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黃圃鎮海蝕遺址成省級地質公園

2020-12-06 廣東頻道

原標題:黃圃鎮海蝕遺址 成省級地質公園

  中山高帽黃圃鎮一塊隆起的砂巖地成為「香餑餑」,被專家譽為廣東最完整的地質標本。9日,記者從中山市國土資源局官方網站獲悉,該地塊所處的黃圃海蝕遺址被省國土廳授予省級地質公園資格,這標誌著廣東首個海蝕遺址地質公園將落戶中山黃圃。據了解,黃圃鎮現存的海蝕遺址,是廣東目前發現的保存最完整最大的海蝕遺址之一。

  中山市黃圃鎮海蝕遺址是廣東沿海發現的最大規模海蝕遺址之一,古海蝕地貌延伸超過200米,海蝕洞、海蝕崖、海蝕平臺等海蝕地貌保持得較為完好。黃圃鎮作為大陸岸線的時間很短,海蝕地形主要形成於晚全新世前海侵時期,保存較好。海蝕遺址的勝景之中,有姻緣石、情侶石、八仙石等奇景,其中有一座「仙鼻石」,離地20多米高,懸空而立,美妙地鑲嵌在大崗山東坡的古海蝕崖上。

  據悉,中山市國土資源局從2013年就已經著力開展地質公園申報工作,該局表示,今後將根據市政府部署,遵循「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的原則,健全地質公園管理機構,加大宣傳力度,力爭兩年內完成地質公園各項建設任務,確保按時揭牌開園。(彭紀寧、周植寧)

