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的力量:從《時間簡史》看中國科普創作

2020-12-06 中國文明網

  很多本土科普讀物其實更多是作者自娛自樂的產物,如何找到大眾關注的趣味點,其實是每一個科普作者都應該認真思考的問題。如果只是自己覺得有趣,就一廂情願地覺得公眾也感興趣,那就錯了。

  2018年3月14日,一個影響人類宇宙觀的人,將生命定格在了這一天。毋庸置疑,霍金有很多影響世界的理論和學說,但在他的所有工作中,對中國人影響最大的當屬《時間簡史》了。這本在英國霸佔《星期日泰晤士報》暢銷榜237周的書,同樣一直霸佔著中國科普讀物暢銷榜,是名副其實的長銷暢銷書。這種現象是如何發生的?為什麼中國原創科普讀物中沒有一本能與之媲美?

  「你有時間簡史嗎?」「我哪有時間去撿屎。」這是個經典的段子。

  《時間簡史》是一部有顛覆性觀點和認知的著作,完全顛覆了我們之前對時間、空間和宇宙的認識,這些觀點是科普書最吸引人的地方。在霍金的視角中,時間是有始有終的,宇宙起源於一次比眨眼速度還快的大爆炸,而在黑洞表面時間竟然會停止,並且這些說法並不是憑空想像出來的,而是建立在很多的證據和推理基礎上的。伴隨微波背景輻射的發現,人類認識到這是一個全新的宇宙觀。這些理論,徹底顛覆了我們接受的宇宙無窮大、時間無始無終的傳統宇宙觀。於是,人類探究宇宙的方法也出現了根本性的變化。

  就像達爾文的《物種起源》其實也並非一本科普讀物,它改變的其實是人類對物種演化和生命起源的根本認識。我想說的是這些讀物都是作者想法的凝聚和提煉,與其說這些讀物是科普書,倒不如說是與同行交流的學術讀物。如果沒有一些物理學和生物學的基礎知識,其實很難洞悉其中的細節。實際上,我也是在讀博士研究生的時候,才真正理解《物種起源》的核心思想。至於說《時間簡史》,到今天也只是粗粗翻過,更多的了解其實都來自天文學好友的解讀。所以,要是想把它們當做娛樂化的枕邊讀物那還是趁早放棄吧。

  那麼,對普通人來說,這些讀物又意味著什麼呢?

  我們在很大程度上被這些讀物的知識條目所框定,而其實作者的思考和看待事物的視角才是這些讀物真正的魅力所在。比如,就在大家都認為宇宙的恆穩態模型是正確的時候,霍金提出的大爆炸理論徹底改變了認識。而且這種在當年看起來荒誕不經的說法,得到了越來越多的證據支持。這不就正像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問題的時候,當然可以墨守成規,因循守舊,但也可以嘗試轉換角度尋找新的切入口,用新的路徑來解決問題。這恰恰是科學讀物留給我們的最寶貴財富。

  反觀中國本土的科普讀物和科學讀物,在很大程度上更聚焦於一些具體知識的闡述。包括我自己之前的科普作品,也是更多在描述具體的植物界的知識,並沒有去做更多深入的思考。這恰恰是普通科普讀物和經典科普讀物的區別。

  很多本土科普讀物其實更多是作者自娛自樂的產物,如何找到大眾關注的趣味點,其實是每一個科普作者都應該認真思考的問題。如果只是自己覺得有趣,就一廂情願地覺得公眾也感興趣,那就錯了。

  比如說,之前我執著於講述植物的智慧——有沒有吃人的大王花,有沒有當騙子的豬籠草等等。但這些知識除了被青少年關注之外,很難得到更廣泛人群的認可。後來,我開始嘗試用吃來讓大家了解植物,再之後又進一步聚焦到「水果」這個核心事物上來。從公眾關心的健康養生問題出發,如何選水果,如何讓生活更有品質,再延伸到水果的種類特性,乃至水果對人類歷史的影響。而原本想普及的植物學知識就自然而然地滲透其中了。

