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植物園石蒜花開但根部有毒 只可遠觀不要褻玩

2021-01-14 中國園林網

植物園彼岸花開

中國園林網9月2日消息:秋雨來襲,天氣轉涼,合肥植物園的石蒜花開始悄悄的冒頭了。一大片的紅豔豔引來市民拍照觀賞,可是植物園技術人員告訴記者,石蒜雖美,但根部有毒,汁液也會導致一些人過敏,所以提醒遊園的市民可遠觀不要褻玩。

目前,植物園梅園道路兩邊、月季園、木蘭園等均有分布,一簇一簇紅紅豔豔煞是好看,不少遊園的市民都會駐足欣賞、拍照。

技術人員介紹,石蒜花又名彼岸花,主要分布在中國及東亞地區較多,尤其在日本廣泛傳播。它在日本節氣「彼岸(即秋分)」時開花,此時為日本人上墳時節。還有傳說如果誤食它之後會死去,也就是「去彼岸」。相對於一般的花,彼岸花還有個特殊之處,它不長葉子直接開花,花和葉永遠不會同時生長,關於花葉永不相見,還有一段悽美的愛情傳說。因為眾多的傳說,給石蒜花蒙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

但是,技術人員提醒,這樣的紅花雖美,但不要輕易採摘,石蒜的球莖也就是根部如大蒜頭一樣的東西,含有多種生物鹼,如果誤食,可能會導致中毒,輕者嘔吐、腹瀉,重者可能會導致中樞神經系統麻痺,有生命危險。而且,花杆內的汁液也會使易過敏體質的人發生過敏,如小孩千萬不要觸碰。雖然目前,園內尚未發生過中毒事件,但希望市民文明賞花,不要採摘。

推薦閱讀:

植物園裡石蒜花迎來盛花期

浙江:杭州植物園辦石蒜花展

杭州植物園別名彼岸花的石蒜花剛剛盛開

湖南:初秋時節 武陵源風景區石蒜花開「笑」迎客

(來源:江淮晨報)

