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撿垃圾」辦科普課堂,武漢植物園花博士做大自然的翻譯官

2020-12-03 瀟湘晨報

楚天都市報記者 李碗容 實習生高欣 通訊員 彭竹春 陳長麗

「植物結出的果實都叫果實嗎?」「無花果是花還是果?」7月底,一堂科普課在武漢植物園開講,10餘戶家庭跟著「花博士」在樹林尋找果實。2008年起,中科院武漢植物園高級園藝師李俊皞帶頭在武漢植物園開自然科普課堂,她還走進武漢市200餘個社區、100餘所學校開展科普教育。近日,李俊皞被評為武漢市科普典型「十佳科技志願者」。

李俊皞上科普課

撿「垃圾」辦起自然科普課堂

「李老師,我那裡有盆栽你要不要?」李俊皞是武漢植物園有名的「廢品」回收達人。閒暇時,她會去實驗室搜尋淘汰的實驗設備,到各個專類園區搜集修剪下來的植物枝條和果實;跑到花房,採集換下來的植物花卉。「最初課堂教具缺乏,我經常撿『廢品』自製課堂教具。」李俊皞回憶。

2008年,李俊皞到武漢植物園從事科普工作,她發現遊客大多是走馬觀花式地觀賞,沒有觀察和探究植物現象下的科學奧秘,這啟發她開展自然科普教育。她從師武漢環境教育帶頭人徐大鵬。2012年,武漢植物園會員科普課堂開課,「第一次課30多個名額被秒搶光,後面幾年課程都被秒搶,來蹭課的家庭很多。科普課堂能辦起來,我很感謝湖北省野生動物植物保護協會觀鳥分會會長李明璞、觀鳥專家李雲飛的幫助。」李俊皞說。

「自然教育追求的是體驗式教育。」李俊皞說。課堂上,她帶孩子們到植物園實地觀察,動手解剖探究。她授課形式豐富多彩,講解內容生動有趣,有繪本式教育「童年與自然為伴」,有自然體驗式教育「自然筆記」,有植物科普式探究教育「春的韻律」「夏的盛典」等四季系列……

李俊皞上科普課

李俊皞告訴記者,「自然課堂教學中我看到青少年對植物知識越發感興趣,植物知識儲備不斷增加,他們能夠自主去探究植物生長中有趣的現象,學會科學思維。同時親子課還能改善父母和孩子的關係。」

帶著植物進社區和學校開展自然教育

「科普教育不僅要請進來,還要走出去。」李俊皞帶著科普課堂走出植物園,走進武漢市各個社區和學校。最初進社區,李俊皞都帶著植物過去。李俊皞說:「剛開始自己帶花去,自力更生,通過圖片和PPT展示,講解植物種植和養護等知識,想辦法吸引居民關注。慢慢的課堂得到居民認可,洪山區、橋口區、江漢區等區科協集中優勢資源,搭建與居民的交流平臺,邀請我們到社區講課。」

李俊皞進社區上課

李俊皞關注校園科普,作為武漢科學家科普團成員,她積極進學校做科普教育。去年4月,李俊皞就曾驅車2個小時,前往新洲區邾城街向東小學,給1000名師生宣傳科普知識。「那節課是在學校食堂裡上的,師生人數多,但我感受到孩子們學習科學知識的熱情。我放大音量,用最飽滿的激情調動起學生對植物、對科學的尊重和熱愛。」李俊皞說。

李俊皞給學生上科普課

「走出去的是課堂,回報給社會的是全民科學素質的提升。」李俊皞說。李俊皞先後走進武漢市200餘個社區和100餘所學校,為1萬餘居民答疑解惑,幫助了8千餘名中小幼學生開啟奇妙的自然之旅。

做直播拍視頻,科普教育有新招

「和學生打交道,你要不斷學習。」李俊皞的科普教育形式多樣,她積極通過短視頻和直播創新科普教育,7月她就為社區錄播「植物養護大講堂」視頻課程。

「我前年就開始學拍短視頻在線上分享各種植物,感興趣的網友給我留言,我也很樂意為他們解答植物問題。」李俊皞說。她的抖音帳戶有近300個短視頻作品,獲得了6000多個點讚,8月5日她還開直播做植物知識科普。

李俊皞還積極參與武漢市自然教育的發展。2013年開始,武漢植物園攜手湖北省野生動物植物保護協會,開展湖北省暨武漢市未成年人筆記大自然實踐展示活動,她從組織培訓到作品評選全程參與,目前湖北省已有百餘作品獲「全國自然筆記大賽」大獎。

2017年,武漢植物園被國家環保部宣教中心評選為「全國自然學校試點單位」,是當年湖北省唯一一家獲評自然學校試點的單位。「自然學校成功創建和全國自然筆記大賽獲獎,這兩件事讓湖北在全國的環境宣教及自然教育工作位居前列」李俊皞說。

