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辦公益網站,開發科普APP,出資10萬辦攝影大賽,地學博士李鑫科普...

2020-12-02 楚天都市報

楚天都市報28日訊(記者徐嘯寒 通訊員陳華文 林小豔 夢霞)28日,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地質調查研究院2011級地下水科學與工程專業博士生李鑫出資15萬元舉辦的第二屆「最美地球印記」國家地質公園攝影大賽進入大眾投票環節。就在前不久,自然資源部公布了2018年優秀科普圖書名單,共38部圖書入選,李鑫帶領團隊策劃的科普書《地學真好玩兒》位列其中。

攻博期間,李鑫結合所學專業,圍繞地學環境科普開展創新創業,創立地質公園行業全國第一個公益網站「地質公園之家」;自主研發國內第一款地學環境科普APP「腳爬客」;自掏腰包5萬元贊助全國第一屆「最美地球印記」國家地質公園攝影大賽;反哺學校捐助獎學金10萬元,成為地學行業院校在讀研究生向學校捐款第一人。他還曾獲得國家獎學金、第三屆「網際網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全國銀獎和湖北金獎等多項榮譽。

涉足地學環境科普,開弓沒有回頭箭

李鑫是河北保定人,從小到大就迷戀山、迷戀石頭。2004年,他還是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碩士研究生,有幸參加了第一屆世界地質公園大會,初次感受到了地質公園發展的潛力和魅力。冥冥之中,他覺得圍繞地質公園的科學普及,應該做點什麼。2011年,他重返學校攻讀博士學位,期間,他多次參與廣西、山西、福建、湖北等多個地質公園研究項目,在申報、規劃及建設等方面積累了經驗。一次,在全國地質公園工作討論會上,他的一次發言引來眾多地質公園行業人員的提問。一時間,他回答不過來,於是留下了電子郵箱。一天內,居然就收到20多封地質公園建設的諮詢郵件。

李鑫頓時覺得,如其一一回覆郵件,不如建立一個專門性的門戶網站,實現地學環境專家和地質公園管理之間的無縫對接。於是,他很快付出行動,創立了「地質公園之家」網站。豈料,這成為我國地質公園領域的第一個交流互動的公益性網絡平臺,引發業內的廣泛關注。當業內得知其網站創辦人是一名在讀研究生時,無不紛紛點讚。

創辦這個專門性的網絡平臺之後,李鑫針對中國地質公園建設,想到了很多問題,如地質公園建設有哪些經驗和教訓?國外有哪些可以借鑑?中國地質公園發展方向在哪裡……他深深感到:自己僅僅做好地質公園研究性課題還遠遠不夠,必須重視地學環境科普工作。他還敏銳地認識到,社會公眾對於地球、對於環境的認知,還遠遠不夠。再則,從發展趨勢看,地學研究與地學科普,將來必然是比翼雙飛。

2013年,湖北出臺相關政策,鼓勵高校研究生創新創業。李鑫躍躍欲試,經過慎重考慮,他咬牙決定一邊求學、一邊圍繞地學環境科普開展創新創業。他的博士生導師周愛國教授語重心長地說:「你有志於從事地學環境科普,想在創新創業方面幹出名堂,就一定要奮力前行,為學校爭光。」李鑫記當即記在心裡,並當程創新創業的精神動力。在克服了人力、財力、技術等諸多困難之後,他註冊成立了腳爬客(武漢)信息技術有限公司。開弓沒有回頭箭,他決心以專業團隊和網際網路手段,面向全國地質公園領域提供地學環境科普與服務。

講好地學環境故事,人人都是「腳爬客」

李鑫創立「腳爬客」後,多次赴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香港等國家和地區,針對地質公園建設與運營等問題,進行深度、系統的學習考察。他說:「歐美等國家,在盤活地質遺蹟和地質公園大資源方面,有很多好經驗好做法,值得參考。但是在國內,前提是要在地學環境普及方面做好文章」。

