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畫:筆墨傳承,民族之魂!變中不變,取長揚長!(見議收藏)

2020-12-05 YCM藝術

筆墨傳承,民族之魂!變中不變,取長揚長!

中國山水畫傳統

中國山水畫傳統更新,是在融合西方畫法之長上,可以說沒有任何爭議。但是,重視中國畫民族文化價值觀的獨特語言方式上是……可以吸收西畫元素為有,但必須體現出傳承民族獨特語言本色,而是在變中不變中「取長揚長」傳承民族獨特語言本色。這……不僅中國山水畫的核心,也是中國山水傳承民族文脈的初心。

墨法之妙、全從筆出!山水畫家如何能做到「韻趣之墨」,從而達到「蕭灑風韻"和「盡變窮奇"的筆墨形式美呢?

首先:對墨的五色(焦、濃、淡、溼、幹)要以形式化完美展現在畫面中。

焦墨,是繪畫中畫那些特別深重而又突出的部分。它在全幅畫中顯得特別黝黑,黑而發光。是用於筆蘸上極黑之墨是為焦墨,常用來突出畫面最濃黑處,是勾、點,或皴。

濃墨,是說墨色的程度僅次於焦墨。焦墨有光澤感。濃墨有水分,雖黑而無亮光。是以畫面近的物體及物象陰暗面,體現層次感。

淡墨,水分更多,成了灰色的墨叫淡墨。 墨色淡而不暗,不論幹淡或溼淡,都要淡而有神,多用於畫遠的物象或物體的明亮面

溼墨,這在墨彩上是僅僅有一些灰色的影子。多用於渲染,或雨景中的點葉、點苔、使畫面具有溼潤之感,或用於潑墨法,表現水墨淋漓的韻味。

幹墨中水分少,常用於山石的皴擦,可產生蒼勁、虛靈的意趣。

墨法用筆

破墨法:就是要打破原有的墨跡而產生墨色濃淡,相互滲透掩映,滋潤蒼翠的藝術效果。破的方法有多種,分為:濃破淡和淡破濃墨破色、色破墨等。一般都是趁溼破或半乾溼破,幹了就無法破了。

積墨法:就是作畫時用墨一層一層往上積的意思。一般從談到濃,層層積染。師法古人,用淡墨六七分後加而成深,畫面展現的是墨色茲潤而不枯。成功的畫面,他們都知道作畫時用墨是最難,首先都是先用淡墨積到可觀處,然後同焦墨、濃墨分出畦徑遠近,因此在生紙上需多次滋潤。這就是積的方法,其方式是幹了以後積,有的是半乾溼時積。需要注意的事項是:積而不是平染,是在淡墨染中而帶擦,仍然是筆筆有法,只有這樣,展現的藝術效果是滋潤渾厚。

潑墨法:我們通常所說的潑墨法,不是用碗把墨水往宣紙上潑,而是用大羊毫筆蘸上飽滿的水墨作畫,看來有潑的意思。這樣,其藝術效果展現的是酣暢琳漓,氣勢豪放。是最完美表現雲山煙雨巧妙布局。

