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中山黃圃省級地質公園今日揭碑開園 2020年鄉村休閒旅遊文化...

2020-12-08 大洋網

9月29日,廣東中山黃圃省級地質公園揭碑開園暨2020年鄉村休閒旅遊文化美食節啟動儀式在海蝕遺址景區舉行。廣東省林業和草原局二級巡視員謝偉忠、中山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關瑞麟等省市領導嘉賓約300多人出席活動,商戶農戶、文藝團體以及名優農產品評選、民俗文化藝術巡遊等共同「吹響」黃圃鎮鄉村休閒旅遊文化美食節「集結號」。

省內唯一以海蝕遺址為主題的公園

市鎮兩級投入2350萬建成

廣東中山黃圃省級地質公園坐擁海蝕遺址、黃圃公園、古榕樹公園三大園區及相應的展覽陳列場館等配套軟硬體設施,其中海蝕遺址園區是廣東沿海迄今為止所發現規模最大、也是廣東為數不多的保存最完整的海蝕遺址,其佔地約2500畝,連綿長達300米,有著非常獨特的科學價值和美學價值。由於長時期的風化,巖層產生裂隙和剝落,形成了玉泉洞、穿狗徑、鼻管石、蟾蜍石、滴水巖等形態各異的山體奇觀。2015年,海蝕遺址獲批建設省級地質公園,是迄今省內唯一以海蝕遺址為主題的公園。歷時5年打造,廣東中山黃圃省級地質公園已成功通過由省專家組、省地質災害防治協會、省林業和草原局的評估驗收,市政府批准正式將向公眾開放。當天,省林業和草原局二級巡視員謝偉忠向黃圃鎮頒發「廣東中山黃圃省級地質公園」牌匾,省市領導共同為公園揭碑。

據悉,自2015年獲得省級地質公園建設資格以來,市鎮兩級共投入2300多萬元建設海蝕遺址地質公園景區,完善了展覽陳列館、園林綠化、道路等設施。

「國字號」「省字號」等全市唯一殊榮

助力全域旅遊成為經濟增長新支撐

黃圃地處中山北部核心地區,位於廣州、深圳、佛山等城市一小時生活圈內,優越的地理位置為黃圃旅遊業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作為中山三大鎮之一,黃圃保留著豐富的歷史古蹟,具有鮮明的嶺南水鄉民俗文化特色。全鎮有80條河湧和80公裡圍堤,北部有桂洲水道、洪奇瀝水道,東部有黃沙瀝,南部有雞鴉水道,三面環水,水鄉風光優美,水文資源豐富,擁有廣東沿海最大規模的海蝕遺址的自然景觀。黃圃亦是中山唯一的中國歷史文化名鎮,黃圃飄色、黃圃麒麟舞、黃圃賽龍舟習俗、黃圃腊味傳統製作工藝被認定為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海蝕遺址景區的所在地鰲山村則是中國傳統古村落。去年,黃圃成功創建廣東省森林小鎮。今年,黃圃獲評省級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鎮,是全市唯一獲此殊榮的鎮區。

海蝕遺址公園晉升為省級地質公園,對黃圃鎮深化國家級歷史文化名鎮建設和發展文旅產業具有重要意義。黃圃鎮將充分發揮公園的旅遊資源優勢,將觀光展示、科普教育和參與體驗等多種元素進行結合,進一步拓展黃圃文旅產業發展空間。同時,以省級地質公園為核心,將周邊歷史文化資源進行整合串聯,打造融合休閒農業、歷史文化和科普教育等多種元素在內的特色旅遊產業形態,進一步拓展黃圃文旅產業發展空間,擦亮歷史文化名鎮品牌。

