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生物
海洋中的生物多數奇形怪狀色彩斑斕,很多潛水的朋友見到很是好奇,但是這時候一定要收起自己的好奇心不要隨意去觸摸這些海洋生物哦。海洋是它們的地盤,隨意的侵犯可能會引來一些不必要的麻煩!
這裡給大家介紹幾個神秘而有趣的海底生物
絕對是可遠觀但不可褻玩哦。
盲鰻
盲鰻儘管外形奇特,長相醜陋,但卻是世界上最恐怖的生物之一,如海洋異形,憑藉吸盤吸附在大魚身上,然後尋機從鰓部鑽入魚腹。因為盲鰻食量極大,一條盲鰻在大魚腹裡呆七個小時,可以吃入比它體重大18倍的魚肉。有科學家曾在一條半成年的鯊魚的體內找到了約150條盲鰻,鯊魚的內臟、肌肉已被吃光,僅剩皮膚和骨骼。而且其耐飢餓能力很強,半年不進食也不至餓死。
火珊瑚
火珊瑚,又稱刺珊瑚。它的形態並不突出,色彩平淡,但是它含有毒性強烈的刺絲胞,如果碰到火珊瑚,皮膚會有強烈的灼燒感。有時候海面風浪大一些,就會有一些火珊瑚的碎屑飄在水中,碰到就會有觸電的感覺,跟水母的感覺很相似。
另外其他種類的珊瑚也多多少少有一些毒性,比如說珊瑚蟲,雖然不像火珊瑚那樣猛烈,但也夠受幾天的了...
獅子魚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獅子魚,學名蓑鮋。體長25-40釐米,胸鰭呈羽狀,背鰭、臀鰭、和尾鰭透明。背部長長的鰭棘看起來十分漂亮,但是其實那是它背部的毒棘。它的鰭條根部及口周圍的皮瓣含有能夠分泌毒液的毒腺。所以如果在海下見到這種小魚,請你遠遠看一眼然後安靜地走開。
立方水母
水母們的顏值普遍很高啊,看起來透明發光的小生物,得到很多人的喜愛。海綿寶寶和派大星就常常去抓水母,但是這可不是一般人能做的呀!立方水母,又稱方水母,是目前已知演化最高等的水母。它有十隻觸角,長可達三米,刺細胞約5000個,這些刺細胞能刺入受害者的皮膚,釋放毒藥。這種海洋生物的劇毒可以在三分鐘之內致人於死地。
海膽
海膽是一種古老的海洋生物,種類繁多,形態各異。但是這種生物一定不能隨意觸碰哦,尤其是一些被海浪打到沙灘上的死海膽殼,一不小心被它刺到是十分疼痛的。另外潛水時更要注意,海膽是夜行生物,晚上會出來覓食,細小的毛刺刺入人體,肉眼幾乎看不見,但是海膽毒會讓你傷口紅腫難忍。
雞心螺
雞心螺的毒素在於它們喙中藏有能夠注射強力毒素的長刺。當雞心螺偷偷接近獵物,或者埋伏等待小魚和其它螺送上門時,它們會迅速射出長刺,將毒素迅速注入獵物。被普通的雞心螺刺到會感覺像被蜜蜂蟄了一下,但是也有一些品種,它們的毒素足以致人重傷,產生劇痛感,甚至使人死亡。
石紋電鰩
石紋電鰩,主要分布在大西洋東部和地中海。這是一種夜行性捕食者,運用電力使獵物休克麻痺,然後就能坐享其成了。同時電力也是它防禦外敵的重要手段,遇到危險的時候,它會釋放全部電力從而使捕食者暫時麻痺,石紋電鰩頭部的兩個大發電器能產生200多伏特的電力,足夠擊倒一個成人。
石頭魚
石頭魚又名"毒鮋",是毒性最強的魚之一,喜歡躲在海底或巖礁下,將自己偽裝成一塊不起眼的石頭,如果有人不留意踩著了它,它就會毫不客氣地立刻反擊,向外發射出致命劇毒,它的脊背上那12至14根像針一樣銳利的背刺會輕而易舉地穿透鞋底刺入腳掌,使人很快中毒並一直處於劇烈疼痛中,直到死亡,它背刺含有的毒液至少能放倒20個成年人。
藍環章魚
藍環章魚是一種很小的章魚品種,臂跨不超過15釐米。可以飼餵小魚、蟹、蝦及甲殼類動物,會用很強的毒素(河豚毒素)麻痺獵物。在海洋中,藍環章魚屬於劇毒生物之一,一隻藍環章魚的毒素能一次殺死26名成年人,醫學上仍未有解毒的方法!藍環章魚不會主動攻擊人類,只有受到威脅發怒時,身上才會閃爍藍色的光環。它尖銳的嘴能夠穿透潛水員的潛水衣,同時噴出劇毒墨汁,足以使一個成年人在幾分鐘內斃命。
裸鰓亞目
腹足綱的裸鰓亞目,俗稱海蛞蝓。海蛞蝓是甲殼類軟體動物家族中的一個特殊的成員,背面有透明的薄薄的殼皮,殼皮一般呈白色,有珍珠光澤,看起來十分可愛,但是千萬不能用手觸摸。海蛞蝓的毒腺在外套膜前部,能分泌一種略帶酸性的乳狀液體,如果不小心接觸到這種液體,可能會中毒受傷,甚至死去。
魔鬼海星
魔鬼海星又稱棘冠海星是肉食動物。以珊瑚為食,啃食珊瑚蟲,包括無柄無脊椎動物和動物屍體。棘冠海星體表的所有棘刺都是它們用以自衛的武器,裡面的毒胞富含神經毒素。輕度中毒者會出現瞳孔縮小、流鼻涕、口水增多、劇烈頭疼、呼吸不暢及怕光等症;嚴重者會出現大小便失禁、重度痙攣、甚至呼吸麻痺等情況。要知道,無論在陸地還是海洋中,數分鐘的呼吸麻痺足以致死!
海洋中繁多的物種,讓無數的人憧憬又好奇,但是我們潛水步入海底,不僅要保護海洋生物,也要保護好自己。
我們進入海洋,便屬於外來者,海洋中的生物不清楚我們的習性,出於自我保護,可能會對我們發起攻擊,而如果不小心受傷,後果將不堪設想。
另外,海洋中的物種或許攜帶著一些我們未知的細菌,我們將它們帶上陸地,後果也是無法量化的。所以當我們步入海洋,最佳體驗方式便是用眼,而不是手腳並用。我們首先需要敬畏自然,才能與自然和平相處。
本文中部分圖片來源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