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鴨湖溼地生態保護效果明顯 10年新增鳥類62種

2020-12-04 人民網北京頻道

人民網北京11月11日電 (劉蘭) 近年來,隨著保護管理能力不斷提升,保護管理設施逐漸完善,溼地恢復面積逐年擴大,北京野鴨湖溼地環境持續改善動植物品種不斷豐富,生態保護效果明顯。

野鴨湖溼地位於世界文化遺產八達嶺長城腳下,北京西北部,總面積6873公頃,含官廳水庫北京轄區環湖479米內水域、灘涂、庫濱,及媯水河蔡家河下遊河流沼澤等。保護對象為天然溼地和野生動植物。職能是實施溼地保護和恢復工程,進行溼地科研監測,普及溼地科學知識和開展溼地生態旅遊,達到「涵養官廳水庫水源、改善入庫水質、庫濱帶防風降塵固沙、打造首都西北生態屏障」的目的和功效。1997年創建北京市首個溼地自然保護區,2000年升級為市(省)級自然保護區,2006年被國家林業局確定為國家溼地公園試點建設單位。2013年被國家環保部和國家旅遊局聯合授予全國首批生態旅遊示範區。

溼地綠改 累計恢復2萬畝溼地

野鴨湖溼地是北京地區面積最大、溼地類型最多、生物多樣性最豐富、溼地生態系統最穩定的溼地,對首都的生態安全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野鴨湖國家溼地保護區管理處主任孫勝利介紹,從1997年建立開始,野鴨湖溼地就堅持開展溼地綠改。2009年,建立「野鴨湖360度全周放映及遠程監控系統」, 80個監控點和4個信號中轉站實現監測畫面實時放映。2010年起,增加了3S衛星影像技術,以無人機測繪地形、地貌、植被,搜尋已被破壞的植被。並對退化的溼地進行綠改恢復,從媯水河入口處引水進地,補種補植蘆葦、蒲草等多種水生植物,建立了適合鳥類停留的水域和島嶼。

據統計,截至目前,野鴨湖溼地累計恢復2萬畝溼地,為鳥類提供了良好的棲息環境。

野生鳥類10年增加62種

經過溼地恢復,野鴨湖溼地的生態系統得到了有效恢復與可持續利用。恢復了包括香蒲、扁稈藨草等溼地植物優勢種,使溼地重現生機勃勃的景象和多樣化帶狀分布的不同溼地植物群落,吸引了黑水雞、白骨頂、風頭等在此區域棲息和覓食,蜻蜓、蛙類、小型溼地鳥類等各種動物類群種類與數量在保育區大幅度增加。

截止到2015年10月監測統計,有鳥類17目58科295種,新增鳥類62種,白肩雕、遺鷗、白鶴為國家一級,大天鵝、灰鶴等國家二級保護動物44種。高等植物由357種增加到472種,新發現華北唯一食蟲類植物——狸藻。

孫勝利介紹,根據監測,野鴨湖溼地發現鳥類種類最高記錄是2小時發現70多種鳥類。「11月5日當天下雪,溼地仍發現20、30種鳥類,其中,發現1400隻豆雁,6隻琵嘴鴨,還有白沙秋鴨、鵲鴨等等。」

據統計,2013年野鴨湖PM2.5平均值為48,2014年PM2.5平均值為47。

全員介入溼地保護宣教

近年來,野鴨湖溼地全員介入溼地保護宣教,豐富了內容及形式,完善了科普宣教建設,建立了一套科學的解說體系。

2007年建成了華北地區首座溼地博物館,360度環幕影院播放的由趙忠祥老師配音的《美麗的野鴨湖溼地》。2008年建多處觀鳥亭臺,親水平臺、科普棧道、溼地文化走廊等設施。已編輯出版《野鴨湖植物手冊》、《野鴨湖溼地觀鳥》,視頻《美麗的野鴨湖溼地》等。2010年,延慶小豐營小學雛鷹野保站成立,並將野鴨湖作為實踐基地,連續5年在野鴨湖開展各種主題鮮明的教育活動,學生親自參與野生動物保護實踐。