幹墨法:幹墨法不像潑墨法那樣用水很多,而是筆中含水量極少,完全用幹筆作畫。

蘸墨法:是筆尖飽含淡墨,蘸濃墨後速畫。是有邊淡中濃或半淡半濃的滋潤和而展現畫面向立體形式美效果感。這是山水畫常常採用的技法。

【結束語】筆墨是中國畫的獨特的民族語言,時下,在中國畫趨向多元化情況下,但……民族之魂不能忘記。

文章插圖:中國山水畫家李明偉作品

相關焦點

  • 傳統山水畫以筆墨為基,紮根於意境塑造,三大要素構成畫面生命
    傳統山水畫以筆墨為基,紮根於意境塑造,三大要素構成畫面生命文/秋香受儒家哲學思想影響深遠的中國傳統畫卷,有著文人骨子裡的那份底蘊,經過千年歲月磨礪經久不衰,展現出人與自然的關係。其情感與意向雜糅,飽含精神色彩,如果作畫時沒有情感,便容易讓畫作失去靈魂,稱不上中國山水畫,更談不上畫有意境。傳統山水畫以筆墨為基,紮根於意境塑造,在此程式化的基礎框架中,又有三大傾向構成畫卷生命,讓其能勃發於歷史之中,在時代更替中傳承與創新。
  • 李可染山水畫的「膽」與「魂」
    13歲師從鄉賢錢食芝學習傳統山水畫,16歲入上海私立美專師範科學習。1929年以優異的成績入杭州西湖國立藝術院,破格錄取為研究生,師從林風眠、法國名畫家克羅多兩位教授,研習西畫。1943年應聘為重慶國立藝專講師,從事中國畫教學、創作。1946年應徐悲鴻之聘,為國立北平藝專中國畫教授,同時師從齊白石、黃賓虹,潛心於民族傳統繪畫的研究與創作。
  • 他的山水畫筆墨枯勁簡老,設色濃湛,得黃公望之奧妙!
    他擅長山水畫,師法於黃公望等諸多大師,筆墨枯勁簡老,設色濃湛,結構隨意自然,他就是我國明代著名繪畫大家程正揆。程正揆明代進士,進入清代後官至工部侍郎,書畫皆工,他的山水畫多作禿筆枯勁簡老,設色濃麗,縱逸瀟灑,不拘一格,頗得宋元人妙致。其中他的山水畫曾經得到過著名畫家董其昌的指點,這對於他的繪畫之路幫助很大。
  • 凡有美術,皆足以徵表一時及一族之思維,固亦即國魂之現象!
    他說:「凡有美術,皆足以徵表一時及一族之思維,固亦即國魂之現象。若精神遞變,美術輒從之以轉移。」美術遞變的歷史,也就是一個民族的精神史,是一個時代思維的軌跡,魯迅先生對美術作了從未之見的詮釋。和魯迅先生一樣,黃賓虹也把美術,把中國畫視為民族精神之載體,視為時代性格的見證。他亦曾說,「自來文藝的升降,足覘世運之盛衰」。
  • 山水畫究竟畫的什麼?山水要有筆墨情,畫山水要通曉山水之性情
    山水畫究竟畫的什麼?山水要有筆墨情,畫山水要通曉山水之性情文/文涓單純從名字上看,山水畫中的主體其實是山水之景,但是中國傳統的山水畫卻對畫中的景致有著很高的要求,並不是眼中所見的山水之景,而是一種情景交融的載體。山水不出筆墨情,想要將山水畫好,除去筆墨勾勒出真實景象之外,也要將個人對於山水畫的思考融入,通過對山水的透徹理解,從山水中感知樂趣。
  • 筆墨觀照 上海藝燃
    遙遠的距離,使得大洋洲的眾多島國民族在漫長的歲月裡逐漸形成了各自獨特的語言、信仰、習俗和文化傳統。跨越東西方半球的地理位置,使得這一地區的戰略利益被認為是早期歐洲殖民者一再向其發起探索的根本原因。展覽試圖通過建立一組微型的民族動態影像檔案,引發交流和討論,第一次向我們展現來自那片遙遠水域的影像藝術實踐。
  • 這五位近現代山水畫大師筆下的「巴山蜀水」各有千秋,絕美!
