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金離世兩周年:弟子吳忠超撰文解讀霍金心目中的宇宙

2021-01-10 新京報書評周刊

霍金心目中的宇宙究竟是什麼?作為霍金的唯一亞裔學生,同時也是《時間簡史》的中文版譯者,吳忠超寫下了這篇文章,希望能夠以此悼念史蒂芬·霍金——這位學界公認的當代最為偉大的引力物理學家。

撰文 | 吳忠超

兩年前的3月14日,英國著名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在劍橋的家中去世,享年76歲。

時間有沒有開端?空間有沒有邊界?1988年,霍金出版了驚世之作《時間簡史:從大爆炸到黑洞》,在這本書中,他從研究黑洞出發,探索了宇宙的起源和歸宿,並嘗試回答了上述問題——在過去,這些問題只有神學才能夠給出答案。這本書被譽為人類科學史上裡程碑式的佳作,出版不過短短數年,該書的發行量就已經超過2500萬冊,被翻譯成幾十種語言。

宇宙學和黑洞物理是霍金畢生最為重要的研究領域,他一生最主要的學術成就是:發現廣義相對論的奇性定理、黑洞的視界面積不減定理和黑洞的輻射理論,創立了引力熱力學和歐氏量子引力,預言了太初的量子漲落導致的宇宙結構的譜,以及提出「無邊界設想」的宇宙無中生有誕生的場景。而對於大眾來說,霍金總能以遊刃有餘的通俗講解,將我們帶向宇宙最奇異的角落。

霍金著作中文版(包括《時間簡史》、《果殼中的宇宙》、《大設計》、《我的簡史》、《黑洞不是黑的 : 霍金BBC裡斯講演》、《十問:霍金沉思錄》,由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引進出版)。

霍金心目中的宇宙究竟是什麼?作為霍金的唯一亞裔學生,同時也是《時間簡史》等霍金著作的中文版譯者,吳忠超寫下了這篇文章,希望能夠以此悼念這位學界公認的當代最為偉大的引力物理學家。一年前,同樣由吳忠超翻譯的霍金遺作《十問:霍金沉思錄》出版,在這本書的譯後序中,吳忠超追憶了霍金的一生,以及自己與霍金在39年相識過程中發生的許多故事。

如今,又逢恩師祭日,吳忠超再度憶及霍金關於黑洞輻射和無邊界宇宙這兩個貢獻誰更重要這一問題的回答:「2004年冬,他邀請我訪問劍橋。同年12月10日,我向他提出藏在心裡很久的一個問題。『史蒂芬,你認為你的黑洞輻射和無邊界設想,哪個貢獻更為重要,這個問題只有你能夠回答。』他移動滑鼠,在屏幕上寫出一行字:「Other people think the black hole, because that is now accepted, but I think no-boundry.」

霍金,原名史蒂芬·威廉·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king),1942年1月8日出生於英國牛津,英國劍橋大學著名物理學家,現代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20世紀享有國際盛譽的偉人之一。1963年,霍金21歲時患上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症(盧伽雷氏症),全身癱瘓,不能言語,手部只有三根手指可以活動。1979至2009年霍金任劍橋大學的盧卡斯數學教授,獲得了包括總統自由勳章在內的眾多獎項和榮譽。著有《時間簡史》《果殼中的宇宙》《大設計》《黑洞不是黑的》等書,2018年3月14日,霍金去世,長眠於西敏寺大教堂,與牛頓和達爾文為鄰。

霍金心目中的宇宙

2018年3月14日,史蒂芬·霍金離世。他被學界公認為當代最偉大的引力物理學家。英國皇家學會會長馬丁·裡斯和因發現引力波而獲得諾獎的基普·索恩分別在為霍金進行的劍橋的追悼和倫敦西敏寺的葬儀上一致指出,當代沒有任何人比霍金對時間和空間理解得更深刻。我在這兩個場合都非常仔細地聆聽了他們的悼詞。在霍金入葬以後,來賓們被邀請到西敏寺的後花園參加招待會,這時響起了熟悉的霍金的「聲音」,此刻歐洲空間局將這聲音同步向宇宙深處發射。它象徵著這個星球上的寂寞的文明尋找宇宙知音的努力。

