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觀鳥愛好者十年發現鳥類百餘種 普及鳥類知識

2020-11-24 中國新聞網

北京觀鳥愛好者十年發現鳥類百餘種 普及鳥類知識

2014-07-08 11:05:39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作者:責任編輯:杜雯雯

2014年07月08日 11:05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參與互動(0)

參加城市綠島行的一家三口。付建平攝

參加城市綠島行的人們。肖 虹攝

  關於北京環境的話題,現在仿佛只剩下了霧霾和水泥叢林,春花秋月夏蟲冬雪都已遠離我們的眼和我們的心。但是,去年北京的深秋,200多隻毛腿沙雞從圓明園的天空飛過;今年的初春,優雅的鳳頭鸊鷉按時在昆明湖上跳起雙人舞;眼下,有水塘有葦叢的地方,東方大葦鶯和大杜鵑正「爭吵」著它們的恩怨情仇……在我們忙碌的視野之外,北京,仍有著一個綠色的世界,仍有一群人注視著這個世界,記錄著這個世界。

  「夏至已過,北京也早已進入夏季,繁殖季節的鳥兒分外忙碌,夏候鳥有的在孵化,有的已經有了第一巢的寶寶……鳥爸爸鳥媽媽們竭盡全力哺育著後代,上演著生命的讚歌。這周我們『城市綠島觀鳥行』走進圓明園,看看那裡繁殖期鳥類的情況……」這是6月28日召集北京市民免費參加「城市綠島行」的通知帖,當天有18位北京市民參加了活動,觀察記錄到40種鳥。

  北京有沒有鳥?大多數人的回答是:「有,烏鴉、麻雀。」但北京有一群執著的觀鳥愛好者,他們十幾年來為北京新增鳥種記錄就達100多種,最新出版的《北京鳥類圖鑑》記錄了北京地區共448種鳥。鳥是生態環境的旗艦物種,有鳥,就意味著有相對乾淨的空氣、土壤與水,愛護鳥類就會自然地關注和愛惜我們身邊的生態環境。於是,由北京觀鳥愛好者集結而成的北京觀鳥會從2010年起舉辦對北京市民免費開放的「城市綠島行」活動,由北京觀鳥會派出指導老師和領隊,每周在北京的各大公園帶領市民觀鳥,普及鳥類和生態知識。

  一項由志願者義務承擔的工作已堅持了3年多的時間,舉辦了近150次活動,免費服務的人群超過2000多人次。「真是首都的水平啊」,看過央視對「城市綠島行」的報導後,一位武漢市民對北京觀鳥會的會員嘖嘖稱讚。還有雲南、江西、浙江、上海、臺灣等地到京出差、旅遊的人們特意安排時間體驗了北京的「城市綠島行」,美國、新加坡、印尼等國在京留學和工作的人員也在活動籤名簿上留下自己的名字。

  北京市民劉潔帶著有殘障的女兒參加活動後,給「城市綠島行」的資深領隊付建平發來簡訊說:「今天帶女兒走出家門參加觀鳥活動很受益,為您的無私奉獻深深感動,特別衷心地向您說聲『謝謝』!」市民毛建三在中國觀鳥網上留言:「當人與自然的距離被拉近後,發現原來找了一圈也沒找到的快樂,就珍藏在自己心裡和身邊的淳樸與真情中……而現代人深層的心理疾病,即直覺功能的萎縮與病變在觀鳥的過程中可獲得療育,鳥兒是我們走出心路困境的嚮導…… 」

  走過一次次綠島行,人們透過霧霾,看到了北京的生機與風景;通過認識鳥,人們走上了熱愛、珍惜、保護的綠色生活之路。北京的綠色在哪裡?套用歌詞的句式:你見或者不見,它就在那裡。(記者 陳曉星)

