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前,朋友約我同去甘肅張掖一遊,說是去那裡觀丹霞景觀。去北方看丹霞?朋友雖在此前去過張掖的丹霞公園,我還是心存疑惑的,因為在我的認識裡,北方是鮮有丹霞的。
丹霞地貌是完全由中國學者發現和命名的地貌類型。中國丹霞地貌的從過去的偏居一方的局面,改變為南北都有丹霞地貌的可能。近年來,中國大地上星羅棋布的丹霞地貌景觀也被執著的地質學家們一一找到。 從此,那些沉睡在中國北方幾百萬年的丹霞地貌逐漸地走了入世人的視線。
張掖丹霞國家地質公園,是國內唯一的丹霞地貌與彩色丘陵景觀高度複合區,以層級錯落交替、巖壁陡峭、氣勢磅礴、形態豐富、色彩斑斕而稱奇,其色彩之繽紛、觀賞性之強冠絕全國。
大約300萬年前,已是強弩之末的喜馬拉雅造山運動使祁連山向北東方向逆衝抬升,一片500多平方公裡的白堊紀沉積層受擠壓而鼓起,形成了一個由泥巖、粉砂巖和礫巖層疊堆積的褶皺帶。
景致錯落有別,色彩鮮豔明朗,這裡美的不似人間。
彩霞赫熾,起自山谷, 色如渥丹,燦若明霞。
七彩丹霞最重要的就是色彩,不同的角度,抑或不同的光線,甚至是不同的時間,七彩丹霞都會呈現出不一樣的風採。絢麗多姿,讓人不得不感嘆大自然的神奇。
經過幾百萬年的風化和侵蝕,和不同巖性的溫度差異,在光線照射下,多種顏色融合在一起,山體呈現出了不同的色彩。
這些連綿起伏又突兀的山峰,幾乎不長一棵樹木,光禿禿的,遍布礫石和土塊,還有黑色的石頭,或許是某種礦物質經過天長日久之後變成了現在的顏色,但這光禿禿的丹霞山脈,卻沒有給人一種荒涼的感覺,卻看得人血脈賁張,充滿了興奮之感。
遠遠望去,這裡就像是被上帝打翻的調色板,將各色顏料潑灑在廣袤的大地上,像極了天邊的彩虹。所以,七彩丹霞還有一個美麗的名字——中國彩虹山。
「波浪形」的山體,猶如一幅幅油畫,不斷的向兩邊綿延。側頭望去,看不到終點。你會忍不住追著它往前走,想看看終點究竟在哪裡。
張掖作為古絲綢之路的要道,當年商隊的駝鈴聲從這裡經過。千百年後,這裡的風景依然如故,極目遠眺,耳邊似乎又傳來陣陣熟悉的駝鈴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