飛去,他問父母那些鳥兒的名字,父母便給他買了一本科普書,小唐瑞自學了不同鳥類的名稱,開始慢慢探索家鄉的鳥類,那一年,唐瑞4歲。

  2010年8月,唐瑞因工作從倫敦來到北京,當時他是一家國際NGO(非政府組織)的環境法顧問,主要致力於氣候變化法律研究。特別是與中國各級立法機構合作,幫助起草環境相關的法律文件。

  「我真的很喜歡中國和這裡的人民,喜歡如此遼闊的國土上有如此多的野外之境。我想著能否在這片土地上待更久。」

  唐瑞說,一些沒有來過中國的人以為中國的生態環境很糟糕,他嘗試去改變這些人的印象,「中國還有許多美麗的地方沒被人們觸及到。」

  「例如三江源,是世界上擁有最豐富的食肉動物資源淨土之一,食肉動物的密度令人驚嘆。」唐瑞記得,他第一次去三江源「大貓谷」時,發現雪豹並沒有因為人類的出現而嚇跑,反而狀態非常放鬆,「說實話,我被震撼到了。」

  創建網站推出北京觀鳥地圖

  2010年,唐瑞創建了「北京觀鳥(Birding Beijing)」網站,用英文分享他在北京記錄到的不同鳥類,很快便吸引了一大批國內外的鳥類愛好者。

  「那時我發現,還沒有一個英文網站來專門記錄北京的鳥類。一些中國以外的人以為北京是『無鳥』的,恰恰相反,北京是世界上擁有最多鳥類的首都城市之一。」 唐瑞說,創立網站的初衷是為了給中國以外的人傳遞一種積極、真實的北京鳥類生存現狀。如今,「北京觀鳥」擁有約400名志願者,包括交流傳播鳥類知識,組織線下護鳥活動等等。

  為了方便觀鳥愛好者,唐瑞在網站上推出了北京觀鳥電子地圖、《長城觀鳥地圖》、《野鴨湖觀鳥地圖》、《奧森公園觀鳥地圖》、《北京常見鳥類指南》(中英文版)等。

  「北京目前記錄在案的鳥類約510種,我至今有幸看了425種。」唐瑞統計過,在G20集團的首都城市中,北京的鳥類數量位居第二,僅次於巴西首都巴西利亞,「相信5到10年內,北京的環境可以吸引更多的鳥類,超過巴西利亞。」

  唐瑞介紹,北京的地理位置優越,處在鳥類遷徙的「高速公路」上,北半球的秋季,許多從西伯利亞南下飛往東南亞、澳大利亞、非洲等地,此時的鳥類便會如洪水般湧入北京,它們在這裡歇腳、覓食。春天的時候,這些鳥北上時又再次經過北京,「北京是這段旅程的加油站。」

  與警方聯動的護鳥人

  唐瑞「最牛」的本領就是可以「聽音辨鳥」,他被很多鳥類愛好者稱作「鳥神」,但這個稱謂遠不止此。

  「2015年9月15日,偷獵者又來了。」兩名男子正在樹林深處鋪設捕鳥網。一雙藍色的眼睛在暗處觀察著,隨後用蹩腳的中文報警。20分鐘後,順義區森林公安處的幾名民警和唐瑞在樹林附近碰上了頭。

  天色漸晚,唐瑞引路,一名偷獵者手裡正抓著一隻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日本松雀鷹迎面走來。見到警察,他愣住了,一名民警立馬上去將他控制。

  回憶起這次經歷,唐瑞很感慨,「這些人以後不會再這麼猖狂了,我希望也能夠對其他偷獵者是一個震懾。」

  秋天,正值鳥類遷徙過境北京的季節,許多偷獵者蟄伏在郊區林中「蠢蠢欲動」。來京近十年,唐瑞總共解救了多少只「落網之鳥」,他已記不清。只要一發現「風吹草動」,唐瑞便會向森林公安報警,「我和森林公安的警官加了微信,看到偷獵者、鳥網,我會拍照發給他們。」