相關焦點

  • 只可遠觀不可褻玩焉的海底動物,你了解嗎?
    好啦,這不是那種致命的傷害,不過卻會讓你再次伸出手指前,得再三考慮。魚兒1分,潛客0分。 海洋惡棍 每次潛遊,我們都會潛入危機四伏的海底世界。這些危險有時會粉飾成小小的生物,有時則極為明顯。珊瑚就是最典型的「可遠觀不可褻玩」的例子。但絕美的珊瑚,可是礁脈中的當家主角。
  • 什麼花有毒 有毒的花
    花被大多數人喜愛,在生活中也很常見,但是越美的東西往往越危險,特別是花,那麼什麼花有毒呢?五色梅、鬱金香、石蒜、杜鵑花、百合花等。一品紅:顏色豔麗,全株有毒,白色乳汁能刺激皮膚紅腫,誤食莖葉可引起死亡,但是也可以當做藥材。  水仙花:大家比較熟知的花類,大多數家庭會居家種植,但是它內含有拉丁可毒,誤食可引起嘔吐或腹瀉,葉、花汁液能使皮膚紅腫,特別當心不要將汁液弄到眼睛。  馬蹄蓮:含大量草酸鈣結晶和生物鹼等,誤食會引起昏迷等中毒症狀。
  • 只可遠觀不可褻玩,沙盒遊戲《方舟生存進化》的水晶島利茲魚太美
    只可遠觀不可褻玩,沙盒遊戲《方舟生存進化》的水晶島利茲魚太美 如果說地球歷史上存在過哪些深海怪魚
  • 全球最大的鳥窩,只可遠觀不可褻玩,網友:不要命的可以試試
    鳥窩內可能有它們的天敵蛇類的出現,所以對於大型鳥窩是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的。你有掏過鳥窩嗎?歡迎下方評論留言。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可以收藏,也可以轉發給你的朋友。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 臺灣:太魯閣金花石蒜 美卻有毒
    中國園林網9月5日消息:太魯閣公園布洛灣臺地的金花石蒜最近綻放淡黃色花朵,十分美麗。太魯閣公園布洛灣臺地的金花石蒜最近綻放淡黃色花朵,迎風搖曳,香氣迷人,讓遊客流連忘返,太管處呼籲民眾不要採摘。
  • 這些神秘而有趣的海底生物,可遠觀但不可褻玩!
    深海生物海洋中的生物多數奇形怪狀色彩斑斕,很多潛水的朋友見到很是好奇,但是這時候一定要收起自己的好奇心不要隨意去觸摸這些海洋生物哦。海洋是它們的地盤,隨意的侵犯可能會引來一些不必要的麻煩!這裡給大家介紹幾個神秘而有趣的海底生物絕對是可遠觀但不可褻玩哦。
  • 只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的可愛動物,你知道有哪些
    可一旦感受到威脅剛毛便會直豎起來,調轉屁股露出棘刺長得最濃密的地方,這塊可以稱之為「棘刺叢」。雖然棘刺會讓人疼痛難耐,但是這通常不會導致感染,因為剛毛上面覆蓋的油脂就是天然的抗生素,可抑制某些危險細菌的生長。
  • 西藏是很多人嚮往的地方,可遠觀不可褻玩
    什麼成為太空人和科學家的夢想,就不要再提了,甚至連眼前提前還完貸款都成了比較難實現的夢想。可是唯一一個既不被生活瑣碎所連累,又稍微有一點期待感,努努力就能實現的夢想,大概就只剩下旅行了。西藏是世界的屋脊,它的地勢很高,平均海拔要在4000米以上,所以對於很多人來說這是一個可遠觀不可褻玩的地方。
  • 彼岸花開,紫金山的初秋又多了一抹烈焰紅
    近日,植物園裡的石蒜迎來了盛花期,漫步園中,一叢叢、一簇簇、一片片火紅的花朵,總是讓人一眼注意到它們,而且捨不得挪開眼。湊近觀察,會發現它的花瓣皺縮反卷,長長的雄蕊微微上卷,伸出於花瓣外,更顯得光彩照人。待到這些婀娜的花兒凋謝,今年的石蒜季就要畫上句號了。
  • 杭州植物園石蒜花海 與你相約
    杭州日報訊(通訊員 江水恆 記者 俞倩)由杭州西湖風景名勝區管委會、浙江省花卉協會主辦,杭州植物園承辦的「花開杭植,樂享自然」——2020杭州植物園石蒜花展於昨天拉開帷幕,展覽將一直持續到8月31日。本次花展首次展出了杭州植物園在2019年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上斬獲十項大獎的部分石蒜品種,展現杭州植物園石蒜屬國家級種質資源庫多年來在石蒜品種選育方面的最新科研成果。杭州植物園的工作人員介紹,目前園內的石蒜自然景觀區包括經濟植物區、分類區、青龍山、玉泉等石蒜地栽區域。擁有包括忽地笑、玫瑰石蒜、換錦花、稻草石蒜、中國石蒜等在內的20餘個石蒜種類。
