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武漢植物園建成世界最大水生植物種質資源庫

2020-12-01 中國科學院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獲悉,這家植物園水生植物專類園已保育水生維管束植物486個物種和800個品種,已超過英國皇家植物園,成為世界最大的水生植物種質資源庫。

2003年以來,武漢植物園專家深入大江南北,廣泛搜集水生植物資源。水生植物專類園負責人劉豔玲副研究員介紹說,收集主要針對野生水生植物資源、地方栽培品種資源和具有經濟價值的水生植物,其他水生植物也儘可能收集。

「誰掌握了資源,誰就掌握了未來。」劉豔玲說:「專類園已基本建成世界最大的高等水生植物種質資源圃,作為國家水生植物戰略資源儲備庫,對其研發利用進行攻關是擺在科研人員面前的最重要任務。」

水生植物的應用已顯示出良好前景。據劉豔玲介紹,目前的應用主要有四個方面:一是營建園林水景,如荷花、睡蓮等水生花卉;二是開發利用水生蔬菜;三是進行水環境治理和水生態修復;四是以提供工農業原料為主要目的的水生經濟植物產業的發展。目前,水生植物種苗生產還沒有形成規模化、產業化,但其開發利用將有著非常廣闊的前景。

近年來,武漢植物園發展迅速,植物總數已從2003年的4000多種升至1萬多種,成為繼華南(廣州)植物園、西雙版納植物園後我國第三家萬種植物園。武漢植物園還建成了世界上涵蓋獼猴桃遺傳資源最廣的獼猴桃專類園。