  當下的中國人是需要科普知識的,健康養生、博物旅行、創造工坊都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但讓人尷尬的是,一方面是科學家和科普人對那些假專家的說法嗤之以鼻,而另一方面科學家和科普人卻不願意出現在這些講臺之上,不願意去探討公眾關心的問題。這是為什麼?怕出錯和怕掉身份,是兩個核心的問題。

  言多必失,這個事情在科普工作中一定會發生的。很多時候,我們無法保證每一句話以及偶有跨專業的評論都一定正確。但是,我們秉持的是科學態度,使用的是科學方法,遵從的是科學精神。有錯即改,這種做法本身就會影響很多可以被影響的人。

  怕掉架子,怕被批評,這是另一個影響科普創作的癥結所在。中國人的面子情結在科普創作和傳播上尤甚,很多很好的科研人員就因為作品中瑕疵被抨擊之後,就憤然停筆,不寫了。這種玻璃心事件,在科學傳播的世界中,比比皆是。實在是可惜至極。

  今天我們需要短平快的科普爆點,當然也需要深度思考的科普內容。如何定位自身內容,找到一個適合自身發展的道路,是每個科普工作者應該思考的問題。(史軍)

相關焦點

  • 思考的力量: 從《時間簡史》看中國科普創作
    毋庸置疑,霍金有很多影響世界的理論和學說,但在他的所有工作中,對中國人影響最大的當屬《時間簡史》了。這本在英國霸佔《星期日泰晤士報》暢銷榜237周的書,同樣一直霸佔著中國科普讀物暢銷榜,是名副其實的長銷暢銷書。這種現象是如何發生的?為什麼中國原創科普讀物中沒有一本能與之媲美?  「你有時間簡史嗎?」「我哪有時間去撿屎。」這是個經典的段子。
  • 史上最暢銷的科普著作《時間簡史》
    答案一定是《時間簡史》,這本只有17萬字的書,全球發行量超過2600萬冊,被金氏世界紀錄評為全球最暢銷的科普著作。《時間簡史》為什麼有如此大的魅力,本文將為你介紹一下這本書的誕生和意義。01 一本獻給大眾的科普書《時間簡史》的作者霍金被譽為繼愛因斯坦之後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之所以獲得如此殊榮,不僅在於霍金對於物理學理論研究的貢獻,更重要的是霍金成功地將物理學和宇宙學進行了科普。
  • 中國科普作家協會:寫給孩子的病毒簡史(彩繪本)
    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抗擊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科普創作支持計劃作品之「科普圖書」來啦!《寫給孩子的病毒簡史(彩繪本)》趕快和孩子們一起分享吧編後記在這場來勢洶洶的疫情中,如何向公眾普及病毒知識,如何幫助大眾,尤其是少年兒童科學認識病毒、理性應對疫情,是亟待思考的問題。
  • 一本讀得懂的「時間簡史」,帶你思考宇宙命運
    從有人類的思考開始,認識宇宙和認識人類自我一直是交織在一起的,從而產生了哲學、神學、宗教、科學交織發展的歷史。    中國的一位科普作家,以「一歌星空璀璨,二歌人生浪漫,三歌夢境奇幻」的浪漫主義情懷,用獨有的詼諧語言,介紹了宇宙的構造、生死、多元宇宙、時空穿越,向我們娓娓道來一個宇宙真相,再一次引發我對人類與宇宙關係的思考。
  • 為什麼要讀《時間簡史》?
    《獨立報》認為,像《時間簡史》這樣一部嚴肅的科學著作竟然也成了巫書,霍金幽默地說「我的妻子嚇壞了,而我卻因為寫了一部人們把它和《禪與摩託車維修工藝》相比較的書而感到甚受恭維。我希望拙作和《禪》一樣使人們覺得,他們不必自處於偉大的智慧及哲學的問題之外。」霍金把寫作《時間簡史》定位為一本「科普讀物」,也就是一本大多數人都能看懂的書,使「他們不必自處於偉大的智慧及哲學的問題之外」。