依託地質公園開展地學環境科普創新創業,李鑫探索「網際網路+地學科普」的新方法、新模式,這是將地學科普內容與推廣方式的雙創新,實現志願者、地質公園、當地群眾和廣大遊客的多方共贏。近5年來,他帶領團隊的夥伴們,針對47家地質公園的地學科普活動,招募了25880名地學科普志願者,舉辦了118場地質公園科普校園行講座,與全國102所高校建立了合作,與331家科普機構進行籤約。開展志願者分享會619場次,累計吸引到場聽眾3萬人。

在服務地質公園的科普創新中,李鑫把地質現象、地質術語、地質問題進行形象和生動的「轉化」,使科普更接地氣。如,他總結出「巖溶地貌是大自然的野獸派雕塑」「丹霞地貌是大自然的印象派畫作」「花崗巖地貌是大自然的巴洛克藝術」,在講好地學環境故事方面,他動用了寫出來、畫出來、拍出來、演出來等多種方式,以此讓更多的社會公眾認識地球、呵護自然生態環境。此外,他還召集團隊,策劃並出版《地學真好玩兒》等系列地學環境科普圖書。今年4月,該書入選自然資源部榮獲優秀科普圖書稱號。獲得這份沉甸甸的榮譽,他非常激動地說:「這項殊榮對於我們今後繼續做好地學環境科普工作,是莫大的鼓舞!」

面向地質公園的地學環境科普創新創業中,李鑫注重發揮網絡的社群傳播優勢。他搭建腳爬客網絡社區,人人成為地學科普內容的生產者,人人也是地學科普的傳播者。很多地學科普志願者,將地學環境科普文章、圖片貼出來共享。目前,腳爬客社區已入駐全國100餘家地質公園,成為地學環境科普領域最有影響的平臺之一。2016年,李鑫和團隊成員推出國內第一款地學環境科普APP「腳爬客」,率先搶佔地學科普創新創業的網絡高地。2017年,李鑫和團隊成員策劃並實施「腳爬客·環中國」科普志願者訓練營活動,202名全國各地的志願者參與本次活動。活動期間,新浪微博話題量達到70多萬,各網絡平臺累計閱讀量達到173萬人次。

反哺社會與學校,拳拳愛心是情懷

在李鑫看來,面向地質公園的地學環境科普,一方面是能盈利的創業行為,另一方面也是公益活動。在公益和盈利兩者之間,他清晰地劃分界線。他領銜的「腳爬客」地學環境科普創新創業團隊,把地學環境科普的公益責任放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

2017年,李鑫自掏腰包5萬元,發起全國首屆「最美地球印記」國家地質公園攝影大賽。目前,他計劃捐贈10萬元,成立自然保護地人才培訓基金,努力壯大地學科普隊伍。他的創業夥伴們都說:「很多人創新創業都是奔著錢去,他不是這種人,他是地學情懷很重的人。」

為了吸引更多大學生加入到地學環境科普行列,李鑫與母校——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發起成立行業人才教育基金的倡議,2017年為大學生捐贈獎學金10萬元。2018年,計劃再捐贈10萬元。像李鑫這樣的在讀研究生,無償地反哺學校,在地學行業院校中,還是第一個。對於李鑫反哺學校的拳拳愛心,導師周愛國教授感慨地說:「如果多一些像他這樣的年輕人,世界就會被愛與溫暖包圍。」

當前,李鑫和他的「腳爬客」地學環境科普創新創業團隊,依然處於事業打拼狀態。人員工資、辦公場所、外出考察、購買文獻資料等等,都需要用錢,但是為了擴大地學環境科普的影響,他在公益投入方面是大方的、無私的。對於個人的生活,李鑫相當節省,一件軍綠色的衝鋒衣,硬是穿了7年都捨不得換新的。地學環境科普公益活動中,他時常行走在野外,總是住最便宜的旅館,吃小攤上4元錢一碗的涼麵。

地學環境科普之路上,李鑫的付出超乎人們的想像。今年6月,他將獲得博士學位順利完成學業。他說:「我深深地熱愛地學環境科普,在以後的人生道路上,我願意付出全部的激情、知識和智慧。」

