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達人 | 10·31瑞景小學大明湖無痕觀鳥科普課堂

2020-11-04 LNT無痕中國


觀鳥,是指在自然環境中利用望遠鏡等觀測記錄設備,在不影響野生鳥類正常生活的前提下觀察鳥類的一種科學性質的戶外活動;興起於英國,逐漸流行全球各國,至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


參加無痕環境教育鳥達人·戶外觀鳥課堂,走進自然世界,觀察、發現大明湖豐富的物種資源,尋獲生物 多樣性的樂趣,探索鳥類的奇妙,掌握鳥類知識,明白鳥對人類的重要性。

由濟南市科學技術協會、共青團濟南市委支持的「鳥達人·戶外觀鳥」課程,10月31日在大明湖景區內舉行,迎來了瑞景小學2018級2班、山東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青年志願者協會的同學、家長和志願者們,近80人參加了本次自然課堂活動。

山東省科普示範團隊無痕中國承擔了今天的自然環境科普教育活動,擔任今天課程自然環境解說和科普導賞的是山東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青年志願者協會的同學。大家一起走進自然、感知世界,學習自然知識,一起採取無痕環境行動。

在眾泉匯流牌坊下,無痕講師張曉雲(四葉草)為同學們講解無痕行動指南,一起做負責任的地球公民。

劉榮欣(忍冬)老師給同學們講解望遠鏡知識,讓同學們在觀鳥時能夠正確使用望遠鏡。

在西方,觀鳥作為一種休閒活動或者公民科學(Citizen Science)項目來提倡的結果,就是孩子們從小便對自然不隔膜,「我從來沒有遇到過任何一個孩子是對野生動物沒有興趣的。」 BBC自然類紀錄片主持人大衛•愛登堡說。

三四百年前的作家威廉·莎士比亞,兩百多年前的鄉村牧師吉爾伯特·懷特,一百多年前的畫家約翰·奧杜邦,以及上個世紀的觀鳥達人羅傑·彼得森,李梓婷(白檀)老師用四個名字,快速串起歐美觀鳥歷史的演變和發展歷程。

在濟南大明湖鬱鬱蔥蔥的林間,視野開闊的水域邊,同學們都興高採烈的拿著望遠鏡尋找鳥的蹤跡。大家跟隨孟雅芝(荷蘭豬)老師,一起進行自然科普遊戲,通過遊戲了解豐富多樣的鳥類知識。

公民科學是指公眾參與的科學研究,包括非職業的科學家,科學愛好者和志願者參與的科學活動,它的流行和鳥類研究有很大關係,至今發揮影響力最大的領域仍然是生物學和生態學等學科,對於鳥這樣一種飛翔的生物,要探索它們遷徙和分布的規律,只能發動業餘觀鳥者去廣泛記錄。

孟雅芝(荷蘭豬)老師通過生動的現場演示鳥的形體、飛行姿態、鳥鳴等多個維度引導同學們發現鳥類觀察的特點。無痕講師帶領大家觀察大明湖內的鳥類,介紹濟南常見野鳥及鳥類知識。

同學們通過觀察和現場記錄,聚精會神地描繪鳥兒的顏色。

大麥老師帶領平時對親子活動感興趣的家長們深入探究鳥類知識。

以時下大明湖景區可見的小鸊鷉、夜鷺、喜鵲、大斑啄木鳥、烏鶇、八哥、灰椋鳥和白頭鵯等為分類代表,進行記錄、觀賞和探究。

活動最後,同學們和家長分享了自己參加無痕觀鳥課堂的感受。

瑞景小學2018級2班東野忠諾同學說:

今天和好朋友一起來觀鳥,很開心,也獲得了很多觀鳥的知識。爸爸媽媽很支持自己參加戶外活動,如果有機會還會來參加無痕的觀鳥課。


瑞景小學2018級2班王子碩同學的媽媽宋霞說:

以前喜歡看書了解鳥的知識,這次終於第一次參加了觀鳥活動,很開心。也學習到了課堂上學不到的知識,很有意義。


瑞景小學2018級2班張金釧同學的媽媽周換景說:

第一次參加觀鳥類的活動,平常沒時間出來,孩子了解自然少。這次,接觸大自然,接觸鳥類,自由觀鳥,很有收穫。

總結思考:鳥與自然環境的關係,鳥與人類的關係, 提醒大家降低對環境和野生鳥類的影響。


參加今日鳥達人無痕觀鳥課堂的有

瑞景小學2018級2班:

宋霞、王子碩、張文華、王燁彤、李國榮、劉欽煜、翟瑞猛、翟博雅、王首鋼、王宗茁、董傳菊、王則皓、王欽煜、劉太來、王興鑠、黃曉瑩、王帥淇、劉芳、高駿哲、李正國、李甲昊、夏亞麗、許晉齊、許晉寧、蘇衛、蘇福澤、劉曉慧、周知晴、房傳斌、房煦涵、王克宏、王心怡、夏青、鹿竣涵、劉青梅、鄭旭騰、劉梓濛、王景奎、王美琪、王雙、尹鑫怡、楊發才、楊子涵、孫延風、郭澤宇、鄭振強、吳明軒、劉天斌、劉雨涵、高原、高吉濤、張國闖、張金釧、王康、李雲鑫、東野升龍、東野忠諾、金香莉、秦凡朋、陳娥、張永哲、趙德江、趙藝博、劉偉、劉晟涵、宋現靜、陳霖卓、陳芮昕


山東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青年志願者協會:

劉子豪、韓明月、鄭梓璇、張萌、陳獻福、胡杰、李晨希、李梓婷、孟雅芝、宋愛靜、劉榮欣、祝佳怡、劉碩、張曉雲、桑曼、張布克、徐嘉琪


無痕中國:

Kiwi、大麥


鳥達人無痕觀鳥課堂


鳥達人無痕戶外觀鳥課堂是無痕中國原創的第三代生態環境教育項目,它帶領青少年和市民走進自然環境,觀察、發現大明湖豐富的物種資源,探索鳥類世界,掌握鳥類知識;使用遊戲化方式、批判性思維和價值澄清等教育工具,通過觀鳥過程進行生物多樣性教育,激發青少年對環境探索的興趣,培養他們關注自然的好品質,提升生態文明意識。