  • 獅鬃水母,這種鮮豔奪目的海洋生物,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師鬃水母鮮豔的顏色如同罌粟花一樣,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其觸鬚上的刺細胞內有毒針和內裝毒液的囊可以在水母纏住人的時候劃傷人的皮膚,毒液進入人的體內迅速麻痺死亡。還好,獅鬃水母很少在人類出入的地方活動。獅鬃水母屬於肉食性動物,主要以浮遊動物、小型魚類和其他水母為食;其性情很兇猛,有科學家跟蹤觀察,虎鯨都是它的手下敗將。
  • 農村這野生植物,俗稱「彼岸花」長在墳頭有毒,告訴孩子不要觸碰
    《佛經》中這樣描寫:彼岸花,花開千年,花落千年,花和葉永遠不相見。情不為因果,緣註定生死。紅花石蒜(彼岸花)最早的記載是在唐朝,是本地野生植物,也是因為唐朝的繁榮被傳到印度和日本。唐朝時候紅花石蒜(彼岸花)又叫無義草,眾多名字當中其實都說了一個意思,它有佛性和有緣人才能共鳴。這是因為紅花石蒜(彼岸花)有葉子的時候不開花,開花的時候沒有葉子,花朵和葉子不會同時在一起。
  • 最美石蒜季,看上海植物園如何應用「曼珠沙華」
    那為何石蒜屬植物至今也未得廣泛應用呢?其實有一些原因。石蒜中最著名的莫過於彼岸花,正是石蒜(Lycoris radiata)這個種。因其花開葉未展,出葉花已謝,花與葉生生世世永不相見而享譽盛名。石蒜屬這奇特的現象充滿著神話色彩,也給植物配置帶來了很大難題。當花開時,地表卻是裸露著泥土。
  • 「報秋花」石蒜上海植物園盛開
    中國園林網8月23日消息:著氣溫下降,大片大片的白、黃、紫色石蒜花,盛開在上海植物園(上圖)。記者昨日從園方獲悉,石蒜堪稱上海地區的「報春花」,近日才開始盛開,為市民帶來初秋的美麗。專家表示,石蒜開花拉開了上海地區秋花競豔的序幕,申城進入物候學意義的初秋季節。   在上海植物園盆景園,一株株石蒜的花葶破土而出,花朵明亮秀麗,朵朵亭亭玉立,贏得遊客喜愛。上海植物園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石蒜堪稱上海地區的「報秋花」,8月份開放,目前花色有白、黃和紫三種。而備受關注的紅色石蒜,被稱為「曼珠沙華」,要到9月才會開花。
  • 龍牙花開紅似火
    初夏,在上海植物園盆景園外的茶室邊、蘭室荷塘邊,有一種火紅的花兒開放了,豔麗的紅色花瓣,尖似月牙,整個花序看起來,像龍的牙齒一樣,十分英武,這就是龍牙花!龍牙花Erythrina corallodendron,豆科刺桐屬。落葉小喬木,幹和枝條散生皮刺。
  • 石蒜、鹿蔥長什麼樣?杭州植物園專門為它們辦展覽 這麼美的花全被...
    如果想換換口味,可以去杭州西湖風景名勝區植物園走走,工作人員說,那裡的石蒜花已經開了,為此還專門辦了一場石蒜花展。石蒜,一個平平無奇的名字,不知道的還以為它是在「裝蒜」。其實,石蒜花的名字很多,俗一點的有「蟑螂花」,文藝一點的有「曼珠沙華」。要是紅色的石蒜花,你可能就比較熟悉了,叫做「彼岸花」。因為花開時,不見葉;長葉時,又不見花。
  • 世界上最牛的鳥窩,只能遠觀而不能褻玩,專家:不怕死就去掏吧!
    每一個間生活著2到4隻鳥,每個小隔間都有著一個小門,不過入口都朝下的,非常的特別且隱蔽。不過,這樣的構造其實是為了安全。因為它們的天敵挺多的有禿鷹、蛇什麼的。假設把鳥窩的入口設在頂部的話,那麼就非常的危險了,因為禿鷹可以直接就把巢中的小鳥吃掉。那麼為什麼這個世界上最大的鳥窩只能遠觀不能褻玩呢?
  • 長得好看卻有毒!這些路邊的野花野果你不要隨便採
    然而,小編最近也是看到不少報導,比如:金華浦江,8個人吃了路邊噴過百草枯的野草莓,被送進了浙大一院;上海植物園,一男子採摘並吃下5顆櫻桃後出現腹痛、頭暈等症狀,經檢查發現為櫻桃核中的氫氰酸中毒;……本來是開開心心地出去玩耍,誰曾想卻因為路邊的花花果果倒了黴!
  • 這個看上去很像洋蔥頭的植物,其實是有毒的,千萬不要誤食
    我看了半天,告訴他,這東西不是石蒜就是朱頂紅,然後告訴他千萬不要吃,把它種下去過段時間咱們看能開出什麼樣的花,如我所料,經過一段時間的培養終於可以確認是石蒜。這個看上去很想讓人吃一口的大蒜頭,其實是有毒的,所以大家在碰到一些不知名的植物時,千萬不要誤食。那麼我們今天就聊聊石蒜的特點和他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