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金曾稱人們不讀《時間簡史》只好奇我如何克服殘疾成科學家

2020-11-23 騰訊網

霍金,1976年在普林斯頓

按:在這個寒意料峭的早春,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在位於劍橋的家中去世,享年76歲。而今天,恰好也是物理學家愛因斯坦的誕辰紀念日。

無論在東方還是西方,《時間簡史》的暢銷程度常常是要與《聖經》相比的,似乎家中沒有這麼一本的話便缺失了點什麼,就連北京街角販賣盜版書的三輪車上,也時常在一堆歷史小說探案傳奇之間,閃出《時間簡史》的一角。之後的全球暢銷書便又拿自己跟《時間簡史》比,仿佛霍金這本並不那麼「簡」的書,已然成為了出版歷史上暢銷程度的一則標尺。霍金對此,當年也是大吃一驚。

《時間簡史》榮登《紐約時報》最暢銷書榜達五十三周之久;在英國直至1993年2月止已列名倫敦的《星期日泰晤士報》的最暢銷書榜上達二百零五周之久。一百八十四周後,由於在這個榜上最出盡風頭而被收入金氏世界紀錄。後被翻譯為了數十種語言的版本……1988年12月,霍金在英國《獨立報》上刊文《之簡史》,講述了他的寫作野心和此書大火之後他的冷靜分析。

在寫完《時間簡史》第一章草稿之後,霍金就告訴了他的文化經紀人,「我要使它成為在機場書攤上出售的那一種書,」對方說,可你又不是懸疑小說家,這根本不可能。現在看來,是經紀人錯了。霍金下了很大功夫,才解決了如何向讀者解釋若干複雜概念的問題。霍金讀了歐洲和美國各大媒體對這本書的書評,發現了一些套路——比如談談他的殘疾,他被禁錮在輪椅之上的生活,以及霍金的理論是否會引導我們尋找到「上帝的精神」?《獨立報》認為,像《時間簡史》這樣一部嚴肅的科學著作竟然也成了巫書,霍金幽默地說:「我的妻子嚇壞了,而我卻因為寫了一部人們把它和《禪與摩託車維修工藝》相比較的書而感到甚受恭維。我希望拙作和《禪》一樣使人們覺得,他們不必自處於偉大的智慧及哲學的問題之外。」

霍金已逝,或許是時候從書架裡找到那本蒙塵的《時間簡史》,再次翻開,並在翻看幾頁之後再一次合上了。經出版社授權,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從《霍金講演錄》中節選了《之簡史》一文,與霍金告別。

《時間簡史》

史蒂芬·霍金 著 許明賢 譯

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 2010年 《時間簡史》之簡史

文 | 史蒂芬·霍金 譯 | 杜欣欣 等

為慶祝我的《時間簡史》所舉行的招待會迄今仍然使我大吃一驚。此書已在《紐約時報》最暢銷書榜上列名達三十七周之久,在倫敦的《星期日泰晤士報》上達二十八周之久。(它在英國比在美國出版得晚。)它被翻譯成二十種文字(如果你把美語和英語相區分的話,應算作二十一種文字)。這大大超過我在1982年首次打算寫一本有關宇宙的通俗讀物時所預料的。我的部分動機是為我女兒掙一些學費。(事實上,在本書面世時,她在上學校的最後一年。)但是其主要原因是我要向人們解釋,在理解宇宙方面我們已經走到多麼遠的地步:我們也許已經非常接近於找到描述宇宙其中的萬物的完整理論。

如果我準備花時間和精力寫一本書,就要使它有儘可能多的讀者。我以前的專業性的書都由劍橋大學出版社出版。那是一家出色的出版社,但是我覺得它並沒有真正面向我所要觸及的大眾。因此,我就和一位文化經紀人,阿爾·朱克曼接觸。他是由一位同事的親戚介紹給我的。我給了他第一章的草稿,並對他解釋道,我要使它成為在機場書攤上出售的那一種書。他告訴我說,這根本不可能。它也許很受學術界和學生的歡迎,但是要想侵入傑弗裡·阿歇爾(Jeffrey Archer,美國當代懸念通俗小說家)的領地絕無可能。

