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姜浩峰
站在浙江省衢州市常山縣域內的大虎山山頭,可以在一座山上看三省——南眺是同屬浙江的江郎山,再望遠一點,就是福建省浦城縣,而向西南眺望,則是江西省的玉山。
2004年7月間,記者為看「金釘子」去了常山。「金釘子」是個地質學上的概念,指的是年代地層單位界線層型剖面和點位。「金釘子」由國際地質科學聯合會和國際地層委員會聯合確定,目前全球已確定的65個「金釘子」中,中國佔了11個,排名首位。常山黃泥塘「金釘子」的意義在於——這是中國確定的首個「金釘子」,確定時間是1997年1月。
在常山,記者就聽與之相鄰的江山市的朋友在說一件事——中國丹霞將申報世界自然遺產。2004年初,位於廣東韶關的丹霞山,成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的首批28家世界地質公園之一。在公布這一喜訊的新聞發布會上,中山大學地理科學與規劃學院教授彭華提出,接下來,要由韶關丹霞山牽頭中國典型丹霞地貌,聯合申報世界自然遺產。半年後在北京召開的第一屆世界地質公園大會上,彭華、張珂、劉尚仁等聯合發表論文《丹霞山世界地質公園的科學價值及其地貌的國際對比意義》。接下來的申遺過程中,彭華不僅不避諱世界遺產的旅遊開發,反而大力倡導科普旅遊的重要意義。經過整整6年的努力,2010年8月1日,中國丹霞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遺產的主體包括廣東丹霞山、浙江江郎山、江西龍虎山、福建泰寧、湖南崀山、貴州赤水等地——其中,多地有「金釘子」。無疑,這顯示了丹霞地貌在地質學方面具有樣本意義的特徵。當遊人陶醉於丹霞風光的綺麗壯美時,亦不妨回溯萬古長夜裡地球地貌的演變,所謂神奇,更是於此可讀。
地方名山因他「升級」
回看丹霞申遺的歷程,經歷了許多曲折——如果不是彭華早期以一己之力一直堅持,會更曲折。1956年生於安徽碭山縣的彭華,高中畢業後回鄉,當過民辦教師、生產隊長、大隊書記。1977年恢復高考,已經是村裡一把手的彭華考取安徽師範大學,1982年畢業後到宿州師專任教。十年後,彭華南下,落腳點是位於粵北山區的仁化縣。在這裡,他被聘為丹霞山風景名勝區管委會主任助理和總工程師,主持了丹霞山陽元石景區、翔龍湖景區開發和新山門設計與建設。1993年11月25到29日,第一屆全國旅遊地貌學術討論會於丹霞山舉行。彭華大膽提出丹霞山應該申遺。可此後7年,彭華一次次在各種會議上提出丹霞地貌申遺的各種方案,應者寥寥。「暫時不宜」成為丹霞申遺被擱置的理由,同時也成了彭華下一次建言的動力。1995年,彭華調入中山大學地環學院城市與資源規劃系,即現在的地理科學與規劃學院。中大是中國丹霞研究的發祥地。1928年,中山大學的馮景蘭教授將構成丹霞山的紅色沙礫巖命名為「丹霞層」。隨後,同校的陳國達教授於1938年提出「丹霞地形」概念。此後,「丹霞地貌」的概念被中國地理學者沿用。彭華在中山大學從事教學與科研,逐漸成為國內外丹霞研究領域的學術帶頭人,為他最終力推中國丹霞申遺成功打下基礎。
歷數《世界遺產名錄》裡中國自然遺產的列入時間,會發現彭華當年力推丹霞申遺、包括各省「丹霞之地」打包申遺的時間節點,確實略早。上世紀90年代前後,黃山、峨眉山、武夷山,九寨溝、武陵源等「入遺」的「老夥伴」,從歷史知名度上分析,都超過了丹霞山。而2007年入選世界自然遺產的中國南方喀斯特——雲南石林喀斯特、貴州荔波喀斯特、重慶武隆喀斯特,是給了中國丹霞申遺一個很好的榜樣。論知名度,雲南石林的旅遊開發較早,國內知名度較高,而貴州荔波、重慶武隆原本的知名度沒有石林高。可入選世界自然遺產,並不是熱門景區比拼。三處喀斯特地貌共同的尖塔狀、錐狀特徵,以及天生橋、天坑之類雄奇之景,才是其可以共同「申遺」的保證。
中國丹霞最終「申遺」成功,便在於也抓住了「共同特徵」這點。當韶關還在為丹霞山是否「申遺」猶疑不決,湖南崀山提出全國丹霞地貌聯合申遺的建議,江郎山、龍虎山、泰寧、赤水紛紛積極響應。在廣東的彭華樂見其成,並積極推動韶關丹霞山一起參與。