相關焦點

  • 地學博士做地質公園科普 年入超2000萬元
    找對人 說對話 幹對事  地學博士做地質公園科普年入超2000萬元  打開App「腳爬客」,搜索地學博士李鑫的「腳印」,幾乎每次都是在各大世界級或者國家級的地質公園裡,與眾多科普志願者一起探索地學的奧秘,足跡覆蓋大江南北。
  • 地學博士做地質公園科普年入超2000萬元
    打開App「腳爬客」,搜索地學博士李鑫的「腳印」,幾乎每次都是在各大世界級或者國家級的地質公園裡,與眾多科普志願者一起探索地學的奧秘,足跡覆蓋大江南北。    這款由李鑫創立的國內首家專注於地學科普自然體驗網絡社區裡,匯集了數萬名地學科普、自然教育的愛好者,還有數以千計的專業科普志願者。
  • 第五屆全國中學生科普科幻作文大賽決賽暨2018年全國中學生科普...
    (股票代碼839278) 五、大賽主題 發掘創新型中學生 展示科普科幻作文力量 六、大賽優勢 自大賽開辦以來,組委會一直致力於培養並選拔在科普科幻領域具有創新潛質的優秀學子並向高校推薦優質生源。、四川省作家協會會員 江 波:著名科幻作家、中國更新代科幻作家代表人物 張曉霞:中國著名作家、北京大學博士、中關村博雅城鎮發展研究院院長 嚴 蓬: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會員、著名影評人,以「電子騎士」的筆名著名 陳楸帆:著名科幻作家,世界華人科幻協會副會長、為中國更新代科幻作家代表 李凌己:中國科普作家協會理事、北京大學教育學博士 、威海紫光實驗學校校長
  • 「和院士一起做科普」2020年科普創客大賽活動通知
    一、活動主題科學·逐夢二、活動目標1.通過大賽在全社會廣泛普及科學知識,弘揚科學精神,傳播科學思想,倡導科學方法,發掘培養優秀的科普創作者;2.激發全社會創新科普傳播形式活力,不斷推動科學理念與科普實踐雙升級;3.聯動開發科普資源,推動講科學
  • 2017第四屆全國中學生科普科幻作文大賽決賽報名中
    二、主辦單位 中國科普作家協會 世界華人科幻協會 三、承辦單位 紫光教育機構 清大紫育(北京)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碼839278) 大賽官方網站:全國中學生科普科幻作文網(www.kepuzuowen.com)
  • 「和院士一起做科普」2020年科普創客大賽正式啟動
    「和院士一起做科普」2020年科普創客大賽將開啟「科學•逐夢」 年度主題徵集;同時,今年增設「垃圾分類」和「我的自然筆記」兩個品牌主題徵集。為在全社會廣泛普及科學知識,弘揚科學精神,傳播科學思想,倡導科學方法,發掘培養優秀的科普創作者,「和院士一起做科普」2020年科普創客大賽於8月4日正式啟動。
  • 「2020年寧夏科普作品創作與傳播大賽」擬獲獎作品公示
    2020年寧夏科普作品創作與傳播大賽已評審結束。根據《關於舉辦2020年寧夏科普作品創作與傳播大賽的通知》精神,本次大賽共徵集到動畫、繪畫、攝影類作品919件,其中:動畫類146件,繪畫類346件,攝影類427件。評審最終確定擬獲獎作品140件,其中:動畫類52件,繪畫類41件,攝影類47件。
  • 湖北科技社舉辦2020年全國昆蟲攝影大賽
    「發現昆蟲之美,感同生態和諧」,6月5日,在第49屆世界環境日到來之際,2020年全國昆蟲攝影大賽正式拉開帷幕。全國昆蟲攝影 大賽是面向全國的公益項目,本屆 大賽在中國昆蟲學會科普工作委員會的 指導下,由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組織承辦 。
  • 2020年陝西省科普講解大賽圓滿結束
    8月23日,由陝西省科學技術廳、陝西省總工會、陝西省教育廳、陝西省科學技術協會、陝西省衛生健康委員會共同主辦的2020年陝西省科普講解大賽決賽圓滿結束,來自我省不同領域的15位選手各放異彩,繪聲繪色的講述了各行各業裡的科普知識。
  • 有來醫生斬獲「2020年新時代健康科普作品徵集大賽」三項大獎
