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山水畫以筆墨為基,紮根於意境塑造,三大要素構成畫面生命

2020-12-03 藍鷹書畫

藍鷹書畫專注於文化領域,書畫傳播推廣領先品牌。

傳統山水畫以筆墨為基,紮根於意境塑造,三大要素構成畫面生命

文/秋香

受儒家哲學思想影響深遠的中國傳統畫卷,有著文人骨子裡的那份底蘊,經過千年歲月磨礪經久不衰,展現出人與自然的關係。

其情感與意向雜糅,飽含精神色彩,如果作畫時沒有情感,便容易讓畫作失去靈魂,稱不上中國山水畫,更談不上畫有意境。

傳統山水畫以筆墨為基,紮根於意境塑造,在此程式化的基礎框架中,又有三大傾向構成畫卷生命,讓其能勃發於歷史之中,在時代更替中傳承與創新。

01選材獨到,構建韻致

或遼闊或恢宏或俊秀又或者超凡脫俗、恬靜雅適,山水畫的畫卷總是和俗無染。

達成這種特點的,除去畫家的獨特筆墨韻致外,還來源於對於意象的選擇,也就是選材。取法自然,取材自然,不同山水之境,韻致自然獨到。

需要在山水間的獨特理解中加入最動情、最有意義的部分,將無趣之境割捨,在「斷舍離」的審美基礎上尋求超凡脫俗之氣。

而恰恰是這個過程,方能構建韻致,將畫筆下的山水從俗世中提煉處世之態,並整合而成一個有機、和諧的畫面。

02強調思想,注重表達

中國人對於傳統山水畫的思維便是意象思維,在筆墨基礎上著力追求對於意境的塑造。

在大格局、大境界的方向上突出神韻,強調主體思想的融入,讓畫面有了畫家的思緒,生機便從中蕩漾開來。

加之注重表達,不吝惜筆墨於細膩筆態的描繪,在深淺、遠近、明暗等對比變化中,對於意境的塑造有著正面的推動作用。

這樣的繪畫方式,已經構成山水畫的重要基因,在傳承當中仍舊有著基本的格式。

03以形繪意,虛實交替

但從畫面表現上去對山石畫進行審視,主體描繪的對象是自然界的山水景致,並非是抽象中的想像。

而是有著生活經歷為基礎,但它並非是自然景象的羅列。而是通過以形繪意,將深厚的思想融入其中。

往往會藉助於虛實交替的描繪方向,給看眾們予以指引,在對畫面的虛構式填充中,達到出奇制勝的效果,栩栩如生的虛構會讓畫面充斥著生機和詩情畫意,為看眾們帶去賞析之趣。

三大傾向的使用,在程式化的基礎之上,讓畫面的內涵各有不同,但總歸建立在意境描繪的底蘊之上,讓山水畫脫離世俗束縛,成為傳達藝術美感的一種獨特媒介。

—END—

本平臺所發布的圖片均搜集自網絡公開資料,編輯並不確定作品之真偽,不作為投資收藏的依據,僅供書畫愛好者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本文由藍鷹書畫原創,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以上為嘉賓觀點言論,不代表本館立場。

