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潭:海蝕地貌甲天下 海濱沙灘冠九洲
碧波萬頃的海域上浮臥著一方狀似麒麟的島嶼,它叫平潭島,與寶島臺灣一衣帶水,島上有各類自然遺蹟,也有海濱沙灘等秀麗的海島景觀。在島嶼南面坐落著世界上最大的天然花崗巖球狀自然風化造型,體積超過樂山大佛4倍的巨天然型石神像——海壇天神,因此,平潭被稱為「海蝕地貌甲天下」。 平潭島位於福建省東部沿海,距臺灣僅68海裡,是祖國大陸距臺灣本島最近的地方。
-
福建的一座小島,離臺灣最近,被稱為中國的「海蝕地貌博物館」
海壇島也稱平潭島,東面與臺灣省新竹港相距僅68海裡,是中國大陸去臺灣最近的地方。這裡被稱為中國的「海蝕地貌博物館」,島上的石頭就是展品,平潭島的港灣區,7級以上大風天數,每年約為125天。平潭島沙質細白,海水清澈湛藍,而且面積大,相互連接,背後有蔥鬱的防護林帶,海上有島嶼巖礁。平潭的海蝕地貌甲天下,被專家譽為海蝕地貌博物館。
-
平潭海蝕地貌「天地蛋」油畫入選世界郵票紀念珍藏冊
其中,《同心圓海蝕蛋》在眾多油畫中脫穎而出,並被收錄在內,成為紀念冊中唯一一枚記錄平潭風光的郵票。而油畫作品《同心圓海蝕蛋》被縮印成面值為80分的郵票,右下角印著「黃信鎔繪畫作品」,票面色澤亮麗,線條清晰。
-
世界,你好,我是平潭!
下面我們來認識福建 平潭世界,你好!我是平潭平潭這裡有數不清的動人美景我在平潭等你!平潭島平潭島也叫海壇島,因為島上時常"東來嵐氣瀰漫",所以平潭島還有一個文藝的別稱——"嵐"。平潭島是中國第五大島,福建省第一大島,距福州128公裡。東面和臺灣省新竹港相距只有68海裡,與臺灣隔著一道臺灣海峽,是離臺灣最近的地方。
-
千礁百島 海蝕地貌
原標題:千礁百島 海蝕地貌 兩岸攝影師在平潭海邊拍攝 「平潭島,平潭島,光長石頭不長草」。這句平潭民間的一個順口溜生動形象地描繪了平潭的石頭資源之豐富。風高、浪大、潮差大、海洋動力作用強烈,造就了「半洋石帆」、「仙人谷」、「海壇天神」這一罕見的海蝕地貌博物館,吸引了眾多的遊客與攝影愛好者前往。 半洋石帆 在平潭島看澳村西側200多米的海面上,遠遠望去有一個圓盤狀的大礁石,託著一高一低的兩塊碑形海蝕柱。整個礁石像一艘大船,兩塊巨石像兩面鼓起的雙帆,乘風破浪前進。
-
平潭的獨特風景:當年陪習大大走過的平潭景點
「平潭旅遊資源豐富,可是之前根本沒有完全做過普查。我到平潭後,發起搞了一個平潭旅遊資源普查。之後,平潭成為全國第一批旅遊普查試點單位。習大大1994年來平潭調研,對南寨山的象形石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我們當時帶了一本相冊,這本相冊何文當作『珍寶』,今天也帶來了。這本相冊裡全是平潭旅遊景點的相片。」劉嘉靜說起往事感慨不已。