2010年8月1日,當在巴西舉行的世界遺產大會通過中國丹霞「申遺」成功的消息時,作為專家組組長,彭華第一時間將好消息發給國內的記者。之後,他對媒體說:「在20世紀80年代,我第一次到丹霞山做研究考察。可能是憑一個地學工作者的專業敏感吧,我被震懾了,感覺僅僅作為『廣東四大名山之一』太委屈它了。」 從此,彭華一邊潛心丹霞地貌的學術研究,一邊以核心專家的身份,推動丹霞山從「地方名山」一步一步地升級為「中國名山」和「世界名山」,而江郎山、龍虎山、泰寧、崀山、赤水,也都因為這次打包「申遺」的成功,在知名度上有了提升。
科普旅遊領略地貌之美
在中國丹霞申遺的過程中,有一個插曲——到底是用「丹霞景觀」還是「丹霞地貌」之名來申遺。彭華力推丹霞地貌。「如果一堆紅色石頭景觀都可以申遺,『世界自然遺產』的價值也太低了吧!」他認為,「景觀」失去了地理地質學上的意義,貶低了中國學者研究了近一個世紀的學術成果。最後,一個折中方案被採納——申遺名稱中的「丹霞地貌」改為「中國丹霞」。
中國丹霞,不愧為中國第一個由地理學家主持的申遺項目。如今回看,丹霞地貌成功申遺,意味著這一概念得到國際地學界的認可。而彭華生前心心念念的科普旅遊,仍任重道遠。
浙江江山市人大代表、江山中學校長夏飛華認為,科普旅遊大有文章可做。「我們江山市江郎山丹霞地貌、江山『金釘子』等豐富的地質資源是優勢。如果結合省內常山、長興等地各具特色的地質資源,就可以面向全國中小學生打造一條高品位的地質遊學路線。」夏飛華所指,其實就是常山黃泥塘「金釘子」,和長興「金釘子」。
有著「環球遊畫第一人」之稱的畫家楊雲平先生,也是教育工作者。他認為,科普旅遊能打開孩子們的視野。楊雲平早年便利用寒暑假遊歷世界各地,希望藉此打開視野,然後幫助到學生。最近,從鹽城和杭州良渚遺址歸來的他,完成了目前中國所有世界遺產的「遊畫」寫生工作。在他的眼底、筆下,中國丹霞各有風採。「江郎山的郎峰、亞峰和靈峰,組成『三爿石』,拔地而起,沖天而上,像個『川』字,十分雄偉。特別是郎峰,又叫巨人峰,刀劈斧削,摩雲插天,不愧為『神州丹霞第一峰』。」楊雲平說,如果不實地走訪,就幾無可能領略各地丹霞不同的奇絕之處。以赤水丹霞之大而論:譬如佛光巖從左到右橫著圈起的弧形崖壁長達1000多米;譬如紅石野谷的叢林、懸崖、卵石、飛瀑毫無人工修飾,透著原始的粗獷美。「遊畫起來感覺顏料都不夠用了。」丹霞山陽元石、陰元石的奇妙,泰寧大金湖赤壁之絕險不可攀登,崀山「鯨魚鬧海」奇觀,讓手持畫筆的楊雲平一嘆、再嘆、三嘆,嘆而不絕方始成畫。
當年,彭華對丹霞地貌的旅遊資源,是如此定義的:「丹霞地貌是地殼演化到一定歷史階段而出現的特殊地貌類型,不僅孕育了特殊的生態系統和物種多樣性,而且具有極高的景觀美學價值,具有重要的地球科學意義和發展科學考察旅行、科教旅遊的良好基礎和廣闊前景。」儘管一而再、再而三地在申遺之路上跌跟頭,但彭華堅信:「隨著時間的推移,丹霞山的價值會被進一步發掘出來,不斷提升,而有關方面的認識也會慢慢轉變。」如今,彭華斯人已逝,可他的預言成了真。2016年,記者就在遵義發現,全長150多公裡的赤水河旅遊公路驛站,成為了此地繼遵義會議「紅樓」、茅臺酒、海龍屯之外,另一個旅遊增長點。可見,如今,更多的人已認識到——中國丹霞,完美詮釋何謂神奇。
那麼,下一步該怎麼做呢?記者覺得,彭華的觀念仍值得進一步開發。譬如夏飛華所說將丹霞地貌與「金釘子」相結合的科普之旅,可能到了可以研發旅遊產品的階段了。譬如江山「金釘子」,記錄的是4.9億年前寒武系江山階的地質情況;而常山「金釘子」記錄的是4.6億年前奧陶系達瑞威爾階的地質情況。兩者相差了三千萬年!如果說「金釘子」是較為微觀地了解地質年代的途徑,那麼,從宏觀看丹霞這一形成於西太平洋活性大陸邊緣斷陷盆地極厚沉積物上的地貌景觀,則可以相輔相成地了解地球地質年代的變化。
在江山市城市規劃館,不難發現,丹霞地貌、「金釘子」,已經和「遺落在大山裡的夢」廿八都、江南毛氏發祥地暨偉人毛澤東祖居地清漾、黃巢起義遺址仙霞古道等並列。打造這一展館的風語築公司的副總經理高春健對記者說:「江山這座城市的特點,就是一座山水家園,擁有雄奇靈秀的水色山光。」未來,無論江山、龍湖山,還是丹霞山、龍虎山、泰寧、崀山、赤水,科普旅遊還將有更大的發展空間。
※版權作品,未經新民周刊授權,嚴禁轉載,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