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蘭州 墨韻丹霞

2020-12-04 中國甘肅網

  原標題:山水蘭州 墨韻丹霞

  人間丹霞華彩衣,千古神韻世所稀。蘭州水墨丹霞,神韻天成,瑰麗多姿,造型奇特,色彩豔麗。億萬年昂揚著熾熱的激情,靜對著天地間的雲捲雲舒、歲月輪迴。

  蘭州水墨丹霞地貌,發育於白堊紀至第三紀時期,是喜馬拉雅造山運動中發育形成的紅色巖系隨著地殼的抬升,保留下來的紅色砂巖經長期的風化剝離和流水侵蝕形成的地質奇觀,距今有1億5000萬年。

  水墨丹霞旅遊景區地處黃河之畔、絲綢之路河西走廊東部門戶,位於蘭州市區與蘭州新區的連接帶上,景區橫跨蘭州市的永登縣、西固區、皋蘭縣,主體位於永登縣的苦水鎮、樹屏鎮。區位優勢明顯、交通通達性強。

  蘭州水墨丹霞以紅山灣地貌為主,兼有丹霞崖壁、孤峰、幽谷、一線天、風動石等奇特景觀,是地質歷史的天然記錄本,是西北乾旱區不可多得的原生態、高品位的風景造型地貌,堪稱丹霞地貌景觀中的精品,是目前中國離城市最近的尚未開發的原始丹霞地貌。有「科譜丹霞、生態丹霞、水映丹霞、墨韻丹霞、人文丹霞、禪境丹霞」之稱。

  科普丹霞

  水墨丹霞地形如一巨大的盆地,沉積著地殼的地老天荒。曾經湖泊水退,無數生物演變成化石,恆定在那個紀元裡。如今,山谷剝落出層層輪廓,仿佛是地球的記錄本、時刻表,把那蒼古歲月一一呈現,詮釋著地球的巨變歷程。

  丹崖錯落千重畫,霞光絢爛萬古錦。縱觀丹霞全景,層理交錯,氣勢磅礴,造型奇特,色彩斑斕,紋理分明,色帶隨著山勢起伏呈現波浪狀,尤如豔麗的彩帶隨風蜿蜒飄動。行遊其中,仿佛進入了瑤池仙境,令人心曠神怡。

  這裡的丹霞地貌、彩色丘陵是極為罕見的地質奇觀,在全國獨領風騷,是開展地學研究、科普教育、研學旅遊的佳地。

  生態丹霞

  這是一片古老的土地,大約在幾億年前,還是汪洋大海,後來隨一次次的地質運動,慢慢露出海面,在遙遠的中生代出現了鳥類,在新生代時期出現了爬行動物,恐龍、古象等大型動物在這裡生息。新生代第三紀中新世動物化石在鹹水河谷訴說著大自然的滄海桑田,記載著恐龍及古生物的生長足跡。

  丹霞不只是凝固了的彩色,它亦是如飛如揚的絲帶;丹霞,不只是彩色的海,還有無數的生物,演繹著生命的延續與堅守。石羊可能就是這裡最古老的物種,奔走、穿越於丹崖霞壁。狼是生物鏈的頂尖動物,是這裡的王者,在省會城市的周邊炫耀著自然的奇蹟。柴胡、麻黃草、鎖陽等珍貴藥材和荒漠珍稀植物讓這貧瘠的乾旱山谷蘊有蓬勃生機。沙蔥、地達菜、頭髮菜、鹼柴羊肉等是天然的無公害綠色食品。景區周邊,玫瑰飄香、杏花芬芳、棗樹成林。

  丹霞腹地的苦水鎮是馳名中外的玫瑰之鄉,萬畝花海,香氣迷人,田園風光,風景如畫。因丹霞的水土地質成就了苦水玫瑰的獨特品質,譽稱為「天下第一香」,被國家農業部授予「國家地理標誌」,「玫海花香」是蘭州市的十大美景之一。

