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一眼旅遊|很少有外地人知道,深圳有一座國家地質公園

2020-12-08 俄論斯談

喜歡旅遊的朋友們,很多人都對地質公園有所了解,尤其是國家級的地質公園,除了具有優美的自然風光,每一座都有其獨特的地質遺蹟。但是小編估計,除了深圳本地人之外,估計知道大鵬半島國家地質公園的人很少。今天,小編就帶大家簡單了解一下。

不要嫌小編囉嗦,在這先提一下「地質公園」的定義,也順便了解一下深圳大鵬國家地質公園的來歷:

「地質公園」是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支持的一項旨在促進地質遺產保護與可持續發展的計劃,具有明確的界線,能適應當地經濟發展,具有地質科學意義、獨特性、稀有性和美學觀賞價值,能代表某一區域的地質歷史、地質事件和地質作用的地質遺蹟,並與當地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相融合形成的公園。

原國土資源部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於1999年提出「世界地質公園」計劃之後,就積極跟進,決定建設我國的國家地質公園體系。國家地質公園根據地質遺蹟的典型性、珍稀性、美學性及科學性等,在全國範圍內擇優選取並予以優先保護和開發的地質公園區域。深圳大鵬半島國家地質公園於2005年9月由原國土資源部正式批准成立。現在它正以其獨特的資源優勢成為深圳旅遊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旅遊發展對深圳市旅遊業發展和經濟增長有著重要而積極的影響。

深圳大鵬半島國家地質公園區域位置圖

再來看一下大鵬半島國家地質公園的範圍

大鵬半島國家地質公園北起王母圩,南至怪巖,西始迭福村,東到海柴角,其三面環海,東部瀕臨大亞灣,西部則與香港的大鵬灣隔海相望,南部瀕臨中國的南海(見上圖),地理坐標在北緯 22°27′00″至22°36′20″,東經 114°26′00″至114°37′20″之間,公園的面積約為150平方千米。保存著相對完好的自然生態風貌,被稱為深圳「最後的桃花源」,也被譽為中國最美的八大海岸之一 。

大鵬半島國家地質公園位於深圳大鵬新區,當地氣候屬於典型的南亞熱帶季風氣候,氣候特徵表現為熱量豐富,光照充足,降水充沛,空氣溼潤。區域降水充足,年降雨量在約為2280毫米,而且全年的降雨量有百分之八十齣現在4月至9月,具有季風氣候典型的雨熱同季特徵。公園內河流眾多,主要河流有王母河、東衝河和新大河,它們都屬於山區性河流,最後注入大亞灣。大鵬半島處在大鵬灣與大亞灣之間,地質公園內的最高峰七娘山位於地質公園東南部,海拔達到869.7米。公園內地勢由七娘山向北逐漸降低,綿延直至大亞灣,公園內最低點在大亞灣的仙人石附近,海拔高度僅為2.2米。

公園內主要的地貌類型是侵蝕地貌,包括有高程低山、高丘陵、低丘陵、海積地貌和海蝕地貌。低山大致分布在七娘山至大燕頂一線,海拔高度基本都大於500米,山脈呈東南—西北走向;高丘陵的海拔介於250米和500米之間,分布在七娘山的東北方向和西衝灣西北部的抱狗嶺,坡度比低山的坡度要平緩;低丘陵分布在高丘陵的外圍,高程介於100和250米之間,山體的坡度比較平緩;海積地貌則集中分布於西衝、東衝海灣的海岸地帶,由沙灘、沙堤等構成,沙灘高約1米,多由細粒砂構成;海蝕地貌則多見於大鵬半島南部的海岸,具體景觀有海蝕崖、海蝕平臺、海蝕洞、海蝕柱等。

深圳海積地貌:沙灘—沙堤—瀉湖結構示

大鵬半島國家地質公園的主要旅遊資源特色

海岸地貌典型、獨特。地質公園海岸地貌分為海積和海蝕地貌兩大類。海積地貌以沙灘—沙堤—瀉湖(見上圖)組成的障壁海岸地貌為主,伴有礫灘和珊瑚礁,且地質公園還保存有障壁海岸不同發展階段的遺蹟,是研究其形成與演化的天然實驗室。海蝕地貌類型齊全,幾乎覆蓋了現今已知海蝕地貌的所有類型。海蝕地貌往往成群出現,有海蝕崖、海蝕平臺、海蝕洞、海蝕窗、海蝕柱等,相互共生形成五彩繽紛的景觀組合,蘊含著各類海蝕地貌的成因及其發展過程,既豐富了海蝕地貌的內容,又大大提高了觀賞性。

