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霞地貌並非中國獨有 為什麼中國丹霞還能成功申遺

2020-09-14 中國大百科全書資料庫

丹霞地貌是巨厚紅色砂、礫巖層中沿垂直節理(節理是巖石上的裂隙,其兩側的巖石沒有明顯的位移)發育的各種丹崖奇峰的總稱,因以中國廣東北部丹霞山為典型而得名,是紅層地貌中的一種,主要發育於侏羅紀至第三紀的水平或緩傾的紅色地層中。

所謂紅層,地質學界大體認為是各地質歷史時期沉積的,因巖石顆粒、孔隙或基質中存在氧化鐵,而形成的以紅色為主色調的碎屑沉積巖,而發育在紅層基礎上的侵蝕地貌被定義為紅層地貌。因具紅色陡崖坡這一顯著識別要素,丹霞地貌也可表述為「以陡崖坡為特徵的紅層地貌」。

紅層地貌在世界上很多地區都有分布,美國西部(比如科羅拉多高原)和中國東南部都是中生代紅層的主要分布區,都形成了以赤壁丹崖為特徵的地貌景觀。美國西部紅層地貌和中國東南部丹霞地貌都是發育在紅層基礎上的侵蝕地貌,都有顯著的紅色陡崖坡,但受控於區域地質構造、物質基礎、及主導外營力等因素的差異,兩地具體的地貌特徵並不完全一致。

美國西部紅層主要形成於三疊紀和侏羅紀,紅層堆積的構造環境為大型弧後盆地,沉積環境複雜多變,以陸相為主,尤以風沙沉積最為典型,巖性以細砂—粉砂巖和泥巖為主,礫巖很少,主導外營力為流水下切,紅層發育的地貌類型相對單一,總體以高原—峽谷景觀為主。

中國東南部丹霞地貌區的紅層多形成於白堊紀,構造環境為內陸中小型斷陷/拗陷盆地,沉積環境全部為陸相,以粗碎屑混雜堆積為主,主導外營力以流水衝刷側蝕為主,發育的地貌類型較為多樣,整體以簇群式峰叢—峰林景觀為主。

地貌形態

丹霞地貌區常是奇峰林立、景色瑰麗,而且,沿垂直節理(巖石的裂隙方向是以上下的垂直方向為主)崩塌的陡崖使巨厚的紅色砂、礫巖層暴露無遺,對研究、恢復紅色盆地的古地理環境具有重要意義。

丹霞地貌的砂巖中,常有交錯層理所形成繡錦般的地形,稱為錦石。被河流深切的巖層,可形成頂部平齊、四壁陡峭的方山,或被切割成各種各樣的奇峰,有直立的、堡壘狀的、寶塔狀的等。在巖層傾角較大的地區,則有因侵蝕形成起伏如龍的單斜山脊,多個單斜山脊相鄰,稱為單斜峰群。

巖層沿垂直節理發生大面積崩塌,則形成高大、壯觀的陡崖坡,陡崖坡沿某組主要節理的走向發育,形成高大的石牆,石牆的蝕穿形成石窗;石窗進一步擴大,變成石橋。各巖塊之間常形成狹陡的巷谷,其巖壁因紅色而名為「赤壁」,壁上常發育有沿層面的巖洞。

命名過程

早在1928年,礦床學家馮景蘭在地質調查期間,在廣東韶關丹霞山注意到了這種特殊的紅色砂礫巖層,並首次用「丹霞」描述了這一特定的地層,把形成丹霞地貌的紅色砂礫巖層命名為丹霞層。馮景蘭指出地形特徵為「侵蝕之後,絕崖陡壁,直如人造之堅固偉岸之堡壘,而不知其為天造地設也」。

1939年,丹霞地形一詞被構造地質學家陳國達正式提出。直至1977年,丹霞地貌終於被地貌學家曾昭璇以地貌學術語來使用。1982年,中國第一篇論述丹霞地貌的學術論文發表,其作者是被稱為「丹霞痴」的地理學家黃進亦。次年,《地質辭典》首次提出了丹霞地貌的明確定義。之後,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人們對丹霞地貌有了更多更清晰的認識。