  水映丹霞

  黃河卷著波濤從景區邊上流過,倒映著群巒雄峰,把黃河的激情與丹霞的雄秀相互糅合成一幅流動的壯麗畫卷。莊浪河碧水清流縈繞著層層山巒、穿索於花海田園,譜寫著一首麗婉動人的詩章,鹹水河悠悠蜿蜒環繞著丹霞彩丘,鳴奏著七彩的童謠。三十多座水庫與丹霞相融一體,形成水韻霞彩、山光倒映的秀美景觀。雄渾山谷一鑑開,天光霞彩共徘徊。

  黃河滾滾浪濤激情萬丈,莊浪河碧水清波柔情萬種,鹹水河潺潺涓流麗婉妙影。千萬年痴情不改,矢志不移,讓山川換新顏,讓大地動真容。滴水穿石,利風刀削,讓水墨丹霞綽約多姿,絢爛生輝。

  墨韻丹霞

  杏花村綠草溝一處處丹霞如中國文人山水畫一樣,淡墨輕描,意境悠遠,被專家稱為「墨韻丹霞」。

  中國文人山水畫將氣韻、意境、筆墨與自己內心的隱逸完美結合,逸氣、不求形似,勾勒出簡單、天真的妙境。這裡的丹霞谷,有的如鴻篇巨製的山水畫,有的是雋永氣息的小品之作。遠眺、近觀、橫望、俯視,春陽、夏雨、秋霜、冬雪,充滿詩意美、意境美。有的顯現著空靈、雋永、含蓄,有的透露著迷遠飄渺、奇妙幻境,有的彰顯著雄渾幽深、氣勢如宏。整個丹霞盆地、幽谷如一曲詩情畫意的和諧樂章,展露著國人對山水畫「虛、淡、靜、雅」的審美享受。

  通海關風動石在絕壁上巍然聳立,看似搖搖欲墜,實則億萬年平衡地屹立。丹霞盆地是「彩虹海」,那它就是鎮海石,如果丹霞裡有遠航的舵手,那她就是望眼欲穿的賢妻,於是「一縷相思丹霞魂,千古忠貞望夫石」。

  人文丹霞

  絲綢古道環圍著這個丹霞大盆地,用古人的腳步、駱駝的跋涉、柔美的絲綢、精緻的瓷器、茶葉與馬匹的交易、中原與西域的交流中形成的古鎮驛站、傳統村落、民風民俗如珍珠一般環綴著丹霞盆地。因而,這裡的丹霞情韻生動,意蘊迷人。

  絢麗奇異的馬家窯文化彩陶、巧奪天工的沙井文化青銅器,見證著這處土地的古老歷史與燦爛文明。在杏花村發現的距今3000年的沙井文化墓葬中,出土了鷹頭飾、鹿形飾以及眾多造型別致的青銅器物,其中鷹首杖非常罕見,可能曾是匈奴某個部落酋長使用的,雄鷹可能是這一部落的圖騰。

  悠長的歷史中,月氏、烏孫、匈奴、羌人、党項、蒙古、藏族、滿族等各民族在這裡入駐,傳遞著古道生生不息的火種。

  景區周邊有紅城、河口兩座省級歷史文化名鎮,有馳名中外的「玫瑰之鄉」苦水鎮,有漢明長城、感恩寺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苦水高高蹺、太平鼓以及眾多省、市級項目,有豬馱山、通海山、清明山等佛道文化名山和眾多寺院。

  踏尋紅城古鎮,悠遊街巷,憑弔古寺,一部佛教的經典、一幅歷史的畫卷、一座藝術的寶庫,讓人感從衷來。悠遊玫香花海,逛廟會,看戲劇,品美食,賞玫瑰,古韻古風穿越時空,濃濃鄉愁盈滿情懷。

  禪境丹霞

  仙景佛界通海山,詩情畫意杏花村。杏花村原名趙老灣,宋代時有個趙老道人在通海山修行建廟。他每臨絕頂,觀覽丹霞,日出日落,天地大美,盡收眼中,凡心盡洗,道骨仙風。大白蛇是神是獸,是妖是怪,在道士的點拔下,化做精靈,隱於通海之眼,於是每天望雲天,觀丹霞。

