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國勇爛漫詭譎的彩墨山水畫,是傳統山水與色彩構築的現代奇觀

2020-12-05 西安德風堂畫廊

西安畫家陳國勇是一位追求以藝術為自然的立法者。也許這法度在很大程度上只適用於他本人的藝術創作,我們卻可以通過其藝術圖式發現世界,並且依據我們日益增長的美學經驗和成熟的價值判斷重新估價我們時代的藝術標準和美學精神。

把陳國勇的彩墨畫藝術提到一種對意義的渴求層面,其中隱含的一個前提是,藝術世界本身是無秩序、無規律可言的。至少它的可知性是值得懷疑的。陳國勇的彩墨畫藝術正揭示了我們認識藝術的另一種有效途徑,同時還將幫助我們有效地把握住藝術的真實,而不至於陷入陳規陋習和「集體無意識」的呻吟中。

陳國勇作畫常以色當墨,大膽引入西方色彩表現和光影表現,這使他又在本來就超越傳統山水畫的繪畫風貌的基礎上,再派幾分詭譎。原本就注重融匯南北宗山水畫風、吸收青綠山水畫法,加重水墨山水中的色彩比重的他,借鑑西方已有規律的色彩表現,自然是理所當然,在陳國勇的大多數作品中,色彩都被廣泛運用,有的作品固然以傳統綠為主,但在有的作品上,則用色直接書寫,或以色塊方式表現色彩,形成傳統國畫中較欠缺的總體色調。此種類型的色彩表現與中國傳統用筆的結合,形成了另一奇特的效果。

陳國勇的山水作品中除了傳統的青綠調子外,有時整幅畫面不著一點墨,直接用色畫成紅調子、黃調子、藍調子作品,這當然也是他的山水畫藝術讓習慣於傳統水墨山水畫的人費解的原因,同時我們還可以看到陳國勇畫中某些光影關係的運用,例如朝陽映照的山頭,山體的光影結構,又如翻卷奔騰的雲層體積,山潤水盈的倒影光波。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陳國勇的山水畫的確與眾不同,與古人與今人都不同。他的繪畫太奇特,以致作一看去,我們真的不太明白陳國勇繪畫的來龍去脈。但亦如上述分析那樣,陳國勇的繪畫其買是種種似乎矛盾對立的體驗、經驗、知識、興趣構成的共問體,當然,這還得仰賴於陳國勇不隨時流我行我素,在藝術上唯我獨尊的天性,對自我的堅持和複雜人生是影響其繪畫的先決條件。

陳國勇的繪畫中有南北文化的成分,有對外來之術的借鑑,當然更有對傳統的繼承,但陳國勇這種繼承更多的不是在外在形態,如皴法、樹法、筆墨上,而主要是對傳統的精神和原理的理解,是在吃透傳統之後的自由創造,是立足於傳統精神的現代轉化,這也是陳國勇藝術讓那些想一眼就弄明白的人們難以捉摸的原因。

