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首個海蝕遺址地質公園落戶黃圃

2020-12-08 廣東頻道

  黃圃海蝕遺址地貌。黃圃宣供圖

  8日記者從中山市國土資源局官方網站獲悉,黃圃海蝕遺址被省國土廳授予省級地質公園資格,這標誌著廣東首個海蝕遺址地質公園將落戶中山黃圃。據了解,黃圃鎮現存的海蝕遺址,是廣東目前發現的保存最完整最大的海蝕遺址之一。

  力爭兩年內完成地質公園建設

  「在7月中旬舉行的省級地質公園評審會上,通過充分展示黃圃海蝕遺址的地質構造、地質遺蹟、自然景觀、人文歷史、旅遊資源等,黃圃省級地質公園受到在場14位專家的一致認可,作為廣東首個海蝕遺址地質公園可謂實至名歸。」市國土局表示。

  據介紹,自2013年開始,中山市國土資源局就已著力開展地質公園申報工作,多次組織省內經驗豐富的地質專家來到黃圃海蝕遺址現場進行考察,確定了擬建公園的發展目標、主要地質遺蹟組成和地理範圍。同時,積極向市政府申請公園申報經費,保障了公園申報工作順利進行。市國土資源局還委託專業單位編制公園申報材料,並成立以地質專家為主要成員的地質公園申報領導小組。此外,還充分徵求市財政局、黃圃鎮人民政府等相關部門、鎮區意見,進一步完善申報材料,確保黃圃海蝕遺址省級地質公園申報工作保質保量按時完成。

  中山市國土資源局表示,今後將根據市政府部署,遵循「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的原則,健全地質公園管理機構,加強地質公園景觀的保護和宣傳推介,力爭兩年內完成地質公園的各項建設任務,確保按時揭碑開園。

  海蝕遺址佔地範圍達2500畝

  據了解,黃圃鎮現存的海蝕遺址,是廣東目前發現的保存最完整最大的海蝕遺址之一,是由5000年前地殼變化而形成的古海地貌,屬白堊紀紅砂巖礫石地質。其海蝕洞、海蝕崖、海蝕平臺等在珠江三角洲現存海蝕遺址中,是最完整的地質標本,有著非常獨特的科學價值和美學價值。

  作為廣東四大古海鎮之一,黃圃海蝕遺址揭開了該鎮幾千年滄海桑田的神秘面紗。據中國科學院廣東地理研究所已故中山籍地理專家何大章等考證,該遺址是中山境內尚存的兩處海蝕遺址之一。目前該海蝕遺址佔地範圍2500畝(約16750平方米),海拔29.4米,由於長期的海侵海蝕,形成多處巖洞,裸露的山巖形成以河卵石為主的巖層和山體奇觀。

  海蝕遺址多勝景,有姻緣石、情侶石、八仙石等奇景。海蝕遺址內,還有一塊懸空而立的巖石,它離地20多米高,美妙地鑲嵌在大崗山東坡的古海蝕崖上,由於它外形有如一個大大的鼻子,俗稱「仙鼻石」(飛來石)。(李鳳祥)

