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岙島別名大佛島、大佛頭山,位三門灣口東側、石浦鎮西南約14公裡處,北近高塘島。景區陸地面積11.12平方公裡,其中花岙本島9.83平方公裡,由島上自然風光、沿岸海蝕地貌、沙灘、礫石灘和人文景觀4大部分組成。最高點雉雞山海拔308.5米,居民近千人,屬高塘鄉管轄。該島海灣眾多,地貌雄奇,是抗清名將張蒼水聚兵處。長期以來因交通不便,遊人罕至。
島上地質地貌遺蹟類型以火山巖區海岸帶地貌景觀為主,海蝕景觀和海積景觀發育,具有鮮明的濱海特色,具備深度發展海洋生態旅遊的環境資源、自然景觀和人文優勢。
寬廣的海面,混凝土碼頭一直延伸至海中,風帶著點特有的鹹腥味,浪慢慢地湧過來,輕輕地拍打著大片大片的灘涂……
迎著清爽的海風,記者一行登上花岙島,躍然眼中的便是山巒疊翠、海浪濤濤。
從花岙島海蝕崖望去,海灣面東,背靠高大的火燒山石壁,南部是山腳形成的海岬,北部的兩個連體小島,遠遠伸出海面,變成尖銳的岬角,當地人稱狼萁山嘴。整個海灣,仿佛一個開口向右的「U」字。
花岙島以自然景觀為主,素有「海上仙子國、人間瀛洲城」之稱,懸壁陡峭,巖石柱狀節理髮育,號稱「石林」,巖層或巍然挺拔,或斜倚橫僕,尤其是海蝕地貌景觀堪稱東南一絕:宏偉壯麗的萬柱崖、琳仙嶼,神奇的洞穴,雄偉的大佛頭山,神秘的偉人座像,奇特的大小岬山,五彩鮮豔鵝卵石鋪就的清水岙石灘,環境幽雅秀麗。而張蒼水抗清兵營遺址,則又為花岙島增添了一層歷史滄桑感。
與石林遙遙相對的大佛頭山火山巖柱峰圓渾峻險、兀峙海上,具有綿長的歷史文化價值,唐宋時期就被當作航海標誌。此外,分布於海岸帶和大小島嶼的沙灘、海蝕溝、洞、崖等各種海蝕海積地貌景觀,都極具濃鬱的海濱特色。
自然景觀和歷史人文景觀交相輝映、相得益彰,形成了以「億年石林、萬年大佛、千年古樟、百年蒼水」為核心的旅遊勝地。
有人說花岙島內旅遊資源豐富,景色迷人,被譽「海山仙子國,人間瀛洲城」,不僅擁有億年石林、萬年大佛、千年古樟、百年蒼水,還有張蒼水抗清兵營遺址,更為花岙島增添了一層歷史滄桑感。
花岙島,這座美麗的小島,被當代作家張向冰先生稱為「英雄島」。張蒼水是當之無愧的英雄,可鹽農們在這片鹽場裡幾十年如一日的默默勞作、堅守,又何嘗不是另一種英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