相關焦點

  • 陳國勇國畫山水營造了一個荒誕不經的「神魔境界」
    陳國勇,從師羅銘教授。但在倡導「觀念更新」的80年代,陳國勇卻離開了傳統的山山水水,出其不意地走入了一個荒誕不經的「神魔境界」。在很長一段時間中,他雖然不斷有山水畫作問世,卻也一直沒有放棄去畫那些神秘、詭異的作品。這些畫和他的山水畫有很大差異甚至是大異其趣,但他卻能夠同時在這樣兩個不相干的領域周旋並應對自如。這在當代畫家中還是很少見的。
  • 墨中有色:淺談山水畫中的色彩應用
    文|張尚編輯|立青傳統山水畫的筆墨,無論在表現符號還是表現手法上都是相當豐富的。從董源,巨然的披麻皴、郭熙的捲雲皴、李唐的斧劈皴、馬遠和夏圭的大小斧劈皴,米芾的米點皴這些常用的皴法,再到骷髏皴,荷葉皴,馬牙皴,牛毛皴等較為少見的表現手法,這些從自然中揣摩而成的符號元素在表現山水的過程中體現出中國繪畫獨有的「以形寫神」。對山水並非如實的再現,而是帶有人性化的描繪。通過畫家的用筆,平淡的線條有了生命,從而也使中國畫的筆墨技法在繪畫領域獨樹一幟。
  • 山水蘭州 墨韻丹霞
    原標題:山水蘭州 墨韻丹霞  人間丹霞華彩衣,千古神韻世所稀。蘭州水墨丹霞,神韻天成,瑰麗多姿,造型奇特,色彩豔麗。億萬年昂揚著熾熱的激情,靜對著天地間的雲捲雲舒、歲月輪迴。
  • 關福元山水畫古意盎然宏大悠遠,精微大美風骨卓然,承古顯今
    大專學歷,1991年畢業於中國書畫函授大學直屬分院,師從王文芳、劉松巖二位老師學習傳統山水畫。畢業作品在中國畫研究院展出並被收藏。2016年又師從清華美院施雲翔老師學習青綠和彩墨山水畫。其山水畫意境高遠,渾厚華滋,具有強烈的時代氣息。作品多次參展並獲獎。現為藝惠藏書畫院副院長,中國教育電視臺水墨丹青書畫院會員。
  • 色不礙墨,墨不礙色——大愚《創世之柱》中的色彩創新
    水墨丹青是人們對中國畫的傳統代稱,中國畫自唐代就開始分為青綠山水和水墨山水兩大派,但當我們從水墨畫的發展角度考察,自黃賓虹提出「七墨」,可以說墨法已趨完備,當墨色想要追求進一步的豐富與多變時,必然會尋求藉助於其他色彩以豐富其表現性,這也就是墨與色的融合。
  • 傳統的復甦與技藝的承傳——馮祥雲的青綠山水畫創作
    而在儒釋道三家,尤其是宋人思想中涵茹道體、浚發心性,更使他能上探畫學源頭,由依仁遊藝而以形媚道,從而使其作最大限度地上承宋元正脈,真正恪守和光大了文人畫的傳統。【關鍵詞】青綠山水;馮祥雲;宋元傳統;變革與創新傳統山水畫先有設色,後有水墨。且設色畫中又先有重色,後再淡彩。故畫史論晉人畫,都講「筆彩」,不講「筆墨」。
  • 山川與予神遇而跡化——觀黎越常山水畫有感
    黎越常先生深深紮根於這塊文化厚土之中,他在院校學習期間,師從李天玉教授學習花鳥畫、李立教授學習篆刻、陳白一教授學習人物、董紹茂教授學習山水、唐吉介教授學習色彩學與水粉畫。並在反覆臨摹黃賓虹、黎雄才、關山月、陸儼少等名家佳作的同時,注重讀萬卷書行萬裡路,踏遍了故鄉的山山水水,豐富的「師造化」經歷,為他後來的藝術之路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 中國畫三大類·山水、花鳥、人物,你知道它們的由來嗎?
    山水畫在魏晉南北朝逐漸發展,但仍以人物畫為背景;隋唐開始獨立,如章子謙的設色山水、李思勳的絢麗山水、王維的水墨山水、王洽的潑墨山水等;五歷代北宋山水畫蓬勃發展,眾多作家,如景浩、管彤、李成、董元、朱蘭、樊轟埠、徐道寧、Yan Wen、桂、宋、土、、、米、尤等的墨山水,分別為南北之間的競爭形成了兩大派系,達到了頂峰。唐代以來,各個時期都有專門從事山水畫創作的著名畫家。
  • 千年文化的精粹——中國山水畫
    中國山水畫博大精深,內容豐富,形式多樣。不了解這些個形式,很難欣賞其作品的藝術性。山水畫,簡稱「山水」,是中國畫中的一大畫科。是以描寫山川自然景色為主題的繪畫。
  • 中國山水畫的創作要素
    內容來源:網絡;插圖:趙春秋山水作品 要畫好中國山水畫,首先由用筆講起。深色的墨塊能和線條有著對比的作用,又能和光亮的地方產生強烈的明暗對比,也能和虛的地方有著虛實的對比效果,更好地創造出空間。墨色的添加要恰到好處,墨色不夠則畫面太平、太疏,積墨次數太多則易產生髒亂。要做到用最少的筆墨就能表達出所需要的意境,不過也不要忽略自身深入能力的鍛鍊。在這方面可多向古人學習,多觀察學習積墨法和工筆山水是一個很好的辦法,學習素描同樣可以提高造型及深入細緻的能力。
  • 如何畫出一幅經典的淺絳山水畫?
