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報記者 李碗容 實習生高欣 通訊員 彭竹春 陳長麗
「植物結出的果實都叫果實嗎?」「無花果是花還是果?」7月底,一堂科普課在武漢植物園開講,10餘戶家庭跟著「花博士」在樹林尋找果實。2008年起,中科院武漢植物園高級園藝師李俊皞帶頭在武漢植物園開自然科普課堂,她還走進武漢市200餘個社區、100餘所學校開展科普教育。近日,李俊皞被評為武漢市科普典型「十佳科技志願者」。
李俊皞上科普課
撿「垃圾」辦起自然科普課堂
「李老師,我那裡有盆栽你要不要?」李俊皞是武漢植物園有名的「廢品」回收達人。閒暇時,她會去實驗室搜尋淘汰的實驗設備,到各個專類園區搜集修剪下來的植物枝條和果實;跑到花房,採集換下來的植物花卉。「最初課堂教具缺乏,我經常撿『廢品』自製課堂教具。」李俊皞回憶。
2008年,李俊皞到武漢植物園從事科普工作,她發現遊客大多是走馬觀花式地觀賞,沒有觀察和探究植物現象下的科學奧秘,這啟發她開展自然科普教育。她從師武漢環境教育帶頭人徐大鵬。2012年,武漢植物園會員科普課堂開課,「第一次課30多個名額被秒搶光,後面幾年課程都被秒搶,來蹭課的家庭很多。科普課堂能辦起來,我很感謝湖北省野生動物植物保護協會觀鳥分會會長李明璞、觀鳥專家李雲飛的幫助。」李俊皞說。
「自然教育追求的是體驗式教育。」李俊皞說。課堂上,她帶孩子們到植物園實地觀察,動手解剖探究。她授課形式豐富多彩,講解內容生動有趣,有繪本式教育「童年與自然為伴」,有自然體驗式教育「自然筆記」,有植物科普式探究教育「春的韻律」「夏的盛典」等四季系列……
李俊皞上科普課
李俊皞告訴記者,「自然課堂教學中我看到青少年對植物知識越發感興趣,植物知識儲備不斷增加,他們能夠自主去探究植物生長中有趣的現象,學會科學思維。同時親子課還能改善父母和孩子的關係。」
帶著植物進社區和學校開展自然教育
「科普教育不僅要請進來,還要走出去。」李俊皞帶著科普課堂走出植物園,走進武漢市各個社區和學校。最初進社區,李俊皞都帶著植物過去。李俊皞說:「剛開始自己帶花去,自力更生,通過圖片和PPT展示,講解植物種植和養護等知識,想辦法吸引居民關注。慢慢的課堂得到居民認可,洪山區、橋口區、江漢區等區科協集中優勢資源,搭建與居民的交流平臺,邀請我們到社區講課。」
李俊皞進社區上課
李俊皞關注校園科普,作為武漢科學家科普團成員,她積極進學校做科普教育。去年4月,李俊皞就曾驅車2個小時,前往新洲區邾城街向東小學,給1000名師生宣傳科普知識。「那節課是在學校食堂裡上的,師生人數多,但我感受到孩子們學習科學知識的熱情。我放大音量,用最飽滿的激情調動起學生對植物、對科學的尊重和熱愛。」李俊皞說。
李俊皞給學生上科普課
「走出去的是課堂,回報給社會的是全民科學素質的提升。」李俊皞說。李俊皞先後走進武漢市200餘個社區和100餘所學校,為1萬餘居民答疑解惑,幫助了8千餘名中小幼學生開啟奇妙的自然之旅。
做直播拍視頻,科普教育有新招
「和學生打交道,你要不斷學習。」李俊皞的科普教育形式多樣,她積極通過短視頻和直播創新科普教育,7月她就為社區錄播「植物養護大講堂」視頻課程。
「我前年就開始學拍短視頻在線上分享各種植物,感興趣的網友給我留言,我也很樂意為他們解答植物問題。」李俊皞說。她的抖音帳戶有近300個短視頻作品,獲得了6000多個點讚,8月5日她還開直播做植物知識科普。
李俊皞還積極參與武漢市自然教育的發展。2013年開始,武漢植物園攜手湖北省野生動物植物保護協會,開展湖北省暨武漢市未成年人筆記大自然實踐展示活動,她從組織培訓到作品評選全程參與,目前湖北省已有百餘作品獲「全國自然筆記大賽」大獎。
2017年,武漢植物園被國家環保部宣教中心評選為「全國自然學校試點單位」,是當年湖北省唯一一家獲評自然學校試點的單位。「自然學校成功創建和全國自然筆記大賽獲獎,這兩件事讓湖北在全國的環境宣教及自然教育工作位居前列」李俊皞說。
武漢植物園被國家環保部宣教中心評選為「全國自然學校試點單位」
【來源:楚天都市報-看楚天】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