    既然五位大師都喜歡畫「巴山蜀水」,各有風格,小編就為大家精選每位大家的畫作,感受大師筆下的巴蜀山水之風韻:★黃賓虹得蜀山之蒼莽厚重:晚年黃賓虹先生曾有巴蜀之遊,這是他繪畫上產生飛躍的契機。這次蜀遊,得畫稿近千幅,詩作也頗豐,深感不虛此行。
  • 山水畫:如何畫出最美的「水墨暈章」
    山水畫:如何畫出最美的「水墨暈章」山水畫的水墨暈章,首先得熟練於五彩用墨(濃、淡、焦、幹、溼)、用筆的技法和技巧。這樣的隨心筆墨,適合於小寫意,大寫意,破墨,潑墨……等。但……筆墨共同點是:濃淡都兼於水交融,畫面力求以形、以墨韻見筆,是濃淡有韻,大氣磅礴,意境幽遠。用筆用墨技巧:山水畫創作技巧,講究的是立意雋永,氣韻生動。畫面要形成整套以水墨為主體的表現方式。在筆法上,要以勾斫、皴擦、點染為主導,長於結構和質感的表現;在墨法上,要於以墨的濃淡乾濕為用法。整體畫面,要以潑破積烘為主導。
  • 畫家王水 一位筆墨為其所用的畫家
    一位畫家之所以是畫家,筆墨所生之能、之韻是必然的,所以筆墨不能當作對畫家或者畫作的深度剖析。欣賞一幅畫,解讀一位畫家要去分解的是深度,而非創作技法。我們觀畫家王水所繪山水畫,就像上述中提到的「山色水雲間」所映射的「天、地、人」。山色為地,水云為天,畫家王水就是「天地人」中的人。天之所以是天,地之所以是地,皆是由人生,無人何有天地之說。一幅畫作也是同樣,就如畫家王水所繪山水畫,如果沒有畫家本身,哪來畫面的山水畫作。
  • 艾國|中國山水畫空間視角流變
    「三遠法」是空間角度和造境法的綜合描述, 「高遠法」、「平遠法」更多是在空間角度上而說, 「深遠法」是「重重悉見」、「意推」的造境方法,並非是角度賦予的藝術特徵。如 郭忠恕的《明皇避暑宮圖》、郭熙的《山村圖》、王蒙的《青卞隱居圖》、《葛稚川移居圖》皆在於塑造一個深邃莫測的深遠空間,其中有從山頂而窺的深遠,有從山側而窺的深遠,《具區林屋圖》把山腳的溪谷層層透措,也營造出較大的幽深之感。
  • 平涼市女書畫家協會主席侯小平山水畫在平涼首屆中國山水畫展出
    傳統山水畫不僅是藝術的表達,更是胸懷的抒發,是中國文人畫的精髓。本次展覽以「境生心象」為主題,是將自然形象轉化為心象的一次全新的筆墨詮釋,匯集了近年來平涼優秀的山水畫作品90餘件,這些作品題材豐富、主題鮮明、手法多樣、風格獨特,體現了平涼畫家比較紮實的筆墨功底和傳統技法以及創新理念,透過一幅幅作品,能夠感受到平涼畫家繼承傳統、守正創新的藝術追求,較全面地展現了平涼當前中國山水畫創作的新氣象。
  • 雲田畫論:淺析中國山水畫中「樹」的寄情寓意
    淺析中國山水畫中"樹"的寄情寓意夏紹毅【摘要】:縱觀中國繪畫史,為什麼在隋唐以後山水畫藝術獨立成科,經過五代的發展,到宋代走向成熟並出現繁榮。至此,山水畫作為獨立的畫科而長盛不衰。其箇中原因,一方面,由於繪畫自身發展規律的制約,與人們的審美趣味有關;而更重要的一面是由於山水畫中,其樹木寄情寓意的特殊功用,使之與個人的志向喜好相結合,從形成有別其他畫家的獨特筆墨語言,並不斷得到強化和完善。本文就山水畫的樹木寓意性作一粗淺的探索,以求教於行家。關鍵詞:山水畫;寄情寓意;蒼松;枯木寒林;一、中國山水畫的發源。
  • 她魂穿民國下堂妻,接受魯班書傳承,在淘寶空間賣木製品的空間文
    大家上午好啊,小編今天為讀者大大送上的小說推薦是她魂穿民國下堂妻,接受魯班書傳承,在淘寶空間賣木製品的空間文!《空間之醜顏農女》——亂蓮精彩內容:種田文,從醜顏農女到絕色將軍夫人的華麗蛻變,種田為主,主打溫馨,一對一,專情。青薔說著,又回去取了點絲線,估摸著是過去找古代版閨蜜劉小花一起打絡子。「去吧,二姐你不用擔心,我帶著小弟玩。」