文:無痕君

圖:Kiwi、大麥等

相關焦點

  • 鳥達人 | 10·24濼新小學2018級4班大明湖觀鳥
    ·戶外觀鳥課堂,走進自然世界,觀察、發現大明湖豐富的物種資源,尋獲生物 多樣性的樂趣,探索鳥類的奇妙,掌握鳥類知識,明白鳥對人類的重要性。·戶外觀鳥」課程,10月24日在大明湖景區內舉行,迎來了濼新小學2018級4班的同學、家長們,近70人參加了本次自然課堂活動。
  • 肖然:我的無痕觀鳥日記
    參加鳥達人無痕觀鳥科普課堂,走進自然世界,觀察發現大明湖豐富的物種資源,學習掌握鳥類知識,明白鳥對人類的重要性,尋獲生物多樣性的探索樂趣本文作者雲世界實驗小學2018級肖然,這是他參加11月7日鳥達人無痕觀鳥科普活動的課後作文。
  • 季令晨:鳥兒的回憶——記一次無痕觀鳥活動
    參加鳥達人無痕觀鳥科普課堂,走進自然世界,觀察發現大明湖豐富的物種資源,學習掌握鳥類知識,明白鳥對本文作者南上山街小學2018級季令晨,這是他參加10月17日鳥達人無痕觀鳥科普活動的課後作文。我知道世界上最小的鳥是蜂鳥,最古老的鳥是始祖鳥,最不可思議的是鳥類居然是由恐龍進化來。我最希望自己也能擁有鳥兒的翅膀,展翅高飛,飛躍地平線去世界看一看。
  • 老友聚|大年初二,跟幸福公社去大明湖賞鳥
    西諺「賞鳥是你一生中進入大自然的門票」。賞鳥又稱觀鳥,英文Birdwatching,是指在不影響野生鳥類正常生活情況下,去自然環境中利用望遠鏡等設備尋找鳥兒,同時觀察和欣賞鳥類的一種休閒活動,從英國起源已在全球流行了一百餘年。賞鳥運動在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進入中國大陸,在一二線大城市逐漸發展起來。
  • 2小時辨識31種鳥 南充女大學生成觀鳥冠軍
    原標題:2小時辨識31種鳥 南充女大學生成觀鳥冠軍 「聽鳥叫聲,看飛行特徵,身體特徵(顏色,站姿),行為習慣……」這是課堂上,老師所教的觀鳥知識。自從愛上觀鳥後,苟雪自費從網上買來望遠鏡,每天清晨天還沒大亮,便帶著望遠鏡出門,「我們有句俗話叫『早起的鳥兒有蟲吃』,事實上,鳥類的確也起得早,所以觀鳥必須從清晨開始,去遲了,鳥就飛走了。」
  • 物候記|合肥常見鳥類-有鳥叫的掃盲貼(上)
    物候記  |  荒野保護  無痕山林
  • 勐侖中學觀鳥俱樂部舉辦「鳥的繁殖」觀鳥活動---中國科學院
    勐侖中學觀鳥俱樂部舉辦「鳥的繁殖」觀鳥活動 2017-03-22 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 【字體:大 中 小】 3月18日,勐侖中學觀鳥俱樂部在版納植物園科普人員的帶領下舉辦了以「鳥的繁殖」為主題的系列觀鳥活動。  版納植物園科普人員在室內講座階段向勐侖中學觀鳥俱樂部的成員介紹了築巢、求偶、交配、產卵、孵卵和育雛等鳥類繁殖的基本情況。在介紹鳥類求偶行為時,為了更直觀地表現求偶行為的趣味性,穿插播放了鳥類求偶行為紀錄片的片段。
  • 廈門可觀察到373種鳥 黎明時分是觀鳥最佳時機
    日是福建省第31個「愛鳥周」。昨日,市園林植物園、廈門觀鳥協會共同舉辦「尋找林間飛羽——2012年愛鳥周嘉年華」活動,受到家長和孩子的熱捧,百花廳前的小廣場人山人海,場面十分火爆。記者了解到,就在我們的身邊,有300多種的鳥類與你我共享廈門的藍天碧水,下個月更是我市觀鳥最佳季節。然而,我市一些鳥類的數量出現下降的情況,對此,廈門觀鳥協會呼籲加強對鳥類的保護意識,開展科普動員活動。
  • 牛俊英:科普戰線的最美女博士
    2017年9月25日,焦作市高新區聶村小學的學生來標本館參觀。為了參觀效果,牛俊英建議學生們分組進入,然後一遍又一遍耐心地給學生們講解。一上午講下來,嗓子都啞了。看著孩子們一雙雙渴求知識的眼睛,牛俊英說,給學生們講解累是累,但是很有成就感,「累在身體,美在心裡」。10餘年來,牛俊英給學生、焦作市民等義務講解60餘場,受眾1.2萬餘人次。
  • 「撿垃圾」辦科普課堂,武漢植物園花博士做大自然的翻譯官
    7月底,一堂科普課在武漢植物園開講,10餘戶家庭跟著「花博士」在樹林尋找果實。2008年起,中科院武漢植物園高級園藝師李俊皞帶頭在武漢植物園開自然科普課堂,她還走進武漢市200餘個社區、100餘所學校開展科普教育。近日,李俊皞被評為武漢市科普典型「十佳科技志願者」。
  • 動物園自然課堂:探究鳥的秘密家長比孩子起勁
    自然課堂上,老師帶著孩子、家長們觀賞各種鳥類。   「犀鳥互相之間會不會打架?」「原來這裡有東方白鸛的一個鳥巢,現在怎麼不見了」……昨天,本市第34屆愛鳥周啟動,上海動物園第二期自然課堂也將主題定為「探尋動物園鳥的秘密」。記者發現,在探秘過程中,家長有時比孩子更起勁。