1984年我把本書的初稿交給朱克曼。他把它送交幾個出版商,並提議我接受諾頓的條件,諾頓是美國的一家相當出色的書籍公司。但是,我卻接受了拜坦姆書社的條件,這是一家更加面向大家的出版社。雖然拜坦姆並不專精於科學書籍,他們的出版物卻遍布機場書攤。他們接受我的書的緣由可能是出於他們的一位編輯彼得·古查底的興趣。他對自己工作非常盡責,並讓我把這本書重寫,寫成像他那樣的非科學家都能理解的程度。我每回寄給他重寫的章節,他都寄回一長列異議和要我澄清的問題。我好幾回想這個過程將會沒完沒了。但是他是對的:這本書因此變得好得多。

年輕時的霍金

在我接受拜坦姆條件之後不久,即得了肺炎。我不得不接受穿氣管的手術,它使我失去說話能力。在一段時間內,我只能靠揚眉來進行交流,這時另一個人指著一塊板上的字母。多虧人家所贈送給我的電腦程式,才使我可能完成此書。它是有一些緩慢,但是那時候我也思維得慢,所以我們可以配合得好。我依賴它幾乎完全重寫了初稿以回應古查底的要求。我在修改之時得到我的學生布裡安·維特的幫助。

雅各布·布朗諾夫斯基(Jacob Bronowski,英國當代人類學家)的電視系列片《人類進化》給我留下深刻印象。它簡略地介紹了人類在僅僅一萬五千年內從以前的初級野人進化到現代狀態的成就。對於朝著完全理解制約宇宙定律的進展方面,我想給人們傳達一種類似的感覺。我很清楚,幾乎無人不對宇宙如何運行感興趣,但是大部分人不能理解數學方程——我本人對方程也不太在乎。其部分原因是我寫方程很困難,但主要是因為我對方程缺乏直覺。相反地,我依照圖像來思維,我的目標是要把這些頭腦中的圖像用語言在該書中表達出來,並藉助於一些熟悉的比喻和圖解。我希望用這種辦法,可以讓大多數人共享到過去二十年間物理學的顯著進步所引起的激動和成就感。

儘管避免了數學,一些思想仍然是非常陌生的、很難闡釋的。我就面臨著這樣兩難的境地:是否要冒著使人混淆的危險去解釋,還是要滑過這些難點呢?某些陌生的概念,譬如說以不同速度運動的觀察者測量同樣的一對事件時會得到不同的時間間隔,這個事實對於我所要描繪的圖像並不是根本的。所以,我覺得只要提到一下而不必深入討論即可以。但是,其他一些困難的思想對於我所要闡述的東西至關要緊。有兩種概念我覺得尤其需要包括進去。第一就是所謂的對歷史的求和。這就是宇宙不僅具有單獨的歷史的思想。對於宇宙而言,存在一整族所有可能的歷史,而且所有這些歷史都是同等實在的(不管其含義是什麼)。另一種思想便是「虛時間」,它對於賦予歷史求和以數學意義不可或缺。現在回想起來,當初我應多花工夫去解釋這兩個非常困難的概念,尤其是後者。虛時間似乎是人們在閱讀時遭遇到的最大障礙。其實,實在沒有必要準確理解何為虛時間——只要認為它和我們稱為實時間的不同即可以了。

在這本書即將出版之際,一位科學家預先收到一冊,他要為《自然》雜誌替本書寫評論,他大吃一驚地發現,該書錯誤百出,照片和圖解的排列及編號是混亂的。他電告拜坦姆書社,後者同樣大吃一驚並決定即日全部收回已印的書並銷毀。他們花了三周時間緊張地改正並重校全書,趕在四月預定的出版日期在書店推出。那時《時代》周刊刊登了我的一幅剪影。儘管如此,編輯還是為市場的需求量而驚訝。現在美國正在印第七版,而英國是第十版。

為什麼這麼多人購買它呢?我本人的立場很難客觀,所以我想列舉他人所說的。我發現大多數評論雖然是好意的,卻是不清晰的。他們喜歡遵循這樣的公式:史蒂芬·霍金患了盧伽雷病(美國的評論),或者運動神經細胞病(英國的評論)。他被禁錮在輪椅上,不能言語,只能挪動X根手指(這兒的X似乎從一變到三,依據評論者所讀的哪篇有關我的不精確的文章而定)。然而,他寫了這部至關重大的書:我們從何處來並往何處去?霍金提供的答案是宇宙既不能創生也不能毀滅:它只是存在。霍金為了表述這個思想引進了虛時間概念,對此我(評論者)有些難於理解。儘管如此,如果霍金是對的,而且我們的確找到一套完整的統一理論,我們就真正地知道了上帝的精神。(我在看校樣時差點兒刪去該書的最後一句話,即我們會知道上帝的精神。如果我那麼做的話,這部書的銷售量就會減半。)

