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絲燕、林柳鶯、東方中杜鵑、花田雞、雲南柳鶯、北椋鳥等北京罕見鳥類。短嘴金絲燕是雨燕目雨燕科金絲燕屬,毛色呈菸灰色,身長約14釐米,外形像北京雨燕,翅膀狹長像鐮刀一樣,主要分布在中國西南部,棲息於海拔500米到4000米的石灰巖的洞穴中,這次來北京,應該是遷徙中迷路的「迷鳥」。林柳鶯主要分布在歐洲、北非,曾在國內沒有確切記錄,後來在西藏、新疆等少數地區有過記錄,體長約12釐米到14釐米。它也可能是遷徙中迷路的「迷鳥」,來北京歇腳實屬罕見。



每年10月,是秋冬候鳥遷徙季,候鳥們途經野鴨湖溼地歇腳、中轉。今年,觀鳥愛好者們在這裡觀測到了林柳鶯、短嘴金絲燕、東方中杜鵑等18種以前沒見過的鳥類,還看到了每年來這裡棲息的全球極危物種——青頭潛鴨,野鴨湖現鳥種達到343種。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秋季的野鴨湖國家溼地公園荻紅蘆黃,遠山近樹濃淡相間,倒映在秀美的野鴨湖中。此時正值候鳥陸續南遷之際,野鴨湖溼地作為東亞——澳大利亞候鳥遷徙通道上的重要驛站,迎接著大量候鳥在此棲息、停留,這為觀鳥活動提供了絕佳機會。蘆葦深處的小精靈們發出「唧唧,啾啾」的聲響,觀鳥者們小心翼翼地架起望遠鏡和聽鳥器等觀鳥設備,按照規定路線和規定時間,記錄著所見所聽的鳥種數。
經過觀測,觀鳥愛好者們發現了18種新增鳥類,包括短嘴
讓觀鳥愛好者欣喜的是,他們今年又再次見到了老客人——青頭潛鴨。「從1963年起,世界自然保護聯盟開始編制全球瀕危物種紅色目錄,按照受脅程度將物種分為滅絕、野外滅絕、極危、瀕危、易危、近危、無危、數據缺乏等,在野鴨湖觀測到的青頭潛鴨就屬於極危物種,全球數量不足1000隻,十分珍貴。」北京動物學會理事李兆楠說,青頭潛鴨是雁形目鴨科潛鴨屬,以前在北京屬於夏候鳥和旅鳥,近幾十年來數量銳減。此次卻一下子觀測到了三隻,有雌性、也有雄性。
青頭潛鴨體長四五十釐米,頭部呈青黑色,喜歡棲息在蘆葦蕩等水草豐茂的開闊水域,主要以軟體和甲殼類動物、水生昆蟲和植物根莖等為食。此次落腳,與野鴨湖開闊的水域、優良的原生環境、充沛的食物供給密不可分,近日在這裡中轉過後,冬季來臨它們就可能遷徙到南方。
野鴨湖管理處副主任劉雪梅說,從10月20日開始到12月底的70天內,野鴨湖每周都會組織一次有關鳥類活動,由專業鳥導帶領參觀者科學觀鳥、走進自然。科學觀鳥不僅能為當地鳥類研究目錄提供科學依據,還可作為鳥類學基礎研究的必要數據,為野生鳥類學研究提供一個巨大的資料庫,起到科學家眼線的作用。
自從野鴨湖自然保護區成立以來,陸續發現鳥類19目65科343種,良好的生態環境成為鳥類棲息、繁衍、遷徙的重要驛站。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記者 李瑤
流程編輯:RB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