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環境逐年向好 珍稀鳥類「扎堆」造訪北京

2020-12-06 新華社客戶端

一群天鵝在北京延慶野鴨湖溼地自然保護區棲息。新華社記者 李欣 攝

新華社北京4月2日電(記者魏夢佳)一群天鵝在水中梳理羽毛,不遠處,成群的灰鶴忙著覓食……近期,這樣的溫馨場景經常在北京市延慶區境內的官廳水庫上演。

4月1日,北京迎來第38個愛鳥周。正值候鳥過境北京的時節,北京市園林綠化局透露,截至1日,今年全市88個候鳥監測站共監測到遷徙候鳥累計達140餘萬隻。在數量龐大的遷飛鳥兒中,更有東方白鸛、青頭潛鴨、震旦鴉雀、黑鸛等不少「稀客」光臨。

北京地處亞熱帶向亞寒帶的過渡區,是眾多候鳥春秋兩季遷徙的必經通道,也是世界鳥類遷徙通道中的重要中轉站,每年過境南遷或北徙的候鳥、旅鳥達300多種。

天鵝是北京的「常客」,每年春季都駐京「歇腳」,數量一般在三五百隻不等。今年春天,「組團」來京的天鵝數量達1000餘只,種類以大天鵝、小天鵝為主,往年少見的疣鼻天鵝數量也有增加。這讓許多觀鳥愛好者們驚喜不已,直呼今年是北京的「天鵝豐收年」。

據園林部門監測,今春,天鵝選擇的休憩範圍比往年更廣。天鵝除在往年的傳統棲息地密雲水庫、官廳水庫、懷柔水庫、十三陵水庫、野鴨湖、溫榆河等休整外,還降落於清水河、北京奧林匹克森林公園、蓮石湖等地。

東方白鸛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在全世界的野生種群數量僅數千隻。據鳥類專家介紹,它們通常是沿海遷徙,在北京極其少見,過去偶爾在北京的一些水域發現,一般都是一兩隻。但今春在京監測到東方白鸛12隻。

在北京房山區大石河畔,研究人員發現了兩隻青頭潛鴨的身影,這一鳥類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列為「極危」等級。去年春季,青頭潛鴨首次造訪北京大石河、南海子等地,今春是它們第二次露面。

一群候鳥在北京延慶野鴨湖溼地自然保護區棲息。新華社記者 李欣 攝

拒馬河、大石河流域,良好的環境已吸引瀕危珍禽黑鸛安了家。經過近20年的保護,這一區域的黑鸛數量穩定在四五十隻左右,高峰時可達70隻左右。

「鳥中大熊貓」震旦鴉雀近期也在北京永定河宛平湖現身。這一中國特有的珍稀鳥種,生活空間僅限於蘆葦蕩中,數量稀少。

北京市園林綠化局野生動植物和溼地保護處處長張志明說,近年來,候鳥在北京「歇腳」的地點越來越廣泛,而過去北京不常看到的一些鳥類也越來越多。「北京生態環境逐年向好,良好的生態環境讓途徑京城的候鳥逐年增多。」他說。

「鳥類是衡量一個地區生物多樣性、完整性和生態質量的指標性動物。」鳥類專家、首都師範大學副教授高武說,「有吃、有喝、安全是鳥類在遷徙過程中選擇一個地區補給和休息的基礎條件,如果條件不合適,它們寧願放棄『補給站』繼續遷飛。」

經多年綠化建設,北京的森林和溼地總量正持續增加。2019年全市新增造林綠化面積28萬畝、城市綠地803公頃;截至2019年底,全市森林覆蓋率達44%,城市綠化覆蓋率達48.46%。近年來,北京在綠化建設中著重實現林地互聯互通,統籌考慮野生動物需求,種植多種食源植物,適合鳥類等野生動物棲息的地方越來越多。

今年起,北京88個陸生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站還加大了監測頻次,擴大監測範圍,強化對溼地、水庫、河流、公園等野生鳥類集中活動重點區域的巡查力度。

張志明說,近期全市加大執法檢查力度,除地面巡護外,還用無人機為候鳥「護航」,嚴防亂捕濫獵和破壞野生動物棲息地等違法行為發生,「我們希望候鳥能在北京享受良好的環境」。