古火山地質遺蹟保存完整。公園內火山活動始於中侏羅紀,結束於早白堊紀,其中的典型是七娘山高基坪群火山巖系。根據巖石類型與構造,可以將火山巖的巖相分成爆發相、溢流相、侵出相、火山噴發—沉積相和次火山巖相。特徵火山巖發育有隱爆火山集塊(角礫)巖、崩積火山集塊巖、基浪堆積層「火山-沉積碎屑巖」,板狀層理、斜交捲曲層理、交錯層理、波狀層理和爬升層理均有發育。園內的古火山地質地貌景觀發育有火山巖錐、火山穹丘、火山口和火山巖柱,類型齊全,保存完整。七娘山巖石類型多樣,形成的地貌景觀極具地貌學研究意義,而且其雄踞於海拔僅10-30米的海岸帶上,山海相依、水火共存,極具觀賞價值。

配套旅遊資源豐富地質公園內不僅有豐富的生物資源、絢麗多彩的氣候資源,還有積澱深厚的人文旅遊資源這裡有被譽為「深圳八景」之首、被國務院命名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600年歷史的大鵬所城;有被國家建設部、國家文物局公布為中國歷史文化名村的彭城村;有廣東省內少見、保存完整的明清民居古建築群;有率領廣大官兵打響鴉片戰爭第一槍、揭開中國近代史上反侵略序幕的賴恩爵將軍第。這些都是地質公園的有機組成部分,大大提高了地質公園的歷史文化品位。

有專家建議,深圳大鵬半島國家地質公園旅遊開發應突出「水火共存、山海相依」的獨特地質景觀特徵,規劃特色旅遊路線,設計特色旅遊產品,重點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客源市場,形成集科研、科考、科普、濱海休閒、度假、探險為一體的旅遊勝地。

