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圃海蝕遺址位於中山市黃圃鎮西面尖峰山北段石嶺山東面山腳(東坑大岡山腳)一帶,佔地範圍2500畝。它不僅是廣東沿海迄今為止所發現規模最大的海蝕遺址,而且是廣東為數不多的保存完整的海蝕遺址之一,屬5000年前地殼變化而形成的古海地貌,屬白堊紀紅砂巖礫石地質,其海蝕洞、海蝕崖、海蝕平臺等在珠江三角洲現存海蝕遺址中,是最完整的地質標本,有著非常獨特的科學價值和美學價值。黃圃海蝕遺址揭開了黃圃作為廣東四大古海鎮之一,幾千年滄海桑田的神秘面紗。據中國科學院廣東地理研究所地理專家何大章等考證,該遺址是中山境內尚存二處海蝕遺址之一。2015年9月8日,黃圃海蝕遺址被省國土廳授予省級地質公園資格。
玉泉洞仙廟
在玉泉洞沿環山古道向北走分別有姻緣石、情侶石、八仙石、浴日池、好運洞、釣魚臺、群仙會、天狗巖、飛來石、滴水巖、洞門石等奇景。
山腳有一巨大巖洞,當地傳說八仙之一的呂洞賓曾雲遊此處,在巖洞中住過,因此在清光緒二十年(1894年),村民在此建有仙廟,供奉呂洞賓像。
情侶石位於玉泉洞左側,由兩塊從山頂崩落的巖石在海蝕作用下形成,兩石互相緊貼,恍若擁抱在一起的情侶,當地人稱情侶石。在石旁設置供品香案,以祈美好姻緣。
浴日池位於玉泉洞附近,常年滿水,池水清澈見底,喝起來甘甜可口。
好運洞古稱穿狗徑,是山巖石經海浪長期衝擊而成,中有一洞,人們可俯身可由洞的一頭穿到洞的另一頭。傳說呂洞賓駐駕玉泉洞後,一年的春節,請來其餘七仙共賞美景,剛好天庭二郎神的哮天犬途經也過來一起熱鬧,並在八仙身旁的巖洞轉了一圈,玩耍了一下又回到天庭去了。據說,每逢春節人們到玉泉洞仙廟參神後必到此洞穿越一周,沾沾仙氣,是年便可行好運。
海蝕崖景觀「天崖海角」
海岬是指突入海中的尖形陸地。50餘米,高聳陡峭的海蝕崖崖面平整,崖壁近乎直立而成絕壁。站在崖腳,仰望「天涯海角」摩崖石刻,令人不禁讚嘆,原來這裡曾經是一片汪洋,也是天之涯海之角。
天狗巖 海蝕遺址中最長的一道洞穴,由三個洞口相連成「人」字,山體從南洞口到北洞口由海水衝蝕形成兩個重疊的斜面,可從南洞口附身穿行,直達北洞口,上洞口直通海蝕崖頂部,是公園內山羊上山下山的便捷通道,地貌學稱為「海蝕窗」。
群仙會 由許多崩落的巖石組成,巖石或聚集或零星散步於山腳草叢中,好似神仙聚會。
飛來石 一塊石頭忽然懸空而立,離地20多米高的巖石,美妙地鑲嵌在大崗山東坡的古海蝕崖上。由於它外形有如一個大大的鼻子,故又俗稱仙鼻石。不知從哪個年頭開始,逢年過節時,到仙廟觀光的人們都會到此石底,用銅錢擲向它,如能擊中,就合掌許願,聽說相當靈現,此習俗相傳至今。
千年神龜
蠄蟝石
滴水崖 過去這裡山上樹木植被繁茂,終年巖水滴滴,流水潺潺。即使是隆冬十二月,仍可看見絲線似的細流,又像一串串晶瑩剔透的小珍珠,垂簾於「懸崖絕壁」的;如遇上滂沱大雨,躲進滴水巖避雨,還可見到水簾洞似的壯麗的景觀。後由於「滴水崖」水脈被破壞,以使「滴水巖」在乾旱時沒有水滴出來,只在春夏雨季才看見滴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