早在上世紀70年代,霍金就已經是光芒四射的學術明星。劍橋大學為了賦予他相應的榮譽,特地設立了引力物理教授的位置。因為按照劍橋的古老傳統,一個學科只設一個教授位置,通常是這個位置空了才遞補,所以絕大多數學者,甚至非常著名的學者都不是教授。1979年霍金被選為盧卡斯數學教授後,這個引力物理教授的位置就被自動取消了。這個古老的傳統現在已經被改變了,不知是好事,還是壞事。

他在引力物理方面的貢獻主要在於黑洞物理和宇宙學。霍金一生最主要的學術成就是:發現廣義相對論的奇性定理、黑洞的視界面積不減定理和黑洞的輻射理論,創立了引力熱力學和歐氏量子引力,預言了太初的量子漲落導致的宇宙結構的譜,以及提出「無邊界設想」的宇宙無中生有誕生的場景。眾所周知,他發現的黑洞輻射機制是百年之內引力物理理論的最偉大成就。這個成就已經被篆刻在他在倫敦西敏寺的墓碑上。但他的另一個偉大成就是宇宙學的「無邊界設想」。他自己怎麼看待這兩個最主要的貢獻呢?

2004年冬,他邀請我訪問劍橋。同年12月10日,我向他提出藏在心裡很久的一個問題。「史蒂芬,你認為你的黑洞輻射和無邊界設想,哪個貢獻更為重要,這個問題只有你能夠回答。」他移動滑鼠,在屏幕上寫出一行字:「Other people think the black hole, because that is now accepted, but I think no-boundry.」(人們認為黑洞〔輻射〕更重要,因為它現在已被接受。但是,我認為無邊界〔設想〕更重要。)

2005年,霍金的學生吳忠超和霍金在其辦公室合影

宇宙學成為嚴肅的科學是以兩個事件為標誌,它們是愛因斯坦提出三維球的靜態宇宙模型和哈勃發現紅移定律。1917年,即愛因斯坦提出廣義相對論的第三年,他用新發現的引力場方程來研究整個宇宙,這是人類首次思考大尺度非平坦的時空模型。他的宇宙空間由有限而無界的三維球來描述。而他為了得到一個靜態的宇宙模型,不惜修改他的場方程,引進了所謂的宇宙常數。但是,在1929年,哈勃發現了星系光譜的紅移定律,表明宇宙並非處於靜態,而是正在膨脹。所以愛因斯坦只好拋棄宇宙常數。

1948年,伽莫夫等提出了後來稱為熱大爆炸的宇宙場景。他認為,早期的宇宙具有極大的物質密度和極高的溫度。在大爆炸後的幾秒鐘,宇宙的物質由電子、質子、中子和它們的反粒子以及輻射組成,在更早的時刻則完全由基本粒子組成。隨著宇宙膨脹,它逐漸冷卻。在大爆炸後38萬年左右,電子和核子結合成原子,其中主要是氫原子,宇宙因而變成透明的。伽莫夫認為,我們還應該能夠觀測到那個階段的光子,只是由於宇宙的膨脹引起的巨大紅移,它們現在變成了只有幾開氏度溫度的宇宙微波背景輻射。1964年,彭齊亞斯和威爾遜意外地發現了這個大爆炸的餘輝。目前這個輻射的溫度被準確地測量為2.725開氏度。

霍金

大爆炸模型假定宇宙起始於一個尺度為零的奇點。在起點處物理定律甚至因果性都崩潰了。有人認為,這種奇性是起因於空間的均勻性和各向同性的假設,而實際的宇宙並不具備這樣高的對稱性,所以宇宙應壓倒性地不具有大爆炸奇點。

霍金就在這個背景下進入引力物理的領域。1970年,霍金和彭羅斯證明了,在經典廣義相對論中,在非常合理的物理條件下,宇宙的大爆炸奇點是不可避免的。奇點應該被認為是經典時空的無法袪除的邊界。因此,廣義相對論是不完備的。完整的宇宙圖像,尤其是大爆炸起始的物理圖像,應藉助於還未被發現的量子引力論來加以描述。

宇宙有許多美妙的性質無法得到解釋。1973年,霍金和科林斯在研究宇宙的各向同性時發現:宇宙之所以這個樣子乃是因為我們的存在。這個思想後來被發展為所謂的「人存原理」,表明物理對象尤其宇宙和觀察者的關係絕非是映照那麼簡單,那麼超然。

