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研究宇宙,卻不研究你
因為你比宇宙還難懂。
世間再無霍金,時間永留簡史
他 的 一 生
1963年,21歲的他不幸被診斷患有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症即運動神經細胞病。當時,醫生曾診斷身患絕症的他只能活兩年,可他一直堅強地活了下來。
1973年,他考察黑洞附近的量子效應,發現黑洞會像天體一樣發出輻射,其輻射的溫度和黑洞質量成反比,這樣黑洞就會因為輻射而慢慢變小,而溫度卻越變越高,最後以爆炸而告終。
1980年以後,霍金的興趣轉向了量子宇宙論,提出了能解決宇宙第一推動問題的無邊界條件。2004年7月,他承認了自己原來的「黑洞悖論」觀點是錯誤的。
2012年,霍金參與了熱播美劇《生活大爆炸》第五季第21集。在劇中,霍金本色出演,以客座教授的名義來到謝爾頓所在大學授課。
2017年,霍金為英國BBC錄製紀錄片《探索新地球》,他表示,技術有望逆轉工業化對地球造成的一些危害,有助於消除疾病和貧困,但人工智慧需要加以控制。霍金預言2600年能源消耗增加,地球或將變成「火球」。
經 典 語 錄
「愛因斯坦錯了--他說『上帝不玩色子』。對黑洞的研究表明,上帝不光玩色子,甚至有時候他會把我們弄糊塗,因為他把它們丟到了看不見的地方。」
「我的目標很簡單,就是把宇宙整個明白,它為何如此,它為何存在。」
「在我 21 歲時,我的期望值變成了零。自那以後,一切都變成了額外津貼。」
「如果生活沒有了樂趣,那將是一場悲劇。」
「永恆是很長的時間,特別是對盡頭而言。」
他的離開,一定是舉世震驚的。
不是因為他的偉大成就,更不是他面對疾病的堅強
(他又不是克服殘疾才成了物理學家)
而是他真的活在我們身邊。
讓人難過的是,一個曾經對我們產生影響,
教會我們接受渺小好好生活的人就這麼離開了。
以緬懷追思
向史蒂芬·霍金老先生的離去表以沉痛哀思
——祈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