另據了解,溼地保護累計吸收當地社區就業人口近百人,因生態旅遊受益人口達到數千人。

相關焦點

  • 北京野鴨湖新增鳥類18種 金絲燕、林柳鶯、雲南柳鶯超罕見
    月,是秋冬候鳥遷徙季,候鳥們途經野鴨湖溼地歇腳、中轉。今年,觀鳥愛好者們在這裡觀測到了林柳鶯、短嘴金絲燕、東方中杜鵑等18種以前沒見過的鳥類,還看到了每年來這裡棲息的全球極危物種——青頭潛鴨,野鴨湖現鳥種達到343種。蒹葭蒼蒼,白露為霜。秋季的野鴨湖國家溼地公園荻紅蘆黃,遠山近樹濃淡相間,倒映在秀美的野鴨湖中。
  • 生態環境改善 疣鼻天鵝30年再來北京野鴨湖(圖)
    生態環境改善 疣鼻天鵝30年再來北京野鴨湖(圖) 2015-11-10 10:26:38來源:北京日報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王忠會 疣鼻天鵝配偶終生生活在一起,還是非常忠貞的鳥類。  據介紹,世界上一共有8條鳥類遷徙通道,經過中國的有三條,分別是西亞線、中亞線和東亞線。其中,東亞線的起點是俄羅斯遠東地區,途經中國,終點是澳大利亞。這是唯一經過北京的候鳥遷徙通道。野鴨湖就在東亞線上,每年10月中旬到12月、次年2月到3月,都有多達10萬隻候鳥在野鴨湖中轉。
  • 溼地保護|北京:已累計恢復建設溼地8921公頃
    「十三五」時期,北京圍繞構建「一核、三橫、四縱」的溼地總體布局,遵循宜林則林、宜溼則溼、林水相依的高質量發展理念,將溼地恢復與建設任務納入新一輪百萬畝造林綠化行動計劃。2016年以來,北京已累計恢復建設溼地8921公頃,其中新增溼地2452公頃,恢復溼地6469公頃,形成萬畝以上大尺度森林溼地10餘處,溼地面積穩步擴大,溼地景觀不斷提升。
  • 北京溼地生態改善 珍稀瀕危鳥類現身
    除了黑鸛、鴛鴦等國家重點保護鳥類種群數量穩步上升,震旦鴉雀、青頭潛鴨、白尾海雕等珍稀瀕危鳥類也在北京溼地內相繼被發現。「369種野生植物,202種野生動物在北京溼地內安家」,北京市園林綠化局野生動植物和溼地保護處副處長黃三祥說。  得益於生態功能的改善,北京溼地生物多樣性正持續增加,溼地成為北京野生動植物的「樂園」。
  • 杭州西溪溼地修復功能見效 新增植物332種
    中新網杭州11月29日電 (記者 李飛雲)29日,記者從浙江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浙江溼地資源狀況及保護條例實施」發布會上獲悉,杭州西溪溼地修復功能見效,新增植物332種。  溼地是指天然或人工的,永久的或間歇性的沼澤地、泥炭地、水域地帶,帶有靜止或流動、淡水或半鹹水及鹹水水體,包括低潮時水深不超過6米的海域。它是地球上具有多種功能的獨特生態系統,與森林、海洋一起並稱為全球三大生態系統,被譽為「地球之腎」和「物種基因庫」。
  • 生態環境逐年向好 珍稀鳥類「扎堆」造訪北京
    這讓許多觀鳥愛好者們驚喜不已,直呼今年是北京的「天鵝豐收年」。據園林部門監測,今春,天鵝選擇的休憩範圍比往年更廣。天鵝除在往年的傳統棲息地密雲水庫、官廳水庫、懷柔水庫、十三陵水庫、野鴨湖、溫榆河等休整外,還降落於清水河、北京奧林匹克森林公園、蓮石湖等地。東方白鸛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在全世界的野生種群數量僅數千隻。
  • 「十三五」我國新增溼地300多萬畝 溼地保護率過半
    中國網訊(記者韓琳) 記者從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獲悉,「十三五」期間,我國採取政策、法律、科學等綜合措施,統籌推進溼地保護與修復,增強溼地生態功能,維護溼地生物多樣性,全面提升溼地保護與修復水平。5年來新增溼地面積300多萬畝,國際重要溼地15處,國家重要溼地29處,溼地保護率達到50%以上。
  • 生態宜居 | 天津生態環境持續改善,野生鳥類已達452種
    去年本市首次觀測到白頭硬尾鴨和雪雁,多年不見的國家一級保護鳥類黑鸛、大鴇也現身北大港溼地。隨著遷徙季的日益臨近,北大港溼地工作人員加緊調試新增攝像頭,增加巡護力量,全天候流動值守,防範非法捕獵行為的同時,給候鳥準備了餌料。
  • 武漢新增10種越冬野生鳥類
    市林業局公布2011年度鳥類普查報告武漢新增10種越冬野生鳥類本報訊(記者吳昊 通訊員湯鵬)昨日,市林業局公布2011年度鳥類調查報告。根據報告,記者發現去年我市又增加了10種越冬候鳥。昨日,市林業局野生動植物保護處負責人介紹,近些年,市林業局每年與武漢市觀鳥協會聯手,進行年度鳥類調查,了解我市野生鳥類的變化情況,並共同完成年度鳥類調查報告。最新報告顯示,截止2011年12月31日,我市共增加十種來漢越冬的候鳥,種類包括蓑羽鶴、淡眉柳鶯、橙胸姬翁、針尾沙稚、藍胸秧雞、白腰雨燕、藍喉蜂虎、煙腹毛腳燕、布來氏鷚等。