相關焦點

  • 地一眼旅遊|來深圳大鵬半島,賞侵蝕地貌景觀
    大鵬半島國家地質公園是以具有重要科學價值的火山地質遺蹟和海岸地貌為主體,加之溪流瀑布、峽谷景觀、崩塌地質遺蹟景觀等,集水火共存、山海相依的地質遺蹟景觀於一體的科考、科普等的理想聖地。大鵬半島在深圳的東南方向,處在大鵬灣和深圳灣之間,三面環海,地理位置得天獨厚,風景秀麗。
  • 一座地質公園 一部地球歷史
    園內有3處世界級地質遺蹟點,花崗巖複式巖體等遺蹟充分展現了歐亞板塊-太平洋板塊碰撞發生期的巖漿活動和構造活動。同時,園區森林覆蓋率達90%以上,生態資源豐富,有1460多種植物和216種珍稀野生動物。九華山不僅是一座鬼斧神工的地質名山,也是一座文化名山。作為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九華山古剎林立,文物古蹟眾多。自山麓向上攀登,99座名寺古剎林立山中,萬餘尊佛像星羅棋布。
  • 騰衝旅遊景點:被譽為天然的火山地質博物館的火山群國家地質公園
    騰衝旅遊景點:被譽為天然的火山地質博物館的火山群國家地質公園火山群國家地質公園「好個騰越州,十山九無頭。」騰越指的就是騰衝,而無頭的山說的是火山。騰衝火山群類型齊全,規模宏大,被譽為「天然的火山地質博物館」。騰衝火山群國家地質公園,位於騰衝縣城北約23公裡處的馬站鄉。主要景點包括大空山、小空山、黑空山城子樓火山、黑魚河、柱狀節理等。大空山、小空山和黑空山從北向南字排開,從遠處看去像三隻巨大的倒扣在地上的缽,沿石階而上,綠色的松林與玄色的冷卻熔巖帶,形成鮮明的對比。
  • 獨特濱海地貌 深圳'驢友'聖地擬申報國家地質公園(組圖)
    七娘山典型的地質景觀使其具備申報國家地質公園的條件。  南方網訊說起國家地質公園,赫赫有名的九寨溝、黃山都在其中,也許在未來,深圳也將擁有自己的國家地質公園,最有希望的當屬「驢友」聖地七娘山。目前,深圳正在進行七娘山國家地質公園申報工作,申報材料6月底將出爐。
  • 打造平潭地質旅遊勝地 平潭國家地質公園規劃出爐
    生動稀有的奇巖怪石、豐富典型的海蝕地貌、風光秀麗的水體景觀、歷史悠久的文化遺存……平潭擁有豐富的地質資源,為了更好地保護、利用這些資源,10月10日,平潭綜合實驗區管委會批覆實施《福建平潭國家地質公園規劃(2018-2032年)》(以下簡稱「
  • 在福建莆田的東南端,一座天然的地質公園,有世界罕見的海蝕地貌
    歡迎來到背包的流浪的旅遊分享點,帶上一個背包,一個人目睹沿途的風景,拿著手機,拍下沿途的風景,記錄沿旅途的心情。當然其中令貓貓印象最深的景點就是位於湄洲島東南端的鵝尾神石公園,它是一座天然的地質公園,其實就是一座山,由於受海蝕的作用,形似鵝尾而得名。山上有眾多大小不一、形態各異的象形石,而且它還被地質學家稱為世界罕見的海蝕地貌。
  • 張掖國家地質公園依託四大優勢 申報創建世界地質公園
    中國張掖網訊 張掖國家地質公園是國內唯一的丹霞地貌與彩色丘陵景觀複合區,是一座集科學研究、科普教育、旅遊觀光、歷史文化、民族風情、地質遺蹟保護於一體的大型地質公園,並以其得天獨厚的特色資源優勢、豐富多樣的地質遺蹟景觀價值優勢、濃鬱獨特的少數民族風情優勢和國際知名的媒體評價優勢
  • 我國首座海島國家地質公園,有地貌景觀和海市蜃樓,還有海神宅院
    在我國眾多的國家地質公園當中,長山列島國家地質公園(也叫長島國家地質公園)是很特殊的一個。它是我國首座海島國家地質公園,也是目前唯一的一座(據小編了解,西沙群島也正在積極申請海島國家地質公園),是由原國土資源部於2005年8月批准設立,在2008年5月正式開園的。
  • 黑龍江嘉蔭恐龍國家地質公園正式開放
    黑龍江嘉蔭恐龍國家地質公園正式開放
  • 位於陝西省的黃土地質公園,背朝黃土的景色,傳承旅遊文化
    文/從她的全世界路過(歡迎個人轉載與分享)行走在旅途中,腳踏遍每一片土地,感受全世界的美景一提到陝西,大家可能覺得這個就是一個背朝黃土的地方,這裡有著北方地區獨有的特色,而在這裡也有著不一樣的風景,今天小編就帶大家去看一看,洛川黃土國家地質公園
  • 石頭有故事丨湖南大圍山國家地質公園:冰川時代的記憶
    大圍山是國家4A級風景區,這裡森林茂密,風光旖旎,空氣清新,清涼舒適,夏季平均溫度只有18℃,是個絕佳的避暑勝地。想必在炎炎夏日裡去過大圍山的朋友們都對此有切身的體會。它還是距今有40多萬年的世紀冰川遺址,是湖南省唯一的以第四紀冰川遺蹟為主要特徵的國家級地質公園,也是在中國東部繼江西廬山後建立的又一個第四紀冰川遺蹟國家地質公園。