  如今,這種「警民互動」的護鳥行動越來越多。警方還會給唐瑞等護鳥者發來他們舉報後的抓捕成果。順義區森林公安處的警官說,唐瑞在護鳥方面提供的線索,對警方的工作提供了很多幫助。

  2019年5月21日,北京市園林綠化局正式聘請唐瑞為北京城市生物多樣性保護國際專家團隊成員。

  「我們只想保護自己所熱愛的,但我們只會愛上我們所了解的。」唐瑞時常把這句話掛在口上。他說,塞內加爾環保主義家巴巴·迪翁(Baba Dioum)的這句名言對他的觸動很大。近期,豐臺區一小區「因鳥屎掉在車上而有人拆除鳥巢」的事件引發關注。唐瑞說,一些人並不知道破壞鳥巢的後果。許多人之所以非法捕獵鳥類,是源於對它們的不了解。

  唐瑞常常去全國各大學校義務普及保護鳥類及物種多樣性的知識,「人們需要了解物種保護、鳥類的重要性。只有這樣,才能有效避免傷害行為的發生。」

  用環保助力地方經濟

  大學時,唐瑞主修環境經濟學。一開始,他迷戀環境學,對經濟學毫無興趣。但老師告訴他,最好不要單一研究環境學,「他強烈建議我去做一些和經濟相關且有效的環境保護工作。」

  後來,唐瑞愈發確信,經濟和環境是息息相關的,「若沒有健康的環境,我們不可能有一個健康的經濟。同樣的,如果沒有足夠的經濟,人們又靠什麼來保護環境?」

  現今,唐瑞每周為總部設在芝加哥的一個經濟與環境發展智庫工作兩天。「他們有一個保護計劃,保護中國國家海岸公園系統,為保護生物多樣性融資。」同時,唐瑞還是青海玉樹州政府的環境保護顧問,並在一家中國生態旅遊公司擔任高管,主要研發可持續的綠色旅遊項目。

  這些年來,唐瑞累計到訪三江源20餘次,前期做一些鳥類調研、雪豹拍攝工作,近兩年,唐瑞則跟隨中國民間環保組織幫助玉樹州的「大貓谷」昂賽鄉發展野生動物生態觀賞旅遊。

  外來遊客可以住在當地藏民家中,體驗當地人真實而獨特的衣食住行,民俗文化。同時,當地藏民擔當導遊的角色,帶著遊客領略野外風光。「這為當地帶來了一些收益。這是一種可持續旅遊模式的先驅。」當地社區因此獲得了中國第一個國家公園內的社區旅遊特許經營權。

  「遊客的錢百分之百都留在社區,政府分文不取。」唐瑞為當地社區做的所有工作都是自願的,沒有佣金和薪水。

  如今,唐瑞的足跡遍布中國,這些項目使得他有更多的機會去探索中國,得以發現中國大自然的更多奧妙。

  和唐瑞打過多次交道的倫敦動物協會中方僱員陳姝說,保護其實是一個比較悲觀的行業,有時讓人覺得很無力,唐瑞做一些項目其實並沒有經費,很多都是用他自己的積蓄。但他覺得這個東西有意義,所以會堅持做下去,「後來問他打算在中國做到什麼時候,他說可能等到他積蓄花完的那一天。」

  「他對中國真的很有感情,他的事業就在這兒。特別是在那些貧困的、極少有人關注的地方做物種保護。他並不是為了名聲,他就是一個人默默無聞地做著這些事情,是真正的『無國界保護者』。」陳姝說。

