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註明 「來源:新安晚報或安徽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2006年霍金到北京開物理會議,吳忠超陪同他遊覽頤和園。(受訪人供圖)
新安晚報 安徽網(www.ahwang.cn)訊「我在紐約向中國的各位問好……我和尤裡·米爾納啟動了『突破攝星』計劃,馬克·扎克伯格也加入了……」近日,英國著名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在中國開通微博,並公布了激動人心的最新計劃,轉眼吸引了數百萬「粉絲」。
作為霍金的學生,中國科大63 級校友吳忠超教授促成了霍金1985 年首次訪華來到合肥,吳教授也是《時間簡史》、《果殼中的宇宙》等書的譯者。2002 年,他在浙江工業大學創建了天體物理研究所,並執教至今。昨天,記者通過郵件和電話採訪了遠在美國的吳忠超教授,聽他聊聊老師霍金和自己的軼事。
談相識:上世紀70年代結緣霍金
問:您是否願意跟我們分享一下您在中國科大和劍橋的求學經歷?
答:我是1963 年至1968 年科大無線電電子學系的本科生,那時學校在北京玉泉路,第一學期在中科大數學系學過一段時間。我終身對純粹數學保持興趣,雖然不從事這方面的工作。
我主要得益於科大的學術氣氛和同學交流。我上的是無線電系,和我後來的工作也沒有緊密關係,但裡面有許多有教益的東西,如電子學的精髓影響到微波物理和雷射物理。實際上學什麼專業本來是無所謂的。我1973 年至1978 年在已搬到合肥的中科大任教,從事無線電電子學和低溫物理工作。
1979年我被劍橋大學霍金領導的廣義相對論小組(注意那時他喜歡用小組的名義,不叫研究院什麼的大名詞)接受,他指導我從事宇宙早期相變泡碰撞的引力效應以及引力坍縮研究,並得出一個美麗的精確解,這是我的博士論文內容。我寫好博士論文後,正是他開創量子宇宙學時期,所以我跟隨他進行量子宇宙學的研究,霍金和我合作的宇宙波函數的第一個數值解於1985 年發表。我在研究時空維數問題時也得到他的建議和鼓勵。離開劍橋後,他曾多次邀請我回訪。
談訪華:合肥之行常被霍金提起
問:4月12日,科大在官方微博上披露,1985年,霍金教授到科大訪問,那就是霍金在自己第一條微博上陳述的首次中國之旅,當時是什麼機緣?
答:那時中外學術交流很少,我從交談中得知他很想到中國訪問,所以建議他訪問合肥的中科大並幫助聯繫。那時的科大真是蒸蒸日上。他本想在1982 年就來訪,但拖到1985 年才成行。那回我並沒有陪同他,而是經他推薦正在歐美遊學。他帶著一名助手和一名護士一共就三人,自己從北京坐火車來合肥,並在中科大水上演講廳作報告。那時大家真年輕啊!他對第一次訪華的經歷比以後的訪問印象更深刻,因為那時到處山清水秀,長城那麼雄偉,北京的天還那麼藍,所以他後來好幾回跟我提起合肥之行。我問他對中國印象如何,他說我只訪問了這麼少的地方,但合肥很好。他的中科大之行註定要載入中科大校史。
談老師:他既是科學家也是明星
問:從客串美劇《生活大爆炸》到在國內的微博開帳號與「粉絲」互動,霍金教授總是讓人覺得不可思議,並激發人們對他描述的世界另外一種可能性的興趣。作為他的華人學生和朋友,您覺得他是位什麼樣的科學家?
答:他畢生從事黑洞和宇宙學的研究。黑洞霍金輻射的研究揭示了引力的熱性,將引力論,量子論和熱力學統一起來。
這啟示了之後幾十年量子引力乃至統一理論的發展。他對量子宇宙學的研究在原則上解決宇宙的起源問題。十多年前他對我說,他對宇宙學的研究比黑洞更重要。這些功績將永載歷史。
他除了是最著名的科學家外,還熱愛旅行,社會交往,熱愛生活。他的鮮明的性格,使他成為無數青少年的偶像!
他1985 年科大行和後來訪華的接待規模不可同日而語。實際早在1975 年提出黑洞輻射理論後,他在學術上就已成為引力物理的最大權威。他的著作在世界範圍的傳播使他本人成為比任何影視體育界明星更為明亮的學術明星。和其他明星短暫的光彩不同,他的這種光彩是不會隨時間衰退的,他就像是劍橋的乃至世界的文化巨人一樣。
談譯作:出版過程一度充滿曲折
問:您早年把《時間簡史》翻譯成中文,後來把關於霍金教授的眾多書籍都翻譯過來,至今讓無數國內科普愛好者受益。當時您為什麼決心做這件事情?
答:我以前從未想過翻譯出版任何書。但霍金的著作尤其是《時間簡史》使我產生將它引進中文世界的衝動。在他寄給我英文首版贈書並來信委託我翻譯的後兩個月,我開始翻譯,並於1988 年夏天翻譯完畢。但我堅持在大陸和臺灣都必須正式買版權才能出版,這部書的中文版無論在大陸還是在臺灣,都是首部得到正式授權出版的引進圖書。湖南科技出版社為此付了300 美元預付金。2006 年霍金決定讓湖南出版他的所有著作的中文簡體版。
1988 年我曾聯繫中科大,北師大,上海三聯(等出版社)出版此書,他們看不到市場需求,所以最後由湖南科技出版社出版。我只翻譯了霍金本人撰寫的非專著的所有書,不包括他編的多卷在科學歷史上的名著合集,我認為能看專著的讀者讀原文即可。
談學習:應把好奇心當第一動機
問:對於很多在基礎科學上學習的中國科大學生來說,他們應該如何跟您一樣,最終找到自己最感興趣的方向?
答:我在過去的37 年只回過科大三次,總共一周時間。我認為,在基礎科學上學習的學生要以純粹的好奇當成第一或最重要的動機,成敗是第二位的,別的動機就更靠後了,這是中科大學生的可愛之處。中科大如果能保持高峰時期的生源,那前景一定是非常光明的。
新安晚報 安徽網記者陳牧
□連結
霍金
霍金全名史蒂芬·威廉·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king,生於1942年1 月8 日),英國劍橋大學著名物理學家,被譽為繼愛因斯坦之後最傑出的理論物理學家。
他患有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症(盧伽雷病),逐漸全身癱瘓,不能說話。目前能動的地方只有兩隻眼睛和3 根手指,其他地方根本不能動。1979 年至2009 年,霍金任盧卡斯數學教授,這是英國最崇高的教授職位。霍金的主要研究領域是宇宙論和黑洞,證明了廣義相對論的奇性定理和黑洞面積定理,提出了黑洞蒸發現象和無邊界的霍金宇宙模型,在統一20 世紀物理學的兩大基礎理論——愛因斯坦創立的相對論和普朗克創立的量子力學方面走出了重要一步。
突破攝星計劃
前天剛剛在中國開通微博,史蒂芬·霍金髮布的第二條微博,就提到一個令人振奮的消息。根據他提到的突破射星計劃(Breakthrough Starshot),霍金將與合作夥伴建造大批以雷射推進的微型星際飛船,以光速五分之一的速度,用20 年時間,將它們發射到距地球4.37 光年的半人馬座α星。
突破攝星計劃是霍金於2016 年4月宣布聯合網際網路投資人尤裡·米爾納啟動一項計劃,以更好地了解宇宙,給科學和太空探索帶來革命性的變化。霍金還透露,Facebook的創始人兼席執行官馬克·扎克伯格也加入了該計劃的董事會,為「突破攝星」助一臂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