我覺得倫敦的報紙《獨立報》的一篇文章相當清醒,它說甚至像《時間簡史》這樣嚴肅的科學著作也會變成一部巫書。我的妻子嚇壞了,而我卻因為寫了一部人們把它和《禪與摩託車維修工藝》相比較的書而感到甚受恭維。我希望拙作和《禪》一樣使人們覺得,他們不必自處於偉大的智慧及哲學的問題之外。

霍金在模擬倉裡體驗太空生活

毫無疑義,人們對於我克服殘廢而成為理論物理學家的人性好奇心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但是,那些基於人性好奇而購書的會大失所望,因為書中有關我的身體狀況的只有兩處。這本書試圖成為一部宇宙史,而不是我的自傳。這並沒有阻止人們指責拜坦姆可恥地利用我的疾病,並責備我作為同謀允許把照片印在封面上。事實上,在合同中我對封面毫無發言權。然而,我曾鼓動拜坦姆在英國版中用一張好的照片,把美國版的那張悽慘的過時照片換下來。但是,拜坦姆堅持原封不動,據說美國公眾已經把它和我的書相認同。

有人說,大家購買我的書是因為讀了它的評論或者它上了暢銷書榜,但他們並不讀它;他們只是將其放在書架或咖啡桌上,因此不須費力讀通而僅是擁有它就值得炫耀。我斷定會有這種情形發生,但我不知是否比大多數其他的包括《聖經》和莎士比亞著作在內的嚴肅的書籍更甚。另一方面,我知道至少有一些人讀過它,因為我每天都收到一疊有關此書的信件,許多人提出問題或者給出仔細的評論,這表明他們至少讀過它,即便還不能完全理解。我還不時被街上行人攔住,他們告訴我如何欣賞此書。當然,我是比大多數作者更容易被認出,或者說更有特徵,如果不是更傑出的話。但是,我接受到的公眾祝賀的頻繁度(這使我的九歲的兒子十分難為情)似乎表明,購買此書的人士中至少有一部分的確在閱讀它。

現在人們問我下一步準備做什麼。我覺得自己肯定不會寫《時間簡史》的續集。用什麼書名呢?《時間詳史》?《時間終結之後》?《時間之子》?我的經紀人建議我允許拍一部我的傳記片。但是,如果讓演員來飾演我們,則無論是我還是我的家人的自尊心將喪失殆盡。如果我答應並協助別人來撰寫我的生平,其後果將是類似的,只不過程度減輕一些而已。當然,我不能阻止別人獨立地為我作傳,只要那不是誹謗性的,但是我想用自己正準備寫自傳的藉口來應付他們。也許我真的會寫。但是我不著急。畢竟還有許多首先要做的科學問題。