  • [愛鳥周]賞鳥要有趣? 觀鳥小貼士你不得不看(圖)
    記者 黃軍 攝華龍網4月1日20時20分訊(記者 黃軍)觀鳥是一項引人入勝的娛樂活動,對鳥類及其習性的了解可以使郊遊甚至公園漫步更有意義。今日,重慶動物園發布觀鳥小貼士,為市民賞鳥提供技巧指南。重慶動物園有關負責人介紹,觀鳥前一定要做好準備。需要的工具有望遠鏡、數位相機、鳥類野外鑑別手冊、筆記本和筆。
  • 各種觀鳥筆記是怎樣煉成的?福州「00後」來告訴你
    福建省第三十八屆愛鳥周到來,近百名小達人交作業,彩色手繪、觀鳥地圖、候鳥日記是這樣煉成的N海都記者 陳江燕 石磊磊 文/圖「入春解作千般語,拂曙能先百鳥啼。」王維在《聽百舌鳥》中寫道,春天來臨時,各種鳥叫聲就會不絕於耳。在福建省第38屆愛鳥周中,近百名「00後」觀鳥小達人,交出了自己的自然筆記,被朋友圈的「老鳥」們紛紛點讚。今天的《談天說地》欄目,就讓我們來了解一下,看似複雜而精密的「自然觀鳥筆記」,是怎樣煉成的。
  • 離石:血液科普知識走進小學課堂
    11月27日,呂梁市中心血站工作人員來到離石區城內小學,為小朋友們送上了一堂淺顯易懂的血液知識科普課。課堂上,血站工作人員結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通過豐富的圖片,精美的課件以及生動的故事,用通俗化、趣味化的方式,給學生們講解了血液成分、血液在身體內的功能以及無償獻血的意義和獻血流程等內容。
  • 最佳觀鳥季到了,護鳥課上,孩子們了解到武漢是「候鳥天堂」
    長江網11月17日訊(記者黃亞婷 通訊員苑天虎)進入深秋,地處世界8條候鳥遷徙路線之一、我國中部候鳥遷徙路線關鍵節點的武漢,也進入了最佳觀鳥季節。17日下午,「2020武漢市中小學生自然生態研學旅行」在東方紅小學五年級5班開展了《溼地與鳥類保護》課程,孩子們深入學習了武漢有166座湖泊、400餘種鳥類在此安家等溼地知識。研學老師胡剛帶孩子們認識校園裡的植物。
  • 小區裡的觀鳥人:記錄北京城的「鳥跡」
    相機、望遠鏡、錄音筆,是王曉波小區觀鳥的標配「三件套」。  他自認為是觀鳥人裡的拍攝派。「有些人觀鳥只拿望遠鏡,自信靠肉眼就可以辨別鳥種的特徵,但我真沒這個自信,所以我觀鳥一直堅持,不拍清楚,就不算看到。」  在王曉波記錄的小區鳥種中,有的鳥曾四五次在他耳邊「亮嗓」,卻難以謀面;有的鳥因為外形特徵太相似,極難辨別。
  • 2020年個人觀鳥記錄中的重要鳥種記錄
    全年提交了63條記錄,記錄了233種鳥,其中50條記錄209種都是省內看的了。主要的鳥種記錄見下面了:一月鴨子來市區。另外也再次看到了黃腹鼬,對它的記憶,或許還是在小學時,看到一隻鼠狼子鑽進閒置的樓板孔裡,幾個小夥伴堵上一頭,從另一頭煙燻,把人家活捉……月中,邀著鸛總去了一趟十萬大山,主要還是看這一座省內離海最近的龐大山系的生境,看要不要多想些辦法,開展更多的聯合調查事宜。鳥只是匆匆帶了一下,在山前的草蔥裡,聽鷓鴣的「嘎嘎」叫。
  • 「觀鳥小徑」正式開通! 冬天來丹霞山觀鳥打卡
    每年11月是廣東省保護野生動物宣傳月,為了更好地宣傳和保護野生動物和觀賞生物多樣性,丹霞山新修建的千米「觀鳥小徑」鋪設了七色彩虹步道,步道設置了鳥蛋展示箱、鳥巢知識介紹牌,對沿途可能出現的野生鳥類設置了帶有二維碼的標識牌,遊客通過掃描二維碼便能知曉棲息在丹霞山景區各類鳥種的基本信息和生活習性
  • 「「七裏海觀鳥」專欄」第二期 鳥的生態類群
    第二期 鳥的生態類群對於觀鳥愛好者特別是初學者,您可能會有這樣一種經歷:「樹上停著一隻一隻什麼鳥……」,您馬上拿起望遠鏡,抓緊對焦觀看,那是一種「我怕時間太快,不夠將你看仔細」的心情;然而,鳥兒仿佛聽到了遠方的呼喚,
  • 11.2吃雞課 | 烤雞大餐+鳥類「骨骼拼圖」(北京親子課堂)
    有多篇鳥類科普文章發表於《中國國家地理》、《環球人文地理》等雜誌,參與編譯了古爾德《亞洲鳥類》圖鑑和《鳥類的天賦》等書籍;用嚴謹研究態度與對觀鳥的熱愛感染著眾多隊員,被大家所尊重與喜愛。· 聽課小朋友年齡需滿6歲,6以下孩子需家長在維持課堂紀律的前提下旁聽;活動費用:358元/孩子(限一名孩子,家長可隨行),6個孩子以上成行同時報名兩個孩子,每個孩子各減免30元(可申請加入「小博物學家成長教育」微信群尋求組團夥伴)活動時間:2019年11月2日(周六)10:00~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