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網(微博)-泉州晚報訊 (記者張沼婢) 電影《史前一萬年》是否引起了你對遠古時代的無限幻想?近日,記者從福建省閩東南地質大隊了解到,地質大隊專家在泉州海岸帶調查中,發現了數處風景獨特的海蝕地貌景觀。這是我市首次對海蝕景觀進行全面、專業調查,該發現對於泉州本土地質研究及未來的濱海生態旅遊開發,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和意義。
海岸帶變遷調查是福建省閩東南地質大隊承擔的泉州城市地質調查的專題工作之一,是城市地質調查的一個重要調查研究成果,目的是查明泉州市規劃區範圍內的地質結構及臨港工程建設對海岸線變遷的作用。海蝕地貌景觀是近期完成的一個調查研究成果。通過地面調查,調查人員在張坂鎮玉山村、塗寨鎮山尾村、崇武大岞山一帶,分別於30米、60米、105米等3個不同海拔髮現了明顯古海蝕地貌,這些景觀神秘而奇特,值得挖掘其魅力。經過漫長的歷史演變,這些獨特的海蝕地貌景觀栩栩如生,在形成過程中,巖石經過海浪的侵蝕,逐漸變成了像蘑菇、狼狗等形狀千奇百怪的石群,同時還形成了海蝕崖、海蝕穴、海蝕階地等自然奇觀。
據了解,海蝕是海水對於海岸線陸地的侵蝕形成的一種自然作用。一般的海蝕通常伴隨著潮汐,周期性的潮汐引起海水向陸地水平流動,進而對陸地邊緣產生侵蝕作用,而其中又以波浪的侵蝕力最大。前衝的波浪進入陸地,而後退的波浪挾帶砂礫磨蝕海岸。通常,海蝕發生在巖岸地形,海岸的巖壁受到海水作用,外側的巖體被海浪切斷,進而剝落而形成海蝕景觀。海蝕侵襲的海岸一般會形成一種特殊的海岸線地形,常見的如:海崖、海蝕凹璧、海蝕洞、海蝕門、海蝕柱等,如遇地形抬升,還會形成海階等海岸地形。
凡是基巖海岸的地方均可看到海蝕地貌,只存在發育完全或不完全的區別。海蝕具有較高的觀賞和旅遊價值,但是,有些地方的海蝕地貌景觀正在或已經遭到了破壞。有專家表示,隨著沿海地區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城鎮化的快速推進,一些海岸地質地貌如不留心實行保護,還將不斷被人為破壞。
地質專家建議,這些地質地貌的形成和發展跨越了千萬年的歷史,一旦毀掉不可能再生。應該利用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的契機,對海蝕景觀進行相應的管理和保護。奇特的海蝕地貌景觀未來可用於地質旅遊資源的開發和利用,甚至可以建設成各種地質景觀公園,讓人們進一步在生態旅遊實踐中認識自然、保護自然。
海蝕遺址見證了泉州滄海桑田的變遷,也見證了無數揚帆出海航行者在泉州落地生根的歷史。在一望無際的大海中,一座海邊屹立的丘陵,讓疲憊的航行者們在這裡靠岸。逐漸地,這裡成了他們的「根」,無論揚帆起航走到哪裡,他們終究要回到「根」的地方。
海蝕「新大陸」蔚為壯觀
臨海巨石陡峭,地貌奇特,海蝕發育典型,奇巖怪石林立,蔚為壯觀,讓人驚喜、讚嘆不已。泉州海岸線上的海蝕地貌,可謂是大自然鬼斧神工幻化出的雕塑群。
泉州市海岸線曲折,原來總長度為541公裡。經調查,近年由於人工圍海造地,岸線截彎取直,整個海岸線從北與莆田交界到南與漳州交界,海岸線實際長度已有所縮短(為471公裡)。在這段海岸帶中,基巖海岸為人們提供了豐富奇特的海蝕地貌景觀。但這些海蝕地貌景觀,如果人們平常不留意的話,往往會將其忽視。