相關焦點

  • 廣東首個海蝕遺址地質公園落戶黃圃
    黃圃宣供圖   8日記者從中山市國土資源局官方網站獲悉,黃圃海蝕遺址被省國土廳授予省級地質公園資格,這標誌著廣東首個海蝕遺址地質公園將落戶中山黃圃。據了解,黃圃鎮現存的海蝕遺址,是廣東目前發現的保存最完整最大的海蝕遺址之一。
  • 中山首個省級地質公園揭碑開園
    本報記者 黎旭升 攝本報訊 9月29日上午,黃圃海蝕遺址公園彩旗飄揚,鑼鼓喧天。簡單而隆重的揭碑儀式後,廣東省內唯一以海蝕遺址為主題的省級地質公園正式開園。黃圃海蝕遺址園區佔地約2500畝,連綿300米,是廣東沿海迄今為止所發現規模最大、也是廣東為數不多的保存最完整的海蝕遺址。
  • 廣東中山黃圃省級地質公園29日揭碑開園
    9月29日,廣東中山黃圃省級地質公園揭碑開園。廣東中山黃圃省級地質公園坐擁海蝕遺址、黃圃公園、古榕樹公園三大園區及相應的展覽陳列場館等配套軟硬體設施。歷時 5 年打造,廣東中山黃圃省級地質公園已成功通過由省專家組、省地質災害防治協會、省林業局的評估驗收,市政府批准正式向公眾開放。
  • 廣東中山黃圃省級地質公園今日揭碑開園 2020年鄉村休閒旅遊文化...
    9月29日,廣東中山黃圃省級地質公園揭碑開園暨2020年鄉村休閒旅遊文化美食節啟動儀式在海蝕遺址景區舉行。廣東省林業和草原局二級巡視員謝偉忠、中山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關瑞麟等省市領導嘉賓約300多人出席活動,商戶農戶、文藝團體以及名優農產品評選、民俗文化藝術巡遊等共同「吹響」黃圃鎮鄉村休閒旅遊文化美食節「集結號」。
  • 中山黃圃海蝕遺址
    黃圃海蝕遺址位於中山市黃圃鎮西面尖峰山北段石嶺山東面山腳它不僅是廣東沿海迄今為止所發現規模最大的海蝕遺址,而且是廣東為數不多的保存完整的海蝕遺址之一,屬5000年前地殼變化而形成的古海地貌,屬白堊紀紅砂巖礫石地質,其海蝕洞、海蝕崖、海蝕平臺等在珠江三角洲現存海蝕遺址中,是最完整的地質標本,有著非常獨特的科學價值和美學價值。黃圃海蝕遺址揭開了黃圃作為廣東四大古海鎮之一,幾千年滄海桑田的神秘面紗。
  • 圖集|觀海蝕遺址,品非遺美食,中山黃圃文明旅遊親子公益行開啟
    8月29日,中山市黃圃鎮文明旅遊親子公益行在黃圃省級地質公園(海蝕遺址景區)開啟。據悉,這是「文明旅遊,為中國加分——全域旅遊在行動」2020年中山市促進文明旅遊系列活動之一。文明旅遊親子公益行在黃圃海蝕遺址公園舉行。
  • 圖集|千年海蝕遺址,300年飄色民俗,大美黃圃等你來
    直播回顧:5000年海蝕遺蹟亮相,廣東中山黃圃省級地質公園開園迎客9月29日,廣東中山黃圃省級地質公園揭碑開園暨2020年鄉村休閒旅遊文化美食節啟動儀式在海蝕遺址景區舉行。揭牌儀式。活動中,由醒獅隊、我舞我美奔小康隊、飄色隊、麒麟舞隊、腰鼓隊、舞龍隊組成約180人的隊伍沿著海蝕遺址景區步道開展文化巡遊。麒麟舞隊。舞龍隊。舞龍隊。飄色巡遊。
  • 以牆繪扮靚黃圃鎮海蝕遺址地質公園
    本報訊  7月20日下午5時許,黃圃鎮海蝕遺址地質公園內,一群年齡20歲左右的大學生們在緊張有序地用畫筆讓一堵堵白牆增色,變成了美麗的風景。這群大學生是中山職業技術學院大學藝術設計學院的在校學生,同時也是該校宣講志願服務隊的成員,他們創新宣講形式,投身創文,助力美麗鄉村振興。
  • 東北組團(中山黃圃)體育公園A區投用
    [摘要]兒童滑梯、舞蹈廣場、塑膠跑道、五人足球場……經過提檔升級,東北組團(中山黃圃)體育公園A 區對外開放。本報訊 兒童滑梯、舞蹈廣場、塑膠跑道、五人足球場……經過提檔升級,東北組團(黃圃)體育公園A 區對外開放。
  • 浙江同意建立溫州洞頭海島省級地質公園,海蝕地貌景觀突出
    浙江同意建立溫州洞頭海島省級地質公園,海蝕地貌景觀突出 2018-07-08 16: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洞頭海島地質公園通過評審 將現省內最大海蝕海積地貌