武漢植物園被國家環保部宣教中心評選為「全國自然學校試點單位」

【來源:楚天都市報-看楚天】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武漢植物園舉辦「神奇的攀緣植物」自然課堂活動
    武漢植物園舉辦「神奇的攀緣植物」自然課堂活動 2018-09-18 武漢植物園 【字體:9月16日,8組親子家庭來到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一起探究攀緣植物的生長奧秘。  此次課程由武漢植物園老師袁俊青主講,在室內講解中,袁俊青簡單介紹了攀緣植物,用爬山虎、豆角的圖片引導孩子們,問孩子們還見過哪些攀緣植物,「黃瓜」、 「紫藤」、 「絲瓜」,孩子們紛紛發言,說出平時學習和生活中見到的攀緣植物。攀緣植物究竟依靠怎樣的方式生存,帶著疑問,袁俊青帶領大家去戶外一探究竟。
  • 前進中的武漢植物園
    武漢植物園現有職工150人,其中科技人員114人,具有植物學博士學位和植物學、生態學碩士學位授予權;優勢學科領域為:植物保育遺傳學與遺傳資源可持續利用、水生植物生物學與內陸水體植被恢復、農林複合生態學與區域生態環境治理、植物園國家戰略資源儲備和植物遷地保護的綜合研究基地。
  • 華南植物園舉辦「逆境中頑強生長」第二期科普課堂
    華南植物園舉辦「逆境中頑強生長」第二期科普課堂 2016-05-25 華南植物園 【字體:「在逆境中頑強生長的植物們」科普課堂系列活動第二期開課啦!
  • 武漢植物園打卡全攻略
    當然也有人對 武漢 的打開方式是從一碗熱乾麵開始的,而我則是把它悄悄放到了中間。 越來越喜歡去安靜的地方,避開嘈雜喧鬧的人群,慢慢的去體驗身邊的環境與人文故事,自己的心也會靜下來,從而去沉澱自己,更新自己。所以,我覺得 武漢 的第二打開方式就是 武漢 植物園了,它值得你花上一天時間去靜靜的感受自然的美麗、死亡、新生、堅強以及一切。
  • 武漢植物園舉辦芳香和染色植物展
    武漢植物園選取了紅花、黃連、梔子等10種可以染色的植物,展示染色植物在生活中的應用。  展覽地點在本草園,植物以盆栽的形式展出。每一種芳香植物和染色植物上面都附有二維碼,掃一掃可以了解豐富的植物知識。展覽期間,武漢植物園將通過直播、科普視頻等線上科普形式開展雲賞花、雲科普,展示芳香和染色植物的魅力與多姿。
  • 武漢植物園「棕櫚小偵探」課程招募
    在這次關於棕櫚的自然課堂中,您可以得到肯定的答案。  植物園生長很多棕櫚樹,高大的棕櫚樹往往是人為栽培的,而小棕櫚則是自己生長出來的。那麼這些小棕櫚從何而來?為了解答這個問題,本次課堂基於科學思維的培養,將讓孩子們提出科學假設,通過實地調查、記錄、分析,來回答最初的問題。  快加入我們吧!一起探索植物傳播的奧秘!
  • 一生只開一次花 世界「最稀罕的花」龍舌蘭綻放武漢植物園
    值得高興的是,中科院武漢植物園養了12年的一株龍舌蘭,眼下真的被人等到開花了。這株龍舌蘭生長在武漢植物園景觀溫室的多肉多漿植物區。其花十分獨特,從眾多葉片中心位置抽出一枝樹幹狀花軸,已「躥升」至3.5米高。花軸兩邊又逸出近40根「側枝」,共長出100多個花簇。花簇從下面向上依次開花,已經有40多個花簇開出淺黃色小花,其餘花簇含苞待放。
  • 武漢風景名勝系列第一部之「大美東湖」:第八篇-東湖植物園
    武漢風景名勝系列第一部之「大美東湖」,共分為10篇來介紹,分別是第一篇-東湖景區的前世今生;第二篇-東湖聽濤景區;第三篇-東湖磨山景區;第四篇-東湖落雁景區;第五篇-東湖吹笛景區;第六篇-東湖梅園;第七篇-東湖櫻園;第八篇-東湖植物園;第九篇-東湖白馬景區和第十篇-東湖綠道。
  • 武漢植物園推出芳香和染色植物展
    迷迭香、燻衣草、碰碰香、百裡香、鼠尾草、紫蘇等30種芳香植物;紅花、薑黃、密蒙花、板藍等10種染色植物,今日,中科院武漢植物園芳香與染色植物展與公眾正式見面。色、香、味俱全的植物材料為市民締造視覺嗅覺雙重感官盛宴。武漢植物園芳香與染色植物展展覽地點在武漢植物園本草園,植物主要以盆栽的形式展出。
  • 「撿垃圾」的博士李東:賦予廢棄物新生命
    人物名片李東,1982年生,博士,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李東的研究方向為有機廢棄物資源化利用,重點從事畜禽糞汙、農作物秸稈、生活垃圾、工業糟渣等有機廢棄物能源化、肥料化和飼料化的基礎研究、應用開發、成果轉化和國際援助等工作。他常常自嘲,自己就是個「掏大糞、撿垃圾、拾秸稈」的人。別人眼裡的「廢物」,他卻像對寶貝一樣,甚至賦予其新的「生命」。