1983年《地質辭典》首先提出丹霞地貌的定義,「指厚層、產狀平緩、節理髮育、鐵鈣質混合膠結不勻的紅色砂礫巖,在差異風化、重力崩塌、侵蝕、溶蝕等綜合作用下形成的城堡狀、寶塔狀、針狀、柱狀、棒狀、方山狀或峰林狀的地形。」

中國丹霞」申遺

2010年8月,廣東丹霞山、浙江江郎山、江西龍虎山、福建泰寧、湖南崀山、貴州赤水六處共同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代言了中國境內這種特別的地貌景觀,它們共同擁有一個名字——中國丹霞。

丹霞地貌申遺時面臨最大困難就是:地貌是一個地理、地質學概念,但丹霞地貌只是中國學者的命名,尚未得到國際地學界認可。拿一個未獲得國際學術界認可的名字去申遺,自然難以實現。由於丹霞地貌有獨特的美學價值,因此有專家建議用「丹霞景觀」代替「丹霞地貌」來申遺,但也有專家認為,「景觀」失去了地理地質學上的意義,貶低了中國學者研究了近一個世紀的學術成果。最終採取了折中方案,將申遺名稱中的「丹霞地貌」改為「中國丹霞」,並遴選出六個處於不同演化時期的丹霞地貌區捆綁申遺。

貴州赤水 地處四川盆地和雲貴高原結合部。高原的劇烈抬升與流水的強烈下切造成了地形的巨大反差,峽谷深切、赤壁高聳。這裡發育了最為典型的階梯式河谷與最為壯觀的丹霞瀑布群,成為青年早期高原峽谷型丹霞的代表。包含了丹霞崖壁、丹霞方山、丹霞石柱、丹霞峽谷等多種正負地貌單體形態,保持了最完整、具有代表性的中亞熱帶森林生態系統和物種多樣性,形成「丹山」「碧水」「飛瀑」「林海」有機結合的丹霞景觀。

福建泰寧 泰寧盆地記錄了白堊紀以來華南板塊東部大陸邊緣活動帶的演化歷史,多次地質構造活動加上流水侵蝕、崩塌和風化作用,形成了溝壑縱橫丹崖峭拔的地貌景觀。獨特的崖壁洞穴群、密集的深切峽谷曲流和原始的溝谷生態構成罕見的自然特徵,成為青年期低海拔山原峽谷型丹霞的代表。這裡峽谷急流與密集峰叢緊密結合,山水景觀優美,保持了生態環境的原生性、生物和生態多樣性。

湖南崀山 處於華南板塊與揚子板塊交匯處和中國地勢的Ⅱ、Ⅲ階梯過渡地帶,經歷了多次間歇性地殼抬升。崀山以圓頂密集式丹霞峰叢—峰林為特點,如萬筍插天,若萬馬奔騰。巷谷、線谷和天生橋規模宏大,丹霞喀斯特獨特。植被生態孤島效應和生境狹窄特有現象突出,是丹霞植物群落演替系列最完整的地區和動植物協同進化的代表地。其丹霞景觀具有罕見自然美和原始屬性,是演化過程中壯年早期密集叢峰型丹霞的典型代表。

廣東丹霞山 發育在南嶺褶皺帶中央的構造盆地中,具有單體類型的多樣性和地貌景觀的珍奇性,是中國丹霞地貌的命名地及主要類型和基本特徵的模式地,是發育到壯年中晚期簇群式峰叢峰林型丹霞的代表。在系列提名中熱帶物種成分最多,溝谷雨林特徵最突出,是丹霞生物譜系、丹霞孤島效應與熱島效應研究的模式區域。

江西龍虎山 地處信江盆地,早白堊世火山活動、晚白堊世膏鹽沉積和風沙堆積以及恐龍災變等重大地質事件,記錄了該地區白堊紀重要地質演化。突出的侵蝕殘餘峰叢、峰林、孤峰、殘丘組合特徵,表明這裡屬於老年早期疏散峰林寬谷型丹霞的代表。區內保留了難得的低海拔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是重要的珍稀瀕危物種重要的棲息地。懸崖洞窟中眾多的古代懸棺群,中國道教祖庭的文化景觀等巧妙結合,構成一幅多彩多姿的山水畫卷。