相關焦點

  • ...180種常見鳥類隨時可查閱-觀鳥 震旦鴉雀 大葦鶯 鳥類資源 野鳥...
    據悉,作為華東地區首個觀鳥APP,「上海野鳥」目前共收錄了上海地區180種常見鳥類的照片、描述、分布等信息,通過這款軟體,市民可以隨時隨地查閱鳥種信息,學習觀鳥知識。  據悉,由於上海地理位置處於東亞———澳大利西亞遷徙路線的中點,是野生候鳥的重要驛站,擁有豐富的鳥類資源。
  • 英國「鳥神」在中國護鳥近十年 繪製北京觀鳥地圖
    與十年前剛來京相比,唐瑞早已不是孤獨的觀鳥人,如今外出他常常會遇到其他陌生的鳥類愛好者。他覺得,這意味著在北京喜歡、關注鳥的人更多了,「只要不驚擾、傷害到鳥類,總體上就是好現象。」  作為一名無國界環保人士,唐瑞在中國已經觀鳥、護鳥近十年。合作夥伴陳姝說:「那些貧困的、極少有人關注的地方,他一個人默默無聞地做著這些事情。他對中國真的很有感情,他的事業就在這兒。」
  • 重慶觀鳥愛好者捕捉到30個鳥類新記錄
    他們就是觀鳥愛好者。這兩年,通過他們的鏡頭,在重慶捕捉到30個鳥類新記錄,其中更有13個新記錄來源於重慶都市區。今天,我們跟隨他們的鏡頭,一起去探尋春天的奧妙。鏽胸藍姬鶲、點斑林鴿「鳥痴」保安:發現總在無意間新增的30個鳥類新記錄中,「鏽胸藍姬鶲」和「點斑林鴿」,就是在照母山森林公園和鴻恩寺森林公園發現的。
  • 2020「北京秋季觀鳥月」觀鳥大賽及鳥類攝影大賽活動通知
    北京秋季正值候鳥遷徙高峰期,為了提高人們對鳥類及其生存環境的關注,加強我市生態文明建設,推動戶外觀鳥活動發展,北京野生動物保護協會將舉辦2020「北京秋季觀鳥月」觀鳥大賽及鳥類攝影大賽五、參賽途徑微信小程序搜索「愛鳥大年」或「愛鳥國際」,或下載「愛鳥」APP,點擊2020「北京秋季觀鳥月」觀鳥大賽及鳥類攝影大賽專題頁面進行投稿發布觀鳥信息及攝影信息。兩項大賽信息互通,參與觀鳥大賽除存疑鳥種外無需上傳照片,若上傳的圖片符合要求則自動進入「攝影大賽」。
  • 觀鳥天堂府河溼地首發鳥類名錄 149種鳥類榜上有名
    武漢府河鳥類名錄,是結合近10年來的各種歷史資料、歷史數據、民間組織和個人的觀鳥記錄等數據源,對武漢府河溼地的越冬候鳥、水鳥以及鳥類類群進行了分別的統計和整理,最終形成的。監測報告統計出的武漢府河溼地冬候鳥、夏候鳥、水鳥、林鳥等各類鳥類種類的總數,共計149種,佔武漢市所有鳥類種類數量的39%。
  • 記錄66種鳥類 第七屆成都限時觀鳥賽順利落幕
    100餘名觀鳥愛好者參與本次比賽及相關活動。比賽以錦城公園4個湖區及桂溪生態公園為賽區,採用1人1隊的方式,從上午9:00到中午12:00限3小時,共收回記錄表58份。成都觀鳥會副理事長、成都觀鳥會鳥種記錄委員會主任朱磊博士擔任主評委,經評審和答辯,鳥友高暢以觀察記錄42種鳥類獲得冠軍。經核對、整理本次比賽共記錄鳥類66種,比2019第六屆觀鳥賽增加了10種,觀測種群數量也較為穩定。
  • 又是一年觀鳥季 江蘇記錄在冊鳥類超450種
    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目前江蘇記錄在冊的鳥兒超450種,可以稱得上「鳥類天堂」。 江蘇記錄在冊的鳥類超450種 江蘇地跨南北兩個氣候帶,鳥類資源十分豐富。不僅有灰喜鵲、貓頭鷹、啄木鳥等農林益鳥,也有丹頂鶴、天鵝、黑臉琵鷺、黑嘴鷗、勺嘴鷸等珍稀鳥類。 目前江蘇分布的鳥類有多少種?