相關焦點

  • 史蒂芬·霍金:人們買《時間簡史》卻不讀 只是好奇我如何克服殘疾...
    在寫完《時間簡史》第一章草稿之後,霍金就告訴了他的文化經紀人,「我要使它成為在機場書攤上出售的那一種書,」對方說,可你又不是懸疑小說家,這根本不可能。現在看來,是經紀人錯了。霍金下了很大功夫,才解決了如何向讀者解釋若干複雜概念的問題。
  • 為什麼要讀《時間簡史》?
    霍金讀了歐洲和美國各大媒體對這本書的書評,發現了一些套路———比如談談他的殘疾,他被禁錮在輪椅之上的生活,以及霍金的理論是否會引導我們尋找到「上帝的精神」?《獨立報》認為,像《時間簡史》這樣一部嚴肅的科學著作竟然也成了巫書,霍金幽默地說「我的妻子嚇壞了,而我卻因為寫了一部人們把它和《禪與摩託車維修工藝》相比較的書而感到甚受恭維。
  • 殘疾未影響科研 著名科學家霍金杭州十答媒體
    「我的殘疾對我的科學研究沒有影響……」霍金十答眾媒體  問:您曾就讀於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並且還在劍橋大學工作,中國的大學目前正在努力向世界一流大學的目標邁進,據您了解,中國的大學與世界一流大學的目標還有多遠?  答:你能聽清我的聲音嗎?
  • 大一學生談霍金《時間簡史》觀後感,如何運用科學的眼光看問題
    宇宙,讓人們想到浩瀚無垠、充滿奧秘的世界。在多年來,無數個科學家付出自己畢生的時間來研究這充滿神秘未知的宇宙世界。現在人類對於宇宙了解了不少,但還是有很多未解之謎還在等著我們人類來探索。在《時間簡史》中霍金向讀者充分解鎖在人類歷史上科學家是怎樣一步步的探索宇宙的奧秘,才能讓我們後代能那麼了解宇宙。
  • 除了《時間簡史》三部曲,霍金另一個三部曲也值得科學家們取鑑
    大部分公眾知道《霍金三部曲》,從《時間簡史》、《果殼中的宇宙》到《大設計》;但只有相對少的人知道霍金主創的另一個三部曲——兒童科普三部曲。 後者似乎並未全部寫就,其首部曲《喬治開啟宇宙的秘密鑰匙》十年前先在法國出版。
  • 霍金是個偉大的科學家,他更是一個對愛情生活特別忠誠執著的人!
    就在幾個小時以前,著名的科學家霍金去世,享年76歲。今天地上少了一個明星,天上從此多了一顆星星,他的智慧和忠告永在。霍金去世後,我們或許再也不會有霍金預言,但看過《時間簡史》的人都知道霍金的偉大。他生前都稱讚過《萬物理論》,這部電影要說完霍金的一生用一部123分鐘的電影真的是難乎其難,從萬物理論這部影片你不僅僅看到霍金是個偉大的科學家,而是一個對愛情生活特別忠誠執著的人!史蒂芬·威廉·霍金英國著名物理學家和宇宙學家,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症患者,全身癱瘓,不能發音。
  • 你可以不讀霍金的《時間簡史》,但是不能不讀霍金的這篇文章
    美國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在北京時間2018年3月14日去世了。霍金一生成就斐然,最能表現霍金思想的就是他的著作《時間簡史》。你可以沒讀過這本書,但是你不能不讀《宇宙的未來》這篇文章。《宇宙的未來》是霍金1991年1月在劍橋大學的一次講演錄。這篇講演,從古代巫師的預言,談到近代宗教預言,再過渡到對宇宙未來的討論。主要探討了宇宙未來的兩種命運:一是繼續膨脹下去,一是收縮以至於坍縮成一個點。膨脹還是收縮,取決於宇宙的平均密度。
  • 三分鐘讀懂霍金的《時間簡史》和《果殼中的宇宙》
    我對宇宙感到神秘是從小看星星聽老人講故事開始的,而真正對宇宙有比較深入的了解則是從英國理論物理學家史蒂夫·霍金的科學著作《時間簡史》開始的。長大後雖然明白了天上銀河不是人間詩畫,卻並不明白浩瀚的宇宙之博大之深邃之久遠,霍金的《時間簡史》則讓我明白,浩瀚的銀河也不過是宇宙之滄海一粟。
  • 從「時間簡史」到「我的簡史」 讀懂4本書感受霍金的偉大
    霍金的去世,引發全球世人的心靈震動,不知道會不會引發宇宙的一絲變化?作為當代最重要的廣義相對論和宇宙論家,霍金引領世人開始了對「時間起始點——宇宙大爆炸奇點」、「時間終結——黑洞」、「上帝是如何啟動宇宙的?——宇宙的起源和命運」進行思索的好奇。
  • 14期贈書《時間簡史》| 時間只留簡史,世間再無霍金!
