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跡多年的珍稀鳥類——大鴇在懷遠「重現江湖」 填補我省生態版圖...

2020-12-06 安徽網

大鴇主要棲息在草原、灘地,有時也在農田裡覓食。

成年大鴇的翼展可達2米。

大鴇的頸部粗壯,頭型似鴕鳥。

大鴇雖然體重很大,但飛翔姿勢很舒展。

據淮河晨刊消息 3月1日上午,記者在懷遠縣一處農田裡,拍攝到一隻正在覓食的大鳥,經過上網比對,確認這就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絕跡多年的珍稀鳥類——大鴇。

這隻大鴇身高近1米,頭頸灰色,背羽棕黃色,帶黑白相間的橫紋。據了解,大鴇屬鶴形目鴇科,有兩個亞種,是大型地棲性鳥類,雄鳥體長超過一米,體重可達十公斤以上,雌鳥體型小很多。普通亞種繁殖於北方草原、農田和半荒漠地帶,在我國中東部地區越冬。據鳥類專家、安徽大學資源與環境工程學院院長周立志教授介紹,大鴇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因棲息地被破壞、過度獵殺等原因,大鴇的種群數量迅速減少,列為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的稀有物種。有資料稱,大鴇在國內的數量僅300隻左右,稀有程度堪比大熊貓,近年在我省已絕跡。周教授說,時隔幾十年後在淮河流域再次發現大鴇,填補了安徽生態版圖的一項空白,對研究該物種的分布規律和進一步採取有效保護措施具有積極意義;對安徽野生動物資源科學研究以及生態安徽建設,意義尤為重大。

日前,家住懷遠縣的一個小夥子聽父親說,自家承包地裡有一隻大鳥,他核實後即向蚌埠日報社《最蚌埠》報料。記者聞訊後,驅車往返百餘公裡,兩度實地尋訪,終見「真容」。市森林公安局副局長趙明說,罕見鳥種大鴇在我市越冬,說明蚌埠市的生態環境日趨改善,也是全市積極爭創國際溼地城市的一個顯著成果。志願者發現稀有鳥種後,積極向媒體反映,也體現了全市廣泛動員、人人參與生態保護的群眾氛圍。趙明說,保護野生動物是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一旦傷害大鴇這樣的保護動物將承擔刑事責任。不久前,全國人大常委會已啟動相關程序,正在修訂野生動物保護相關法律,擬加大對野生動物的保護力度,加強生態環境建設,相信包括大鴇在內的珍稀野生動物會越來越多。(記者 張建平 文/圖)