相關焦點

  • 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在陳伯奎山水畫中感受清幽意境
    專攻國畫山水,兼工筆、寫意、花鳥、人物,努力探索,潛心創作,持之以恆,在原有繪畫基礎上大膽創新,多年來樂此不疲,為自己的繪畫創作打下了深厚的基礎。其作品具有非凡的繪畫功力和個人風範,筆墨勁健,意境靈奇,格調清晰,深受廣大書畫愛好者的喜愛,作品入選多種畫集。
  • 中國山水畫的創作要素
    在墨色方面也要有幹、溼、濃、淡變化,根據表現對象的不同合用不同的線條,以最能表現對象的質感、屬性為宜。用筆是一幅畫的基礎。 山水畫除了用好筆外還要掌握好水墨。一般是前景墨色最深,越往後墨色越淡越虛。
  • 畫家王水 一位筆墨為其所用的畫家
    中國畫之所以稱之為寫意,並不是把寫意當作一種畫法,而是畫面意境的表達。所以「寫」這個動作只是為「意」服務的,「寫」的存在是因為「意」的需要。我們觀畫家王水所繪山水畫,就像上述中提到的「山色水雲間」所映射的「天、地、人」。山色為地,水云為天,畫家王水就是「天地人」中的人。天之所以是天,地之所以是地,皆是由人生,無人何有天地之說。一幅畫作也是同樣,就如畫家王水所繪山水畫,如果沒有畫家本身,哪來畫面的山水畫作。
  • 中國畫博大精深,乃技法自然之精髓,習畫時除筆法外還有三要素
    筆中有墨、墨中有筆是常見的表現形式,而筆、墨、水三者相互交融,有助於將畫面寫活,但習畫時除去筆法之外還有三要素需謹記。就山水畫的表現而言,樹木為密、山石為疏、樹石為實、雲霧為虛,這些特點需要牢記於心。 虛實疏密變化間,讓畫面變得更具有生命力,同時也將靜物景象中呈現出一種動態感,穿梭在畫面當中的表現便能得到凸顯。
  • 陳鋼奇石山水畫研討會:以山形石為素材創作是中國畫史上一種新的...
    在中國畫中,山水畫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以大自然中山峰為素材的中國山水畫,常常會產生一種迷人的魅力;而以山形石為素材的中國山水畫,讓人們從一個獨特的視角,去同時領略山形石的奇特和畫面的壯美,因而產生了更加迷人的魅力。可以說,這是開了一代先河。
  • 【國畫周刊】筆墨中的長安精神 ——論王金嶺的大寫意畫
    石魯先生對於中國畫傳統形式語言的創新以及對當代題材的意象思維方式在王金嶺先生身上得以延續。這一階段他的作品主要源於對生活的感悟以及對形式語言的反覆錘鍊,生澀蒼茫的主題、酣暢淋漓的用筆、透明潤澤的淡墨形成了王金嶺80年代的主要藝術風格。雖然王金嶺的用墨並不凝重、運筆也不洶湧激蕩,但其雋永的線條充滿流動感和生命的張力,筆墨所表現的氣象與畫家個人所具有的精神合而為一,使畫面在平和、穩定的氛圍中充滿意蘊。
  • 【觀象山】藍立克山水意境
    【藝術賞析】文/張武學藝之途與苦為伴。在追求藝術的道路上,從懵懂無知到逐步成長,是每個從藝者都會經歷的過程。山東畫家藍立克於1963年從山東藝術學院美術系畢業後,致力於山水畫創作和美術理論研究,並從事美術教育工作。他以深沉勁健的水墨山水畫特色、脫俗的畫風和精神風貌,使自己的作品獨樹一幟,給人耳目一新的藝術享受。
  • 山水畫究竟畫的什麼?山水要有筆墨情,畫山水要通曉山水之性情
    山水畫究竟畫的什麼?山水要有筆墨情,畫山水要通曉山水之性情文/文涓單純從名字上看,山水畫中的主體其實是山水之景,但是中國傳統的山水畫卻對畫中的景致有著很高的要求,並不是眼中所見的山水之景,而是一種情景交融的載體。山水不出筆墨情,想要將山水畫好,除去筆墨勾勒出真實景象之外,也要將個人對於山水畫的思考融入,通過對山水的透徹理解,從山水中感知樂趣。
  • 山川與予神遇而跡化——觀黎越常山水畫有感
    這裡既有天下聞名的瀏陽河,又有鍾靈毓秀的洞庭風光,為畫家們創造了得天獨厚的創作條件。黎越常先生深深紮根於這塊文化厚土之中,他在院校學習期間,師從李天玉教授學習花鳥畫、李立教授學習篆刻、陳白一教授學習人物、董紹茂教授學習山水、唐吉介教授學習色彩學與水粉畫。
  • 山水畫:筆墨傳承,民族之魂!變中不變,取長揚長!(見議收藏)
    筆墨傳承,民族之魂!變中不變,取長揚長!中國山水畫傳統中國山水畫傳統更新,是在融合西方畫法之長上,可以說沒有任何爭議。但是,重視中國畫民族文化價值觀的獨特語言方式上是……可以吸收西畫元素為有,但必須體現出傳承民族獨特語言本色,而是在變中不變中「取長揚長」傳承民族獨特語言本色。這……不僅中國山水畫的核心,也是中國山水傳承民族文脈的初心。墨法之妙、全從筆出!山水畫家如何能做到「韻趣之墨」,從而達到「蕭灑風韻"和「盡變窮奇"的筆墨形式美呢?