    2018-06-15 07:14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通訊員 侯捍兵 王藝6月14日,記者從溫州市洞頭區了解到,洞頭海島地質公園項目經過省國土資源廳專家的評審,將成為浙江省級地質公園大家庭的一員。觀音訓獅海蝕柱大竹峙島海蝕溝洞頭地質遺蹟資源豐富,保存著省內規模最大、最為完整的海蝕海積地貌景觀。
  • 浙江:杭州首個省級地質公園落戶臨安
    中國園林網9月12日消息:8月26日,浙江省國土資源廳批覆同意臨安建立大明山省級地質公園,這標誌著杭州地區首個省級地質公園落戶臨安。筆者走訪了項目申報負責人臨安市國土資源局、大明山相關負責人,了解項目申報及建設的相關情況。
  • 附海蝕地貌...
    1.海蝕崖  海蝕崖是海岸受海浪衝蝕及伴隨產生的崩塌而成的一種向海的懸崖陡壁,主要見於基巖海岸。    2015年7月中旬,中山市黃圃鎮海蝕遺址被廣東省國土廳授予省級地質公園資格,這標誌著廣東首個海蝕遺址地質公園將落戶中山黃圃。據了解,黃圃鎮現存的海蝕遺址,是廣東四大古海之一的幾千年滄海桑田的結果,是廣東目前發現的保存最完整最大的海蝕遺址之一。
  • 洞頭海島地質公園將於2020年底開園
    記者了解到近日洞頭海島地質公園項目已通過省級地質公園評審,該公園保存著省內規模最大、最為完整的海蝕海積地貌景觀,將在2020年12月底前開園。 仙疊巖日光柱 洞頭海島地質公園位於浙江省沿海島嶼群的南部
  • 海蝕奇觀 團山尋龍 ——遼寧團山國家級海洋公園海蝕地貌成因
    它屹立於「海」與「陸」的交界處,宏偉大氣,變化萬千,仿若神之造物在人間留下的驚鴻一筆,它便是位於遼寧省營口市北海經濟開發區境內的遼寧團山國家級海洋公園海蝕地貌地質奇觀。團山海洋公園海蝕地貌區,全長2.2公裡,呈南北走向,是由早元古界變質巖系歷經18億年內、外海洋地質應力共同作用而成。
  • 遼寧團山國家級海洋公園海蝕地貌成因
    它屹立於「海」與「陸」的交界處,宏偉大氣,變化萬千,仿若神之造物在人間留下的驚鴻一筆,它便是位於遼寧省營口市北海經濟開發區境內的遼寧團山國家級海洋公園海蝕地貌地質奇觀。團山海洋公園海蝕地貌區,全長2.2公裡,呈南北走向,是由早元古界變質巖系歷經18億年內、外海洋地質應力共同作用而成。
  • 平流尾地質公園海蝕地貌獨特村民自發集資打造福州的天涯海角
    以這塊海蝕石坪為主體,依託漫長海岸線,將崖壁峭立的海蝕巖洞、海蝕巷道等形態各異的海蝕地貌,打造成一道獨特的濱海風景線 說幹就幹,政府引導村民集資,平流尾地質公園景區陸續投資一千五百多萬,成為福州的天涯海角!
  • 揭開世界級遺蹟面紗,七星崗古海岸遺址公園免費開放
    近年來,在廣州市政府、海珠區政府的部署推動與眾多專家學者的努力下,日前,集地質科研、學術教育、旅遊參觀於一體的七星崗古海岸遺址公園建成並正式向市民免費開放。國寶級遺址:世界上深入大陸最遠 廣州滄海桑田的見證七星崗古海岸遺址位於海珠區石榴崗路與華南快速幹線交匯處西北側,是世界上少數深入內陸的古海岸遺址之一,其地貌頗為奇特,是一種海蝕地貌,由海蝕崖、海蝕洞和海蝕平臺三部分組成,它們都是在海浪侵蝕作用下形成的,是五六千年前廣州古海岸存在的有力證據。
  • 天然景觀湄洲島「鵝尾海蝕地質公園」太神奇了
    中國A5級景區湄洲島的地質公園,位於風景秀麗的湄洲島最南端,三面臨海,海拔不高僅65米,面積挺很大,佔地32公傾。因公園貌似鵝的尾巴而得名,叫鵝尾。山體由加裡東期花崗巖組成,歷經4.1億年地殼活動、海蝕作用等地貌變遷,形成"飛戟洞"、"海門"、"獅子山"和"神石岡"等形態各異、神形俱佳的自然景觀,被譽為盆景園"。
  • 浙江:第三批省級考古遺址公園公布
    原標題:第三批省級考古遺址公園公布 記者從浙江省文物局獲悉,日前,浙江省第三批省級考古遺址公園名單公布,龍遊荷花山遺址、義烏橋頭遺址、桐鄉譚家灣遺址、象山塔山遺址、餘杭玉架山遺址、長興臺基山遺址、德清原始瓷窯址、上虞鳳凰山遺址、黃巖沙埠窯遺址、紹興宋六陵(按年代排序)等10處遺址入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