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位於中國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東湖之濱、磨山南麓。承日月之光華,吸淼淼東湖溼地之靈氣,得楚天人文之精華。
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不僅是個科研學術機構,來頭很大,看看門口掛的5塊牌子就知道了。而且還是個「國家級AAAA級旅遊景區」。四季有花開,月月有花展,不管你何時去,都會獲益滿滿。
月月花展
一月:梅花、洋蘭、山茶花、臘梅、茶梅、水仙
二月:白玉蘭、結香、紫玉蘭、仙客來、朱頂紅
三月:鬱金香、君子蘭、荷包花、桃花、百合
四月:牡丹、杜鵑、罌粟花、大巖桐、虞美人
五月:鶴望蘭、羊蹄甲、一品紅、火棘
六月:中國蓮、萱草、美人蕉、合歡、鳳仙花
七月:凌霄、唐菖蒲、紫薇、五色梅、太陽花
八月:睡蓮、紫茉莉、木蓮、石蒜、姜花、建蘭
九月:桂花、雞冠花、翠菊、木芙蓉、千日紅
十月:菊花、番紅花、旱金蓮、冷水花、油茶
十一月:大麗花、虎耳草、馬蹄蓮、茶梅、油茶
十二月:茶花、洋蘭、水仙、枇杷、臘梅、馬蹄蓮。
今天是6月14日,對照植物園的觀花表,六月主觀中國蓮。
上午9時,小雨。由徐東大街乘402路至梨園,經省博物館,由二環轉天鵝路過雙湖橋,過放鷹臺、水生所、武大工學部、凌波門、風光村、光谷大橋,達植物園門口。二環線梨園口至天鵝路口段,靠近東湖而建,得天時地利人和。高大建築只在路口能見,其它路段只見高大的香樟樹,不見高樓大夏。一路綠樹成蔭,隔離帶和路旁花草茂盛。過了雙湖橋,道路沿湖而築,依山而居。放眼遠眺東湖,茫茫渺渺,空氣的味道也似乎變得香甜起來。近看東湖,略眼而過,有細雨濛濛中遊湖的、遊泳訓練的、有垂釣的,各自而樂。
進植物園,直奔水生植物專園。由於天雨路滑,沉水植物專區封閉。直接來到溼地植物和水生植物區,六月的各色睡蓮正在試著開花,滿池星星點燈般開著。
達中國蓮區,各色品種蓮花亂開,早開的已經花謝,結出細嫩的籽蓮。荷葉上的水珠團,在荷葉上遊動,一不小心就潑了池裡。儘管細雨茫茫,衣溼了、謝溼了,也打不斷遊人的興致。撐著雨傘,拍著照片和視頻,忙的不亦樂乎。
在這一池荷花半池花前,在這濛濛細雨中,忘卻了世界也忘卻了一切。
附錄:主要景點介紹
1.花徑廣場
花徑廣場是武漢植物園創新工程改造園地的第一景,坐落於植物園的軸線中心地帶,交通上四面貫通,遊客可以穿過長廊進入熱帶植物溫室、杜鵑園、藥園等各類專類園區。
獼猴桃專類園
獼猴桃專類園佔地4公頃,收集保存了獼猴桃屬植物51個種及種下分類單元、20個變型和88個國內外及軟棗、毛花品種(系),獲得種內、種間雜交創新種質資源近2萬份;08年與廬山植物園和雲南園藝所等單位合作建立了種質資源分圃,保存了適應不同生態條件的物種。
2.水生植物專類園
水生植物專類園主要由多個展區組成。有水生植物、溼生植物和沉水植物群落展示區,多數為資源保護。
3.藥用植物專類園
該專類園建於1956年,佔地約3.5公頃,其中包括1000平方米的蔭性植物保育區、500平方米的巖石區和1000平方米的李時珍藥文化科普展示區,收集保育了以華中地區為主的藥用植物1500餘種。
4.竹園
「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竹園位於湖岸線北岸,面積約3公頃,已引種栽培各種竹子近百種,包括有大琴絲竹,粉單竹、斑竹、方竹等。
5.蘭花植物專類園
該專類園是一個集科研、植物種質資源保育及科普展示為一體的研究小組,包括150平方米的所級實驗室、1000平方米的用於蘭科植物種質資源保育的實驗溫室及面積20餘畝的用於蘭科植物的科普展示蘭花島,已收集保育華中及華南地區蘭科植物266種,離體保存蘭科植物及其他珍稀瀕危植物60餘種。
6.景觀溫室
建成於2006年初的大型景觀溫室是武漢植物園的標誌性建築,總面積3188.17平方米,由熱帶雨林區、蘭室和熱帶沙漠植物區三部分組成,讓你看熱帶植物不用去非洲。
7.巖石植物區
興建於2005年的巖石植物區佔地0.2公頃,主要收集栽培來自神農架和三峽庫區的巖生藥用植物近300種,為這類植物創造了多樣的生存環境。
8.松柏園
位於園中心地帶的松柏園佔地面積約1.5公頃,是該植物園現存最古老的「原始森林」,區內種植有多種亞熱帶地區的松柏類植物。
9.觀賞植物區
該區以景觀植物的收集栽培和展示為主,由梅園、杜鵑園、陰生植物區、山茶園、牡丹園、水雲澗、芙蕖亭等專類植物園區和園林景觀組成,給你一個以江南園林、江南庭院。
說明:部分圖片和資料來自百度網站,如有侵權請聯繫本人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