  • 蘇州中國花卉植物園「走向自然」體驗課堂開課
    來源: 新見娛樂 舉報   民生經濟網訊 近日,以「自然博物」為主題的臘葉標本自然系列課堂在蘇州中國花卉植物園開課
  • 「全國科普日」西安植物園系列科普活動
    2019年9月14日,以「禮讚共和國、智慧新生活」為主題的全國科普日活動在全國範圍內同步啟動,活動將持續到9月20日。在此期間,陝西省西安植物園通過舉辦科普講解、科普進校園、科普展覽、科普體驗等活動,帶領參與者了解植物與人類的關係、生物的多樣性、感受自然之美、從而保護自然。
  • 大自然的翻譯官:合肥首批3名「森林解說員」上崗
    合肥3名首批「森林解說員」正式持證上崗,與導遊不同,他們是大自然的翻譯官,以通俗趣味的形式展示大自然的魅力,提供獨特的森林教育。  昨日上午,在大蜀山森林公園工作了多年的王雪薇向記者展示了一個特殊的證書——森林解說員。
  • 科普教育周,武漢各路科普達人都來了!
    馮勇,武漢大學基礎醫學院病原生物學系副教授。
  • 杭州植物園專門為它們辦展覽 這麼美的花全被...
    如果想換換口味,可以去杭州西湖風景名勝區植物園走走,工作人員說,那裡的石蒜花已經開了,為此還專門辦了一場石蒜花展。石蒜,一個平平無奇的名字,不知道的還以為它是在「裝蒜」。其實,石蒜花的名字很多,俗一點的有「蟑螂花」,文藝一點的有「曼珠沙華」。要是紅色的石蒜花,你可能就比較熟悉了,叫做「彼岸花」。因為花開時,不見葉;長葉時,又不見花。
  • 生活美學、科學手工、奇趣課堂 國慶來植物園感受自然藝術之美
    楚天都市報9月30日訊(通訊員陳長麗)中科院武漢植物園國慶長假活動菜單出爐!有生活美學展覽、夜遊植物園、奇趣自然課堂……來體驗科學、自然和藝術的交融之美吧。這個國慶,中科院武漢植物園、紅星美凱龍漢陽商場、超凡家居共同攜手,推出「植物與家居」生活美學展覽,以生態環保的生活美學,還原詩意棲居之美。
  • 世界上「最稀罕的花」—龍舌蘭在武漢植物園開花了
    最近,武漢植物園景觀溫室內一株龍舌蘭開花了,讓不少遊客大開眼界。龍舌蘭被譽為「世紀植物」和世界上「最稀罕的花」,它原產於美洲乾旱沙漠,一生一般只能開一次花,能看到它開花實屬罕見。  這株龍舌蘭生長在景觀溫室的多肉多漿室內,一個多月前,這株龍舌蘭的花序開始從葉叢中抽出,迅速增長至3.5米高。現在花軸兩邊已經長出了40個側枝,結出100多個花簇。
  • 四季有花開,月月有花展的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還是AAAAA風景區
    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位於中國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東湖之濱、磨山南麓。承日月之光華,吸淼淼東湖溼地之靈氣,得楚天人文之精華。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不僅是個科研學術機構,來頭很大,看看門口掛的5塊牌子就知道了。
  • 2019年華南植物園志願者團隊招新
    春暖花開  萬千枝丫綻放著奼紫嫣紅  空氣中瀰漫著甜甜的清香  華南植物園懷著感恩的心  靜候著熱愛大自然、熱愛植物、有活力、有責任心的你  以志願者之名,在這片城市森林裡  溫暖他人  呵護大自然裡的一草一木、一花一樹  遇見生命中不同的可能
  • 奮豆改造「課堂植物園」自稱植物大帝?食人花竟成國王守衛!
    奮豆改造「課堂植物園」自稱植物大帝?食人花竟成國王守衛!各位親們大家好,我們都身處於鋼筋水泥的城市當中,其實大自然當中的魅力會帶給我們新鮮感,如果你喜歡植物,那麼就可以到植物園觀賞各種新奇的花草,而不是和奮豆一樣改造了「課堂植物園」,奮豆拿出了花盆,謊稱是要淨化課堂的空氣,久而久之這些花草竟然擁有了智慧,甚至奮豆自稱為植物大帝,那些平時不愛護花草樹木的同學都受到了懲罰,而食人花才是最厲害的國王守衛,至此大家才明白奮豆是要利用這些植物養成同學們愛護花草樹木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