黃圃鎮黨委書記吳坤科介紹,廣東中山黃圃省級地質公園開園,代表著黃圃在文化旅遊、生態保護、鄉村振興等方面取得的重要成果,向加快高質量崛起,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邁出了堅實的一步。這離不開各級領導和專家對地質公園的關心和厚愛,黃圃將倍加珍惜地質公園獨有的寶貴資源,加大對地質遺蹟的保護力度,合理規劃布局,適度開發建設。不斷完善科普設施建設,提升公共科普服務能力,加大對省級地質公園的宣傳推廣,將地質公園打造成為公眾地質科學科普教育基地。進一步整合黃圃綠色生態、文化旅遊資源,積極探索「旅遊+文化」「旅遊+工業」「旅遊+農業」新業態模式,做大旅遊產業,努力打造精品線路,打造黃圃旅遊新名片,成為黃圃乃至中山旅遊經濟增長的支撐點。

「雙喜」「雙節」新體驗

四大展區十大名優產品饗遊客

據黃圃鎮鎮長梁煊華介紹,中山市黃圃鎮不僅擁有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全國文明鎮、中國飄色之鄉、國家農業產業強鎮、中國腊味食品名鎮等國字金漆招牌,還是省級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示範鎮,美食文化歷史悠久、源遠流長,馳名粵港澳乃至全國各地。為充分挖掘黃圃鎮歷史文化旅遊資源,以廣東中山黃圃省級地質公園揭碑為契機,加大對省級地質公園的宣傳推廣,打造黃圃鎮又一張亮麗名片,擦亮中國歷史文化名鎮的「國字號」,豐富慕名而來的遊客和廣大群眾的中秋、國慶「雙節」文化活動。黃圃鎮同時啟動涵蓋產品評選、展示展銷、品嘗體驗、民俗文化巡遊等元素的黃圃鎮2020年鄉村休閒旅遊文化美食節。

記者了解到,為充分挖掘黃圃鎮歷史文化旅遊資源,黃圃鎮舉辦2020年鄉村休閒旅遊文化美食節,活動將持續到11月底,活動融合了旅遊、歷史文化、美食、體育等多種元素,通過搭建平臺,帶旺本地旅遊業發展,讓遊客和市民集中體驗大美黃圃、人文黃圃、活力黃圃。鄉村休閒旅遊文化美食節期間,黃圃鎮將開展黃圃鎮第五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傳統手工花燈親子繪飾大賽、鄉村休閒文化旅遊推介會、萬人暢遊黃圃、第四屆「感動黃圃」頒獎晚會、黃圃腊味美食文化旅遊節等30多項活動。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張翔宇 通訊員:郭小敏

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張翔宇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楊洪權