我們即便躲避宇宙的大爆炸起點問題,但由於宇宙的行為極端敏感地依賴於它極早期的初始條件,為何我們觀察到的宇宙是這個樣子仍然是個尖銳的問題。1980年代,固斯和林德等人假定在熱大爆炸相之前還存在一個暴脹相,那時宇宙的尺度指數式地快速膨脹。這個所謂的暴脹模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但不能徹底解決這個問題。

1998年,珀爾馬特、施密特與裡斯發現了宇宙正在加速膨脹。人們認為,這種加速是由於所謂的暗能量引起的。通過天文學家和宇宙學家的不懈努力,人們達到共識,宇宙空間是平坦的,宇宙的現有物質組成中百分之68為暗能量,通常被認為就是宇宙常數,還有百分之5的可見物質和百分之27的看不見的暗物質。現在宇宙公認的年齡是138億年。

宇宙學的最重大的問題是宇宙的創生。哲學、神學和科學都對它極端關注。霍金在1981年於梵蒂岡提出了「無邊界設想」:宇宙的邊界條件是它沒有邊界!沒有一種邊界條件比霍金提出的「無邊界設想」更為簡單、更為合理,也因此更為美麗!由此長期困擾人類理性的「第一推動問題」才得以解決,因為宇宙的開端,從時空的觀點看就是一個邊界。也正因為如此,上帝才從宇宙創生的場景中被排斥出去。

「無邊界設想」使宇宙學首次具有預見性。人們利用「無邊界設想」來重新審視宇宙學的所有問題。

霍金意識到宇宙中的一切結構起源於均勻背景中的量子場的漲落。這種漲落可以從無邊界設想導出,和他與吉本斯早先研究過的宇宙視界的溫度相關聯。漲落的標量部分將體現在微波背景輻射的溫度變化,它是星系、星系團等宇宙結構的籽。其張量部分就呈現為太初引力波。在之後的歲月裡,這些計算得到很大的改善。標量的漲落計算和觀測符合得相當完美,但太初引力波還未被觀測到。

「無邊界設想」使物理定律不僅制約宇宙的演化,還制約宇宙的創生,使上帝在宇宙中沒有存身之處。宇宙本身是物理定律的實現。時空不能外在於宇宙。「無邊界設想」實現了宇宙無中生有的場景。現在問題歸結為宇宙為什麼存在?而存在卻是沒有定義的。

霍金(中)

霍金和彭羅斯合作在經典物理的框架中證明了經典宇宙學的奇點定理。有趣的是,在他們後來的研究中宇宙都是沒有奇點的。彭羅斯的宇宙模型和霍金的不同,現在簡略地列在這裡,以做個比較。彭羅斯的模型是準無限循環的。

傳統的所謂循環宇宙是指宇宙的一個有限時間的相的結束成為下一個有限時間的相的開始,如此首尾相接,以至無窮。對於彭羅斯這麼有創見的人物,他顯然不屑因循守舊。他的模型的每一相被稱為永世(Aeon),每個永世本身在時間上就是延續了無限久的實數連續統。而前一個永世的最後階段的無限膨脹,被認為是下一永世的大爆炸起始。可憐的生命只能在一個永世中延續有限的時段。

彭羅斯認為,從我們這個永世的微波背景輻射中已經發現了前一個永世的痕跡,那很可能是由前一永世中的兩顆極大質量的黑洞碰撞合併時,發出的巨大能量導致的,該能量主要以引力波的方式體現。

*本文為吳忠超所作,原文標題為《霍金心目中的宇宙——紀念霍金離世兩周年》,已獲得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授權刊發。

