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鳥,是指在自然環境中利用望遠鏡等觀測記錄設備,在不影響野生鳥類正常生活的前提下觀察鳥類的一種科學性質的戶外活動;興起於英國,逐漸流行全球各國,至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
參加無痕環境教育鳥達人·戶外觀鳥課堂,走進自然世界,觀察、發現大明湖豐富的物種資源,尋獲生物 多樣性的樂趣,探索鳥類的奇妙,掌握鳥類知識,明白鳥對人類的重要性。
由濟南市科學技術協會、共青團濟南市委支持的「鳥達人·戶外觀鳥」課程,10月31日在大明湖景區內舉行,迎來了瑞景小學2018級2班、山東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青年志願者協會的同學、家長和志願者們,近80人參加了本次自然課堂活動。
山東省科普示範團隊無痕中國承擔了今天的自然環境科普教育活動,擔任今天課程自然環境解說和科普導賞的是山東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青年志願者協會的同學。大家一起走進自然、感知世界,學習自然知識,一起採取無痕環境行動。
在眾泉匯流牌坊下,無痕講師張曉雲(四葉草)為同學們講解無痕行動指南,一起做負責任的地球公民。
劉榮欣(忍冬)老師給同學們講解望遠鏡知識,讓同學們在觀鳥時能夠正確使用望遠鏡。
在西方,觀鳥作為一種休閒活動或者公民科學(Citizen Science)項目來提倡的結果,就是孩子們從小便對自然不隔膜,「我從來沒有遇到過任何一個孩子是對野生動物沒有興趣的。」 BBC自然類紀錄片主持人大衛•愛登堡說。
三四百年前的作家威廉·莎士比亞,兩百多年前的鄉村牧師吉爾伯特·懷特,一百多年前的畫家約翰·奧杜邦,以及上個世紀的觀鳥達人羅傑·彼得森,李梓婷(白檀)老師用四個名字,快速串起歐美觀鳥歷史的演變和發展歷程。
在濟南大明湖鬱鬱蔥蔥的林間,視野開闊的水域邊,同學們都興高採烈的拿著望遠鏡尋找鳥的蹤跡。大家跟隨孟雅芝(荷蘭豬)老師,一起進行自然科普遊戲,通過遊戲了解豐富多樣的鳥類知識。
公民科學是指公眾參與的科學研究,包括非職業的科學家,科學愛好者和志願者參與的科學活動,它的流行和鳥類研究有很大關係,至今發揮影響力最大的領域仍然是生物學和生態學等學科,對於鳥這樣一種飛翔的生物,要探索它們遷徙和分布的規律,只能發動業餘觀鳥者去廣泛記錄。
孟雅芝(荷蘭豬)老師通過生動的現場演示鳥的形體、飛行姿態、鳥鳴等多個維度引導同學們發現鳥類觀察的特點。無痕講師帶領大家觀察大明湖內的鳥類,介紹濟南常見野鳥及鳥類知識。
同學們通過觀察和現場記錄,聚精會神地描繪鳥兒的顏色。
大麥老師帶領平時對親子活動感興趣的家長們深入探究鳥類知識。
以時下大明湖景區可見的小鸊鷉、夜鷺、喜鵲、大斑啄木鳥、烏鶇、八哥、灰椋鳥和白頭鵯等為分類代表,進行記錄、觀賞和探究。
活動最後,同學們和家長分享了自己參加無痕觀鳥課堂的感受。
瑞景小學2018級2班東野忠諾同學說:
今天和好朋友一起來觀鳥,很開心,也獲得了很多觀鳥的知識。爸爸媽媽很支持自己參加戶外活動,如果有機會還會來參加無痕的觀鳥課。
瑞景小學2018級2班王子碩同學的媽媽宋霞說:
以前喜歡看書了解鳥的知識,這次終於第一次參加了觀鳥活動,很開心。也學習到了課堂上學不到的知識,很有意義。
瑞景小學2018級2班張金釧同學的媽媽周換景說:
第一次參加觀鳥類的活動,平常沒時間出來,孩子了解自然少。這次,接觸大自然,接觸鳥類,自由觀鳥,很有收穫。
總結思考:鳥與自然環境的關係,鳥與人類的關係, 提醒大家降低對環境和野生鳥類的影響。
參加今日鳥達人無痕觀鳥課堂的有
瑞景小學2018級2班:
宋霞、王子碩、張文華、王燁彤、李國榮、劉欽煜、翟瑞猛、翟博雅、王首鋼、王宗茁、董傳菊、王則皓、王欽煜、劉太來、王興鑠、黃曉瑩、王帥淇、劉芳、高駿哲、李正國、李甲昊、夏亞麗、許晉齊、許晉寧、蘇衛、蘇福澤、劉曉慧、周知晴、房傳斌、房煦涵、王克宏、王心怡、夏青、鹿竣涵、劉青梅、鄭旭騰、劉梓濛、王景奎、王美琪、王雙、尹鑫怡、楊發才、楊子涵、孫延風、郭澤宇、鄭振強、吳明軒、劉天斌、劉雨涵、高原、高吉濤、張國闖、張金釧、王康、李雲鑫、東野升龍、東野忠諾、金香莉、秦凡朋、陳娥、張永哲、趙德江、趙藝博、劉偉、劉晟涵、宋現靜、陳霖卓、陳芮昕
山東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青年志願者協會:
劉子豪、韓明月、鄭梓璇、張萌、陳獻福、胡杰、李晨希、李梓婷、孟雅芝、宋愛靜、劉榮欣、祝佳怡、劉碩、張曉雲、桑曼、張布克、徐嘉琪
無痕中國:
Kiwi、大麥
鳥達人無痕觀鳥課堂
鳥達人無痕戶外觀鳥課堂是無痕中國原創的第三代生態環境教育項目,它帶領青少年和市民走進自然環境,觀察、發現大明湖豐富的物種資源,探索鳥類世界,掌握鳥類知識;使用遊戲化方式、批判性思維和價值澄清等教育工具,通過觀鳥過程進行生物多樣性教育,激發青少年對環境探索的興趣,培養他們關注自然的好品質,提升生態文明意識。
文:無痕君
圖:Kiwi、大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