相關焦點

  • 武漢3種花卉種質資源庫入選「國家隊」
    呂文君 攝  12日,記者獲悉,武漢3處花卉種質資源庫,成功入選「國家隊」。  它們分別是:東湖風景區磨山管理國家梅花種質資源庫、武漢市園林科學研究院國家櫻花種質資源庫、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國家莢蒾屬種質資源庫。在國家林業草原局10日公布的第二批33個國家花卉種質資源庫名單中,它們榜上有名。這是武漢地區的花卉種質資源庫,首次躋身「國家隊」。
  • 我國建成世界最大油料作物種質資源庫
    本報北京10月28日電 記者陳海波日前從中國農業科學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獲悉,我國已建成世界上最大的油料作物種質資源庫,保存著國內外油菜、花生、大豆、芝麻等油料作物種質3.5萬餘份,成為油料科技創新的基礎性、戰略性資源。
  • 留住希望的「諾亞方舟」——探訪亞洲最大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
    新華社昆明12月9日電題:留住希望的「諾亞方舟」——探訪亞洲最大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新華社記者安曉萌在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地下,有一座「熱鬧」的冷庫。珙桐、喜馬拉雅紅豆杉、彌勒苣苔……包括許多珍稀瀕危植物在內的上萬種野生植物的種子,一同棲身於這座位於昆明的「諾亞方舟」。這處設施便是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全國唯一一座國家級野生生物種質庫。穿過兩重厚重的金屬門,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陳列架,形形色色的種子分類整齊地躺在透明密封罐內。不管春夏秋冬,冷庫溫度恆定在零下20攝氏度。在這裡,植物種子有望存活幾十年,甚至上千年。
  • 前進中的武漢植物園
    武漢植物園佔地面積70公頃,作為國家戰略性植物資源儲備基地之一,擁有世界上最大的獼猴桃種質資源庫和東亞最大的水生植物資源圃;還建有兩個植物遷地保護附屬園地即「三峽植物園」和「華中地區珍稀植物遷地保護基地」。
  • 湖南省農作物種質資源庫揭牌 辣椒種質資源庫為全球最大
    湖南省農作物種質資源庫揭牌 已保存種質資源3萬多份,辣椒種質資源庫為全球最大華聲在線5月8日訊 (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胡宇芬 通訊員 劉維帥 張登)農作物的基因秘密,藏在種子中。一度丟失香味的江永香稻,在找到了保存在種質資源庫的「祖先」後通過提純復壯,又恢復了香味。立下功勞的湖南省農作物種質資源庫,今天在省農科院內舉行了揭牌儀式。農作物種質資源是現代種業發展的物質基礎,是國家重要的戰略資源。
  • 昆明植物所種質資源庫與《人與自然》雜誌合作出版種子專刊
    近期,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與《人與自然》雜誌社合作,出版了以種子為主題的2012年第12月刊(總第130期)。本專刊以中國植物的諾亞方舟——「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為切入點,在介紹該庫工作內容和進展的基礎上,以「跨越時空話種子」、「種子進化之迷」、「種子的生存智慧」、「種子與人類」等板塊,通過精美的種子圖片、詼諧有趣的語言和豐富的種子故事,生動地向讀者講述了種子的起源、種子的進化、種子的傳播、種子與人類的關係,以及種子目前面臨的危機。
  • 中國打造世界第二大「末日種子庫」: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
    2015年9月,位於挪威北極地區「植物諾亞方舟」——斯瓦爾巴全球種子庫——在建成7年多後首次提取種子備份,這一申請來自戰火中的敘利亞。斯瓦爾巴全球種子庫儲存著來自全球各地數十萬份植物種子的「備份」,以防人類賴以生存的農作物因災難而絕種。科學家對這座「植物諾亞方舟」將要應對的「災難」的設定,包括自然災害、疫病、戰爭,甚至「世界末日」。
  • 國家水生生物種質資源庫——淡水藻種庫——雨生紅球藻種質選育...
    國家水生生物種質資源庫——淡水藻種庫——雨生紅球藻種質選育保藏庫揭牌成立掌上曲靖訊(曲靖日報記者 張錦文)11月17日,國家水生生物種質資源庫——淡水藻種庫——雨生紅球藻種質選育保藏庫在雲南博欣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揭牌成立
  • 茂名將創建世界最大荔枝種質資源庫
    記者從現場了解到,茂名將創建世界最大的荔枝種質資源庫。據介紹,廣東將創建世界最大的荔枝種質資源庫,把廣東荔枝打造成為中國最具競爭力的優勢產業,從而打開農村產業興旺的突破口,推動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推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黃斌民透露,廣東正在積極爭取農業農村部的支持,在茂名市創建世界最大的荔枝種質資源庫,牽頭組織開展荔枝良種重大科研攻關。
  • 武漢風景名勝系列第一部之「大美東湖」:第八篇-東湖植物園
    第八篇-東湖植物園位於武漢東湖磨山景區旁的植物園全稱為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嚴格意義上並不屬於東湖景區的範疇,不過因地理位置就在大東湖旅遊圈,故納入東湖風景系列。(下文一律簡稱植物園)植物園整個園區佔地面積為70公頃,是集科學研究、物種保存和科普教育為一體的綜合性科研機構,是中國三大核心科學植物園之一,同時也是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 國家級海洋漁業生物種質資源庫在青開建