相關焦點

  • 廣東中山黃圃省級地質公園29日揭碑開園
    9月29日,廣東中山黃圃省級地質公園揭碑開園。廣東中山黃圃省級地質公園坐擁海蝕遺址、黃圃公園、古榕樹公園三大園區及相應的展覽陳列場館等配套軟硬體設施。歷時 5 年打造,廣東中山黃圃省級地質公園已成功通過由省專家組、省地質災害防治協會、省林業局的評估驗收,市政府批准正式向公眾開放。
  • 中山首個省級地質公園揭碑開園
    簡單而隆重的揭碑儀式後,廣東省內唯一以海蝕遺址為主題的省級地質公園正式開園。黃圃海蝕遺址園區佔地約2500畝,連綿300米,是廣東沿海迄今為止所發現規模最大、也是廣東為數不多的保存最完整的海蝕遺址。由於長時期的風化,巖層產生裂隙和剝落,形成了玉泉洞、穿狗徑、鼻管石、蟾蜍石、滴水巖等形態各異的山體奇觀,有著非常獨特的科學價值和美學價值。
  • 圖集|千年海蝕遺址,300年飄色民俗,大美黃圃等你來
    直播回顧:5000年海蝕遺蹟亮相,廣東中山黃圃省級地質公園開園迎客9月29日,廣東中山黃圃省級地質公園揭碑開園暨2020年鄉村休閒旅遊文化美食節啟動儀式在海蝕遺址景區舉行。揭牌儀式。活動中,由醒獅隊、我舞我美奔小康隊、飄色隊、麒麟舞隊、腰鼓隊、舞龍隊組成約180人的隊伍沿著海蝕遺址景區步道開展文化巡遊。麒麟舞隊。舞龍隊。舞龍隊。飄色巡遊。
  • 廣東首個海蝕遺址地質公園落戶黃圃
    黃圃宣供圖   8日記者從中山市國土資源局官方網站獲悉,黃圃海蝕遺址被省國土廳授予省級地質公園資格,這標誌著廣東首個海蝕遺址地質公園將落戶中山黃圃。據了解,黃圃鎮現存的海蝕遺址,是廣東目前發現的保存最完整最大的海蝕遺址之一。
  • 中山黃圃鎮海蝕遺址成省級地質公園
    原標題:黃圃鎮海蝕遺址 成省級地質公園   中山高帽黃圃鎮一塊隆起的砂巖地成為「香餑餑」,被專家譽為廣東最完整的地質標本。9日,記者從中山市國土資源局官方網站獲悉,該地塊所處的黃圃海蝕遺址被省國土廳授予省級地質公園資格,這標誌著廣東首個海蝕遺址地質公園將落戶中山黃圃。
  • 圖集|觀海蝕遺址,品非遺美食,中山黃圃文明旅遊親子公益行開啟
    8月29日,中山市黃圃鎮文明旅遊親子公益行在黃圃省級地質公園(海蝕遺址景區)開啟。據悉,這是「文明旅遊,為中國加分——全域旅遊在行動」2020年中山市促進文明旅遊系列活動之一。文明旅遊親子公益行在黃圃海蝕遺址公園舉行。
  • 陝西麻黃梁黃土地質公園開園 具科學、生態價值
    9月30日,陝西榆陽區麻黃梁黃土地質公園建成開園,向社會開放。榆林市政協副主席、榆陽區委書記苗豐和陝西省林業局一級巡視員唐周懷為公園主碑揭碑。麻黃梁黃土地質公園的建成,是陝西榆陽加快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統籌推進文化旅遊和生態文明建設的最新成果,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嚮往的重大民生工程。榆陽區將以地質公園開園為新起點,從公園核心區向輻射區拓展延伸,豐富景區景點內涵、促進業態升級,高標準、高質量創建國家級地質公園、5A級旅遊景區。
  • 洞頭海島地質公園將於2020年底開園
    洞頭大竹峙島海蝕溝 記者了解到近日洞頭海島地質公園項目已通過省級地質公園評審,該公園保存著省內規模最大、最為完整的海蝕海積地貌景觀,將在2020年12月底前開園。公園由洞頭和鹿西兩個園區組成,總面積32.75平方公裡,其中陸域11.06平方公裡,海域21.69平方公裡,主要地質遺蹟分布區面積2.64平方公裡(陸域),擁有3類6亞類的地質遺蹟點31處。
  • 浙江:杭州首個省級地質公園落戶臨安
    建設地質公園是為了更好的保護遺蹟「地質公園的建設只是一種形式,通過建設可以呼籲老百姓保護地質遺蹟。」國土局負責人告訴筆者,建設地質公園對遊客來說增加了許多有意義的、科普性的見聞、體驗,作為地質公園揭碑開園的必備條件,同步建設建設的還有地質陳列館和博物館。
  • 東北組團(中山黃圃)體育公園A區投用