相關焦點

  • 絕跡多年的珍稀動物驚現蚌埠!記者兩度實地尋訪,終見「真容」!
    ▼近日家住懷遠縣的一個小夥子找到蚌埠哥他說自家承包地裡有一隻大鳥懷疑是珍稀動物大鴇隨後蚌埠哥將這一線索反映給了我們的記者他驅車往返百餘公裡兩度實地尋訪,終見「真容」(張建平 攝)3月1日上午,記者在懷遠縣一處農田裡,拍攝到一隻正在覓食的大鳥,經過上網比對,確認這就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絕跡多年的珍稀鳥類——大鴇。
  • 【漲姿勢】飛過北京的珍稀鳥類(組圖)
    近日,一種已在北京絕跡70多年的小鳥重現密雲水庫,被稱為2016年北京「最牛」的觀鳥發現。小編梳理相關新聞後發現,鳥類的生活狀況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北京的環境變化。那麼,北京最常見的鳥類品種有哪幾類?又發現過哪些珍稀鳥兒?還不趕緊來跟小編漲姿勢。
  • 白頭䴉鸛消失50年後"重現江湖"
    白頭䴉鸛消失50年後"重現江湖"中國網 china.com.cn  時間: 2008-06-17 珍稀鳥類白頭䴉鸛   近日,科學工作者在貴州草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發現13隻珍稀鳥類白頭䴉鸛,這種鳥類在中國已有50多年沒有野外目擊報告了。
  • 珍稀鳥類大鴇與數萬小夥伴越冬棲息,長垣黃河灘區變身「鳥族天堂」
    每年到了冬天,這裡就成為了鳥類的天堂,約160種鳥類在這裡留下足跡,各種禽鳥能達到數萬甚至十萬隻。  這裡也是大鴇的重要棲息地之一。除了當地相關部門開展工作外,還有不少當地的「鴇衛者」,為了給候鳥提供一個安全的棲息環境,義務付出財力、精力、體力等。
  • 珍稀鳥類彩䴉再次現身雲南盈江 曾在國內絕跡
    尹以祜 攝2020年1月27日,自然生態攝影師何學勝在大盈江流域首次記錄了彩䴉在盈江的活動影像。彩䴉在《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裡,一度被斷言「已在中國國內絕跡」。近年來,隨著生態環境逐步改善,曾經「絕跡」的彩䴉逐漸在中國重現身影。圖為此次拍攝到的彩䴉。 尹以祜 攝本次拍攝的彩䴉為一隻成鳥,它不停在水中覓食,時而梳理羽毛,時而飛翔。
  • 來河南過冬的天鵝超萬隻 越來越多野生鳥類在我省「安家」
    雖然我省的夏候鳥紛紛南飛越冬,但大批量的候鳥飛抵我省,或在此短暫停留,補充能量,或就此紮下窩巢,度過寒冬。隨著我省生態環境的改善,野生鳥類種群也變得更為多樣和豐富起來。鳥中「熊貓」黑鸛現身於我省黃河溼地的多個區域,以前只有幾百隻的天鵝,如今數量早已突破一萬,更有天鵝選擇在鄭州安家落戶,成為北龍湖、賈魯河上的「名片」。
  • 全國1/4野生鳥類青海有分布
    292種,全國1/4的野生鳥類在青海都有分布;  46種,分布在我省境內的國家重點保護鳥類眾多;  從瀕危時的22隻增長到200多隻,經過多年努力,在我省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頸鶴種群擴大;  今年3月22日至28日,3.8萬隻水鳥相聚青海湖!
  • 這些珍稀鳥類都來扎堆兒過冬啦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王小萍 河南報業全媒體記者 王雪紅/文 通訊員 張明雲/圖12月15日,三門峽市城鄉一體化示範區後地村的黃河溼地水域中,一群白天鵝從天空掠過,蘆葦掩映下的水面上,黑鸛、大鴇、大雁、白鷺等數十隻珍禽鳥類聚在一起嬉戲、覓食。
  • 盤點我國的那些珍稀鳥類 有幸見到了一定要保護它們
    朱䴉這是一種舉世矚目得珍稀瀕危鳥類,全球僅存十幾隻,而日本則有三隻,但是已經失去生殖能力。在我國這種鳥已經絕跡近20年,於1982年5月重新發現。當前已經建立了自然保護區。中華秋沙鴨一種歷史悠久的鳥類,大致誕生於1000萬年前,中國特有鳥類,但是數量不多,全球僅有不到1000隻。
  • 我市野生鳥類種類增至452種 較2014年增加了36種 近危鳥類重現
    本報訊(記者 陳璠)從市規劃資源局獲悉,隨著溼地自然保護區「1+4」規劃和雙城生態屏障建設等生態工程的有力推進,我市生態環境持續改善,吸引越來越多候鳥經我市遷徙、停歇。根據近年來對天津主要鳥類棲息地監測結果顯示,我市野生鳥類數量逐年增加、種類明顯增多。
  • 我市野生鳥類種類增至452種 較2014年增加了36種 近危鳥類重現