相關焦點

  • 中山黃圃鎮海蝕遺址成省級地質公園
    原標題:黃圃鎮海蝕遺址 成省級地質公園   中山高帽黃圃鎮一塊隆起的砂巖地成為「香餑餑」,被專家譽為廣東最完整的地質標本。9日,記者從中山市國土資源局官方網站獲悉,該地塊所處的黃圃海蝕遺址被省國土廳授予省級地質公園資格,這標誌著廣東首個海蝕遺址地質公園將落戶中山黃圃。
  • 中山黃圃海蝕遺址
    黃圃海蝕遺址位於中山市黃圃鎮西面尖峰山北段石嶺山東面山腳它不僅是廣東沿海迄今為止所發現規模最大的海蝕遺址,而且是廣東為數不多的保存完整的海蝕遺址之一,屬5000年前地殼變化而形成的古海地貌,屬白堊紀紅砂巖礫石地質,其海蝕洞、海蝕崖、海蝕平臺等在珠江三角洲現存海蝕遺址中,是最完整的地質標本,有著非常獨特的科學價值和美學價值。黃圃海蝕遺址揭開了黃圃作為廣東四大古海鎮之一,幾千年滄海桑田的神秘面紗。
  • 廣東中山黃圃省級地質公園29日揭碑開園
    9月29日,廣東中山黃圃省級地質公園揭碑開園。廣東中山黃圃省級地質公園坐擁海蝕遺址、黃圃公園、古榕樹公園三大園區及相應的展覽陳列場館等配套軟硬體設施。歷時 5 年打造,廣東中山黃圃省級地質公園已成功通過由省專家組、省地質災害防治協會、省林業局的評估驗收,市政府批准正式向公眾開放。
  • 廣東中山黃圃省級地質公園今日揭碑開園 2020年鄉村休閒旅遊文化...
    9月29日,廣東中山黃圃省級地質公園揭碑開園暨2020年鄉村休閒旅遊文化美食節啟動儀式在海蝕遺址景區舉行。廣東省林業和草原局二級巡視員謝偉忠、中山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關瑞麟等省市領導嘉賓約300多人出席活動,商戶農戶、文藝團體以及名優農產品評選、民俗文化藝術巡遊等共同「吹響」黃圃鎮鄉村休閒旅遊文化美食節「集結號」。
  • 中山首個省級地質公園揭碑開園
    本報記者 黎旭升 攝本報訊 9月29日上午,黃圃海蝕遺址公園彩旗飄揚,鑼鼓喧天。簡單而隆重的揭碑儀式後,廣東省內唯一以海蝕遺址為主題的省級地質公園正式開園。黃圃海蝕遺址園區佔地約2500畝,連綿300米,是廣東沿海迄今為止所發現規模最大、也是廣東為數不多的保存最完整的海蝕遺址。
  • 圖集|觀海蝕遺址,品非遺美食,中山黃圃文明旅遊親子公益行開啟
    8月29日,中山市黃圃鎮文明旅遊親子公益行在黃圃省級地質公園(海蝕遺址景區)開啟。據悉,這是「文明旅遊,為中國加分——全域旅遊在行動」2020年中山市促進文明旅遊系列活動之一。文明旅遊親子公益行在黃圃海蝕遺址公園舉行。
  • 圖集|千年海蝕遺址,300年飄色民俗,大美黃圃等你來
    直播回顧:5000年海蝕遺蹟亮相,廣東中山黃圃省級地質公園開園迎客9月29日,廣東中山黃圃省級地質公園揭碑開園暨2020年鄉村休閒旅遊文化美食節啟動儀式在海蝕遺址景區舉行。揭牌儀式。活動中,由醒獅隊、我舞我美奔小康隊、飄色隊、麒麟舞隊、腰鼓隊、舞龍隊組成約180人的隊伍沿著海蝕遺址景區步道開展文化巡遊。麒麟舞隊。舞龍隊。舞龍隊。飄色巡遊。
  • 東北組團(中山黃圃)體育公園A區投用
    [摘要]兒童滑梯、舞蹈廣場、塑膠跑道、五人足球場……經過提檔升級,東北組團(中山黃圃)體育公園A 區對外開放。本報訊 兒童滑梯、舞蹈廣場、塑膠跑道、五人足球場……經過提檔升級,東北組團(黃圃)體育公園A 區對外開放。
  • 附海蝕地貌...
    海蝕平臺往往會形成各種礁石洞穴、海蝕溝槽以及海蝕柱、海蝕拱橋等。    2015年7月中旬,中山市黃圃鎮海蝕遺址被廣東省國土廳授予省級地質公園資格,這標誌著廣東首個海蝕遺址地質公園將落戶中山黃圃。據了解,黃圃鎮現存的海蝕遺址,是廣東四大古海之一的幾千年滄海桑田的結果,是廣東目前發現的保存最完整最大的海蝕遺址之一。
  • 浙江:杭州首個省級地質公園落戶臨安
    中國園林網9月12日消息:8月26日,浙江省國土資源廳批覆同意臨安建立大明山省級地質公園,這標誌著杭州地區首個省級地質公園落戶臨安。筆者走訪了項目申報負責人臨安市國土資源局、大明山相關負責人,了解項目申報及建設的相關情況。
  • 揭開世界級遺蹟面紗,七星崗古海岸遺址公園免費開放