  苦水豬馱山是絲路上的佛教名山,一座高聳獨拔的丹霞山峰,如蒼龍一般雄渾的山體,色彩豔麗、骨架分明。

  在通海山頂,看丹霞如海,彩虹落谷,聽傳奇故事、仙道神話,尋匈奴故土、精美文物,望豬馱佛山,僧仙相對,禪機空色。叩問心靈中的是非對錯,自然有歸心於善良美好的境界。天、地、人、山、水相和,峰、花、佛、寺、村共融。遍野絢爛神工開,留得奇彩等君來。

  讓我們相約蘭州,看山看水看丹霞,聽一聽地老天荒的故事,摸一摸地球火熱的心跳。華夏文明八千年,蘭州最經典。這裡丹霞蔽日,彩虹垂天。

  讓我們相約蘭州,看古今美境,望一望悠悠時空的煙雲,數一數滄海桑田的歲月。絲綢之路三千裡,蘭州最精彩。

  這裡丹心築夢,霞光滿天。

  在蘭州市市委市政府的精心打造下,蘭州水墨丹霞旅遊景區即將華麗亮相,「精品絲路,神韻丹霞」將成為西部旅遊的新高地,一帶一路的新地標。

  □ 祁重泰

相關焦點

  • 《蘭州文旅》|山水蘭州 神韻丹霞
    山水蘭州 神韻丹霞 文 | 祁重泰 水墨丹霞旅遊景區地處黃河之畔、絲綢之路河西走廊東部門戶,位於蘭州市區與蘭州新區的連接帶上,景區橫跨蘭州市的永登縣、西固區、皋蘭縣,主體位於永登縣的苦水鎮、樹屏鎮。區位優勢明顯、交通通達性強。
  • 沉睡億萬年 蘭州水墨丹霞預計明年5月運營
    蘭州水墨丹霞景區滿眼彩色丘陵。 蘭州水墨丹霞地貌發育於白堊紀至第三紀時期,是喜馬拉雅造山運動中發育形成的紅色巖系隨著地殼的抬升,保留下來的紅色砂礫巖,經長期風化剝離和流水侵蝕形成的地質奇觀,距今有1.5億年。
  • 京海墨韻名家張仁芝的藝術剪影
    他就是京海墨韻名家 —— 張仁芝張仁芝是個合格的畫家,具有善思索和棒打不回的精神。幾十年來,他在國畫的天地裡做了各種實驗,所以在各種展覽上看到他各種面貌的作品。學生時代他主要受李可染影響,之後,他的視野擴大到他能涉及的地方。融化吸收各種有益的東西,所以他的創作路子很寬。
  • 何必捨近求遠 蘭州水墨丹霞約你入畫
    《中國國家地理》雜誌2005年舉辦了「選美中國」活動,評選出了「中國最美的七大丹霞」景觀,張掖七彩丹霞位列其中。近年來,蘭州水墨丹霞旅遊景區加快景區建設,自今年國慶小長假起,蘭州水墨丹霞旅遊景區開啟內測試運營,部分景觀平臺向公眾免費開放。
  • 專家分析蘭州丹霞地質成因:億萬年的神奇造化
    人民網蘭州8月11日電(杜昱欣、劉海天)1928年,地質學家馮景蘭在廣東仁化縣發現一種地貌,色彩紅豔,形態各異。馮景蘭把這種地貌命名為「丹霞地貌」。 近年,人們在甘肅省蘭州市永登縣樹屏鎮杏花村附近也發現了一個特殊的「丹霞地貌」,總面積近600平方公裡,幾乎相當於新加坡的國土面積。其核心景區面積則達到了100多平方公裡,極具開發價值。
  • 桂林、陽朔「山水甲天下」 和丹霞地貌,都是怎麼形成的?
    1938年,陳國達先生正式將其稱為「丹霞地形」。此後,人們把其他地區發現的類似的地貌統稱為丹霞地貌。文 | 葛肖虹春節女婿開車全家從廣州到陽朔一睹「陽朔山水甲天下」的風採。真是不虛此行,不僅看了陽朔美景,也思考了我國西南喀斯特巖溶地貌與丹霞地貌形成的原因與背景。
