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學科普遊成旅遊新亮點

2020-12-02 四川日報
  •     

    國家地質公園年遊客接待量超5億人次

      據新華社蘭州10月11日電(記者 文靜)記者從2019年中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年會上了解到,我國國家地質公園年遊客接待量超過5億人次,地學科普正成為中國地質景點的旅遊新熱點。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自然保護地管理司巡視員柳源在會議上表示,打響世界地質公園這一「金字招牌」,關鍵在於藉助地質旅遊優勢,重視地學科普工作。
      「目前我國每處國家地質公園都建立了博物館及自然文化資源展示館,是我國重要的自然教育基地,年遊客接待量超過5億人次。」他說。
      據了解,我國目前已正式命名國家地質公園219處,授予國家地質公園資格51處,批准建立省級地質公園300餘處,形成了地質遺蹟類型齊全的地質公園建設發展體系。我國也是世界地質公園創始國之一,擁有39處世界地質公園,位居世界第一。

  • 相關焦點

    • 【資訊】激發文旅消費潛力 打造全域旅遊新亮點
      隨著大眾旅遊、全域旅遊時代的到來,保護利用好各類資源發展,大力發展各類旅遊業態,實現了廣東旅遊發展全域化、旅遊供給品質化、旅遊效益最大化,滿足遊客探索、拓展旅遊空間的多元需求,打造了廣東全域旅遊的新亮點。
    • 地學博士做地質公園科普 年入超2000萬元
      找對人 說對話 幹對事  地學博士做地質公園科普年入超2000萬元  打開App「腳爬客」,搜索地學博士李鑫的「腳印」,幾乎每次都是在各大世界級或者國家級的地質公園裡,與眾多科普志願者一起探索地學的奧秘,足跡覆蓋大江南北。
    • 地學博士做地質公園科普年入超2000萬元
      打開App「腳爬客」,搜索地學博士李鑫的「腳印」,幾乎每次都是在各大世界級或者國家級的地質公園裡,與眾多科普志願者一起探索地學的奧秘,足跡覆蓋大江南北。    這款由李鑫創立的國內首家專注於地學科普自然體驗網絡社區裡,匯集了數萬名地學科普、自然教育的愛好者,還有數以千計的專業科普志願者。
    • 粵首個地學科普教育基地在肇慶掛牌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趙燕華 通訊員 劉如春 林小婷 陳思琪 經專家評審認定,廣東第一個地學科普教育基地13日在肇慶鼎湖廣東地質文化科普園正式掛牌。
    • 中外專家共話地學旅遊發展,織金洞再發十大旅遊線路
      來自亞太地區25個成員國的世界地質公園代表及地質地學專家學者參與盛會,共同探討加強地質遺蹟保護、促進地方經濟發展的有效途徑,分享地質公園可持續發展的經驗意義。在有關報告中分享了自己對世界地質公園發展的一些思考,認為地質公園網絡在不斷擴大,需要創新並提高地質公園可視度;世界地質公園網絡執行局主席Nickolas Zouros,在大會上回顧了世界地質公園網絡的起源,還提出了「人是網絡的核心,網絡為人服務」的觀點;國土資源部地質環境司巡視員柳源在「中國地質公園發展回顧與展望」的報告中指出,通過地質公園的建設,實現精準扶貧,極大帶動農民增收,形成了脫貧致富的長效機制;貴州省國土資源廳也發表了「以地學景觀促進生態旅遊助力經濟轉型升級發展
    • 創辦公益網站,開發科普APP,出資10萬辦攝影大賽,地學博士李鑫科普...
      就在前不久,自然資源部公布了2018年優秀科普圖書名單,共38部圖書入選,李鑫帶領團隊策劃的科普書《地學真好玩兒》位列其中。但是在國內,前提是要在地學環境普及方面做好文章」。依託地質公園開展地學環境科普創新創業,李鑫探索「網際網路+地學科普」的新方法、新模式,這是將地學科普內容與推廣方式的雙創新,實現志願者、地質公園、當地群眾和廣大遊客的多方共贏。
    • 省地質博物館獲首批「地學科普研學基地」稱號
      會上對榮獲首批中國地質學會地學科普研學基地的單位進行授牌,省地質博物館喜獲首批「地學科普研學基地」稱號。11月29日,各單位圍繞地學研學體系的建立進行深入交流。來自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宜昌教育局青少年活動中心、中國太平洋學會的各位教授都對研學旅行提出了自己獨到的見解,對於日後各單位開展研學活動提供了值得借鑑的成功案例。
    • 河南省青少年地學科普知識競賽試題
      科普競賽組委會設在鄭州工業貿易學校。  二、參賽選手為河南省青少年(競賽組委會直系親屬迴避)。  三、競賽題目共102題,其中前100題為必答題,每題1分,共100分。最後兩題為參考題,共20分。  四、為了加強地學科普、便於參賽選手答題,競賽組委會編輯了9期地質科普知識講座,競賽選手可登錄鄭州工業貿易學校網站(網址:www.zzgm.cn)點擊「地學科普知識競賽」查閱。另外,在7月13日到7月18日(上午9:00~11:00,下午3:30~5:00)期間,開通專家在線答疑,參賽選手可以登錄鄭州工業貿易學校網站,通過主頁上的留言板進行在線答疑。