    [摘要]兒童滑梯、舞蹈廣場、塑膠跑道、五人足球場……經過提檔升級,東北組團(中山黃圃)體育公園A 區對外開放。本報訊 兒童滑梯、舞蹈廣場、塑膠跑道、五人足球場……經過提檔升級,東北組團(黃圃)體育公園A 區對外開放。
  • 張掖世界地質公園揭碑
    張掖世界地質公園揭碑 2020-09-25 19:0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山黃圃海蝕遺址
    它不僅是廣東沿海迄今為止所發現規模最大的海蝕遺址,而且是廣東為數不多的保存完整的海蝕遺址之一,屬5000年前地殼變化而形成的古海地貌,屬白堊紀紅砂巖礫石地質,其海蝕洞、海蝕崖、海蝕平臺等在珠江三角洲現存海蝕遺址中,是最完整的地質標本,有著非常獨特的科學價值和美學價值。黃圃海蝕遺址揭開了黃圃作為廣東四大古海鎮之一,幾千年滄海桑田的神秘面紗。
  • 被"恐龍展"坑了那麼多次後,南雄終於開個省級的恐龍公園!
    日前,南雄市恐龍省級地質公園揭碑開園,這是華南地區唯一的古生物化石類地質公園,對南雄地質遺蹟保護工作和旅遊產業發展具有裡程碑式的重要意義。上圖為市民在南雄恐龍省級地質公園遊玩。 何少連 攝廣東南雄恐龍省級地質公園是恐龍骨骼化石、恐龍蛋化石和恐龍足跡化石同時發現的地方,是世界上研究中至新代界線與恐龍滅絕問題的最佳地點,具有很高科學、科普、美學和旅遊價值。
  • 浙江同意建立溫州洞頭海島省級地質公園,海蝕地貌景觀突出
    近日,浙江省國土資源廳同意:建立溫州市洞頭區洞頭海島省級地質公園。公園將在2020年12月底前揭碑開園,正式成為「省級地質公園」。洞頭海島省級地質公園位於浙江省沿海島嶼群的南部,溫州灣東部海域,隸屬溫州市洞頭區。
  • 白堊紀地質公園開園迎客
    6月25日,朝陽白堊紀鳥化石國家地質公園舉行開園儀式,正式開園迎客。今年初,唐山興盛集團進駐朝陽,投資85億元建設朝陽白堊紀旅遊項目,其中包括朝陽白堊紀鳥化石國家地質公園、朝陽白堊紀旅遊小鎮、興盛·梧桐公館、朝陽白堊紀主題樂園、三燕龍城五大板塊。
  • 中國第一個海岸帶地貌國家地質公園12日正式開園
    11月12日,中國第一個海岸帶地貌國家地質公園---大連濱海國家地質公園正式開園。大連濱海國家地質公園位於遼東半島最南端、大連市東南沿海地帶,總面積216.42平方公裡,包括金石灘、大黑山、南部海岸和旅順口四大園區,是一座集地質科研、科普教育、觀光旅遊、休閒度假、避暑療養、獵奇探險於一體的綜合型城市海岸帶地質公園。
  • 朝陽白堊紀鳥化石國家地質公園盛大開園
    6月25日,由朝陽鳥化石國家地質公園產業園區管理委員會主辦、興盛集團•朝陽永盛七星旅遊發展有限公司承辦的主題為「探秘白堊紀,興盛耀朝陽」朝陽白堊紀鳥化石國家地質公園開園啟動儀式舉行,標誌著改造升級後的全新朝陽白堊紀鳥化石國家地質公園正式開門迎客。副市長、區委書記邱廷彥,興盛集團董事長李金鈺分別在儀式上致辭,並共同按動啟動球。
  • 湖北省擁有了第九家國家地質公園——騰龍洞大峽谷
    目前我國擁有世界地質公園39處,國家地質公園219處,省級地質公園近400處。地質公園年接待遊客超過5億人次,已成為我國重要的自然教育基地。月 ,湖北省國土資源廳批准建立湖北利川騰龍洞省級地質公園; 2007年8月,恩施州同意利川騰龍洞和恩施大峽谷共同申報省級地質公園; 2009年9月,經湖北省國土資源廳同意更名為「湖北恩施騰龍洞大峽谷地質公園」;
  • 陝西耀州照金丹霞地質公園開園迎客
    新華網西安7月27日電(記者梁愛平、劉瀟)陝西省耀州照金丹霞地質公園26日在銅川市耀州區開園迎客,這是陝西省第九個省級以上地質公園。
  • 織金洞,貴州省第一個世界地質公園
    從貴陽出發驅車一個半小時行駛105公裡來到畢節市織金縣的織金洞,世界地質公園、國家地質公園、國家自然遺產、國家4A級旅遊景區。一般提到貴州旅遊,首先想到的是貴州的七個5A級景區,黃果樹大瀑布、梵淨山、大小七孔、龍宮、青巖古鎮、鎮遠古鎮和百裡杜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