  • 說到桂林山水只知道喀斯特地貌?千萬別忽略這些丹霞盛景
    桂林山水,是巖溶形成的喀斯特地貌 從小學就耳熟能詳 可你卻不曾想到,以山水聞名的桂林 還有一種地貌的精彩表現,絲毫不亞於喀斯特 就連名字聽起來都如此迷人——丹霞地貌
  • 騰訊音樂促成人氣虛擬偶像鹿乃和「千指大人」墨韻這波...
    12月19日,由騰訊音樂娛樂集團(以下簡稱「TME」)獨家策劃製作,聯合日本人氣虛擬歌姬鹿乃和國風音樂人墨韻跨界合作的國風電子樂《紙鳶》,在TME旗下的QQ音樂、酷狗音樂、酷我音樂獨家上線。在歌手選擇上,TME邀請在中國超具人氣的日本人氣萌系唱將鹿乃,和電影《閃光少女》「千指大人」的原型墨韻擔任此次歌曲的演唱者。鹿乃似山澗泉水般甘甜的歌聲,與墨韻彈奏的柔美卻又堅韌的古箏風韻,讓整首歌傳遞出溫柔、自信、勇敢、明媚的美,輕快甜美的曲風,帶給聽眾截然不同的感官享受,讓每一個聆聽者都沉浸在真人與虛擬、日本偶像與中國國樂雙跨界所帶來的多重驚喜中。
  • 欣賞北體南韻 體會古意今情——「坐看雲起時—劉明傑山水畫展...
    骨北韻偏南,古法遙傳。筆清墨雅潤心田。不見塵霾饒淑氣,澡雪人間。」[名家點評]劉明傑的山水畫,北體南韻,近於唐伯虎,胸中有書卷,內美筆下流。特點是不染時風,古意盎然,高雅清遠,悠然物外。劉明傑的山水畫很省墨,寥寥幾筆,意境無窮。——莫言(著名作家)明傑力求古人的技法與心法,並以古法圖真,所創作的山水畫,既安靜又乾淨,富於詩情與禪意,直指人心。
  • 丹霞山地貌奇特,風景秀麗,山水美的像是一幅畫!
    很多的人都說丹霞山非常的漂亮,確實是丹霞山,不僅非常的漂亮,而且還是我們國家一個比較有特點的旅遊風景區,每年來丹霞山旅遊的人都特別的多,可以說丹霞山的地貌非常的奇特了,而且它風景秀麗山水美得像是一幅畫。
  • 湖北宜昌這個冷門景點 美不勝收 有丹霞地貌 純淨山水
    湖北宜昌這個冷門景點 美不勝收 有丹霞地貌 純淨山水宜昌遠安這個景點 幽靜安詳 風景好人少 適合發呆湖北宜昌是旅遊大市,也是湖北旅遊資源集中、精華地帶,除了人們熟悉的三峽、清江之外,宜昌下屬縣市也有一些隱秘的美景
  • 最美丹霞|感受水墨丹霞棧道最美風光
    醉美丹霞 感受丹霞棧道最美風光 國慶小長假期間,蘭州水墨丹霞旅遊景區開啟內測試運營,景區部分景觀平臺面向公眾免費開放,吸引了眾多遊客前往一探究竟。雖然景區核心遊覽區還未對遊客開放,但水墨丹霞獨有的自然風光已然令遊客流連忘返。
  • 怎麼去張掖丹霞地質公園 張掖丹霞地質公園交通路線
    說起丹霞地貌就會想到我國張掖丹霞地質公園,這裡是我國彩色丹霞和窗欞狀宮殿式丹霞的典型代表,也是我國丹霞地貌發育最大最好、地貌造型最豐富的地區之—,那麼怎麼去張掖丹霞地質公園呢?-蘭州、張掖-西安航班。
  • 張友文:蒼龍日暮還行雨 老樹春深更著花——讀《詩聯墨韻》有感
