鳶尾是有的(紫色花),綠色那個大花蕙蘭是近代雜交的產物,漢代是沒有的。另外,漢代人也不是這樣坐的哦。
「秋菊堪餐,春蘭可佩,」很多人對於植物的最初認識都是來自書本。但真正親近植物時才發現,書上那些「界門綱目科屬種」的淺顯知識壓根不夠用。怎麼辦?找位專業人士科普一下才是正道。在微博上,植物學博士史軍便是這樣一位從事植物科普的專業人士,網友們只需要拍下植物的相關照片@植物人史軍,便能獲得生動的解答。枯燥的專業知識被史軍講得通俗易懂,史軍的微博也成為網友心目中的「植物學資料庫」。
微博在線科普「奇花異草」
「植物人」三個字並不能算是個「喜聞樂見」的詞,但史軍卻並不在意,並且直接用在了自己的微博帳號ID裡。作為植物學博士、果殼閱讀策劃人的他,每天的一項「副業」便是和網友們互動,科普網友們拍攝到的「奇花異草」。
史軍的微博也因此成為了網絡版的「植物園」。網友「小建子哥」拍下了兩張橢圓形果實的照片,微博抄送給了史軍,「這是什麼東東呢?很好吃,野外長的。」史軍在4分鐘之後迅速做出了回復,「牛奶子,胡頹子科的植物,可以鮮食,可以釀酒。酸酸甜甜口味不錯。」針對吃貨網友的提問,同樣愛吃的史軍還補充道,「在山上不要隨便吃野果,如控制不住嘴巴,建議隨身攜帶植物學家或高經驗值嚮導。」
網友「周Q年糕」帶著一個檸檬狀的果實向史軍提問,「我娘買的什麼巴西檸檬,我覺得檸檬不該長這樣,而且泡水味道有點怪!這到底什麼玩意兒?能吃嗎?」這個奇怪的「檸檬」被史軍鑑定為「香橙」,「香橙,不是橙子,寬皮橘和宜昌橙的雜交後代。酸澀苦都佔了,還好香味兒比較好,蜂蜜柚子茶的主力就是它們了!」
翻翻史軍的微博可以發現,從最常見的二月蘭、白楊,到外形顏色都有些砢磣的火星果等植物,史軍都能在較短時間迅速說出它們的「歸屬地」,自詡「愛吃的植物學工作者」的史軍還不忘順手抄送相關植物的「味覺報告」,能吃不能吃,好吃不好吃,史軍都替你做了「先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