相關焦點

  • 北京溼地生態改善 珍稀瀕危鳥類現身
    北京溼地穩步恢復 成野生動植物「樂園」  生態功能改善,北京溼地生物多樣性正持續增加,多種珍稀瀕危鳥類相繼被發現  黑羽白腹、紅喙紅腿,大型涉禽黑鸛在水邊「優雅」捕食的畫面,往往讓觀鳥愛好者「眼前一亮」。近年來,從「中國黑鸛之鄉」房山,到魚蝦豐美、空氣清新的密雲水庫,黑鸛優美的身影出現在北京越來越多的地方。
  • 珍稀鳥類現身印證無錫生態環境日益向好 愛鳥周「雲觀鳥」將上線
    江蘇省將每年的4月20日-26日定為「愛鳥周」活動時間,今年是我省第39個「愛鳥周」,活動主題是「愛鳥新時代,共建好生態」。受疫情影響,今年市自然資源規劃局將策劃線上「雲觀鳥」活動,特邀觀鳥達人和博物專家帶我們隨鏡頭探訪鳥類的精彩。
  • 崇左:生態環境逐漸改善,多種珍稀鳥類集中來訪
    白喉扇尾鶲屬「留鳥」,常單獨或成對活動,有時亦見三五隻成群或與白眶雀鶥等其他鳥類混群。廣西新聞網通訊員 徐文清 攝廣西新聞網崇左5月14日訊(通訊員 盧卓景)近年來,崇左市加大城鄉生態環境治理及珍稀鳥類保護力度,生態環境不斷改善,有的「候鳥」變成了「留鳥」,越來越多的珍稀鳥類棲息安家。
  • 珍稀白鶴首次飛臨石獅 全球僅存4000隻
    隨著石獅生態環境的逐年向好 因為我們石獅溼地公園的這個生態環境,整個石獅的生態環境都越來越好,白鶴這邊停靠也反映說石獅這邊的生態環境適合候鳥的生活。
  • 臨夏州生態環境持續向好 越冬候鳥逐年增加
    近年來,臨夏州通過溼地保護修復、大規模國土綠化等多項措施,林草溼地面積保有率穩中有增,生態環境持續向好黃河三峽溼地省級自然保護區,黃河流域,洮河、大夏河、廣通河等流域已成為國家「三屏四帶」生態屏障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為鳥類提供了良好的生存和繁殖棲息地。
  • 【漲姿勢】飛過北京的珍稀鳥類(組圖)
    近日,一種已在北京絕跡70多年的小鳥重現密雲水庫,被稱為2016年北京「最牛」的觀鳥發現。小編梳理相關新聞後發現,鳥類的生活狀況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北京的環境變化。那麼,北京最常見的鳥類品種有哪幾類?又發現過哪些珍稀鳥兒?還不趕緊來跟小編漲姿勢。
  • 黃喉鵐、白頭鵯等珍稀鳥類頻頻現身昌平
    在昌平區,良好的生態環境吸引了300餘種野生鳥類棲息嬉戲,藍眉林鴝、黃喉鵐、白頭鵯等珍稀鳥類頻頻現身。    四年前,當攝影師們把鏡頭對準各種各樣的鳥兒時,常見的大多是燕雀、斑鳩等普通種類。這兩年來,隨著昌平區綠化面積逐年增加、環境治理成效不斷顯現,沙河水庫、十三陵水庫、南口公園等地經常能拍攝到黃腰柳鶯、北紅尾鴝、紅嘴長尾藍鵲等,給攝影師和鳥類愛好者帶來了驚喜。
  • 珍稀鳥類來京記
    近年來,從「中國黑鸛之鄉」房山,到魚蝦豐美、空氣清新的密雲水庫,黑鸛優美的身影出現在北京越來越多的地方。 除了黑鸛、鴛鴦等國家重點保護鳥類種群數量穩步上升,震旦鴉雀、青頭潛鴨、白尾海雕等珍稀瀕危鳥類也在北京溼地內相繼被發現。「369種野生植物,202種野生動物在北京溼地內安家」,北京市園林綠化局野生動植物和溼地保護處副處長黃三祥說。
  • 珍稀鳥類來京記:202種野生動物在北京溼地內安家
    近年來,從「中國黑鸛之鄉」房山,到魚蝦豐美、空氣清新的密雲水庫,黑鸛優美的身影出現在北京越來越多的地方。除了黑鸛、鴛鴦等國家重點保護鳥類種群數量穩步上升,震旦鴉雀、青頭潛鴨、白尾海雕等珍稀瀕危鳥類也在北京溼地內相繼被發現。「369種野生植物,202種野生動物在北京溼地內安家」,北京市園林綠化局野生動植物和溼地保護處副處長黃三祥說。
  • 絕跡多年的珍稀鳥類——大鴇在懷遠「重現江湖」 填補我省生態版圖...
    據淮河晨刊消息 3月1日上午,記者在懷遠縣一處農田裡,拍攝到一隻正在覓食的大鳥,經過上網比對,確認這就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絕跡多年的珍稀鳥類——大鴇。這隻大鴇身高近1米,頭頸灰色,背羽棕黃色,帶黑白相間的橫紋。
  • 世界瀕危珍稀鳥類黑嘴鷗現身東寧