  • 2017十大科普圖書出爐 《航天育種簡史》上榜
    科普圖書的應用與推廣,一方面要引導讀者掌握科學知識,另一方面則要幫助讀者樹立科學意識、培養科學精神,以科學方法思考問題、處理問題。然而,目前市場上流通的大部分科普圖書片面地強調科學知識點的描述與灌輸,缺乏科學思想、科學方法等內容,讀者不能深刻掌握科學內涵。另外,許多科普圖書缺乏趣味性,說教明顯,語言生硬,影響了讀者的閱讀興趣。
  • 霍金去世,《時間簡史》銷量暴漲!看不懂?別不好意思,學學畢飛宇...
    但是,問題來了,你真的看懂《時間簡史》了嗎?如果你看不懂,不要覺得不好意思。畢飛宇就寫過一篇《我讀》,他在裡面大方承認自己真的看不懂:「我一點也不懷疑專業人士可以讀懂這樣的論述,可是,我讀不懂……我和許多人討論過這本書,有一句話我問得特別多:『你讀得懂嗎?』得到的回答令人欣慰:『讀不懂。』我很喜歡這個回答,直截了當。
  • 《時間簡史》:來自科學界的一本暢銷書
    人們在高度讚揚他的巨大的科學成就,銘記他為人類作出的傑出的貢獻,讚美他的堅忍不拔的生命勇氣,盛讚他的「科學鬥士」精神的同時,無不提及他的在科學界影響深遠的科學巨著《時間簡史》。霍金的這部科學著作《時間簡史》,首次出版於1988年。
  • 安全簡史:從隱私保護到量子密碼|入圍2017中國好書
    《安全簡史》出自信息安全領域知名專家、北京郵電大學教授楊義先之手,本書歷時數載精心製作,積澱安全知識之精華,不僅要「為百姓明心,為專家見性」,而且還要「外行不覺深,內行不覺淺」。全書語言詼諧幽默,結合有趣、生動、豐富的時事評說及事例,讓你輕鬆愉快地獲取信息安全知識,增強安全意識。同時,本書被科技部評為「2017年全國優秀科普作品」;2017年中國好書入圍好書。
  • 《時間簡史》到中國10年了
    本報訊從20世紀90年代初到今天,《時間簡史》中文版問世已有10年。值此之際,出版該書中文版的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又推出了升級版本——「《時間簡史》10年增訂版」。 很少有一本書賣得比《時間簡史》還好。作為一本科學著作,《時間簡史》無疑是一個裡程碑。 《時間簡史》在中國同樣創造了奇蹟。自從1991年湖南科技出版社推出該書中文版,並列入「第一推動叢書」後,很快掀起銷售熱潮,在一些大型書店長期位於科技圖書暢銷榜的前列,據出版社統計,其銷售量達數十萬冊,市場上的盜版不下7、8種。在國內的科普圖書市場上,《時間簡史》無論銷售量,還是影響力,都是獨一無二的。
  • 從「時間簡史」中汲取改革力量
    在這些「時間簡史」般昨日重現的展覽中,一種滄海桑田感油然而生:不過短短幾十年,神州大地換了人間。  改革開放是宏大敘事,而故事中更有無數人命運軌跡的改寫。腳踩這片熱土的每一個人,從不是被動追隨著改革開放的腳步,而是生活於斯、奮鬥於斯,為這波瀾壯闊的章節貢獻著自己的筆墨。
  • 你有「時間簡史」嗎?
    《時間簡史》是國內外最為暢銷的科普經典著作之一。該書被譯成40餘種文字,出版逾1000餘萬冊。但因書中內容極其艱深,被戲稱為「不讀的暢銷書」。這本書之所以仍可以如此暢銷,是因為它嘗試著接替哲學,以科學的方式來探討哲學中的本體論問題。在某種意義上,正是這本書成就了霍金,使他被一些人譽為愛因斯坦後最偉大的天文學家。
  • 世間再無霍金,時間永留簡史