    近年來,在廣州市政府、海珠區政府的部署推動與眾多專家學者的努力下,日前,集地質科研、學術教育、旅遊參觀於一體的七星崗古海岸遺址公園建成並正式向市民免費開放。國寶級遺址:世界上深入大陸最遠 廣州滄海桑田的見證七星崗古海岸遺址位於海珠區石榴崗路與華南快速幹線交匯處西北側,是世界上少數深入內陸的古海岸遺址之一,其地貌頗為奇特,是一種海蝕地貌,由海蝕崖、海蝕洞和海蝕平臺三部分組成,它們都是在海浪侵蝕作用下形成的,是五六千年前廣州古海岸存在的有力證據。
  • 以牆繪扮靚黃圃鎮海蝕遺址地質公園
    本報訊  7月20日下午5時許,黃圃鎮海蝕遺址地質公園內,一群年齡20歲左右的大學生們在緊張有序地用畫筆讓一堵堵白牆增色,變成了美麗的風景。這群大學生是中山職業技術學院大學藝術設計學院的在校學生,同時也是該校宣講志願服務隊的成員,他們創新宣講形式,投身創文,助力美麗鄉村振興。
  • 浙江同意建立溫州洞頭海島省級地質公園,海蝕地貌景觀突出
    近日,浙江省國土資源廳同意:建立溫州市洞頭區洞頭海島省級地質公園。公園將在2020年12月底前揭碑開園,正式成為「省級地質公園」。洞頭海島省級地質公園位於浙江省沿海島嶼群的南部,溫州灣東部海域,隸屬溫州市洞頭區。
  • 中國世界地質公園 | 火山文化海蝕崖洞——​雷瓊世界地質公園
    火山錐(55處)公園內火山密集,共有101座火山。火山數量之多,類型之多樣,保存之完整,為我國第四紀火山帶之首。它是一部第四紀玄武巖火山學的天然巨著。海口石山火山群是由40座火山組成的完整火山群,其密度在2公裡有一座火山。
  • 洞頭海島地質公園通過評審 將現省內最大海蝕海積地貌
    2018-06-15 07:14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通訊員 侯捍兵 王藝6月14日,記者從溫州市洞頭區了解到,洞頭海島地質公園項目經過省國土資源廳專家的評審,將成為浙江省級地質公園大家庭的一員。觀音訓獅海蝕柱大竹峙島海蝕溝洞頭地質遺蹟資源豐富,保存著省內規模最大、最為完整的海蝕海積地貌景觀。
  • 平流尾地質公園海蝕地貌獨特村民自發集資打造福州的天涯海角
    以這塊海蝕石坪為主體,依託漫長海岸線,將崖壁峭立的海蝕巖洞、海蝕巷道等形態各異的海蝕地貌,打造成一道獨特的濱海風景線 說幹就幹,政府引導村民集資,平流尾地質公園景區陸續投資一千五百多萬,成為福州的天涯海角!
  • 天然景觀湄洲島「鵝尾海蝕地質公園」太神奇了
    中國A5級景區湄洲島的地質公園,位於風景秀麗的湄洲島最南端,三面臨海,海拔不高僅65米,面積挺很大,佔地32公傾。因公園貌似鵝的尾巴而得名,叫鵝尾。山體由加裡東期花崗巖組成,歷經4.1億年地殼活動、海蝕作用等地貌變遷,形成"飛戟洞"、"海門"、"獅子山"和"神石岡"等形態各異、神形俱佳的自然景觀,被譽為盆景園"。
  • 我國首座海島國家地質公園,有地貌景觀和海市蜃樓,還有海神宅院
    在我國眾多的國家地質公園當中,長山列島國家地質公園(也叫長島國家地質公園)是很特殊的一個。它是我國首座海島國家地質公園,也是目前唯一的一座(據小編了解,西沙群島也正在積極申請海島國家地質公園),是由原國土資源部於2005年8月批准設立,在2008年5月正式開園的。
  • 泉州調查海蝕地貌景觀 發掘「跨越萬年的美」
    奇特的海蝕地貌景觀未來可用於地質旅遊資源的開發和利用,甚至可以建設成各種地質景觀公園,讓人們進一步在生態旅遊實踐中認識自然、保護自然。海蝕遺址見證了泉州滄海桑田的變遷,也見證了無數揚帆出海航行者在泉州落地生根的歷史。在一望無際的大海中,一座海邊屹立的丘陵,讓疲憊的航行者們在這裡靠岸。逐漸地,這裡成了他們的「根」,無論揚帆起航走到哪裡,他們終究要回到「根」的地方。
  • 地一眼旅遊|很少有外地人知道,深圳有一座國家地質公園
    原國土資源部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於1999年提出「世界地質公園」計劃之後,就積極跟進,決定建設我國的國家地質公園體系。國家地質公園根據地質遺蹟的典型性、珍稀性、美學性及科學性等,在全國範圍內擇優選取並予以優先保護和開發的地質公園區域。深圳大鵬半島國家地質公園於2005年9月由原國土資源部正式批准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