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陳園園 記者 張源源)昨天,2018江蘇省暨南京市「愛鳥周」系列活動之第二屆「震旦杯」城市觀鳥邀請賽在紅山森林動物園落幕。由專業觀鳥者和業餘隊員共同組成的10支隊伍在短短12個小時內,記錄下118種鳥類身影,並為南京觀鳥圖鑑更新了大濱鷸、白額燕鷗等鳥種。
昨天清晨5點多,「鳥友」劉威就已經從仙林出發,奔赴觀鳥「聖地」——位於浦口的老山國家森林公園,這支隊伍的專業人員率先抵達,業餘選手則隨後趕到。在參賽選手們建立的微信群裡,早上4點便有鳥友「活躍」,戲稱自己要「起得比鳥早」。
「觀鳥賽」並非嚴格意義上的競技比賽,不設獎金,不同隊伍之間競爭的是誰看到的鳥種最多、認鳥最準。獎項除了觀鳥最多的「優勝獎」,還有看到珍稀鳥類的「至尊鳥種獎」、競猜比賽結果最接近實際的「最佳預測獎」等。對「鳥友」們而言,觀鳥的樂趣也在於走進自然,與鳥類來一次「親密接觸」。
上午10點,劉威所在的隊伍帶著老山森林公園的「收穫滿滿」,轉移到長江邊的綠水灣溼地公園繼續「奮戰」。根據鳥類的不同習性,有「林鳥」「水鳥」之分,選手們在選擇地點時,也特地將老山、綠水灣等地納入,以期能夠看到更多鳥類。記者跟隨觀鳥隊伍剛抵達綠水灣公園,就立刻聽到了一陣「啾啾」的鳥叫聲,短短幾分鐘內,就有六七種鳥類飛過,一旁的選手連忙掏出參賽表格,開始記錄,忙得不亦樂乎。
沿著綠水灣溼地公園所在的濱江大道,鳥友們記錄到了幾種常見鳥類,隨後開始向溼地深處「進發」。沿著前人踏出來的一條小土路,「追鳥」的鳥友們身穿暗色服裝,帶上鳥類圖鑑,脖子上掛著高倍望遠鏡,邊走邊四處張望著。劉威介紹說,綠水灣觀鳥的最佳地點在溼地深處,從大路過去步行要半個小時左右,那裡人跡罕至,許多鳥類在那裡棲息。
從清晨5點多到傍晚5點的12個小時內,參加觀鳥賽的10支隊伍分赴南京各地「追鳥」,賽後鳥友們回到紅山森林動物園統計鳥種時,一屋子人紛紛交流著當天的「收穫」,好不熱鬧。在評審現場,對隨處可見的常規鳥種,評委們並不要求提供任何證據,而如果對鳥友報上來的比賽結果存疑,則會要求選手提供照片,或者描述鳥類的典型特徵、現場學鳥的叫聲來「驗明正身」。
活動主辦方統計,10支隊伍中「池鷺隊」觀察並準確記錄了83種鳥類蹤跡,數量最多,獲得此次觀鳥賽優勝獎,觀鳥種類次多的隊伍分別記錄了79種、78種和76種鳥類,前幾名的爭奪十分激烈。另外,鳥類遷徙大都有詳細的「時間表」,4月的南京難得一見的大濱鷸、白額燕鷗等最終被列為此次觀鳥賽的「至尊鳥種」,也為南京觀鳥「圖鑑」再添新的鳥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