  • 中國第一個海岸帶地貌國家地質公園12日正式開園
    11月12日,中國第一個海岸帶地貌國家地質公園---大連濱海國家地質公園正式開園。大連濱海國家地質公園位於遼東半島最南端、大連市東南沿海地帶,總面積216.42平方公裡,包括金石灘、大黑山、南部海岸和旅順口四大園區,是一座集地質科研、科普教育、觀光旅遊、休閒度假、避暑療養、獵奇探險於一體的綜合型城市海岸帶地質公園。
  • 深圳旅遊景點推薦,深圳好玩的地方介紹,去深圳必去旅遊景點
    深圳是改革開放以來創作的新興城市,被稱作為中國矽谷,今天為大家介紹去深圳旅遊,必去的五個旅遊景點,一起來看一下深圳有哪些好玩的地方。一:世界之窗,是一個世界各國著名景點的微縮景觀公園,裡面可以看到世界的微縮景觀,基本囊括了世界各地名勝古蹟,一天逛起來時間也不是很寬裕,很美麗,值得一去,這裡堪比一個小地球,世界各國的名勝古蹟,著名景點很多都能在這找到。二:梧桐山風景名勝區,從小梧桐山上去,經過電視塔,繞前哨路,到山頂,過蝴蝶谷,有一小亭休息一下。
  • 張掖地質公園精品研學旅遊線路如約而至【線路三】「探秘地球•...
    張掖地質公園是一座集科學研究、科普教育、旅遊觀光、歷史文化展示、民族風情體驗、地質遺蹟保護於一體的大型地質公園,具有重要的科考科研價值和極高的旅遊開發價值。張掖地質公園是地學科考研究的神聖殿堂,是自然奇觀和民族文化的天然博物館。該線路設計5天5晚,為境內外地質專家、高等院校地質專業師生、地質科研機構科研人員和地質愛好者「量身定製」。
  • 湘西紅石林國家地質公園
    湘西紅石林國家地質公園    1、優越的地理位置    紅石林國家地質公園位於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古丈縣境內,紅石林國家地質公園核心景區所轄面積約20平方公裡。以酉水河為界與芙蓉鎮(王村)隔河相望,正好處在張家界至鳳凰這條旅遊黃金走廊的中間位置,湘、鄂、黔、渝旅遊板塊的中心腹地。
  • 耀州照金丹霞地質公園躋身第六批國家地質公園
    西部網訊(陝廣新聞FM101.8 記者 杜鵬 通訊員 白益軍 朱雲)陝西耀州照金丹霞地質公園,日前躋身第六批國家地質公園。由此成為我省唯一國家級丹霞地質公園。丹霞地貌是一種奇特地貌景觀,它是紅色砂礫巖經過漫長的風化和流水侵蝕,最終所形成的具有陡峭坡面的奇巖怪石。因在中國廣東省仁化縣丹霞山有典型發育而得名。我國現有600多處丹霞地貌。
  • 中國「最美」地質公園,有長5米的龍化石,你知道是哪裡嗎
    如果小編提到地質公園,很多網友腦子裡應該會第一時間想到國外的一些地質公園,另外,相信一些人對於國內張家界的地質公園也比較熟悉,但是大家我不知道其實我國貴州省裡也有一個地質公園,相當漂亮,和國家相比也完全不同。
  • 廣東中山黃圃省級地質公園今日揭碑開園 2020年鄉村休閒旅遊文化...
    2015年,海蝕遺址獲批建設省級地質公園,是迄今省內唯一以海蝕遺址為主題的公園。歷時5年打造,廣東中山黃圃省級地質公園已成功通過由省專家組、省地質災害防治協會、省林業和草原局的評估驗收,市政府批准正式將向公眾開放。當天,省林業和草原局二級巡視員謝偉忠向黃圃鎮頒發「廣東中山黃圃省級地質公園」牌匾,省市領導共同為公園揭碑。
  • 朝陽白堊紀鳥化石國家地質公園盛大開園
    6月25日,由朝陽鳥化石國家地質公園產業園區管理委員會主辦、興盛集團•朝陽永盛七星旅遊發展有限公司承辦的主題為「探秘白堊紀,興盛耀朝陽」朝陽白堊紀鳥化石國家地質公園開園啟動儀式舉行,標誌著改造升級後的全新朝陽白堊紀鳥化石國家地質公園正式開門迎客。副市長、區委書記邱廷彥,興盛集團董事長李金鈺分別在儀式上致辭,並共同按動啟動球。
  • 旅遊攻略:廣東深圳有哪些好玩的地方?深圳必去的旅遊景點推薦!
    ,遊客可以最大限度地體驗速度、無重力、追求等真實感。深圳歡樂谷是華僑城集團新一代大型主題公園,第一個國家5A級景點是集參與性、觀賞性、娛樂性、趣味性於一體的中國現代主題公園,公園一共分為9個主題曲,西班牙廣場、夢幻城、冒險山、金礦鎮、香格裡拉、颶風灣、陽光海岸、歡樂時間和亞洲首個國際水公園協會「產業革新獎」獲獎者瑪雅水公園,男女老少,多彩的遊樂設施遍布全國乃至亞洲在A也屈指可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