    從市規劃資源局獲悉,隨著溼地自然保護區「1+4」規劃和雙城生態屏障建設等生態工程的有力推進,我市生態環境持續改善,吸引越來越多候鳥經我市遷徙、停歇。根據近年來對天津主要鳥類棲息地監測結果顯示,我市野生鳥類數量逐年增加、種類明顯增多。  天津擁有適宜鳥類棲息的多種自然環境,每年春秋兩季經我市遷徙、停歇的鳥類數以百萬計。
  • 天津野生鳥類種類增至452種 較2014年增加了36種 近危鳥類重現
    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 打贏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天津北方網訊:從市規劃資源局獲悉,隨著溼地自然保護區「1+4」規劃和雙城生態屏障建設等生態工程的有力推進,我市生態環境持續改善《天津市第二次陸生野生動物資源調查報告》顯示,截至2014年,我市共記錄鳥類416種,包括遺鷗、丹頂鶴、大鴇等11種國家一級保護鳥類,大天鵝、小天鵝、白琵鷺等59種國家二級保護鳥類。
  • 大鴇:讓我「尷尬」的 不只是名字
    走進北京動物園需要另外買票才能參觀的大熊貓館,您會意外地發現,首先看到的動物不是大熊貓,而是進門後右手邊的珍稀鳥類展區,其中之一就是大鴇。大鴇另外一個「尷尬」事,是在生態類群中被劃分為「涉禽」。
  • 「大鴇回家——生物多樣性保護展及系列講座」活動啟動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趙力文 通訊員 李沛千姿百態的鳥類影像集中展出,豐富多樣的生物標本展覽呈現,生物多樣性保護主題講座開講……10月30日下午,「大鴇回家——生物多樣性保護展及系列講座我省環保志願者們先後啟動了「2018黃河溼地拯救大鴇行動」以及「2019-2020年大鴇東部種群越冬同步調查」兩個項目,分別從越冬大鴇的巡護保護和大鴇東部種群越冬同步數據調查兩方面展開越冬大鴇保護工作。
  • 中國十大最珍稀瀕危鳥類名單出爐
    世界各地的鳥類都容易受到環境威脅,這些威脅大多來自人類活動,如過度狩獵、砍伐森林、汙染和土地改造。地球上幾乎13%的鳥類瀕臨滅絕。那麼,你知道中國最瀕危的鳥類有哪些嗎?現在小編為大家介紹一下中國十大最珍稀瀕危鳥類,感興趣的朋友們一起來看看吧!
  • 珍稀鳥類峇里鸚鵡「絕跡」 印尼政府呼籲「獻鳥」
    中新社香港一月二十二日電 雅加達消息:印尼的峇里鸚鵡一直是全世界最珍稀的鳥類之一但是動物保護人士紛紛指出,該種鳥可能在野外已經絕跡。為此,印尼政府二十日呼籲這些寵物主人獻出它們,透過自然繁殖以確保其不遭受人為的滅絕之災。另一方面,政府對非法買賣峇里鸚鵡將處以五年刑事監禁。   峇里鸚鵡有著美麗的容貌,羽毛雪白,特別是冠子上簇生著的白色羽毛極為醒目,是一種廣受歡迎的籠養和舍養鳥類,也因此被捕獵者在野外捕捉一空。
  • 「生態文明@溼地」天津溼地 鳥類天堂
    土壤浸泡在水中,孕育了豐富的魚蝦,成為鳥類能量補給的來源。許多水生植物,又成為了鳥類天然的遮蔽所。因此,這些位於遷徙路線上的溼地,又被譽為「鳥類的樂園」。全球有8條候鳥遷徙路線。天津,則是東亞到澳大利亞候鳥遷徙途中的必經之路。天津海岸線魚草豐美的潮間帶是候鳥棲息的理想場所。
  • 生態宜居 | 天津生態環境持續改善,野生鳥類已達452種
    去年本市首次觀測到白頭硬尾鴨和雪雁,多年不見的國家一級保護鳥類黑鸛、大鴇也現身北大港溼地。隨著遷徙季的日益臨近,北大港溼地工作人員加緊調試新增攝像頭,增加巡護力量,全天候流動值守,防範非法捕獵行為的同時,給候鳥準備了餌料。
  • 大鴇:我「尷尬」的不只是名字——「雲」遊動物園系列(四)
    走進北京動物園需要另外買票才能參觀的大熊貓館,您會意外地發現,首先看到的動物不是大熊貓,而是進門後右手邊的珍稀鳥類展區,其中之一就是大鴇。因此,這個名字使大鴇很「尷尬」。但是,「鴇」畢竟是一個鳥字旁的字,最初指的顯然就是一種鳥類。《詩經·鴇羽》中有「肅肅鴇羽,集於苞棘。」「肅肅鴇行,集於苞桑。」的詩句,用鴇在櫟樹、酸棗以及桑樹叢中肅肅地抖動翅膀的樣子,來形容人民生活的疾苦,十分真切而生動。看來,古人給大鴇起的這個名字並無不妥。
  • 滇池溼地獲修復 絕跡鳥類重返春城
    滇池溼地獲修復 絕跡鳥類重返春城   中新社昆明但隨著連年治理,滇池生態環境發生了明顯改變,「綠樹成蔭、水質變清、鳥類繁衍」的高原水鄉重返人們的視線。近日,消失已久的多種鳥類重回滇池湖面,其中3種為首次在昆發現。  昆明素有「春城」之稱,正因其四季如春、氣候宜人,許多鳥兒紛紛飛到昆明過冬。在滇池、河道、城市公園裡,鳶、紅筍、喜鵲、烏鴉等鳥類隨處可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