  • 墨之濺筆也以靈,筆之運墨也以神,墨非蒙養不靈,筆非生活不神!
    關鍵詞:中國;山水畫;現實主義;傳承;發展中圖分類號:J212. 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9247(2014)04-003402縱觀古代山水畫的發展歷程,大致可分為6個時期:裝飾風格時期、重筆墨時期、求真期、寫實與尚意結合時期、摹古期、人格化時期。
  • 上海書展首發這本山水畫技法書告訴你
    中國山水畫古典之美傳承近千年,箇中要訣又有哪些? 「墨不礙色,色不礙墨」是中國山水畫的古典之美、高妙之境。追溯山水畫的設色方法,如兩宋「三趙」——趙令穰、趙伯駒、趙孟頫之青綠,明代唐伯虎和仇英之青綠,元代又有黃公望之淺絳,所謂「各領風騷」,才能造就後世之集大成者,如近代的張大千、吳湖帆等。
  • 孔祥東:中國山水畫南北宗論的流毒
    民國初,有識之士看到陳陳相因脫離現實的山水畫創作方法將中國畫引入了死胡同,連陳獨秀都提出:「首先要革王畫的命。」更多美術圈中人則系統地去檢討董其昌的南北宗論。一些師徒傳承的關係人可能未接觸或有意排斥新知,有些當代人或在董其昌的著作裡,或在各種片言隻語的畫論中不明就裡又「翕然從之」,所以南北宗論至今在一些繪畫語境裡仍不絕於耳。正如啟功所言:「揭穿他的謬誤,但究竟不如它的流行時間長、方面廣、進度深,因此在今天還不時地看見或聽到它在創作方面和批評方面起著至少是被借著不恰當的符號作用,更不用說仍然受它蒙蔽而相信其內容的了。」
  • 元代山水畫精髓,全在這裡!
    《幽澗寒松圖》元 倪瓚 紙本墨筆 縱59.7釐米 橫 50.4釐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倪瓚的山水畫秀麗、清幽。他作畫喜用幹筆皴擦, 以側峰著紙, 稚嫩中見蒼老, 簡淡中見厚重。《雨後空林圖》元 倪瓚 紙本設色 縱63.5 釐米 橫37.6釐米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倪瓚以畫水墨山水見長,少作設色,《雨後空林圖》即為其少有的設色作品之一。
  • 墨中有色:淺談山水畫中的色彩應用
    文|張尚編輯|立青傳統山水畫的筆墨,無論在表現符號還是表現手法上都是相當豐富的。黃賓虹在《談畫》中曾總結了古人的用筆之法,道出了自己的心得:指出筆法講究平、圓、留、重、變,用筆平要「一波三折」,「如錐畫沙」,用筆圓要如「折釵股」,留要如「屋漏痕」,重要如「金剛杵」,行筆時大小斜正,肥瘦長短,俯仰斷續,乃成變之筆法。筆墨之道精深奧妙已難琢磨,再加入色彩則更使創作者迷惑。
  • 【國畫周刊】筆墨中的長安精神 ——論王金嶺的大寫意畫
    、意與境、筆與墨、情與境處理到一定高度的藝術家,他不但傳承了長安畫派「一手伸向傳統、一手伸向生活」的創作理念,更是將當代中國文人的風骨與作品完美結合的典範。主要有以下幾個特徵:1.山水畫脫離了早期寫生創作階段的寫實風格,與傳統山水畫用筆也大不相同,更加趨於意象表達,繼承並發揚了石魯先生的「拖泥帶水」的筆法,運用酣暢淋漓的筆墨將秦嶺山水的典型特徵以及心中的萬千氣象表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