-
探秘平潭「海蝕奇觀」,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東海仙境位於平潭流水鎮的王爺山內有仙人谷、仙人井、仙人柱等知名景點東海仙境以險絕神秘著稱在平潭精彩紛呈的海蝕地貌中仙境可以說是集大成者仙人谷的谷口開闊與大海相連兩側絕壁側立而上牆壁上青苔斑斑>裂縫處有類似松樹的植物附著而長谷中鋪滿密密麻麻渾圓的鵝卵石這是億萬年來潮起潮落海水衝刷的結晶挾山聽濤海神遊這是仙人谷的妙處置身谷中極目海天遠處青舟葉葉近處波瀾蕩漾仿佛置身於世外桃源仙人井處於平潭島君山火山噴發中心的邊緣地帶在仙人井裡,有4個海蝕形成的洞口
-
泉州調查海蝕地貌景觀 發掘「跨越萬年的美」
海蝕地貌景觀是近期完成的一個調查研究成果。通過地面調查,調查人員在張坂鎮玉山村、塗寨鎮山尾村、崇武大岞山一帶,分別於30米、60米、105米等3個不同海拔髮現了明顯古海蝕地貌,這些景觀神秘而奇特,值得挖掘其魅力。經過漫長的歷史演變,這些獨特的海蝕地貌景觀栩栩如生,在形成過程中,巖石經過海浪的侵蝕,逐漸變成了像蘑菇、狼狗等形狀千奇百怪的石群,同時還形成了海蝕崖、海蝕穴、海蝕階地等自然奇觀。
-
平潭海蝕奇觀
晚霞海蝕柱海蝕烏賊展翅飛翔 東南網1月14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林侃 張述行/文 林輝/圖) 從平潭縣城往東北17公裡,便是流水鎮東海村。 站在山頂修葺一新的觀景平臺上下望,一面由巨大的石壁自然形成的「圓形巨井」映入眼帘,這便是平潭海蝕景觀極盡神奇的代表作——「仙人井」。此「井」直徑近50米,深40多米,井壁均懸崖絕壁,鬼斧神工令人驚嘆。「仙人井」旁有似山中間裂開之大峽谷,當地人「愛屋及烏」,賜名「仙人谷」。谷外為浩渺之大海,側有小洞與「仙人井」相通。
-
泉州全面調查海蝕地貌景觀 發掘跨越萬年的美
海蝕地貌景觀是近期完成的一個調查研究成果。通過地面調查,調查人員在張坂鎮玉山村、塗寨鎮山尾村、崇武大岞山一帶,分別於30米、60米、105米等3個不同海拔髮現了明顯古海蝕地貌,這些景觀神秘而奇特,值得挖掘其魅力。經過漫長的歷史演變,這些獨特的海蝕地貌景觀栩栩如生,在形成過程中,巖石經過海浪的侵蝕,逐漸變成了像蘑菇、狼狗等形狀千奇百怪的石群,同時還形成了海蝕崖、海蝕穴、海蝕階地等自然奇觀。
-
平潭島部分旅遊景點介紹
平潭島有「千礁島縣」之稱,由126個島嶼、702座巖礁組成,陸地總面積392.92平方公裡。主島海壇約324.13平方公裡,為福建省第一大島,全國第五大島。因地處臺灣海峽要衝,與臺灣新竹港相距僅68海裡,是祖國大陸距臺灣最近處。海壇風景名勝區以優質的海濱沙灘和奇特的海蝕地貌而聞名,被專家譽為海蝕地貌博物館。
-
不到石牌洋,惘來平潭島,世界上最大的花崗巖海蝕石,你看過沒?