作者 |吳忠超

整合 | 何安安

內容編輯 | 楊司奇

值班編輯 | 崔健豪

校對 | 何燕

未經新京報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歡迎轉發至朋友圈。

相關焦點

  • 霍金離世兩周年,弟子吳忠超撰文解讀霍金心目中的宇宙
    霍金著作中文版(包括《時間簡史》、《果殼中的宇宙》、《大設計》、《我的簡史》、《黑洞不是黑的 : 霍金BBC裡斯講演》、《十問:霍金沉思錄》,由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引進出版)。霍金心目中的宇宙究竟是什麼?
  • 霍金心目中的宇宙——紀念霍金離世兩周年
    2018年3月14日,史蒂芬·霍金離世。他被學界公認為當代最偉大的引力物理學家。英國皇家學會會長馬丁·裡斯和因發現引力波而獲得諾獎的基普·索恩分別在為霍金進行的劍橋追悼和倫敦西敏寺的葬儀上一致指出,當代沒有任何人比霍金對時間和空間理解得更深刻。我在這兩個場合都非常仔細地聆聽了他們的悼詞。
  • 媒體披露:吳忠超怎樣成為霍金的中國弟子
    回頭一看,只見一個骨瘦如柴的人斜躺在電動輪椅上,他自己驅動著電開關,他要用很大努力才能舉起頭來……——吳忠超:《時間簡史》譯者序上面描述的情景出現在1979年,當時,吳忠超來到英國成為霍金的弟子。吳忠超如何能成為霍金——當今世界上最著名的物理學家的學生的呢?這還要從吳在中國科技大學的經歷說起。
  • 專訪霍金弟子!這位福建人,翻譯了《時間簡史》!
    》、《果殼中的宇宙》等書的中文譯本都是由他的中國弟子吳忠超翻譯的吳忠超是福州人,初中和高中均就讀於福州三中,記者聯繫上在美國的吳忠超,他回顧了自己和霍金的師徒情緣,我們也了解到了不一樣的霍金!吳忠超如何能成為霍金的學生呢?這還要從他在中國科技大學的經歷說起。
  • 霍金弟子吳忠超追憶恩師:霍金是一個完全以思維為存在方式的生命
    我至少去過兩回,第一回是在22年前的復活節。安息在此的學者中,最著名的便是20世紀最偉大的哲學家維根斯坦、天文學家亞當斯和愛丁頓,還有達爾文家族(達爾文本人葬於倫敦西敏寺)、《金枝》的作者弗雷澤,以及一些諾貝爾獎得主。亞當斯獨立地計算出天王星軌道和克卜勒及牛頓定律的偏離,並預言了海王星的存在。愛丁頓在西非日食時探測到光線在太陽引力場中的偏折,首次驗證了廣義相對論的預言。
  • 霍金來京講「宇宙」
    2006-6-186:43:53晨報訊根據預定日程,英國劍橋大學盧卡斯數學教授霍金昨天已經抵達北京。由於主辦方保密措施嚴密,霍金教授到底是乘坐哪個航班到達北京的以及他在北京的住地都沒有對外公布。但本次霍金北京公開講演組織方、中科院理論物理研究所的一位工作人員透露,霍金是乘昨晚8點多抵京的航班到達北京,可能將下榻在北京飯店。
  • 【傳記】霍金的私人回憶
    如果要問當今世界最知名的宇宙物理學家,霍金肯定名列榜首。霍金被認為是繼牛頓和愛因斯坦之後最傑出的物理學家之一,更被世人譽為「宇宙之王」。由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霍金自傳《我的簡史》,以及北京金城出版社出版的《霍金傳奇》於今年下半年在國內相繼出版。
  • 宇宙是被設計出來的嗎? 解讀霍金《大設計》
    霍金,既是物理學家也是思想家。他的任何新思想的提出,都會引起學術界的關注。他的《時間簡史》一書,曾經產生了廣泛影響。最近他與蒙洛迪諾合作完成了《大設計》一書(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這是繼《時間簡史》出版之後,近20多年間他對科學與哲學問題的思考成果。在這部書裡,作者繼續思考著宇宙起始的深邃命題。就此,記者近日採訪了該書的譯者吳忠超。
  • 霍金逝世一周年|遺作中文版推出,馬化騰作跋推薦