浙江江郎山 這一地所處的峽口盆地是一個位於深斷裂上的構造盆地。堅硬的方巖組火山碎屑構成的紅層,是江郎山孤石撐天地的物質保障。抗侵蝕性不同的巖石由於受到差異性侵蝕而形成地貌上突出的孤峰,地形底部大部分是古代剝夷面(剝夷面指矮懸崖平行後退而形成的低傾角上凸形地面。)除了孤峰以外,地貌特徵還包括狹窄的巷谷、巨大的近垂直的石牆。聳立在海拔500米古剝夷面之上的三片孤石,是中老年期孤峰型丹霞的典型代表。

科學價值

中國丹霞6個遺產地反映了紅層盆地從抬升接受侵蝕開始,到大部分紅層被侵蝕,僅殘留少部分紅層的演化過程,即從侵蝕量最小到侵蝕量最大的不同發育階段的丹霞地貌區,展示了丹霞地貌的自然演化系列;也從形態上展示了各個階段的不同景觀特色,構成了亞熱帶溼潤區丹霞景觀系列。

青年期破碎山原的高峽幽谷、壯年期起伏跌宕的峰林峰叢、老年期舒緩流暢的毓秀山水,無不給人美的震撼和巨大的視覺衝擊力。展現了中國丹霞全面的特徵以及主要的自然價值。包含了正在進行的地質作用和地貌演化、重要的生命記錄、重要的地貌形態或自然地理特徵,具有突出普遍的地球科學價值。

丹霞地區珍稀瀕危植物短萼黃連

紅腹錦雞

另外,它們還包括了中國丹霞在緯度、氣候以及生態系統方面的顯著差異。特有的地質地貌結構和地理環境,導致生物群生態演替的強烈異化,在小尺度範圍內呈現出多種生態系統。這裡棲息著近400種各級珍稀瀕危生物物種,具區域特有物種40多種,是全球保護野生生物多樣性和瀕危生物物種資源的關鍵區域。