石牌洋,世界上最大的花崗巖球狀風化海蝕柱,屹立不倒的大自然奇蹟,又稱為"半洋石帆"和"雙帆石"。從平潭縣城到石牌洋景區有25公裡,往景區售票點走,聽著導遊講解的時候,還不理解這是一種怎樣的奇觀,下車時遠遠的看過去,瞬間被海面上的一艘「帆船」吸引了眼球。
-
罕見的地貌奇觀;喀斯特石針林、海蝕柱及冰塔林
(滄海桑田再加上雨和風的侵蝕,逐漸形成如刀削斧劈般的石針林)(在馬爾加什語裡,京基的意思是「人無法赤足行走的地方」)(人無法行走,卻阻擋不住生命力強大的植物在此生存和繁衍)二,海蝕柱。海蝕柱 :海岸受海浪侵蝕 、崩坍而形成的與岸分離的巖柱。海岸侵蝕地貌類型。它是在海蝕拱橋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
-
坐看平潭地質自然美 一年四季都有風景
今天我們就去認識這個景點眾多、海蝕地貌風韻獨特的平潭「風景圈」。24處景點海蝕地貌彰顯自然美 平潭省級地質公園呈狹長的條帶狀展布於平潭海岸線,園區總面積57.64千米,其中陸地面積27.26千米,海域面積30.38千米,共有24處景點,包括「半洋石帆」石蛋——海蝕柱、流水仙人井海蝕天窗、壇南灣沙灘,還有青觀頂石柱、月舉山巖海岸、嶺下天然門海蝕拱橋、將軍山一線天
-
打造平潭地質旅遊勝地 平潭國家地質公園規劃出爐
生動稀有的奇巖怪石、豐富典型的海蝕地貌、風光秀麗的水體景觀、歷史悠久的文化遺存……平潭擁有豐富的地質資源,為了更好地保護、利用這些資源,10月10日,平潭綜合實驗區管委會批覆實施《福建平潭國家地質公園規劃(2018-2032年)》(以下簡稱「
-
平潭石牌洋:全國最大的花崗巖海蝕柱,球狀海蝕螺旋成謎
在福建平潭島西北看澳村西側500多米的海面,遠遠望去有一個圓盤狀的大礁石,託著一高一低的兩塊碑形海蝕柱。整個礁石象一艘大船,兩塊巨石象兩面鼓起的雙帆,似乎正在乘風破浪前行。這就是平潭最著名的自然景觀——石牌洋(當地人都這麼稱呼),又稱為「半洋石帆」和「雙帆石」,明代旅行家陳第曾譽之為「天下奇觀」。據說,這是一對全國最大的海蝕柱,由勻質粗粒白色花崗巖構成,柱體主要受兩組垂向節理和一組弧形水平節理控制,在漫長的地質歷史中沿節理發生了強烈的球柱狀海蝕、風化,風化殼層層剝落,現在的兩石柱是風化剝離出來的新鮮核心部分。
-
連雲港海蝕地貌——獨裁造化 鬼斧神工
這尊名曰「金蟬戲水」的巨石並非普通的象形石,而是經過海水長期侵蝕而成的一種海蝕景觀。民間通常把海水侵蝕形成形態各異的巖石稱為「海浪石」。海浪石也好,海蝕地貌景觀也罷,不過是通俗與專業的不同叫法。海蝕地貌是指海水運動對沿岸陸地侵蝕破壞所形成的地貌。
-
海岸地貌形成的原因及地區分布
海蝕地貌海蝕地貌是基巖海岸在波浪、潮流等不斷侵蝕下所形成的各種地貌,主要有海蝕洞、海蝕崖、海蝕平臺、海蝕柱等。這類地貌又因海岸物質的組成不同,被侵蝕的速度及地貌發育的程度不同而有差異。海蝕地貌福建平潭海蝕崖海蝕崖多見於岸坡較陡、波浪作用較強烈的岸段,尤其是在岬角和島嶼處最為廣泛。
-
海蝕奇觀 團山尋龍 ——遼寧團山國家級海洋公園海蝕地貌成因
它屹立於「海」與「陸」的交界處,宏偉大氣,變化萬千,仿若神之造物在人間留下的驚鴻一筆,它便是位於遼寧省營口市北海經濟開發區境內的遼寧團山國家級海洋公園海蝕地貌地質奇觀。團山海洋公園海蝕地貌區,全長2.2公裡,呈南北走向,是由早元古界變質巖系歷經18億年內、外海洋地質應力共同作用而成。
-
海南島的東部,最奇特的海蝕地貌
海南文昌,是一個文化底蘊很厚重的地方,銅鼓嶺就處在文昌市境內,它不算大,東西綿延才20多公裡,海撥高度也就300米左右,但由於其地貌奇特,三面環海的特徵,莽莽蒼蒼中形成了許許多多的海灣,如大小澳灣、雲龍灣、淇水灣、月亮灣等,不僅如此,還有許多庵廟古蹟和充滿傳說的洞殿與奇石,是一個高山與海洋相結合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