  唐瑞痴迷鳥類的破曉合唱,「太陽升起後的兩小時是聽合唱的黃金時刻。」尤其是春夏季,通常是雄性在唱歌,它們在吸引雌性的同時,也在警告其他的雄性離開。」

  「特別是在周邊的山上,有時候我會閉上雙眼來傾聽。」與那些獵奇觀鳥者不同,唐瑞並沒有好勝心,「只是純粹地看鳥,記錄鳥。不是競爭,而是享受當下。」

  「這個城市有那麼多鳥,北京人應該引以為傲。」唐瑞說。  (新京報)

 

責任編輯:袁丹華

共1頁

 

相關文章

   

熱門點擊

  更多

精彩時評

 

新聞推薦

  更多

精彩博文

 

華夏周刊

  更多

新聞排行

   

相關焦點

  • 全國「愛鳥周」活動舉行 「愛鳥護鳥」深入人心
    中國政府一直很重視對野生鳥類的保護,自1981年正式確立「愛鳥周」以來,每年都會開展各種宣傳教育活動,引導社會公眾愛鳥、護鳥,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處。今年,各地也都以「愛鳥周」為契機積極創新鳥類保護活動,讓「愛鳥護鳥」深入人心。
  • 武漢光谷觀鳥地圖:十幾個觀鳥點,200餘種鳥,還有「水中鳳凰」
    其實,四月除了看風景、賞繁花與新綠,也是觀鳥的好時機。湖北省的「愛鳥周」是在每年4月份的第一周。這段時間,枝頭上、小河旁到處都是鳥的蹤影,唧唧喳喳的鳥鳴終日不息。無論你是一位想尋找稀有品種的發燒級愛鳥者,還是只想用鳥鳴潤潤耳朵,都不妨嘗試用觀鳥的方式來親近自然。
  • 石獅多部門聯合開展觀鳥護鳥行動 部分候鳥變留鳥
    4月13日下午,春光明媚,海風吹拂,泉州灣河口溼地水頭村段的灘涂上,一隻只大小白鷺或低頭覓食,或展翅高飛,或駐足休憩,而這些美麗的「倩影」,被灘涂邊上的幾個高清照相機鏡頭一一記錄下來……原來,以福建省第38屆「愛鳥周」為契機,石獅市直城建系統黨委聯合福建省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志願者委員會、泉州林業局、泉州市觀鳥學會開展
  • 2018任鳥飛---兩個執著護鳥的老頭
    2018年9月,任鳥飛北戴河沿海溼地項目啟動後,70多歲的老喬與近70歲的老劉結伴,再次加入了任鳥飛項目組,結成了牢不可破的調查二人組。接下來這兩個年齡加起來近150歲的老頭,一個人不停的用望遠鏡、長焦鏡頭掃視沿海溼地、天空,一個人不停的用手機APP記錄、提交信息,開始了他們一天的觀鳥、攝鳥、監測、守護工作。
  • 北京觀鳥愛好者十年發現鳥類百餘種 普及鳥類知識
    北京觀鳥愛好者十年發現鳥類百餘種 普及鳥類知識 2014-07-08 11:05:39  「夏至已過,北京也早已進入夏季,繁殖季節的鳥兒分外忙碌,夏候鳥有的在孵化,有的已經有了第一巢的寶寶……鳥爸爸鳥媽媽們竭盡全力哺育著後代,上演著生命的讚歌。這周我們『城市綠島觀鳥行』走進圓明園,看看那裡繁殖期鳥類的情況……」這是6月28日召集北京市民免費參加「城市綠島行」的通知帖,當天有18位北京市民參加了活動,觀察記錄到40種鳥。  北京有沒有鳥?
  • 小區裡的觀鳥人:記錄北京城的「鳥跡」