  • 山水畫:如何畫出最美的「水墨暈章」
    山水畫:如何畫出最美的「水墨暈章」山水畫的水墨暈章,首先得熟練於五彩用墨(濃、淡、焦、幹、溼)、用筆的技法和技巧。這樣的隨心筆墨,適合於小寫意,大寫意,破墨,潑墨……等。但……筆墨共同點是:濃淡都兼於水交融,畫面力求以形、以墨韻見筆,是濃淡有韻,大氣磅礴,意境幽遠。用筆用墨技巧:山水畫創作技巧,講究的是立意雋永,氣韻生動。畫面要形成整套以水墨為主體的表現方式。在筆法上,要以勾斫、皴擦、點染為主導,長於結構和質感的表現;在墨法上,要於以墨的濃淡乾濕為用法。整體畫面,要以潑破積烘為主導。
  • 從意象到意境——以吳耀華荷花圖意象體系為例
    作者:閔靖陽(南通大學藝術學院教授、中國國家畫院博士後)  「意象」是中國美學的核心範疇,中國畫通過筆墨色、章法等形式語言塑造「意象」,通過「意象」實現真、善、美的統一,而真、善、美又凝合成「意境」,因此「意象」是中國畫一切元素與關係的中心。南通大學藝術學院教授吳耀華的荷花圖系列中國畫作品,以荷花意象塑造為中心,建立了具有三重結構的荷花意象體系。
  • 陳國勇爛漫詭譎的彩墨山水畫,是傳統山水與色彩構築的現代奇觀
    西安畫家陳國勇是一位追求以藝術為自然的立法者。也許這法度在很大程度上只適用於他本人的藝術創作,我們卻可以通過其藝術圖式發現世界,並且依據我們日益增長的美學經驗和成熟的價值判斷重新估價我們時代的藝術標準和美學精神。
  • 傳統的復甦與技藝的承傳——馮祥雲的青綠山水畫創作
    而在儒釋道三家,尤其是宋人思想中涵茹道體、浚發心性,更使他能上探畫學源頭,由依仁遊藝而以形媚道,從而使其作最大限度地上承宋元正脈,真正恪守和光大了文人畫的傳統。【關鍵詞】青綠山水;馮祥雲;宋元傳統;變革與創新傳統山水畫先有設色,後有水墨。且設色畫中又先有重色,後再淡彩。故畫史論晉人畫,都講「筆彩」,不講「筆墨」。
  • 美術研究|中國畫意境可概括為五個字:簡、情、遠、靜、玄!
    中國的意境觀念在世界繪畫史上獨樹一幟。我對「意境」感興趣並不是因為它為中國所特有,而是因為它在當代以至未來的中國藝術發展中仍具有活力。這種活力表現在它可以隨著藝術的發展不斷獲得新的解釋和新的生命。何為有形、無聲詩?意境而已。談到意境,我們自然會想王維、董源、範寬、郭熙、宋人冊頁、黃公望、倪雲林、董其昌、弘仁、朱耷等等一批藝術家,其中尤以王維、範寬、雲林、朱耷為突出。縱覽他們的藝術可以看到意境的兩個高層要素:遠、靜。
  • 李學明:用筆墨為十二生肖造像
    文|大鳳我們應當在傳統文化的縱坐標與當代人文境況的橫坐標所構成的背景下討論十二生肖。用中國畫表現十二生肖,是一件費力不討好的工作。因其不僅與有著數千年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度關係密切,更與涉及到文化學、心理學、社會學、民俗學、哲學、美學等諸多層面的文化寬度關係密切。
  • 墨中有色:淺談山水畫中的色彩應用
    文|張尚編輯|立青傳統山水畫的筆墨,無論在表現符號還是表現手法上都是相當豐富的。通過畫家的用筆,平淡的線條有了生命,從而也使中國畫的筆墨技法在繪畫領域獨樹一幟。(黎越常 千峰翠靄 96x179cm 2017年)張彥遠在《論畫六法》中云:「夫象物必在於形似,形似須全其骨氣。骨氣形似,皆本於立意而歸於用筆,故攻畫者多善書。」
  • 他的山水畫筆墨枯勁簡老,設色濃湛,得黃公望之奧妙!
    他擅長山水畫,師法於黃公望等諸多大師,筆墨枯勁簡老,設色濃湛,結構隨意自然,他就是我國明代著名繪畫大家程正揆。程正揆明代進士,進入清代後官至工部侍郎,書畫皆工,他的山水畫多作禿筆枯勁簡老,設色濃麗,縱逸瀟灑,不拘一格,頗得宋元人妙致。其中他的山水畫曾經得到過著名畫家董其昌的指點,這對於他的繪畫之路幫助很大。
  • 儒士潘天壽——兼論筆墨作為「表徵系統」及其未來學價值
    ;(3)畫家、品評家、收藏者這三者作為底面,知識精英的群體性的人格理想作為頂點,共同構成一個三角金字塔;(4)底面三角形部分在其他國家、地域的繪畫圈子也有類似存在,但三角形頂端是群體性的人格理想,底面三部分活動都以之為追慕指歸併受其統攝,這種情況在其他民族、地域的繪畫結構中並不突出,也不顯重要;(5)在三角金字塔中間,有一個貫穿著各方面聯繫的樞紐,那就是「筆墨」—筆墨呈現、筆墨表徵,這也是其他地域民族的繪畫傳統中所沒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