    ,標誌著我國漁業生物資源保存體系正式啟動建設,建成後將成為國內規模最大、世界先進水平的的漁業生物種質資源庫,預計2020年投入啟用。項目建成後,將以海洋漁業生物種質資源的收集、整理、儲藏、研發與利用為目的,填補我國海洋漁業資源保護和研究的空白領域,建成國內種類最多、容量最大的國家級海洋漁業生物種質資源庫、功能完備的海洋漁業科學研究綜合服務技術平臺和信息最全面的海洋漁業資源科技共享中心;將收集保存我國不同種類、不同水域、不同年代的海洋漁業生物種質資源,有效保護我國優良的海洋漁業生物種質資源以及瀕危的海洋漁業生物物種,同時通過鑑定與評估
  • 300多種國外野生植物種子備存中國種質資源庫
    新華社昆明2月15日電(記者嶽冉冉)來自英國丘園千年種子庫的346種野生植物種子日前到達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該庫的國外備存種子數增至1197份,來源國達45個。  據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副主任李唯奇介紹,這批來自英國的78科、346種、353份野生植物種子,是種質資源庫備存的第六批國外植物種子,其來源國多達33個國家和地區,包括美國、加拿大、巴西、澳大利亞、埃及、希臘、印度等。  「該批種子的到庫對確保我國乃至全球種質資源的安全都十分必要,其進一步豐富了我國種質資源庫的庫存物種數量,擴大了種子來源地範圍。」李唯奇說。
  • 寧夏建成世界最大枸杞屬種質資源庫 掌握種質資源就是話語權
    中新網銀川1月14日電 (李佩珊 石羽佳)記者14日從寧夏種業科技創新座談會上獲悉,寧夏目前已建成世界最大的枸杞屬種質資源庫——國家枸杞種質資源庫。種質資源庫是利用儀器設備控制貯藏環境,使種質在幾十年、甚至數百年之後仍具有原有的遺傳特性和很高的發芽力,並長期貯存作物種質的倉庫,又稱基因庫。其對於農作物品種改良、培育新品種、生物學理論研究提供豐富的種質和研究材料具有重要意義。「掌握種質資源就是掌握了話語權,枸杞作為寧夏的特色產業,種質資源庫的建立對良種培育及產業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 353份備存種子入駐中國西南種質資源庫
    近日,來自英國邱園千年種子庫的353份備存種子入駐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這批植物種子將在零下20攝氏度的環境條件下予以妥善保存。一旦自然界中這些植物瀕臨滅絕,就可以把它們取出培育成苗。
  • 隴西:全力打造西部最大中草藥種質資源庫
    &nbsp&nbsp&nbsp&nbsp中國甘肅網8月18日訊 據定西日報報導(通訊員 柴宏文)近年來,隴西縣搶抓甘肅省創建國家中醫藥產業發展綜合試驗區和《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等各項政策機遇,著眼打造西部地區最大的中草藥種質資源庫及良種繁育基地目標,依託中國藥都
  • 346種國外野生植物種子備存我國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
    新華社昆明2月15日電(記者 嶽冉冉)來自英國丘園千年種子庫的78科346種野生植物種子,日前到達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該庫的國外備存種子數增至1197份。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是一個國際性的植物種質資源保藏機構,截至2015年12月,該庫在安全保障我國9129種67869份野生植物種子的同時,也在為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做著努力。
  • 四季有花開,月月有花展的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還是AAAAA風景區
    進植物園,直奔水生植物專園。由於天雨路滑,沉水植物專區封閉。直接來到溼地植物和水生植物區,六月的各色睡蓮正在試著開花,滿池星星點燈般開著。達中國蓮區,各色品種蓮花亂開,早開的已經花謝,結出細嫩的籽蓮。荷葉上的水珠團,在荷葉上遊動,一不小心就潑了池裡。儘管細雨茫茫,衣溼了、謝溼了,也打不斷遊人的興致。
  • 世界上最完整的溫帶荒漠植物保育基地在吐魯番建成
    原標題:世界上最完整的溫帶荒漠植物保育基地在吐魯番建成 世界上最完整的溫帶荒漠植物保育基地在吐魯番建成 引種保存700種植物類群 18日,記者從中科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獲悉,由中科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啟動的「乾旱荒漠區植物資源遷地保育研究及其生態建設應用
  • 【新華網】新疆吐魯番建成完整溫帶荒漠植物保育基地
    多種植物類群,建成完整的溫帶荒漠植物保育基地,並成為中亞地區荒漠植物物種多樣性最豐富的特殊種質資源儲備庫。  據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介紹,目前,吐魯番沙漠植物園已建成完整的溫帶乾旱荒漠區植物種質資源儲備庫,並將紅柳、梭梭等適宜在乾旱區生存的植物引種到尚比亞、奈及利亞、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等國家和地區,還完成了全國首個乾旱荒漠區遷地保護植物資料庫和活植物定植管理平臺建設。
  • 南京林業大學建成國內最全的搖錢樹種質資源庫
    青錢柳的果實一串串的,像古代的銅錢不少青錢柳能長到三四十米高,樹幹通直中國園林網9月3日消息:南京林業大學建成國內最全的搖錢樹種質資源庫中國林業青年學會昨天在南京林業大學召開,記者從會上獲悉,搖錢樹藥用價值高,該資源庫對於這一珍稀樹種的開發利用具有極大意義。各地深山採集來26個品種搖錢樹學名青錢柳,因其結的果實像古代的銅錢而得名,是國家重點保護的瀕危植物之一,僅存於中國,被譽為植物界的大熊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