    霍金撰寫了多本闡述自己理論與一般宇宙論的科普著作,廣受大眾歡迎。其中《時間簡史:從大爆炸到黑洞》曾經破紀錄地榮登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的暢銷書排行榜共計237周。霍金對地球居民提出警告,若外星人來到地球,會如同當年歐洲人哥倫布造訪美洲大陸之後,美洲原生居民消失殆盡一樣,不具足夠對抗力量的地球人不會有好的下場。
  • 霍金的《時間簡史》,創作的背景,對以後研究宇宙產生的影響
    史蒂芬·威廉·霍金的《時間簡史》,全書一共十二篇,在1998年進行出版,它講述的都是有關於宇宙世界的形成和發展,他描述了時間、空間的不同,還對黑洞、粒子、反物質以及對宇宙的起源進行了闡述。其實霍金先生本想在發表《最初的宇宙》時,就想出版這一部《時間簡史
  • 科技閱讀會:專家領讀《時間簡史》,共同討論霍金精神
    近日,由深圳市科學技術協會、深圳市金融商會主辦,深圳市科技傳播促進會、深圳市金融商會慈善基金會聯合承辦《科技閱讀會》在深圳灣創投大廈19樓舉辦,活動邀請了深圳市科技傳播促進會創會會長胡寶祥作為本次領讀人,分享了《時間簡史》宇宙空間的圍度,探討霍金精神帶來了什麼。
  • 【薦讀】我和宇宙有個約會史蒂芬·霍金《時間簡史》
    ,這簡直就像是從宇宙深處傳來的降臨在中國網友頭上的福音啊!所以小編特意為大家推薦《時間簡史》這本書,說不定能跟教授一同探討呢!儘管《時間簡史》這本風靡全球的科普讀物是霍大神專門為非學術者編寫的,但是畢竟對象是古老而又年輕的宇宙學,肯定會涉及一些高大上的詞彙,所以小編特意選擇了幾個比較重要的專業術語在這裡向大家小小的科普一下~絕對零度:所能達到的最低的溫度,在這溫度下物體不包含熱能。
  • 大型科普叢書「46億年的奇蹟:地球簡史」出版
    近日,上海九久讀書人攜手人民文學出版社,從日本引進出版一套大型科普叢書——「46億年的奇蹟:地球簡史」。叢書前五本《冥古宙太古宙》《元古宙》《顯生宙古生代1》《顯生宙古生代2》《顯生宙古生代3》已在上海書展期間舉辦了新書首發會,引發了一陣科普熱潮,在書展現場賣到斷貨。如今,這套叢書已在全國實體書店以及噹噹、京東等各網絡渠道全面上架。
  • 《時間簡史》另類解讀,學知識的同時淺談其中的成功法則
    《時間簡史》讓霍金從劍橋一名默默無聞的研究員變為舉世聞名的明星級科學家。《時間簡史》本身超高的購買率與極低的閱讀完成率也讓它成為人們吐槽的面子書。但今天我們先不討論哪些無聊的原因導致了這一有趣的結果,我們試著從一個認真看過《時間簡史》的讀者的角度來發掘一下書中的成功法則,也聊一聊其中有趣的科學問題。1很少談我寫書即是在公共場合同別人交流。因此我們不得不注意措辭。
  • 從「時間簡史」到「我的簡史」 讀懂4本書感受霍金的偉大
    這裡介紹關於霍金關於宇宙以及時間論述的書籍。我們不能完全看懂他的思想,但至少我們可以由此感受他工作的偉大。《時間簡史》宇宙的存在與意義,人類的存在和意義,在上個世紀即將結束的時候,人類似乎終於找到了答案,逐漸到達了解宇宙之謎的邊緣。
  • 讀《人類簡史》的一些思考和疑問
    說讀了《人類簡史》這書,其實才讀了幾節,就是有關於智人的發展。說尤瓦爾·赫拉利博士厲害,不愧是劍橋的歷史學博士,幾節書就深深的吸引了我,哪怕是文章是從英文翻譯到中文,依然感覺在和我們講故事一樣一樣,而且這個故事,好像非常符合中國的傳統故事,環環緊扣,抽絲剝繭式的幫我們帶到一個遠古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