嘰咋柳鶯,拉丁文名是Phylloscopus collybita,別名棕柳鶯,英文名Chiff-chaff,屬於脊索動物門、脊椎動物亞門、鳥綱、今鳥亞綱、雀形目、鶲科、鶯亞科的一種動物,命名人為Vieillot,命名時間在1817年。
體形小的綠褐色柳鶯。翅上無翼斑。上體淡綠褐色,眉紋短而呈淡白色。下體淡白染以皮黃色,尤以胸和兩脅顯著。;自鼻孔至耳上覆羽有一條淡皮黃色的眉紋;眼先至眼後方的貫眼紋呈黑褐色;尾羽黑褐色,羽緣色淺;頭側和整個下體羽毛呈淡土黃色,頦、喉及腹部中央顏色較淡;翅下覆羽和腋羽硫黃色。兩性羽色相似。虹膜褐色;嘴暗角褐色或淡黃色,下嘴基部色淡;腳黑褐或暗褐色。
嘰咋柳鶯主要棲息於海拔20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和山腳平原地帶的林地,尤其在林下灌叢較發達的針葉林和河谷、溪流兩岸樹叢中較為常見,也棲息於針、闊混交林和闊葉林及其林緣疏林灌叢和草叢中,也出現於高原灌叢草地、蘆葦沼澤和河灘樹叢和葦叢中。單個或8-10隻成群出沒於耕地、樹木茂盛的村莊、樹林、灌叢和莊稼地。經常不停地從一個灌叢飛到另一個灌叢,或不斷地扇動翅膀和尾巴從灌叢跳動到地面上,有時也像鶲類那樣飛跳到0.5米高的空中捕捉蚊、蚋等小昆蟲。同樣,可在棉花稈、麥稈或在灌叢樹上覓食,亦常見其從水面上捕捉水生昆蟲。當由於身體重量將葦稈壓彎浸入水中時,它會立即飛跳到另一個葦稈上。食物主要為昆蟲,包括象鼻蟲、其它小型甲蟲、蚜蟲、雙翅類和蠖蛾科的幼蟲。
嘰咋柳鶯叫聲平緩而圓滑,似 tweet」或 wheet」。春季或秋季遷徙時,常發出 chiff-chiaff…」、 chiff-chal-chalp-chip-chip…」的鳴聲。
它分布於新疆、內蒙古、廣東、香港;俄羅斯西伯利亞,越冬至地中海,印度,伊朗,伊拉克和北非等地。
此物種該物種已被列入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文中圖片均為網絡圖片,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