  • 白鶴灘國家溼地公園新增20餘種鳥類
    今冬又添20種「新市民」 鳥類物種、數量均增加 白鶴灘國家溼地公園作為典型的河流沙洲複合體溼地,擁有大面積的沙洲、卵石灘及草甸交錯的溼地景觀。天清氣朗的生態環境涵養了豐富多樣的鳥類資源,公園內吸引了大量的鳥類在此停留。
  • 天津生態環境持續改善,野生鳥類已達452種
    去年本市首次觀測到白頭硬尾鴨和雪雁,多年不見的國家一級保護鳥類黑鸛、大鴇也現身北大港溼地。隨著遷徙季的日益臨近,北大港溼地工作人員加緊調試新增攝像頭,增加巡護力量,全天候流動值守,防範非法捕獵行為的同時,給候鳥準備了餌料。工作人員介紹,去年在北大港溼地越冬未走的國家二級保護鳥類灰鶴,多達1000餘只,雁類等也達到3萬餘只。
  • 珍稀鳥類來京記:202種野生動物在北京溼地內安家
    除了黑鸛、鴛鴦等國家重點保護鳥類種群數量穩步上升,震旦鴉雀、青頭潛鴨、白尾海雕等珍稀瀕危鳥類也在北京溼地內相繼被發現。「369種野生植物,202種野生動物在北京溼地內安家」,北京市園林綠化局野生動植物和溼地保護處副處長黃三祥說。得益於生態功能的改善,北京溼地生物多樣性正持續增加,溼地成為北京野生動植物的「樂園」。
  • 「生態文明@溼地」天津溼地 鳥類天堂
    溼地,是自然饋贈給人類的豐富營養能夠保護生物多樣性,調節徑流,改善水質。溼地,也是候鳥長途遷徙中棲息的地方。土壤浸泡在水中,孕育了豐富的魚蝦,成為鳥類能量補給的來源。許多水生植物,又成為了鳥類天然的遮蔽所。因此,這些位於遷徙路線上的溼地,又被譽為「鳥類的樂園」。
  • 觀鳥天堂府河溼地首發鳥類名錄 149種鳥類榜上有名
    【解讀】  10年時間  149種鳥類「過境」或居住  此次報告中監測覆蓋的範圍主要是武漢府河溼地,即以竹家衝、天鵝湖為中心,覆蓋了武漢市東西湖區、黃陂區、江岸區行政區劃範圍內,武漢府河流域中的黃花澇、馬家湖、童家湖、下遊入江口在內的溼地範圍
  • 保護溼地資源 提高生態功能
    經濟日報訊:天津市日前研究制定《天津市溼地自然保護區規劃》和《七裏海溼地生態保護修復規劃》《天津市北大港溼地自然保護區總體規劃》《天津市團泊鳥類自然保護區規劃》《天津市大黃堡溼地自然保護區規劃》。
  • 天津:營造良好生態持續加強監管 團泊溼地鳥類天堂
    面積62.7平方公裡的團泊鳥類自然保護區是本市重要的專門保護鳥類的自然保護區,是東亞至澳大利亞候鳥遷徙路線上的重要停歇地和中轉站。近年來,經過實施一系列保護修復工程,以及不間斷巡查巡護,保護區的生態環境不斷改善。
  • 青島膠州灣溼地成鳥類天堂,5種極危鳥類都能在這裡看到
    膠州灣溼地成鳥類天堂,5種極危鳥類都能在這裡看到半島全媒體記者 王好  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生態文明建設是關係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其中野生動物資源保護既關係到生物安全、人民健康,同時也是生態環境的「風向標」。
  • 15部門聯手保護鳥類溼地 震旦鴉雀現身白沙河
    震旦鴉雀驚現白沙河  5月29日,被譽為「鳥中熊貓」的全球瀕危鳥震旦鴉雀現身青島市城陽區白沙河入海口溼地,現場觀察到兩隻,後陸續發現10餘只。6月底,成功孵化的震旦鴉雀幼仔被觀察到在振翅試飛,「鳥中熊貓」震旦鴉雀成功在野外自然繁育下一代實屬難得。  據了解,震旦鴉雀,是中國特有的珍稀鳥種,屬全球性瀕危鳥類,被稱為「鳥中熊貓」。
  • 監管持續增強力度不斷加大 團泊溼地成鳥類天堂
    面積62.7平方公裡的團泊鳥類自然保護區是本市重要的專門保護鳥類的自然保護區,是候鳥遷徙路線上的重要停歇地和中轉站,是眾多珍稀水鳥的棲息繁殖地。近年來,經過一系列保護修復工程的實施和不間斷巡查巡護,保護區的生態不斷改善。
  • 三江源區生態保護與修復措施效果明顯
    近期,青海省生態環境廳聯合中科院地理所等單位組織完成青海三江源生態保護和建設二期工程(2013-2017年)生態成效階段性綜合評估工作。評估顯示,二期工程實施以來,三江源區生態狀況總體穩定,溼地與水體生態系統整體有所恢復,草地淨初級生產力和產草量整體保持穩定,生態系統水源涵養和流域水供給能力相對穩定,生態系統水土保持量和防風固沙量有所增加,生態保護與生態恢復措施效果明顯。   《青海三江源生態保護和建設二期工程規劃》於2013年正式頒布,實施期限為2013-2020年,總面積為39.5萬平方公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