    》| 時間只留簡史,世間再無霍金!時間有初始嗎?它又將在何地終結呢?宇宙是無限的還是有限的?霍金教授遨遊到外層空間奇異領域,對遙遠星系、黑洞、夸克、大統一理論、「帶味」粒子和「自旋」粒子、反物質、「時間箭頭」等進行了深入探討——其出乎意外的含義引起了人們的極大興趣。
  • 《時間簡史》:霍金用這本書,讓科學在全世界流行起來
    霍金為何首次涉足科普出版就能大獲成功?讓我們一起回顧一下《時間簡史》這本書的成書歷史,緬懷霍金先生。20世紀80年代的霍金與他在劍橋大學的同事,當時《時間簡史》尚未出版。2014年,電影《萬物理論》上映,這部有關霍金的電影在結尾描繪了讀者對他的科普經典之作《時間簡史》(出版於1988年)的反響。
  • 霍金傳:用生命和時間賽跑——霍金頑強的一生觸動了我
    霍金傳:用生命和時間賽跑——霍金頑強的一生觸動了我這是我讀過非常有意義的一本書,這本書裡的主人公讓我懂得了生命竟如此的頑強,命運竟如此的多舛,他在用自己的生命和時間賽跑,在短暫的生命之旅中把自己最珍貴的知識留了下來,這本書的名字就叫做《霍金傳:用生命和時間賽跑》。
  • 霍金與時間簡史不會成為歷史 但他卻無法逃脫生老病死的黑洞
    霍金今天,人類歷史上失去了一位非常重要的科學家,一位全球盡人皆知的科學家:霍金,史蒂芬·威廉·霍金!可以說,現在很多人(甚至是物理學家)了解黑洞,都是通過因為霍金的貢獻,他為今天的我們理解黑洞以及宇宙本源奠定了基礎。霍金還憑藉著一本薄薄的《時間簡史》徵服了全世界3000萬讀者。《時間簡史》也已經成為了現在全球科學著作的裡程碑,它被翻譯成超過50種文字,成為了人類進步歷史中非常重要的一步科學著作。
  • 《時間簡史》中文譯者吳忠超談霍金:愛生活的學術明星
    他對第一次訪華的經歷比以後的訪問印象更深刻,因為那時到處山清水秀,長城那麼雄偉,北京的天還那麼藍,所以他後來好幾回跟我提起合肥之行。我問他對中國印象如何,他說我只訪問了這麼少的地方,但合肥很好。他的中科大之行註定要載入中科大校史。
  • 霍金去世,《時間簡史》銷量暴漲!看不懂?別不好意思,學學畢飛宇...
    但是,問題來了,你真的看懂《時間簡史》了嗎?如果你看不懂,不要覺得不好意思。畢飛宇就寫過一篇《我讀》,他在裡面大方承認自己真的看不懂:「我一點也不懷疑專業人士可以讀懂這樣的論述,可是,我讀不懂……我和許多人討論過這本書,有一句話我問得特別多:『你讀得懂嗎?』得到的回答令人欣慰:『讀不懂。』我很喜歡這個回答,直截了當。
  • 一個寫下時間簡史的人卻被時間帶走了……
    科學家研究宇宙,卻不研究你因為你比宇宙還難懂。世間再無霍金,時間永留簡史他 的 一 生1963年,21歲的他不幸被診斷患有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症即運動神經細胞病。當時,醫生曾診斷身患絕症的他只能活兩年,可他一直堅強地活了下來。
  • 70歲霍金:不老的科學「傳教士」
    但霍金並不滿足於此,他想寫一本女兒露西看得懂的自然科學書。他牢記朋友的忠告:「如果你在《時間簡史》中每加入一條數學公式,這本書的銷量便會減半。」  1988年,霍金的科普著作《時間簡史:從大爆炸到黑洞》面市,從研究黑洞出發,探索了宇宙的起源和歸宿,該書被譯成40餘種文字,出版逾1000餘萬冊,但因書中內容極其艱深,在西方被戲稱為「讀不來的暢銷書」。
  • 書評:如何理解《時間簡史》之我見
    有幸曾參加了一場佛教著名寺廟主持的開關演講,一個月的閉關思考,方丈談到了量子力學和佛教的關係。在與方丈私下交談時,物理專業的兒子曾說,所有的科學研究到了最後都成了哲學,方丈則說,所有的哲學最終都歸結於宗教。
  • 《時間簡史》:來自科學界的一本暢銷書
    在寫完《時間簡史》第一章草稿之後,霍金告訴他的文化經紀人,他要使這部書「成為在機場書攤上出售的那一種書」。他的文化經紀人說他不是懸疑小說家,這根本不可能。為了這個目的,霍金下了很大功夫,解決了怎樣在書中向讀者解釋那些複雜科學概念的問題。
  • 史蒂芬·霍金、《時間簡史》與拓寬我們認知的1988年
    文 | 萬湑龍圖|網絡在被霍金去世的消息「轟炸」了一整天的朋友圈之後,我面對這篇命題作文的空白Word文檔,思考了一個小時該如何起頭。因為已經有上萬個公眾號,從上萬個角度去緬懷這位偉大的科學家。他想讓這本「成為機場書攤上出售的那種書」,也清晰地認識到:「人們對於我克服殘廢而成為理論物理學家的人性好奇心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