    鄒義倫先生在其新作《詩聯墨韻》的扉頁上寫上「惠存」字樣的具體時間是2017年12月28日。掐指算來,距今數月。直到現在才言說,著實慚愧。說實在話,收到此作後,並沒有利用整塊的時間研讀,只是有空才看上一兩頁,也就是說我只是把她當作茶餘飯後的「閒書」。從頭讀到尾一字不漏讀完之後,才知有些篇什還須回望重讀。
  • 陳國勇爛漫詭譎的彩墨山水畫,是傳統山水與色彩構築的現代奇觀
    陳國勇作畫常以色當墨,大膽引入西方色彩表現和光影表現,這使他又在本來就超越傳統山水畫的繪畫風貌的基礎上,再派幾分詭譎。原本就注重融匯南北宗山水畫風、吸收青綠山水畫法,加重水墨山水中的色彩比重的他,借鑑西方已有規律的色彩表現,自然是理所當然,在陳國勇的大多數作品中,色彩都被廣泛運用,有的作品固然以傳統綠為主,但在有的作品上,則用色直接書寫,或以色塊方式表現色彩,形成傳統國畫中較欠缺的總體色調。此種類型的色彩表現與中國傳統用筆的結合,形成了另一奇特的效果。
  • 七彩丹霞是上帝的畫作
    張掖的七彩丹霞地貌最初並未廣為人知,2008年張藝謀在此導演了一部電影《三槍拍案驚奇》,由小瀋陽主演,公映後這裡的七彩丹霞火遍全球。可見藝術對市場的推介有多麼強勁。現流於民間的說法是「金張掖銀武威」。  張掖在下雨,空氣中有冷嗖嗖的感覺,我急忙從包裡掏出花風衣穿上。下了車就被滿眼的七彩丹霞吸引了,赤橙黃綠青藍紫,豐富的色彩好像還不止這七種。
  • 【觀象山】藍立克山水意境
    出版有《藍立克畫集》、《藍立克山水畫集》等。1999年中國文聯授予「中國百傑畫家」稱號。被多家專業藝術機構和媒體評為最具人氣、最值得收藏與關注的藝術家。當前青島地區已建藍立克美術館三處,其中嶗山館、即墨館各藏展品百餘幅,各館展廳面積皆千餘平方,城陽國際工藝品城心源齋美術館長期展出大幅山水精品二十餘幅。
  • 丹霞地貌去哪看?盤點最美的10大「中國丹霞」
    丹霞地貌,是指具有陡崖坡的「紅層」地貌。它是在1928年,由我國的地質學家馮景蘭首先注意到,並予以命名的。丹霞地貌,這個美麗動聽的名字,來自於擁有典型丹霞地貌的廣東丹霞山。顯然,「丹霞山」這個名字,又來自於其美麗的丹霞地貌。
  • 中國最美的丹霞地貌,貴州赤水丹霞,讓全世界讚嘆大自然奇觀
    說起丹霞地貌,一定是令人心馳神往的。在那造型奇特、美若仙境般的山林間行走,忍不住讓人感嘆,難怪曹丕在《芙蓉池作詩》裡寫道:「丹霞夾明月,華星出雲間」。但是你知道我國丹霞地貌最美的地方嗎?
  • 丹霞地貌並非中國獨有 為什麼中國丹霞還能成功申遺
    直至1977年,丹霞地貌終於被地貌學家曾昭璇以地貌學術語來使用。1982年,中國第一篇論述丹霞地貌的學術論文發表,其作者是被稱為「丹霞痴」的地理學家黃進亦。次年,《地質辭典》首次提出了丹霞地貌的明確定義。之後,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人們對丹霞地貌有了更多更清晰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