記者和閩東南地質大隊專家一起探尋臺商投資區張坂鎮浮山島,泉港南埔鎮下朱村,惠安崇武的大岞山、東山,晉江金井等地的海蝕地貌,領略泉州海蝕奇觀。每到一處,猶如發現「新大陸」。在大自然的「精心雕琢」下,巖石被海水天然蝕刻形成「蘑菇狀」、「漢堡狀」、「老人狀」等各類奇巖怪石景觀,惟妙惟肖,觀之心醉。
「這幾處是我們在泉州海岸帶地質調查過程中發現的比較具有代表性、有觀賞價值、可用於旅遊資源開發的海岸帶海蝕地貌景觀。」閩東南地質大隊地環所副所長朱建成說。在半年多時間內閩東南地質大隊工作人員艱難尋找,沿著泉州海岸帶走了800多公裡路,實地調查了1000多個點,發現了位於泉州惠安崇武一帶高於現代海岸的獨特地貌景觀,是明顯的古海蝕地貌。該調查也是福建有史以來對泉州海蝕地貌景觀所做的最為系統、專業的一次專項調查。
海蝕遺址見證海陸變遷
閩東南地質大隊地環所所長王仕彬介紹,在侏羅紀到白堊紀時代,全球地殼板塊運動,太平洋板塊向歐亞板塊俯衝,在福建長樂到廣東南澳一帶形成斷裂帶。地表花崗巖由於受外力擠壓,表面形成各種帶有觀賞性的紋理。
王仕彬說,在新近的幾萬年內,泉州、晉江平原沿海一帶多為基巖海岸,擁有良好的水利條件,易形成海洋性淤泥堆積。後期由於整個閩江口以北地勢沉降、閩江口以南地勢抬升,泉州地區地勢整體間歇性抬升,在海面變化和地殼運動的共同影響下,海岸產生了相對的上升運動,並在海岸不同高度上留下了海洋作用的痕跡。海岸的巖壁受到海水作用,在波浪經年累月對巖岸進行機械性的撞擊和衝刷下,海蝕地貌逐漸形成。
張坂鎮的浮山島、南埔鎮下朱村及崇武大岞山、東山的海蝕地貌遺址可追溯到新石器時代,而晉江金井科任的紅牆地質景觀則是第四紀更新紀以來留下的地質遺址。穿越千萬年,這幾處基巖海岸地帶山體逼岸,岬灣相間,岸線曲折,在波浪的作用下,海蝕地貌發育完整,形成各種形態豐富、多姿多彩的海蝕崖、海蝕穴、海蝕階地等海蝕地貌景觀。
觀滄海,昔日可能是桑田。看海蝕,可觀地球和生命演化過程。80萬至50萬年前,泉州沿海已有人類活動跡象。距今約15000至23000年前,是規模最為宏大的冰期,被稱為末次冰期。18000年前,正值冰期最高峰,全球氣溫平均下降12℃,由於蒸發慢、雨量減少,海平面下降的幅度最大達140米。海水深度平均僅有40米的臺灣海峽,此時必然大部分暴露於海平面之上。那時的臺灣海峽,東有高高屹立的臺灣中央山脈,西有不斷隆起、阻擋寒風的閩浙山地。夾於其中狀如盆地的臺灣海峽,氣候宜人,成為人類和動、植物新的樂土和家園。
然而,這片樂園最終也成為動物們的歸身之處。末次冰期大約在距今12000年前結束,隨著間冰期的到來,地球氣候逐漸回升,大陸冰川融化,海平面慢慢上升,最終臺灣海峽形成。桑田變滄海,經歷上萬年的變化,海峽內動物的骨骼成為化石,巖壁則成為海蝕地貌。
海岸地貌保護不容忽視
目前,這些獨特的自然地貌景觀還未被開發,對海蝕地貌的調查為地質研究提供了有利的依據,具有一定的研究價值和現實意義。在驚嘆於大自然鬼斧神工,被海岸上獨特的地質現象所折服的同時,朱建成也有自己的擔憂。
「遺憾的是,有些地方的地貌景觀還是遭到了破壞,隨著沿海地區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城鎮化的快速推進,一些海岸地質地貌不斷被人為『侵蝕』和破壞。這些地質地貌的形成和發展跨越了千萬年的歷史,一旦毀掉幾乎不可能再生了。部分海蝕地貌現狀不容樂觀,急需進行相應的管理和保護。」 朱建成說。
記者走訪過程中,也發現了海蝕地貌被「人蝕」現象。在惠安大岞有一處古海岸島礁,山上的石蛋地貌是前期海水及後期海風,沿著兩組淨垂直的截立面風化而成,是難得的地質景觀。但是,隨著村莊向海蝕景觀延伸,現代的建築也正在海蝕周邊拔地而起,嚴重侵蝕著海蝕地貌。另外,有些海蝕洞穴內已經被用來存放木料等物品,面臨一些人為破壞。
