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劍橋大學著名物理學家,現代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20世紀享有國際盛譽的偉人之一霍金,於2018年3月14日辭世。人們在高度讚揚他巨大的科學成就,銘記他為人類作出的傑出貢獻,讚美他堅韌不拔的生命勇氣,盛讚他的「科學鬥士」精神的同時,無不提及他的在科學界影響深遠的科學巨著《時間簡史》。
霍金的這部科學著作《時間簡史》,首次出版於1988年。全書共十二章,內容全部是關於宇宙本性的最前沿知識,包括:我們的宇宙圖像、空間和時間、膨脹的宇宙、不確定性原理、黑洞、宇宙的起源和命運等內容,深入淺出地介紹了遙遠星系、黑洞、粒子、反物質等知識,並對宇宙的起源、空間和時間以及相對論等古老命題進行了闡述。
在《時間簡史》裡,霍金探究了已有宇宙理論中存在的未解決的衝突,並指出把量子力學、熱動力學和廣義相對論統一起來存在的問題,這部書的定位是讓那些對宇宙學有興趣的普通讀者,了解他的理論和其中的數學原理。
在寫完《時間簡史》第一章草稿之後,霍金告訴他的文化經紀人,他要使這部書「成為在機場書攤上出售的那一種書」。他的文化經紀人說他不是懸疑小說家,這根本不可能。為了這個目的,霍金下了很大功夫,解決了怎樣在書中向讀者解釋那些複雜科學概念的問題。霍金讀了歐洲和美國各大媒體對這本書的書評,發現了一些套路———比如談談他的殘疾,他被禁錮在輪椅之上的生活,以及霍金的理論是否會引導我們尋找到「上帝的精神」?《獨立報》認為,像《時間簡史》這樣一部嚴肅的科學著作竟然也成了巫書,霍金幽默地說「我的妻子嚇壞了,而我卻因為寫了一部人們把它和《禪與摩託車維修工藝》相比較的書而感到甚受恭維。我希望拙作和《禪》一樣使人們覺得,他們不必自處於偉大的智慧及哲學的問題之外。」
霍金把寫作《時間簡史》定位為一本「科普讀物」,也就是一本大多數人都能看懂的書,使「他們不必自處於偉大的智慧及哲學的問題之外」。可惜霍金高估了「大多數人」的水平,由於書中內容極其艱澀,很多人買回家並不看,或者看兩頁就丟到一邊落灰,因此被戲稱為「讀不來的暢銷書」,甚至還有一個詼諧的「霍金指數」,用來衡量某本暢銷書被讀了多少……
2014年,電影《萬物理論》上映,這是一部有關霍金的電影,影片結尾處描繪了讀者對他的科普經典之作《時間簡史》的反響。隨著鏡頭推近,櫥窗中大量陳列的《時間簡史》赫然映入眼帘;粉絲們將這位物理學家圍擁起來,希望他在書上簽名。電影結尾的字幕概述了後來發生的事件:第一件事無關霍金科學成就的持續影響力,也無關運動神經元病給他帶來的生活挑戰,而是《時間簡史》的銷量……
《時間簡史》在1988年出版以後,在暢銷書排行榜上連續出現了237周,也就是四年半的時間,創下了歷史記錄。《時間簡史》被譯成40餘種文字,累計銷量2500萬冊,全世界每750個人,就擁有一本《時間簡史》,成為一本暢銷全世界的科學著作。霍金的博士後學生曾開玩笑說,「霍金的書,比麥當娜談性的書還好賣。」
的確,無論在東方還是西方,《時間簡史》的暢銷程度常常是要與《聖經》相比的,似乎誰的家中沒有這麼一本書的話便缺失了點什麼……
《時間簡史》,已成為世界影響力最大的科學著作之一。人們說,《時間簡史》這本銷量超過千萬冊的科普書,大大提升了科學在文化界的地位;霍金的成功改變了科普寫作的格局;霍金用《時間簡史》,讓科學在全世界流行起來……
《時間簡史》,使我們懂得了偉大作品的價值。世界上稱得上偉大的書,絕大部分是艱深難讀的,因此,不論你是為了欣賞或是為了研究,想讀好書,必須下定決心,絕不怕難。只有偉大的著作,才足以提升我們的心智能力,在學習中使思考獲得最佳的鍛鍊……
《時間簡史》已成為世界級的暢銷書,現象級的暢銷書。《時間簡史》之成為科普暢銷書,不僅是因為發行量,更是因為它探索了人類終極的問題。正像霍金所說「今天我們仍然亟於知道我們為何在此?我們從何而來?人們求知的最深切的意願足以為我們從事的不斷探索提供充足理由,而我們的目標恰恰正是對於我們生存其中的宇宙作出完整的描述。」這種優秀書籍暢銷的現象說明,我們對「暢銷書」還應有更深、更廣泛的理解———優秀的「暢銷書」,應該包括那些思想文化品位較高的書,我們的暢銷書作家當然也不能滿足於現狀,而更應追求那些具有較高思想和文化品位的暢銷書籍的寫作,這樣才能永遠贏得讀者,擁有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