本文為中國大百科全書資料庫原創,轉載須授權。

相關焦點

  • 丹霞地貌並非中國獨有 為什麼中國丹霞還能成功申遺
    紅層地貌在世界上很多地區都有分布,美國西部(比如科羅拉多高原)和中國東南部都是中生代紅層的主要分布區,都形成了以赤壁丹崖為特徵的地貌景觀。美國西部紅層地貌和中國東南部丹霞地貌都是發育在紅層基礎上的侵蝕地貌,都有顯著的紅色陡崖坡,但受控於區域地質構造、物質基礎、及主導外營力等因素的差異,兩地具體的地貌特徵並不完全一致。
  • 甘肅張掖丹霞地貌退出「申遺」 分析稱缺資金
    遺憾的是,被稱為「中國最美的七大丹霞地貌」之一的張掖丹霞地貌,缺席此次申遺名單,最終與世遺無緣。   張掖退出「申遺」行列  對於張掖丹霞地貌,許多人並不陌生。張藝謀的《三槍拍案驚奇》中那一望無盡的紅色山脈,就是張掖丹霞地貌。  據了解,中國丹霞地貌總數達790處,集中分布在東南部、西南部以及西北部乾旱區的26個省區。
  • 除了張掖丹霞地貌,中國最美的丹霞地貌還有哪些
    前面幾篇圖文對張掖丹霞地貌做了一些介紹,那麼中國還有哪些著名的丹霞地貌呢?我們一起去看看。,是中國丹霞地貌的典型地質地貌。武夷山(福建南平)貴州省赤水丹霞地貌與湖南省崀山、萬佛山,廣東省丹霞山,福建省金湖,江西省龍虎山、龜峰,浙江省方巖、江郎山等以丹霞地貌著稱的風景名勝區合作,進行丹霞地貌「捆綁申遺」成功。這是是中國第四十個個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項目。
  • 什麼是丹霞地貌?
    錦石竟然集雄奇秀美於一身你見過「色如渥丹,燦若明霞」的丹霞地貌嗎中國丹霞地貌以面積最大,發育最典型、風景最優美為特點形成了以「中國丹霞」為特色的地質景觀丹霞地貌是地質構造內動力和風化剝蝕外力長期共同作用的結果。
  • 陝北丹霞地貌谷系成群連片國內獨有
    9月20日,陝北丹霞地貌第一次聯合科考研討會在西安舉行。會上,來自國內的眾多地質學相關專家一致認為,陝北的丹霞地貌為國內獨有的一種丹霞地貌景觀。今年9月14日至19日,由陝西省地質調查院組織、中國紅層與丹霞地貌工作組協助,國內10餘所高校、科研院所和陝西省地質調查院專家組成的聯合科考隊對陝北丹霞地貌進行了第一次科考。這是我國在半乾旱地區開展的第一次丹霞地貌聯合科考。專家組重點考察了府谷蓮花辿、靖邊龍洲、安塞閻山灣、志丹毛項溝、洛河上遊谷地、耀州照金和旬邑馬欄河等丹霞地貌區。
  • 中國丹霞:完美詮釋何謂神奇
    經過整整6年的努力,2010年8月1日,中國丹霞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遺產的主體包括廣東丹霞山、浙江江郎山、江西龍虎山、福建泰寧、湖南崀山、貴州赤水等地——其中,多地有「金釘子」。無疑,這顯示了丹霞地貌在地質學方面具有樣本意義的特徵。當遊人陶醉於丹霞風光的綺麗壯美時,亦不妨回溯萬古長夜裡地球地貌的演變,所謂神奇,更是於此可讀。
  • 丹霞地貌:僅是浪漫的中國說法,國際上統稱為紅層(組圖)
    中國丹霞,繼雲南石林、貴州荔波、重慶武隆組成的「中國南方喀斯特」2007年攜手闖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後,中國申遺歷史上最大的一次跨省申遺進入了最關鍵時刻。  1928馮景蘭以仁化丹霞山剖面命名為丹霞層。  1939陳國達第一次提出「丹霞地形」這個地貌學術語。
  • 丹霞地貌去哪看?盤點最美的10大「中國丹霞」
    丹霞地貌,是指具有陡崖坡的「紅層」地貌。它是在1928年,由我國的地質學家馮景蘭首先注意到,並予以命名的。丹霞地貌,這個美麗動聽的名字,來自於擁有典型丹霞地貌的廣東丹霞山。顯然,「丹霞山」這個名字,又來自於其美麗的丹霞地貌。
  • 中國最美的丹霞地貌,卻與世界遺產失之交臂令人惋惜
    我國許多地區都有丹霞地貌,比較知名的有廣東的丹霞山,福建武夷山等,在甘肅張掖有一個七彩丹霞景區,色彩鮮豔,成了知名的旅遊景區。甘肅張掖,自古就有「金張掖」之稱,是絲綢之路上的重鎮,古稱甘州,甘肅省的「甘」字就來源於此。