人文社科學者朱學群認為,目前,我市對史前泉州了解得比較少,近年來隨著考古發現,這種狀況有所改變。1998年底起,石獅和臺灣澎湖陸續從臺灣海峽打撈起古生物化石,述說出地質時期更新世末次冰期時,臺灣海峽與福建相連。2002年,中科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袁寶印等人,在晉江深滬考古發現,距今80萬至50萬年前,泉州沿海就有古人類聚居生息。隨著海蝕調查的結束,相信了解史前泉州又多了一個新的渠道。特殊年代形成的海蝕景觀,隱藏著很多自然界奧秘,應當好好保護,以便深入研究。
泉州古代是「東方第一大港」,就是因為有優良的海港條件。朱學群建議,隨著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作為海絲起點城市,泉州可以把分布在泉州各地的海蝕遺址與海上絲綢之路聯繫起來,豐富「海絲」內涵,這樣有利於海蝕景觀保護。同時,作為沿海城市,將海蝕景觀的保護和宣傳結合起來,也可作為海平面上升的例證,警示世人防範氣候變化導致的災難。
泉州海蝕地貌的「古、獨、奇、靈」,能讓市民感受一場穿越時空的奇幻之旅。這也給濱海旅遊帶來新商機。
「一些未受到強烈的改變或破壞的海蝕地貌景觀,觀賞和研究價值較高,旅遊開發潛力還是非常大的。」朱建成認為,奇特的海蝕地貌景觀未來可用於地質旅遊資源的開發和利用,遵循「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的原則建設地質景觀公園,這些獨特的地質現象對旅遊者特別是青少年增加地質知識都是良好的素材,可以讓人們進一步在生態旅遊實踐中認識自然、保護自然。從而切實保護和科學開發利用地質遺蹟資源,使這份寶貴的財富永續利用,造福子孫後代。
「海蝕景觀,或是展現泉州旅遊形象的另一個窗口。」泉州市旅遊局副局長蘇悅說,依託自然、人文景觀資源,海蝕地貌可以開發成濱海生態旅遊場所重要的景觀,並通過整合沿岸資源,讓海蝕地貌成為濱海旅遊的一個亮點,為旅遊者提供多種層次和品位的旅遊體驗。
蘇悅認為,目前,這些海蝕景觀有些位於旅遊景區內,有些則不在景區範圍。開發海蝕景觀,除了景觀本身有沒有吸引力外,還要考慮安全因素。在市民對海蝕還沒有完全認識的情況下,先保護好這些旅遊資源是很有必要的。
專家認為,要保護海蝕遺蹟,首先要制定地質遺蹟的保護辦法,制止破壞地質遺蹟的行為;其次,要儘快成立地質遺蹟保護的組織機構,全面管理和保護地質遺蹟。另外,可以考慮在海蝕資源豐富地區建立地質公園,開發利用是保護地質遺蹟最有力的措施和有效的途徑。通過地質公園建設,地質結構、生態環境、地貌審美、歷史文化都能得到兼顧,也可幫助當地發展旅遊資源。
相關連結
全球海蝕奇觀
全球各地的基巖海岸遍布各類巧奪天工的海蝕奇異景觀。世界著名的海蝕奇觀「十二門徒石」是澳大利亞的地標性景觀之一,經過千年的海浪和海風的洗禮,被大自然鬼斧神工地雕鑿成酷似人面而且表情迥異的12塊巖石。臺灣野柳的海蝕地貌也十分特別,眾多的蘑菇形的奇石布滿了海濱,成為自然奇觀。位於遼寧省營口蓋州市團山鎮「北海」的巖石被海水天然雕刻成各種形狀,這也是中國唯一的有18億年歷史的海蝕地貌景觀。福建平潭被稱「海蝕地貌甲天下」,這裡有著舉世無雙的「天下奇觀」——石牌洋。
(來源:泉州網(微博)-泉州晚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