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俊英在愛鳥周介紹鳥類科普知識
作為一名生態學博士,焦作師範高等專科學校(以下簡稱焦作師專)的牛俊英一直在思考,怎麼才能讓自己的專業更好服務回饋社會,如何找到宣揚生態文明建設理念的最好方式。最終,她找到了科普這條道路。她發現,通過自己的努力把自然科學知識傳授給大家,把生態保護意識植入人心,能夠為提升全民科學素養盡一份心,是一個成就感極強、值得為之奮鬥終生的方向。為此,她視科普工作為使命,發自內心地熱愛科普工作。
立足標本館 傳授動植物知識
焦作師專動植物標本館是省級科普教育基地,也是焦作市科技館動植物分館。2008年標本館在建伊始,牛俊英就是主要參與者。標本館的文字介紹,每一件動物標本的拉丁學名,都是由她一字一句撰寫、一遍一遍核對的。標本館的每一件標本在牛俊英眼裡都是鮮活的生命。
牛俊英立足標本館這個陣地,堅持不懈開展科普教育活動。在全國科普日、科技工作者活動周等活動期間,標本館會面向全市民眾開放,牛俊英都會堅持親自給參觀者講解。她希望每一個前來參觀的人通過她聲情並茂、繪聲繪色的講解,都能夠熱愛自然,自覺愛護環境。
每年9月,參觀標本館是焦作師專的新生教育的一部分。全部學生參觀完,需要2天的時間,牛俊英就一直堅守在標本館,一遍又一遍地給學生們講解。
2017年9月25日,焦作市高新區聶村小學的學生來標本館參觀。為了參觀效果,牛俊英建議學生們分組進入,然後一遍又一遍耐心地給學生們講解。一上午講下來,嗓子都啞了。看著孩子們一雙雙渴求知識的眼睛,牛俊英說,給學生們講解累是累,但是很有成就感,「累在身體,美在心裡」。
10餘年來,牛俊英給學生、焦作市民等義務講解60餘場,受眾1.2萬餘人次。
依託愛鳥周 撒播愛自然種子
「莫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勸君莫打三春鳥,子在巢中盼母歸。」2015年4月20日上午,在武陟縣育才學校的多媒體教室裡,牛俊英正在給學生們上一堂特殊的課:《讓我們一起認識鳥》。
近幾年,在河南省愛鳥周活動期間,牛俊英先後到孟州市韓愈小學、沁陽市永威學校、博愛縣義溝學校等學校為學生們義務上「愛鳥識鳥課」。通過她生動形象的講解,把愛自然的種子播撒到每個孩子的心裡。作為一個有著多年教學經驗的大學老師,牛俊英每次走進小學生的課堂,內心還都是有些忐忑的。為了上好這特殊的一節課,她除了在備課上下功夫外,上課時還特意拿出自己珍藏多年的鳥類圖片的書籤、徽章等,在課堂上發給回答問題積極的孩子。
貫通校內外 組建大科普聯盟
在焦作師專,牛俊英一直堅持開設「趣味鳥類」選修課。好多學生當初報這門選修課的目的是為了湊夠學分,結果發現這個選修課老師非常與眾不同,不是上課籤到聽一聽就行了,還有別出心裁的作業要完成。比如要求他們課外觀察校園內的鳥類;要求他們寫出和鳥元素有關的詩詞、成語;要求他們畫出或者用紙剪出鳥類;要求他們不準打鳥,不準吃鳥,要向家人宣傳愛鳥等,學生們慢慢喜歡上這門選修課。選修課結束後,一些學生也成了牛俊英的鳥友。2019年牛俊英開展夏季鳥類多樣性調查時,有3位學生成為了調查組的成員。
從2019年4月起,在焦作市大沙河景觀帶、市生態植物園遊玩的市民會發現,很多喬灌木上都有一個別致美觀的銘牌,花花草草有了屬於自己的「身份證」。名牌色彩鮮明,上面標明這個植物的中文名、學名和種植區域,有興趣深入了解的市民,還可以通過掃描銘牌上的二維碼連結到百度百科,來了解更多知識。這也是牛俊英科普工作的一項。
近兩年,牛俊英負責組織全校學生參加省科協組織的河南省網絡科普知識競賽。為了儘量動員學生參賽,她跑遍全校12個學院,找到每個班的輔導員、團支書,讓他們組織學生參賽。2018年和2019年連續兩年,焦作師專都獲得了「省優秀組織獎」。
牛俊英主持的一個延續10年的鳥類調查項目,自2011年開始,每年每到鳥類的繁殖季和越冬季,她都要到信陽市、三門峽市、孟津、中牟等地調查。在調查鳥類過程中,她吸納了三門峽、洛陽、許昌、平頂山、鄭州等市近30名業餘鳥類愛好者參與調查。這些鳥友在近10年的鳥類調查鍛鍊中,都成長為當地的鳥類鑑別專家。他們成為了踐行公民科學的先行者和實踐者,也都是愛鳥護鳥的義務宣傳員。
10餘年間,不管是牛俊英主持的鳥類調查項目,還是她參與的太行山陸生脊椎動物調查、中華秋沙鴨調查、冬季大鴇調查等,她都會利用調查間隙,不失時機、見縫插針地給當地老鄉講解愛鳥護鳥的理念。她先拉著自己的同事、家人開始認鳥拍鳥,慢慢又吸引了一些校外人士參與她組建的焦作觀鳥聯盟,在周末和節假日組織大家觀鳥拍鳥。
