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天鵝在北京延慶野鴨湖溼地自然保護區棲息。新華社記者 李欣 攝
新華社北京4月2日電(記者魏夢佳)一群天鵝在水中梳理羽毛,不遠處,成群的灰鶴忙著覓食……近期,這樣的溫馨場景經常在北京市延慶區境內的官廳水庫上演。
4月1日,北京迎來第38個愛鳥周。正值候鳥過境北京的時節,北京市園林綠化局透露,截至1日,今年全市88個候鳥監測站共監測到遷徙候鳥累計達140餘萬隻。在數量龐大的遷飛鳥兒中,更有東方白鸛、青頭潛鴨、震旦鴉雀、黑鸛等不少「稀客」光臨。
北京地處亞熱帶向亞寒帶的過渡區,是眾多候鳥春秋兩季遷徙的必經通道,也是世界鳥類遷徙通道中的重要中轉站,每年過境南遷或北徙的候鳥、旅鳥達300多種。
天鵝是北京的「常客」,每年春季都駐京「歇腳」,數量一般在三五百隻不等。今年春天,「組團」來京的天鵝數量達1000餘只,種類以大天鵝、小天鵝為主,往年少見的疣鼻天鵝數量也有增加。這讓許多觀鳥愛好者們驚喜不已,直呼今年是北京的「天鵝豐收年」。
據園林部門監測,今春,天鵝選擇的休憩範圍比往年更廣。天鵝除在往年的傳統棲息地密雲水庫、官廳水庫、懷柔水庫、十三陵水庫、野鴨湖、溫榆河等休整外,還降落於清水河、北京奧林匹克森林公園、蓮石湖等地。
東方白鸛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在全世界的野生種群數量僅數千隻。據鳥類專家介紹,它們通常是沿海遷徙,在北京極其少見,過去偶爾在北京的一些水域發現,一般都是一兩隻。但今春在京監測到東方白鸛12隻。
在北京房山區大石河畔,研究人員發現了兩隻青頭潛鴨的身影,這一鳥類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列為「極危」等級。去年春季,青頭潛鴨首次造訪北京大石河、南海子等地,今春是它們第二次露面。
一群候鳥在北京延慶野鴨湖溼地自然保護區棲息。新華社記者 李欣 攝
拒馬河、大石河流域,良好的環境已吸引瀕危珍禽黑鸛安了家。經過近20年的保護,這一區域的黑鸛數量穩定在四五十隻左右,高峰時可達70隻左右。
「鳥中大熊貓」震旦鴉雀近期也在北京永定河宛平湖現身。這一中國特有的珍稀鳥種,生活空間僅限於蘆葦蕩中,數量稀少。
北京市園林綠化局野生動植物和溼地保護處處長張志明說,近年來,候鳥在北京「歇腳」的地點越來越廣泛,而過去北京不常看到的一些鳥類也越來越多。「北京生態環境逐年向好,良好的生態環境讓途徑京城的候鳥逐年增多。」他說。
「鳥類是衡量一個地區生物多樣性、完整性和生態質量的指標性動物。」鳥類專家、首都師範大學副教授高武說,「有吃、有喝、安全是鳥類在遷徙過程中選擇一個地區補給和休息的基礎條件,如果條件不合適,它們寧願放棄『補給站』繼續遷飛。」
經多年綠化建設,北京的森林和溼地總量正持續增加。2019年全市新增造林綠化面積28萬畝、城市綠地803公頃;截至2019年底,全市森林覆蓋率達44%,城市綠化覆蓋率達48.46%。近年來,北京在綠化建設中著重實現林地互聯互通,統籌考慮野生動物需求,種植多種食源植物,適合鳥類等野生動物棲息的地方越來越多。
今年起,北京88個陸生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站還加大了監測頻次,擴大監測範圍,強化對溼地、水庫、河流、公園等野生鳥類集中活動重點區域的巡查力度。
張志明說,近期全市加大執法檢查力度,除地面巡護外,還用無人機為候鳥「護航」,嚴防亂捕濫獵和破壞野生動物棲息地等違法行為發生,「我們希望候鳥能在北京享受良好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