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簡介】
藍立克,號心源齋主、浮山翁、九峰山人。青島寫意中國畫院院長、青島大學美術學院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1963年山東藝術學院美術系畢業後,從事美術教育工作至今五十餘年,並致力於山水畫創作和美術理論研究。出版有《藍立克畫集》、《藍立克山水畫集》等。
1999年中國文聯授予「中國百傑畫家」稱號。
被多家專業藝術機構和媒體評為最具人氣、最值得收藏與關注的藝術家。
當前青島地區已建藍立克美術館三處,其中嶗山館、即墨館各藏展品百餘幅,各館展廳面積皆千餘平方,城陽國際工藝品城心源齋美術館長期展出大幅山水精品二十餘幅。青島著名風景區毛公山下的藍立克美術館已籌備就緒,明春開館。
【藝術賞析】
文/張武
學藝之途與苦為伴。在追求藝術的道路上,從懵懂無知到逐步成長,是每個從藝者都會經歷的過程。山東畫家藍立克於1963年從山東藝術學院美術系畢業後,致力於山水畫創作和美術理論研究,並從事美術教育工作。他以深沉勁健的水墨山水畫特色、脫俗的畫風和精神風貌,使自己的作品獨樹一幟,給人耳目一新的藝術享受。他的作品不僅個性鮮明、不流於一味,且在繪畫技法上表現出不同於前人的特點,使傳統與當代審美意識高度和諧地統一起來。
藍立克在青島大學國畫專業執教五十餘年,集畫技、畫論、畫德於一身,有著豐富的學識素養。他神悟宋、元、明、清至近代諸家繪畫之韻,注重學術理論的研究,同時還涉獵文學、歷史等。其作品中的意境和格調多從學養中得來。
不同人的審美眼光和藝術認知能力是不同的。法國雕塑家羅丹說:「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只有能辨別是非、懂得審美之人,才會去發現和創造美。好的作品定能耐得住審視,經得起後人的推敲。在當今山水畫創作中,儘管大家都在山水畫藝術語言和筆墨技巧上進行創新和探索,然而真正在創造山水畫意境和發展精神內涵上取得成功的畫家卻為數甚少。畫家應具備對藝術靈魂的感知和表現力以及對傳統的融合和創新意識。以慧眼分別雅俗的品性,保有內心的那份聖潔、堅守和天真。在幾十年的探索中,藍立克始終向著自己追求的目標一路跋涉前行。他借鑑古今,攝取神髓,足跡遍布名山大川。在創作中融入自己的思想理念,盡寫內心情感和氣度,逐漸展現出具有個性特色的藝術風格。
作為學生,我常看藍立克老師作畫。其運筆施墨看似輕鬆自如、毫不經意,或擦、或揉、或點,盡顯滄桑本質。為練點苔,他胳膊腫脹,直至把苔點「砸」進宣紙。其用墨看似隨意塗抹,實則交融自如,顯得沉逸虛靜、潤澤蒼茫。其用色打破傳統及常人習慣模式,多彩兼用。尤其是他對黃顏色的使用,令畫面顯得滿目生機,色到之處呈現出生生不息的萬物氣象。他的畫作中既有石濤的雄健縱恣,又有黃賓虹的黑密厚重,繁而不悶密而不亂,於狂放中顯含蓄,於晦澀中顯靈動,呈現出其所追求的蒼辣粗獷、恣意豪放的大氣勢、大氣魄以及生命的張力。他在繼承古人傳統皴法的基礎上,又不斷探索魚鱗皴、壘木皴和書卷皴這三種皴法,併合理運用於畫作之中,使自己的創作理念和畫風不斷得到變化和升華。
藍立克的畫作體現著傳統功力和嶄新時代特色的有機結合、思想感情和自然景觀的相互交融。為了創作好以故鄉青島嶗山為題材的作品,他搜盡島城奇峰、寫盡嶗山百態。在他的筆下,無論巨製還是小品都能將氣象、筆墨、境界三者結合,彰顯出恢宏的氣勢,呈現出自然景觀磅礴又變化萬千的氣象,令人觀後心緒激蕩。
藝術家不僅要有與生俱來的天賦,還要憑藉這種天賦堅持不懈地努力,對自己的事業保有永恆的熱愛之情。藝術是有生命的。我們給了它生命,它就回饋給我們美的享受。藍立克雖已屆耄耋之年,但仍在繪畫事業和教育工作上不斷辛勤耕耘。在未來的徵途上,願他藝術生命常青,創作出更多具有時代特色的產品,在藝術的天地裡收穫更大的成功。
返回半島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