沁陽市常平鄉前和灣村是沁陽市委組織部分管的扶貧村。2020年春天的一天,沁陽市委組織部副部長張五洲聯繫牛俊英,向她諮詢是否能在村子建一個鳥類養殖園來開展鄉村旅遊。牛俊英邀請地方文化研究專家、植物學方面專家、古化石方面專家一起到山村實地考察2次。專家們考察後給村裡提出了利用生態資源的扶貧新思路,即可以利用山村豐富的動植物資源,建立太行山藥用植物園,建觀鳥拍鳥基地,還可以建太行山農耕文化體驗基地,讓前和灣村發展成為生態研學遊和素質拓展基地。中小學生能夠在山村認識到太行山特有的動植物資源,培養學生們了解家鄉,熱愛家鄉的情感。
熱情鼓與呼 倡導人人愛自然
作為《小學生學習報》約稿作者,牛俊英先後撰寫了《由鴻鵠之志說起》《黃河流域飛羽精靈》等科普文章。如何把專業的語言轉化為小學生能理解、能接受的語言,她常常為一句話而反覆斟酌。為《長江流域飛羽生靈》文章中有好的配圖效果,她向自己的鳥友索求照片。她希望通過一篇篇科普文章,能夠在學生們幼小的心靈裡種下了愛鳥護鳥的種子。
作為民主同盟盟員,2017年1月,牛俊英為焦作市民盟撰寫提案《關於從生態保護的高度提升大沙河的規劃》,被焦作市政協十三屆五次會議列為重點(168號)提案。2019年,牛俊英再次為焦作市民盟撰寫提案「關於因地制宜,精準施策,切實加強黃河焦作段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提案,被焦作市政協十四屆三次會議列為第2號提案予以答覆。
在自媒體時代,牛俊英利用美篇、簡書、微信公眾號「牛姐愛自然」等網絡平臺,推出「傳統文化中的鳥類元素——認識詩中的白鷺」「山陽大地飛羽精靈——焦作水域常見涉禽」「大河兒女——崖沙燕」等自然類科普文章。
傳遞接力棒 培養傳承新生代
牛俊英不僅有一群年齡相當的觀鳥朋友,還把觀鳥愛鳥的接力棒傳到下一代的手裡。「觀鳥愛鳥要從娃娃抓起」,是牛俊英經常說的一句話。
周末約著焦作觀鳥聯盟的鳥友在焦作周邊大沙河、白鷺溼地公園等處觀鳥時,牛俊英會極力邀請同事的孩子們一同前往,給他們提供望遠鏡,教他們學會觀察。對於有興趣的孩子們,牛俊英還會大方贈送他們鳥類圖鑑。
張含笑是牛俊英最早以觀鳥愛鳥引導愛上生物的鳥友。2007年11月5日,牛俊英帶著學生到孟津黃河溼地觀鳥時碰到了張含笑和幾個小學生。在懵懵懂懂時,張含笑開始了自己人生的觀鳥第一課。對生物很感興趣的張含笑,最終報考了生物技術專業。現在,在美國攻讀生物信息專業研究生的她,周末也會在周邊觀鳥。
焦作一中的學生劉若冰非常熱愛小動物,牛俊英在觀鳥和進行鳥類調查的時候,也會邀請劉若冰參加。劉若冰先後跟隨牛俊英到商城大別山自然保護區、鄭州黃河溼地自然保護區等。目前她已經認識了河南省100多種常見鳥類。
對於同事、朋友和學生來說,牛俊英就像是一個熱情燃燒的太陽。牛俊英評價自己是一個「好為人師」的人,她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將愛護野生動物、保護環境、保護生態的意識植入人心。
牛俊英在愛鳥周介紹鳥類科普知識
牛俊英在愛鳥周介紹鳥類科普知識
牛俊英在標本館介紹動植物科普知識
(本報全媒體記者 牛雪芸 水文忠 劉愛民 文/圖)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近年來,河南省科協團結引領廣大科技工作者,牢記囑託,砥礪奮進,積極投身創新發展主戰場,服務科技經濟融合發展,服務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了顯著成果,以實幹實績彰顯了嶄新形象。
為了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科學家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進一步在全省科技界弘揚新時代科學家精神,凝聚科技工作者力量,河南省科協在河南科技報推出《決勝全面小康的河南科技工作者》專欄,全方位多角度展示全省科技工作者胸懷祖國、艱苦奮鬥、敢為人先、頑強拼搏、集智攻關、勇攀高峰的優秀品質和寶貴精神。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