    這些情況下,錄音筆就成了他的觀鳥「法寶」。  有一次,王曉波在小區拍到一隻疑似北京平原地區罕見的棕眉柳鶯,興奮地加進了小區鳥種記錄。但回家後再仔細看照片,又覺得與小區比較常見的巨嘴柳鶯難以區別,王曉波又把它移出了記錄。  一位觀鳥大咖告訴他,棕眉柳鶯與巨嘴柳鶯外形太相似,野外環志時區別的最好辦法,是量一量鳥喙厚度,超過三毫米的是巨嘴柳鶯,不到三毫米則是棕眉柳鶯。
  • 「護鳥」就是護住「金飯碗」——雲南石梯村的生態脫貧經
    新華社昆明11月7日電 題:「護鳥」就是護住「金飯碗」——雲南石梯村的生態脫貧經 新華社記者安曉萌、姚兵 山風徐徐,鳥鳴陣陣。早上7點半,石梯村村民徐小龍照例帶上玉米面粉和黃粉蟲,來到鳥類監測點投餵鳥兒。雖然最近來觀鳥的人不多,他仍然堅持每天來餵三次。
  • 「鳥書」要來了!手繪1491個鳥種,掃二維碼可聽鳥鳴
    鄭秋暘同時也是這本書的插畫師,五分之一的鳥種手繪圖都是她畫的。「書中一共4000多張圖,由20多位插畫師繪製,我們都是有一定基礎的觀鳥愛好者,畫的鳥基本上都是親眼所見。」鄭秋暘說,她很享受繪畫的過程,鳥奇特的長相和奇怪的名字成了她和朋友聊天的談資。
  • 滇西觀鳥拍鳥,鳥人們無法抵禦的誘惑
    2018年1月,新出版的鄭光美《中國鳥類分類與分布名錄》(第三版),列明雲南鳥種945種,亞種1162種。無論是新銳鳥類學家推崇的DNA分類系統(與IOC關聯更密切),還是老一輩鳥學泰鬥傳統分類學給予的數據,雲南在中國鳥類分布的地位都妥妥地排名第一,遠遠超出位列第二的四川(鄭光美名錄第三版四川鳥類691種,亞種798種)。無論哪種分類方法,雲南都佔據了中國鳥類的三分之二強。
  • 七旬老翁護鳥一生:種下十畝林 但使群鳥歸
    在這位一輩子都在愛鳥護鳥的老人看來,打爺爺那輩就留下的鳥群已經不僅是屬於大自然的精靈,更是他的重要家庭成員。愛鳥代代傳 相伴八十載今年 71 歲的胡光明,家住遵義鳳岡縣琊川鎮朝陽村平安組石樑河畔,一輩子都在與房前屋後的群鳥打交道,在當地村民眼中,胡光明儼然一位 " 護鳥使者 "。
  • 雲南盈江石梯村:獵鳥變護鳥,踏出生態致富路
    「石梯的變化,是把砍樹人變『護林人』『護鳥人』,把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太平鎮雪梨村黨總支書記胡培松告訴科技日報記者。  胡培松說的鳥,是在全球分布區域十分狹窄的犀鳥等珍稀鳥類。  「2015年2月,一群人背著照相機、攝像機,翻山越嶺來到我們村,拿出畫滿鳥的書,問我有沒有見過書裡面的鳥。」
  • 保山-關注:在百花嶺,追尋百鳥倩影
    每年的12月到來年的3月,是高黎貢山觀鳥的黃金時節。12月14日至16日,第三屆高黎貢山國際觀鳥節在高黎貢山旅遊度假區百花嶺村舉行,來自全國各地愛鳥護鳥組織的鳥類生態專家和攝影愛好者走進高黎貢山,追尋百鳥倩影、記錄精彩瞬間,關注高黎貢山生態旅遊綠色發展。
  • 春日觀鳥地圖出爐!龍泉驛就有一個地兒,離家近~
    據成都觀鳥會理事長沈尤介紹:「天府之地成都,生態環境類型多樣,氣候溫潤,記錄有野生鳥類逾480種,居全國特大型城市前列。自1916年居住於華西壩的戴珍女士開啟中國大陸現代意義上的觀鳥活動以來,百餘年後的今天,成都越來越成為觀鳥的熱土。」
  • 觀鳥觀出鳥們的一些趣事
    觀鳥攝鳥是一項有意義的活動,觀察自然生態條件下的鳥類活動狀況能夠增長自然科學知識。觀鳥首先要認識所觀察的鳥種,從書本和電腦上查閱相關鳥類知識,觀鳥的過程也是學習實踐掌握鳥類知識的過程。各種不同鳥的生態習性也不相同,正確辨認鳥種是觀鳥先決條件,特別是那些珍稀鳥種和本地發現的新鳥種。
