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動稀有的奇巖怪石、豐富典型的海蝕地貌、風光秀麗的水體景觀、歷史悠久的文化遺存……
平潭擁有豐富的地質資源,為了更好地保護、利用這些資源,10月10日,平潭綜合實驗區管委會批覆實施《福建平潭國家地質公園規劃(2018-2032年)》(以下簡稱「規劃」)。
批覆要求,要堅持「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的原則,保護好區域內的地質遺蹟和地質景觀,同時完善配套設施,增強地學旅遊吸引力,將平潭地質公園打造成知名的地質旅遊景區,助力平潭國際旅遊島建設。
布局和功能區劃分更加合理
明確保護區控制要求和保護措施
據悉,去年三月,平潭已獲得第八批國家地質公園資格。要求在3年內,完成國家地質公園規劃的編制和發布,完成地質公園的建設,並按照相關程序申請正式命名。
本輪《規劃》對地質公園範圍和遺蹟保護區進行了科學合理的優化,總體布局和功能區劃分更加合理。《規劃》明確公園總面積37.30平方公裡,包括南、北兩個園區和八處重要地質遺蹟,各級遺蹟保護區和遺蹟保護點總面積為1.72平方公裡。
同時,《規劃》明確了各級保護區的控制要求與保護措施,提出了特殊地質遺蹟保護方案。將地質遺蹟按照科學價值珍稀程度分為一級、二級和三級保護區,地質遺蹟保護區內不得進行與地質遺蹟保護功能不相符的工程建設活動。
「目前我區已成立地質公園管理中心。下一步,將完成地質公園勘界、標示標牌設立,開展地學研究和科普活動、建立地質遺蹟資料庫與地理信息系統等工作。」實驗區自然資源與生態環境局地測處負責人翁臻隆介紹。
建設地質博物館
拓展地學旅遊空間
平潭地質公園以豐富典型的海蝕地貌、海積地貌和突出的海蝕遺蹟為主,花崗巖地貌和火山巖地貌為輔,是兼有海洋文化遺存和石厝群落等人文景觀的綜合性海島地質公園。這些景觀不僅是科學研究的重要對象,也是開展地學科普教育的好教材。
《規劃》中提出,要建設地質博物館、地質公園解說系統,設置地質遺蹟景觀解說牌燈。地質博物館將利用現代化多媒體技術,展示區域地質地貌特點,向遊客普及地學知識。
要建設智慧地質公園,增強地質旅遊吸引力,將平潭國家地質公園建設成為融合旅遊內涵豐富的地質公園、科學研究基地、科普教育基地和地質旅遊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