  • 中國最美七大丹霞地貌之一——張掖丹霞地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張掖,在中國第二大內陸河黑河的滋潤下,孕育了廣袤的綠洲,方才孕育了河西走廊文化。張掖丹霞地貌位於甘肅省河西走廊中段的張掖市,古為河西四郡之一張掖郡,取「斷匈奴之臂,張中國之掖(腋)」之意。張掖境內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景觀,有著美不勝收的原生態城市溼地,氣勢磅礴的彩色丹霞地貌,中國最美的油菜花海,亞洲最大的萬匹軍馬馳騁,獨特的裕固族風情,祁連山草原風光,沙漠冰川奇景.這幾年,隨著我國西部旅遊熱的發酵,張掖七彩丹霞無疑成為張掖市的標誌性景點,是許多外地遊客到張掖的必看景點,許多優秀的攝影師拍出的圖片在網絡上瘋傳。其神奇的景觀讓許多人趨之若鶩。
  • 2019年國家公務員考試常識備考:丹霞地貌
    1928年,我國著名地質教育家、礦床學家、地貌學家馮景蘭,以曹丕的《芙蓉池作詩》「丹霞夾明月,華星出雲間」而命名為「丹霞」,意指其美如天上之紅霞。   丹霞地貌在我國廣泛分布,相對集中分布在東南、西南和西北三個地區。除中國外,在中歐和澳大利亞等地均有分布,其中中國分布最廣。
  • 中國的丹霞之冠,藏在華夏西南,與喀斯特完美融合
    「丹霞地貌世稱奇,鬼斧神工卻未知」、「丹霞蔽日,彩虹垂天」,古往今來,無數人對丹霞地貌無不讚美。所謂的丹霞地貌是指地質構造的內動力與常年風化受到外力剝蝕的結果,對丹霞地貌,是諸多地理學家地質學家深愛研究的對象,有著重要的科學價值。
  • 被破壞的張掖丹霞地貌,如果你沒去過,根本想像不到有多麼壯觀
    丹霞地貌在我國分布廣泛,其中紅色陡崖坡是丹霞地貌最重要的識別要素,這些紅層是在中生代晚期才大規模形成的,它蘊含了地球中生代晚期大陸斷陷盆地地質、古地理、古氣候環境信息,正是因為這些紅層在新生代被「抬升」,才不斷發育成了現在的丹霞地貌。
  • 中國丹霞地貌合集,你知道為什麼丹霞不能踩嗎
    像一片五彩絢麗的雲霞一樣鋪在大地上,這樣的風景就被稱為丹霞地貌。如果你是個對色彩有著別樣敏感,又十分浪漫的人,一生中不能錯過的地方除了星辰、大海與草原以外,定然還有那些以丹霞地貌聞名的風景區。那麼國內都有哪些地方的丹霞景觀值得一去呢?科音達本著講解的使命感與責任感,在這裡給大家梳理了一份手冊。
  • 丹霞地貌,為什麼那麼珍貴?
    話說最近,一位坐擁數百萬粉絲的網紅博主,帶領外國女子,進入陝西省靖邊縣龍洲丹霞地貌景區,並踏入「禁止入內」區域,在丹霞地貌上隨意行走的視頻,引發大家關注。 有網友怒言:太過分了,明明寫著「禁止入內」,為什麼還進入丹霞地貌景觀?
  • 2019年山東公務員考試常識:丹霞地貌_熱點關注_煙臺考試網_膠東...
    除中國外,在中歐和澳大利亞等地均有分布,其中中國分布最廣。  中國丹霞  2009年3月,「中國丹霞」申遺材料通過聯合國教科文世界遺產中心審核,正式成為「申遺」提名項目,2010年7月提交第34屆世界遺產大會表決,8月1日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批准
  • 中國哪裡的丹霞地貌最美?貴州赤水丹霞獲得丹霞之冠的美譽
    丹霞地貌是「以陡崖坡為特徵的紅層地貌」。目前中國查明的丹霞地貌有1005處,主要分布在東南、西南和西北地區。2010年,中國丹霞地貌成為世界自然遺產,這其中就包括赤水丹霞。赤水丹霞屬於青年期丹霞,面積為1300平方公裡,涉及赤水市和習水縣,是全國面積最大、發育最美麗壯觀的丹霞地貌。
  • 中國最美丹霞在哪裡?
    為什麼中國有如此多的丹霞地貌?(氧化鐵[Fe2O3]即為紅色,也是鐵鏽的主要成分;亦有研究顯示紅層並非完全由乾旱氣候導致;陸相紅層沉積示意;製圖@鄭伯容/星球研究所)▼經過漫長時間的累積厚厚的紅層遍布中國無數盆地(中國紅層分布示意圖;製圖@陳景逸&鄭伯容/
  • 中國最大的丹霞地貌,美麗且壯觀
    丹霞地貌,想必大家都有所了解如湖南的崀山、廣東的丹霞山、浙江江郎山等等,而赤水丹霞則是中國面積最大的丹霞地貌。赤水丹霞國家地質公園位於貴州省赤水市 ,地處四川盆地南緣,緊靠黔北大婁山北麓,揚子準地臺西部。
  • 中國丹霞,無可爭議地秒世界其他紅色地貌,這就是中國的紅色
    中國的紅色丹霞絕對是讓所有人著迷的自然景觀。紅色丹霞令人神往,在美國西部、中歐、澳洲等地,雖然都有丹霞分布,但丹霞地貌還是在中國境內分布最廣,"丹霞一號"也是中國人最早發明使用的。目前,中國丹霞已成功申報為世界自然遺產,這些丹霞景區可以串聯起一段奇幻的紅色丹霞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