  • 2018滇西拍鳥、觀鳥攻略(一)
    白喉扇尾鶲,卜紅馨攝前言: 中國有1400多種鳥類,雲南省的鳥類種數大約佔全國的六、七成,是鳥類資源的第一大省,眾多的鳥類資源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乃至世界觀鳥拍鳥者。筆者曾28次到過雲南拍鳥觀鳥,最近一次是在2018年的春節前,此行還能拍到將近10種沒有見過的鳥種,回味無窮,特此寫此文,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滿心的歡喜。
  • 鳥達人 | 10·31瑞景小學大明湖無痕觀鳥科普課堂
    ,是指在自然環境中利用望遠鏡等觀測記錄設備,在不影響野生鳥類正常生活的前提下觀察鳥類的一種科學性質的戶外活動;興起於英國,逐漸流行全球各國,至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戶外觀鳥」課程,10月31日在大明湖景區內舉行,迎來了瑞景小學2018級2班、山東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青年志願者協會的同學、家長和志願者們,近80人參加了本次自然課堂活動。
  • 千畝晚稻不收割 江西餘干護鳥獻「糧」策
    作為中國最大的淡水湖,世界七個重要溼地之一的鄱陽湖,被人們譽為「珍禽王國、候鳥天堂」「白色長城」,每逢候鳥遷徙季,鄱陽湖畔的鳥群或展翅起舞,或嬉戲追逐,姿態萬千,成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最美風景線。2020年11月起,大江網、信息日報推出《候鳥回家》系列策劃之對話護鳥人,聚焦鄱陽湖畔的候鳥守護者,向世界詮釋4600萬贛鄱兒女「追清逐綠」的不懈努力。今日推出的是江西餘干探索護鳥「糧」策的故事。
  • 青島最全「觀鳥地圖」 這些鳥類你都見過嗎?
    輕寒薄暖暮春天,  又是一年觀鳥時。  為您精心繪製一張「觀鳥地圖」  讓市民在高山、在草場、在水中,  觀深澗黃鸝鳴、賞翠柳白鷺飛。  到底要去哪裡觀鳥呢?  青島有兩處「鳥類天堂」  那麼,青島哪些地方適宜觀鳥?每個地方又能夠看到哪些鳥呢?
  • 頭似鳥雀翅似蝴蝶,蝴蝶鳥來六渡了!還有兩位護鳥人
    頭似鳥雀,翅似蝴蝶……美麗的「蝴蝶鳥」來六渡了。嚴冬,本是觀鳥淡季,但「蝴蝶鳥」的到來,點燃了鳥友的熱情。天剛蒙蒙亮,數十位觀鳥者便聚集在房山區十渡鎮六渡村的懸崖絕壁下,戴著口罩、裹上大衣,翹首企盼,只為一睹「蝴蝶鳥」的芳容。
  • 寬闊水尋猴觀鳥之三:聽音辨鳥 追蹤紅腹錦雞
    這裡是觀鳥勝地。步行一小時就能環湖一周的水庫邊,已被拍攝到的鳥類有近 200 種。但這只是貴州寬闊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已發現鳥類數量的一部分。每年都有很多人,不遠千裡,帶著昂貴的攝影器材,到這裡拍鳥。村民蔣幫權,不論天晴下雨,每天起床後,都會去屋後觀鳥點察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