    淺絳山水,山水畫的一種。在水墨勾勒皴染的基礎上,敷設以赭石為主色的淡彩山水畫。淺絳山水畫法特點是素雅青淡,明快透澈。筆墨技法筆墨的勾、皴、染、點、擦:「勾」是勾出物體的輪廓線;「皴」是用長短寬窄不同的筆觸表達物體的明暗和空間;「染」是用淡墨烘染;「點」是點苔。點染可以增加景物的蒼茫氣氛,也可以加強畫面景物深淺遠近的對比,使之層次分明、豐富、生動。
  • 齊白石的山水秘密都在這本書裡
    齊白石雖然山水畫畫得少,但開創了前無古人的齊家大寫意山水。現今山水畫如何改變怎樣才能創造出無愧於時代精神的精品?這是擺在當代畫家面前的嚴峻課題。研究借鑑齊老的成功經驗,對發展當代山水畫有重要意義。齊白石少時曾看過清代龔賢的山水畫畫技著作《芥子園畫譜》,這對齊白石山水畫的意義重大。
  • 山西移動IPTV《畫說山西》大型人物紀錄片丨李夜冰 彩墨情韻
    李夜冰的筆法打破傳統,荷花荷葉也在作者獨到的筆法下擁有了多樣性格:時而生機勃勃、時而秀美安靜、時而堅韌挺拔;色彩斑斕,生動活潑。李夜冰在發揮水墨濃淡虛實魅力的同時大膽運用色彩來活躍畫面,筆下的荷花像交響曲一樣在不同旋律間變幻,令人觀後難忘。
  • 山水畫究竟畫的什麼?山水要有筆墨情,畫山水要通曉山水之性情
    山水畫究竟畫的什麼?山水要有筆墨情,畫山水要通曉山水之性情文/文涓單純從名字上看,山水畫中的主體其實是山水之景,但是中國傳統的山水畫卻對畫中的景致有著很高的要求,並不是眼中所見的山水之景,而是一種情景交融的載體。山水不出筆墨情,想要將山水畫好,除去筆墨勾勒出真實景象之外,也要將個人對於山水畫的思考融入,通過對山水的透徹理解,從山水中感知樂趣。
  • 旭日東升林敦席 創詩情山水畫奇觀
    泰山日出是壯觀而動人心弦的,是岱頂奇觀之一,也是泰山的重要標誌,隨著旭日發出的第一縷曙光撕破黎明前的黑暗,從而使東方天幕由漆黑而逐漸轉為魚肚白、紅色,直至耀眼的金黃,噴射出萬道霞光,最後,一輪火球躍出水面,騰空而起,整個過程象一個武功高手神奇莫測,在瞬息間變幻中繪出千萬種誘人的畫面,令人嘆為觀止。
  • 中國畫的色彩有什麼奧秘?上海書展首發這本山水畫技法書告訴你
    2020上海書展上,上海書畫出版社推出《設色山水技法有問必答》,為有心的中國畫愛好者和入門學子逐一「解密」。 「墨不礙色,色不礙墨」是中國山水畫的古典之美、高妙之境。追溯山水畫的設色方法,如兩宋「三趙」——趙令穰、趙伯駒、趙孟頫之青綠,明代唐伯虎和仇英之青綠,元代又有黃公望之淺絳,所謂「各領風騷」,才能造就後世之集大成者,如近代的張大千、吳湖帆等。
  • 這五位近現代山水畫大師筆下的「巴山蜀水」各有千秋,絕美!
    在中國近現代畫壇,有五位畫藝至高的山水畫大師,他們都有描繪祖國的大好河山,特別是那遠在西部的「巴山蜀水」,而且他們筆下的「巴山蜀水」各有千秋,令人讚嘆!既然五位大師都喜歡畫「巴山蜀水」,各有風格,小編就為大家精選每位大家的畫作,感受大師筆下的巴蜀山水之風韻:★黃賓虹得蜀山之蒼莽厚重:晚年黃賓虹先生曾有巴蜀之遊,這是他繪畫上產生飛躍的契機。這次蜀遊,得畫稿近千幅,詩作也頗豐,深感不虛此行。
  • 《蘭州文旅》|山水蘭州 神韻丹霞
    蘭州水墨丹霞,神韻天成,瑰麗多姿,造型奇特,色彩豔麗。億萬年昂揚著熾熱的激情,靜對著天地間的雲捲雲舒、歲月輪迴。 蘭州水墨丹霞地貌,發育於白堊紀至第三紀時期,是喜馬拉雅造山運動中發育形成的紅色巖系隨著地殼的抬升,保留下來的紅色砂巖經長期的風化剝離和流水侵蝕形成的地質奇觀,距今有1億5000萬年。
  • 傳統山水畫以筆墨為基,紮根於意境塑造,三大要素構成畫面生命
    傳統山水畫以筆墨為基,紮根於意境塑造,三大要素構成畫面生命文/秋香受儒家哲學思想影響深遠的中國傳統畫卷,有著文人骨子裡的那份底蘊,經過千年歲月磨礪經久不衰,展現出人與自然的關係。其情感與意向雜糅,飽含精神色彩,如果作畫時沒有情感,便容易讓畫作失去靈魂,稱不上中國山水畫,更談不上畫有意境。傳統山水畫以筆墨為基,紮根於意境塑造,在此程式化的基礎框架中,又有三大傾向構成畫卷生命,讓其能勃發於歷史之中,在時代更替中傳承與創新。
  • 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在陳伯奎山水畫中感受清幽意境
    寫意山水要求畫家在山水和筆墨間寄託自己的人生,是對世界的情感和哀思,它強調的是一種意氣的傳達或意境的表現,這也是歷史上許多文人墨客,大多非常喜歡寫意山水,並擅於此道的緣故。寫意山水強調以情意入畫,也就是要通過山水來表現心中的思想感情,洋溢著清雅逸的氣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