    12月23日,中宣部、國家衛生健康委、科技部與中國科協共同主辦的「健康知識普及行動——2020年新時代健康科普作品徵集大賽總結交流會」在粵舉辦,有來醫生出品的《骶髂關節炎怎麼鍛鍊》榮獲微視頻類優秀作品獎、《吸菸有「理」》榮獲長視頻類優秀作品獎,同時有來醫生還榮獲優秀組織單位獎。
  • 地學科普遊成旅遊新亮點
    國家地質公園年遊客接待量超5億人次  據新華社蘭州10月11日電(記者 文靜)記者從2019年中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年會上了解到,我國國家地質公園年遊客接待量超過5億人次,地學科普正成為中國地質景點的旅遊新熱點
  • 河南省青少年地學科普知識競賽試題
    四、為了加強地學科普、便於參賽選手答題,競賽組委會編輯了9期地質科普知識講座,競賽選手可登錄鄭州工業貿易學校網站(網址:www.zzgm.cn)點擊「地學科普知識競賽」查閱。另外,在7月13日到7月18日(上午9:00~11:00,下午3:30~5:00)期間,開通專家在線答疑,參賽選手可以登錄鄭州工業貿易學校網站,通過主頁上的留言板進行在線答疑。
  • 2020年中國昆蟲攝影大賽拉開帷幕
    湖北日報訊(記者文俊、通訊員邱佩實)「發現昆蟲之美,感同生態和諧」6月5日,第49屆世界環境日之際,2020年全國昆蟲攝影大賽於正式拉開帷幕。本屆全國昆蟲攝影大賽在中國昆蟲學會科普工作委員會的支持和指導下,由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組織承辦,是全國範圍內的公益項目。
  • 活動|首屆全民戰「役」故事徵集暨微生物科普作品短視頻大賽來了...
    活動|首屆全民戰「役」故事徵集暨微生物科普作品短視頻大賽來了,等你來挑戰 2020-04-15 19:4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粵首個地學科普教育基地在肇慶掛牌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趙燕華 通訊員 劉如春 林小婷 陳思琪 經專家評審認定,廣東第一個地學科普教育基地13日在肇慶鼎湖廣東地質文化科普園正式掛牌。
  • 第五屆全國中學生科普科幻作文大賽夏令營圓滿落幕
    7月31日,由中國科普作家協會主辦,世界華人科幻協會、《科普時報》、《知識就是力量》雜誌協辦,清大紫育(北京)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承辦的第五屆全國中學生科普科幻作文大賽夏令營今日在北京王府學校圓滿落下帷幕!
  • 全國科普講解大賽在穗落幕
    近日,2020年全國科普講解大賽在廣東科學中心落下帷幕。來自國家部委、軍隊、地方和澳門特別行政區的73個代表隊234名科普達人齊聚羊城,將科學知識通過實驗、表演、脫口秀、動畫等形式講得通俗易懂。經過激烈角逐,軍隊代表隊的韓康和郭千姣、陝西代表隊的徐偉航、上海代表隊的王亞雯等10名選手脫穎而出,贏得大賽一等獎,被授予「全國十佳科普使者」稱號。
  • 省科協首屆科普攝影大賽獲獎作品和優秀組織單位名單的通知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緊緊圍繞實施《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促進文化與科技融合,繁榮科普文化創作,拓展科普傳播途徑,藉助攝影藝術形式,弘揚科學精神、普及科學知識、傳播科學思想、倡導科學方法,提升我省公眾科學文化素質,在全社會形成「講科學、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良好氛圍,2019年9月省科協、省攝影家協會聯合舉辦了吉林省首屆科普攝影大賽
  • 世界地球日在即,去這些科普基地準沒錯!
    主要包括製作關於石油、天然氣、頁巖氣、煤層氣、礦業權審批等科普宣傳冊;在西城區的學校或社區開展油氣科普知識宣講活動;圍繞「油氣勘探開發科技創新」等內容開展一次科普講座。上午10:30在博物館2樓(或學術報告廳)舉辦恐龍知識講座。觀眾互動參與者獲得科普圖書1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