  • 3小時內觀察到42種鳥類,成都觀鳥賽新紀錄誕生!
    四川在線記者 王代強記者10月26日從成都觀鳥會獲悉,昨日在成都錦城公園舉行的第七屆成都限時觀鳥賽誕生新紀錄:3小時內觀察記錄42種鳥類。成都觀鳥會副理事長、成都觀鳥會鳥種記錄委員會主任朱磊博士擔任主評委,經評審和答辯,鳥友高暢以觀察記錄42種鳥類獲得冠軍。
  • 四川23年間新增135種野生鳥類 鳥類新分布記錄多由觀鳥者發現
    彭州發現紅腹角雉。鵲鴝-常見留鳥。青頭潛鴨水中覓食。2015年2月,四川大學華西醫學院荷花池,一隻翠鳥在休息。遊隼。觀鳥愛好者在野外觀鳥。可能是小區裡跳躍的斑鳩,可能是公園裡站立的白鷺,也可能是城市上空飛過的猛禽,在四川更廣袤的山野之中,至少有757種野生鳥類和我們生活在同一藍天下,並且23年間新增135種鳥類。這是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四川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和成都觀鳥會等機構共同推出的最新研究論文《四川省鳥類名錄的修訂與更新》裡發布的數據。
  • 新疆觀鳥12年 發現10種中國鳥類新記錄
    人民網烏魯木齊12月7日電 (記者胡仁巴)「今年4月12日,新疆鳥友會會員在烏魯木齊南郊溼地拍鳥時,在蘆葦蕩裡非常意外地發現一種國內新鳥類——須葦鶯。」7日,新疆觀鳥會會長苟軍介紹,新疆觀鳥會會成立12年來,鳥友們已在新疆發現了10種中國鳥類新記錄和36種新疆鳥類新記錄。
  • 北京野鴨湖新增鳥類18種 金絲燕、林柳鶯、雲南柳鶯超罕見
    金絲燕、林柳鶯、東方中杜鵑、花田雞、雲南柳鶯、北椋鳥等北京罕見鳥類。短嘴金絲燕是雨燕目雨燕科金絲燕屬,毛色呈菸灰色,身長約14釐米,外形像北京雨燕,翅膀狹長像鐮刀一樣,主要分布在中國西南部,棲息於海拔500米到4000米的石灰巖的洞穴中,這次來北京,應該是遷徙中迷路的「迷鳥」。
  • 海南百年鳥類調查:發現16種新鳥類 上百種鳥消失
    海南也是每年候鳥遷徙路線的中途站之一,曾經記錄過的鳥種達440多種。  海南鳥類的記錄史,從很久以前就開始了。但鳥類真正載入書籍,則是從海南有志書的年代開始。對鳥類的科學調查,則始於19世紀下半葉,由幾位來到海南島的外國博物學家開創,此後綿延百餘年。  近日,堅持10年之久的「海南越冬水鳥調查」正式發布。
  • 118種鳥類現身 刷新觀鳥圖鑑
    (通訊員 陳園園 記者 張源源)昨天,2018江蘇省暨南京市「愛鳥周」系列活動之第二屆「震旦杯」城市觀鳥邀請賽在紅山森林動物園落幕。由專業觀鳥者和業餘隊員共同組成的10支隊伍在短短12個小時內,記錄下118種鳥類身影,並為南京觀鳥圖鑑更新了大濱鷸、白額燕鷗等鳥種。
  • 珍稀鳥類來京記:202種野生動物在北京溼地內安家
    「優雅」捕食的畫面,往往讓觀鳥愛好者「眼前一亮」。近年來,從「中國黑鸛之鄉」房山,到魚蝦豐美、空氣清新的密雲水庫,黑鸛優美的身影出現在北京越來越多的地方。除了黑鸛、鴛鴦等國家重點保護鳥類種群數量穩步上升,震旦鴉雀、青頭潛鴨、白尾海雕等珍稀瀕危鳥類也在北京溼地內相繼被發現。「369種野生植物,202種野生動物在北京溼地內安家」,北京市園林綠化局野生動植物和溼地保護處副處長黃三祥說。