    世界瀕危珍稀鳥類黑嘴鷗現身東寧 2020-05-31 08:5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北汝河好生態!引多種野生鳥類棲息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李宗寬 通訊員 康向東 高建偉近日,北汝河溼地上白鷺翩躚,顏色鮮豔的野生鳥類臥波嬉戲。平日見得最多的是成群的白鷺,只有空氣品質夠清新、水質夠清潔、氣候適宜,白鷺才會造訪或「安家」。其中野生鳥類資源30餘種,主要有棕背伯勞、小鸊鷉、冠魚狗、綠頭鴨、斑嘴鴨、白鷺、蒼鷺等。近年來,我縣陸續加大投資,對全長22.8公裡的北汝河進行全面生態治理,使北汝河兩岸成為群眾休閒娛樂好去處,拉動了鄉村旅遊和產業的發展。進一步推動汝陽黃河、淮河流域及全縣水生態環境大保護大治理大提升,實現「水清、岸綠、路暢、惠民」,促進縣域水生態環境全面改善。
  • 婺源珍稀鳥類圖譜,你pick哪一款?
    文旅信息,第一時間送達鳥類是人類的朋友,也是生態系統的重要成員,對於維護生態平衡具有重要作用。4月1日是「國際愛鳥日」,篁嶺景區和婺源旅遊股份有限公司聯手,分別在篁嶺、曉起舉行國際愛鳥日公益宣傳活動。國際愛鳥日:愛鳥護鳥活動現場,有關婺源境內存有的珍稀鳥類攝影作品,沿著篁嶺天街和曉起古樟依次排開。景區工作人員在旁,向遊客介紹攝影作品中的珍稀鳥類,並發放相關宣傳單,讓大家更加充分的了解這些珍稀鳥類,從而更好的保護它們。更有婺源的旅遊吉祥物——「熊貓鳥家族」(靛冠噪鶥、白腿小隼、中華秋沙鴨)亮相現場,吸引了不少遊客朋友前來互動合影。
  • 生態環境好 鳥兒「扎堆」來靖「安家」
    對於這群黑色的鳥兒,縣林業局森林保護站站長、高級工程師陳躍林解答,此鳥名為黑水雞,是鶴形目秧雞科的鳥類,國家三有保護鳥類。「黑水雞原來在靖州很少見到,現在發現了,說明我們靖州生態環境越來越好了。」陳躍林表示,靖州加大了造林綠化的力度,也加大了森林保護生態保護的力度,生態環境好了,鳥類遷徙的時候也就回來了。
  • 生態好轉迎來白天鵝 南樂成珍稀鳥類遷徙途「驛站」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王映 通訊員 蔣曉宇 馮雲麗  得益於生態環境的改善  「這些白天鵝學名『大天鵝』,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對水質、空氣等生態環境極為挑剔和敏感。」據南樂縣林業局工作人員介紹,不僅僅是白天鵝,在該縣以樂西湖為核心區的馬頰河國家溼地公園中,已發現多種珍稀鳥類的「身影」,「南樂縣成為珍稀鳥類遷徙途中的『驛站』,說明一系列生態恢復和保護措施已見成效。」  近年來,南樂縣圍繞「宜居宜遊生態南樂」的發展定位,鐵腕整治環境汙染,高標準推進造林綠化工程,從根本上改善生態環境。「白天鵝的出現振奮人心。
  • 圖說洛陽 | 北汝河好生態!引多種野生鳥類棲息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李宗寬 通訊員 康向東 高建偉  近日,北汝河溼地上白鷺翩躚,顏色鮮豔的野生鳥類臥波嬉戲。平日見得最多的是成群的白鷺,只有空氣品質夠清新、水質夠清潔、氣候適宜,白鷺才會造訪或「安家」。  據林業局工作人員介紹,汝陽溼地公園內已知野生動植物資源分布有159餘種。
  • 鳥兒作證 湟水河生態環境變好了 棲息鳥類達40種
    西寧市生態環境局工作人員說。許多水鳥願意到寧湖溼地生活,這與寧湖溼地良好的水質有很大關係。寧湖溼地是我省湟水河治汙的亮點工程。這片人工溼地不僅是市民納涼、休閒的好去處,更重要的是發揮了涵養水源、淨化水質的生態功能。據了解,寧湖溼地的用水通過管道從汙水處理廠出水口引出後,先進入潛流溼地利用和淨化,後又通過表流溼地匯入湟水河。
  • 貴陽生態環境有多好?阿哈湖國家溼地公園驚現珍稀彩䴉!
    隨後野生動植物管理站將視頻發給省內資深鳥類專家鑑定,竟發現這兩隻鳥是瀕臨絕跡的珍稀鳥類——彩䴉(huán)。"嘴巴長而尖,全身黑褐相間,比一般的鷺要大,和以前看到的不一樣。"當時正在值班的貴陽市野生動植物管理站工作人員陸亮說,看到這樣的一幕,他趕緊截圖發給貴州省鳥類專家、貴陽市野生動植物管理站的吳忠榮,進行辨認後,確認這就是彩䴉。
  • 廣東粵北礦山復綠近110公頃 白嫻等多種珍稀鳥類再現
    韶關上壩村村民何奉明對當地生態環境持續向好讚嘆不已。  如今,漫步在韶關市區三江六岸,碧水藍天下,花木鬱鬱蔥蔥,空氣清新怡人。在各縣市區、鄉鎮、村莊,越來越多的綠色,清澈見底的河水,美麗清潔的村鎮,持續優化的環境讓韶關市民的幸福感越來越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