    • 打造平潭地質旅遊勝地 平潭國家地質公園規劃出爐
      批覆要求,要堅持「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的原則,保護好區域內的地質遺蹟和地質景觀,同時完善配套設施,增強地學旅遊吸引力,將平潭地質公園打造成知名的地質旅遊景區,助力平潭國際旅遊島建設。下一步,將完成地質公園勘界、標示標牌設立,開展地學研究和科普活動、建立地質遺蹟資料庫與地理信息系統等工作。」實驗區自然資源與生態環境局地測處負責人翁臻隆介紹。
    • 中國成亞洲最大的郵輪旅遊市場 家庭遊需求旺盛
      人民網北京5月16日電 經過近幾年的市場培育,中國郵輪旅遊市場呈現出爆發式的增長態勢,目前中國已成為亞洲最大的郵輪旅遊市場。 隨著6、7月郵輪旅遊旺季的日益臨近,途牛旅遊網對外發布《中國在線郵輪出境旅遊消費分析報告2017》,對過去一年途牛郵輪產品客戶預訂情況進行了系統分析,並對接下來郵輪出境旅遊消費趨勢進行了預測。
    • 【龍宮大白鯨】江蘇省首屆親子遊品牌發展論壇暨 《童遊記》旅遊...
      12月18日,江蘇省首屆親子遊品牌化發展論壇暨優漫卡通衛視《童遊記》旅遊欄目啟動儀式在淮安西遊記文化體驗園舉行。    江蘇省首屆親子遊品牌化發展論壇  本次論壇由江蘇省旅遊協會、中國研學旅行發展論壇組委會指導,江蘇廣電總臺優漫卡通衛視、淮安西遊集團主辦。
    • 世博後上海至臺北機票降價 遊臺灣便宜近千元
      上傳照片贏佳能550D單反 | 免費發明信片贏大獎 | 訂製世博精彩資訊11月初開幕的臺北花博會將成為臺灣旅遊新亮點,由於世博會後上海至臺灣的機票報價明顯降低,部分旅行社11月份的臺灣遊報價便宜了近1000元,不少旅行社的花博會線路報價還包含了花博會的門票
    • 北京天文館旅遊景點適合親子遊,旅遊不光只是玩,還有教育的價值
      北京天文館旅遊景點實拍圖一天文博物館是以傳播天文知識為主的科普機構,天文儀器是必不可少的設備,它被放置在半球形屋頂的天壇中北京天文館旅遊景點實拍圖二1928,德國慕尼黑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天文館。除了普及天文知識,進行天文宣傳教育外,天文館還進行天文觀測,承擔一定的天文研究工作,天文博物館日益發展成為綜合性的科普機構。現已建成的天文博物館都開展了天文及相關學科的宣傳活動,並有向綜合性宇宙博物館發展的趨勢。
    • 「冬遊廣西」風生水起的背後
      數說冬遊 在熱鬧的「冬遊廣西」系列旅遊活動背後,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政府全局謀劃,支持各級各有關部門全力打響「秀甲天下壯美廣西」品牌,推進文化旅遊高質量發展,加快文化旅遊強區建設。
    • 2018年4月廣州科普遊自由行時間及活動安排一覽
      2018年4月廣州免費科普遊自由行全攻略  時間:2018年4月21日  地點:廣東省博物館等  票價:免費  2018年4月廣州科普遊自由行可報名參加活動的單位共有52個,包括廣東技術師範學院、寶桑園、沙灣古鎮等。
    • 大連地球之光科普體驗館帶您穿越46億年時光,探索神秘地學世界!
      ◆ ◆ ◆ 大連地球之光科普體驗館 帶您穿越46億年時光 探索神秘地學世界
    • 「雙十一」獨佔鰲頭,「新秘境遊」飆升,雅魯藏布大峽谷將成5A
      據攜程透露,旅遊度假領域今年總體雙十一補貼力度驚人:消費者預訂旅遊線路、門票、租車、旅遊特產等,最多可節省50%以上,抄底全年低價的最佳時機已來臨。據攜程發布的《旅遊雙11價格力報告》顯示,雙十一前後預訂旅遊產品的花費同國慶期間比較,各城市出發價格最高下降50%。其中,廣州遊客預訂跟團遊的費用相比國慶下降36%。
    • 新德裡遊後感,印度旅遊攻略
      該建築紀念碑已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地位,從此成為新德裡的主要旅遊景點。新德裡遊後感該遺址還包含宏偉的Alai-Darwaza門和印度北部最古老的清真寺之一(另外一個受歡迎的新德裡旅遊網站是新德裡遊後感它也是一個主要的交通樞紐,許多旅行專家認為這是一個很好的參觀地點,因為這個城市有許多美妙的事情要做以及德裡旅遊的絕佳選擇
    • 金門百節「蜈蚣座」創紀錄 「老民俗」成旅遊亮點
      「老民俗」煥發新光彩成旅遊亮點晨報記者 陳翠仙宗教民俗活動也能發展成為全民參與的大盛典?金門迎城隍就是他山之石。金門近日迎來了浯島宗教文化觀光季,成為旅遊的新亮點。金門的迎城隍民俗活動已經不再拘泥於傳統的宗教儀式。
    • 鄉村業態上演「蝶變記」 產業融合激活鄉村遊人氣
      鄉村旅遊新生態 ——喚醒鄉愁,又留住人  清晨在玫瑰的芳香中醒來,採摘一束帶著露水的玫瑰,製作成純露精油;午後,愜意於玫瑰園中,品嘗玫瑰甜品茶歇;傍晚夕陽下,享用著鮮花與自釀美酒組合的晚餐……儼然,一個鄉村「烏託邦」的氛圍,喚醒鄉愁,又留得住人。  黃偉舜將鳳溪玫瑰園定位為三產融合創新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