  • 「鳥類科普」跟著「鳥叔」去看鳥
    「喜歡鳥類嗎?我們是免費派書的!」這是張教授今天最常說的一句話。張浩輝教授是原香港觀鳥會主席,雲南野鳥會理事,經常在全國各地舉辦講座,普及鳥類知識,推廣觀鳥,被親切地稱為「鳥叔」。近日,越來越多的候鳥陸續抵達青華海,吸引了眾多的遊客前來觀鳥。為了讓更多的人能夠清楚地看到來青華海越冬的候鳥,體驗觀鳥的樂趣,今天上午10點半,保山青華海國家溼地公園管理中心工作人員、張浩輝教授以及其他來自雲南鳥類學習群、保山觀鳥群的觀鳥愛好者來到青華海開展觀鳥推廣活動。
  • 上半年在蘇州已觀察到258種鳥 褐胸鶲等三種鳥類為首次發現
    根據蘇州溼地自然學校志願者的調查統計,今年上半年,志願者在蘇城累計觀察到了258種鳥類,其中有3種還是蘇州歷史上首次發現,分別為:海鷗、雙斑綠柳鶯、褐胸鶲。發現的鳥類都是溼地自然學校的志願者利用觀鳥、野外考察等機會拍下照片,經鳥類專家鑑別後按照種類統計收錄的。學校每年會對發現蘇州市鳥類新記錄發現人頒發獎勵,今年是由世界自然基金會(WWF)製作贈送的精美鳥類徽章,用以鼓勵觀鳥愛好者對蘇州市鳥類方面的研究,同時,蘇州圖書館還開展了鳥類系列公益講座,向公眾傳播科普知識。
  • 春季到上虞海塗來看鳥百餘種珍稀鳥類在這裡「加油」
    根據紹興晚報的報導:上虞海塗地處錢塘江南岸,是目前整個杭州灣地區僅存的一片溼地,也是往返於西伯利亞和澳大利亞之間的候鳥們停歇、覓食的重要中轉「加油站」,每年約有百餘種珍稀鳥類相繼匯聚於此。這片「溼地」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亞熱帶氣候使這裡擁有相對溫暖的冬季,並為鳥類提供了大片可供隱蔽和覓食的蘆葦蕩與荒草地,自然資源極其豐富。每年的10月底至次年的4月,有百餘種數十萬隻珍稀野生鳥類在這裡棲息。
  • 北京溼地生態改善 珍稀瀕危鳥類現身
    北京溼地穩步恢復 成野生動植物「樂園」  生態功能改善,北京溼地生物多樣性正持續增加,多種珍稀瀕危鳥類相繼被發現  黑羽白腹、紅喙紅腿,大型涉禽黑鸛在水邊「優雅」捕食的畫面,往往讓觀鳥愛好者「眼前一亮」。近年來,從「中國黑鸛之鄉」房山,到魚蝦豐美、空氣清新的密雲水庫,黑鸛優美的身影出現在北京越來越多的地方。
  • 青島最全「觀鳥地圖」 這些鳥類你都見過嗎?
    已記錄鳥類近300種,包括中華鳳頭燕鷗、青頭潛鴨、白鶴等3種極危物種,黑臉琵鷺、小青腳鷸、大濱鷸,大杓鷸等10種瀕危物種,還有新發現的史氏蝗鶯、黃腹柳鶯、黑鳽、禿鷲、山鶥、長尾鴨、黑雁等14種。薛琳介紹,這裡發現過斑臉海番鴨、赤嘴潛鴨、斑背潛鴨等少見鳥種,尤為難得是每年都有極危物種青頭潛鴨的記錄。
  • 四川鳥類家底的最新盤點
    >觀鳥愛好者的貢獻 本次整理所得的757種,較之1997年的628種有了較大幅度增加。這當中除開新描述定名的新種和因分類修訂由亞種提升為種的變化之外,最主要還是來自新的分布記錄,佔了107種之多。其中,有68種首次記錄於1997年之後,而經核實94%(64種)是由觀鳥愛好者所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