    在逝世一周年之際,霍金的最後著作《十問:霍金沉思錄》()的中文簡體版由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正式推出。Brief Answers to the Big Questions霍金的著作頗多,為人熟知的就有《時間簡史》、《果殼中的宇宙》、《大設計》等,《十問:霍金沉思錄》則是霍金第一次面向普通大眾而寫的一本科普書。
  • 吳忠超:霍金已和牛頓、愛因斯坦一樣,成為永恆的星星
    [摘要]霍金的一生如此具有傳奇性。他出生於伽利略逝世的三百年忌日,並逝世於愛因斯坦139周年的生日。沉痛悼念霍金教授1997年,吳忠超(左)和霍金在劍橋的辦公室今天,非常震驚地得知霍金教授逝世,心情極其悲痛。
  • 科學網—吳忠超:我與霍金
    吳忠超供圖 與霍金保持師生情誼30多年的吳忠超教授,或許是世界上最了解霍金的中國人。 ■本報見習記者 吳益超 對於享譽全球的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相信隨著他的《時間簡史》、《果殼中的宇宙》、《大設計》等書的出版,國人早已久仰大名。而提到霍金思想在中國的傳播,人們總是會想起其推動者——浙江工業大學的吳忠超博士。
  • 福州學霸與霍金的師徒情緣:加盟霍金團隊,翻譯《時間簡史》
    福州學霸與霍金的師徒情緣:加盟霍金團隊,翻譯《時間簡史》 霍金以他的《時間簡史》被人所熟知,但你可能不知道,《時間簡史》最早的中文譯本是由福建福州人吳忠超翻譯的!
  • 霍金喜歡吃中餐
    晶報北京6月21日電(深圳報業集團駐京記者李萍)霍金教授在中國的唯一弟子吳忠超向記者證實,霍金周四仍將參加學術活動,周五下午六點將去遊覽北京的頤和園,周六離京。  為方便演講,霍金教授從北京飯店轉住到友誼賓館。「霍金教授喜歡吃中餐,但對食物的熱量要求比較高,他的食物搭配中熱量要精確到卡路裡。」
  • 霍金對我說過他對科學的最重要貢獻!此刻,痛悼霍金教授
    《中華讀書報》2018年徵訂正在進行,恭請讀者朋友到當地郵局訂閱。
  • 5個中國人認識的霍金:他是人類與疾病、命運搏鬥的象徵
    ——吳忠超吳忠超沒想到,去年7月參加霍金的生日慶典,是他最後一次見恩師。本來霍金的生日在1月8號,但劍橋的1月溼冷,劍橋大學乾脆把慶生會移到了7月,當時,許多與會者稱之為「75又1/2歲的生日慶典」。7月3日,三一學院的餐廳舉行了生日宴會,包括霍金的家屬300多人參加了宴會。
  • 《時間簡史》中文譯者將為霍金作翻譯
    霍金將在杭州作公眾演講的消息,令眾多宇宙學愛好者欣喜不已,但不少人也在擔心,霍金的英文演講自己能否「聽懂」?現在這種擔心可以免除,經本報牽線搭橋,霍金的學生、《時間簡史》等科普名著的中文譯者吳忠超教授將擔任公眾演講的翻譯。
  • 英國科學家史蒂芬 霍金離世,享年76歲
    霍金因1988年出版的《時間簡史》而成為巨星,此書也成為全球暢銷書,他畢生致力於揭開宇宙的奧秘。   「他曾說『如果宇宙並非你所愛的人的安棲之所,那它就不算是一個宇宙了,』我們永遠想念他。」
  • 霍金逝世兩周年,他的三個子女如今怎麼樣了?
    霍金離開世界已經兩周年了,但許多人可能還不知道,霍金一生留下了兩個兒子和一個女兒。雖然受到疾病的困擾,但霍金的家庭依然非常美滿。
  • 科學巨人霍金寫書也被退稿?修改後,暢銷全球尤其在中國賣得最多
    這一天後來人們覺得非常巧合,因為它正好是「現代物理學之父」伽利略逝世300周年紀念日。17年後,智力超常的霍金考入了牛津大學攻讀自然科專業。從牛津畢業後,又進入劍橋大學專攻宇宙學。霍金的父母都是畢業於牛津大學的高級知識分子。父親是專攻熱帶病的醫學專家,母親則是專攻哲學、政治和經濟的文化學者。
  • 霍金:宇宙那麼大,我要去看看
    我們知道的是,霍金是天文學、理論物理學家,主要研究領域是宇宙論和黑洞,證明了廣義相對論的奇性定理和黑洞面積定理,提出了黑洞蒸發理論和無邊界的霍金宇宙模型,在統一20世紀物理學的兩大基礎理論——愛因斯坦創立的相對論和普朗克創立的量子力學方面走出了重要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