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雕刻藝術靈感來源於大自然

2020-12-06 林永福

山水雕刻藝術靈感來源於大自然

———林永福

山水雕刻藝術展現給人們的是大自然魅力與人類情感融合的藝術震撼力,藉助雕刻把藝術靈感、大自然、石材創作有機結合到一起,展現人類的文化底蘊,民俗情感。國外的雕刻,會精通透視,解剖,建築,數學,美術等多個學科,熟練掌握著藝術、科學相融合的創作技巧。但是,他們的藝術觀是人與自然相對立。在國內雕刻實踐中,逐漸改變了這一藝術觀,意識到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重要性。

《望廬山瀑布》局部,林永福作

其實雕刻藝術靈感的本身就是來源於生活,在大自然當中有著很多充滿靈感的東西。但是就一般的雕刻布局來說,山水是比較常見的,畢竟在布局上山水的靈活性高,意境深遠,寫意高古。藉助大自然的靈感,將雕藝與畫理融為一體,展現雕刻藝人文化修養、藝術素質和長期實踐經驗的積累。

《清幽曠遠》局部,林永福作

山水雕刻創作靈感都來自大自然,來自生活的沉澱,以及對雕刻藝術的追求和對人生的感悟。山子作品的創作風格都比較淳樸,追求純真美。

《天涯若比鄰》局部,林永福作

大自然是山水雕刻藝術創作靈感之源,是雕刻設計表現的永恆主題,也是雕刻設計活動取之不竭的素材庫。

石頭、樹木、動物、微風細雨……這些自然之物都可能成為雕刻師的靈感來源。

把自然元素完整地運用在壽山石雕刻上,讓人得以最大程度地親近自然、回歸自然。

《幽谷風來天籟音》粗呸局部,林永福作

靈感是一種由超常的生活感知所行成的知識積累所產生的稍瞬即逝的靈思感應的認知現象」。「靈感就是一種所謂能夠超出常態的高等事物的美妙特殊性神奇罕見性超然理寓性在頭腦裡的反映所產生的具有著瞬間偶然性的意識感應的稍遜即失的心靈感應的認知現象」。靈感是人們思維過程中認識飛躍的心理現象,一種新的思路突然接通。簡而言之,靈感就是人們大腦中產生的新想法。靈感的產生具有隨機性、偶然性。靈感通常是可遇不可求的,至今人們還沒有找到隨意控制靈感產生的辦法。有「採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特點,越開發靈感產生得越多。

《水月洞天》局部,林永福作

雕刻藝術創新包含幾個層面,雕刻藝術觀念的創新,雕刻藝術本身的創新。雕刻藝術創作手法的創新,雕刻藝術觀念的創新主要通過汲取歷史上或民族特色的文化養料而實現,目前對原生態藝術的挖掘在一定意義上起到了這種功效。雕刻藝術本身的創新設計觀念的多元化、內容的自足表達、形式的多樣化等。雕刻藝術創作手法的創新是建立在傳統雕刻藝術的基礎上,多元素結合。雕刻藝術的創新總是創新與傳統的交織並發的過程,傳統是一個過程,也是一種文化、一種文明積澱的過程。

《山行》局部,林永福作

山水雕刻藝術創新來源於生活和想像。創新是雕刻藝術的特徵之一,是雕刻藝術發展的動力,雕刻藝術的發展進程實際上就是不斷創新和積澱的過程。雕刻藝術創新的目的是為了更好的滿足人主觀心靈的慰藉和情感的需求,反映著人類的精神渴求。

《坐看雲起時》局部,林永福作

相關焦點

  • 壯觀的藝術創作來自於大自然的靈感,給我們無限想像!
    壯觀的藝術創作來自於大自然的靈感,給我們無限想像!
  • 在「硯山「挖出2塊金皮籽石,讓朋友雕刻成山水茶盤,哪個顏值高
    我們都知道這個世界上有金礦、銀礦、煤礦等等,這些都是大自然所賦予我們的天然寶藏,但是除了這些之外,還有很多種新奇或者說有價值的東西,就比如我今天所要介紹的歙硯石礦,很多人對於石頭的認知與理解都不是很深,只是知道有玉和翡翠這些,其實歙硯石也算是非常特殊的一種石頭,它的優勢在於它的石質很溫潤,像玉一樣細膩
  • 小而美的木片畫:把色彩畫入年輪,讓藝術回歸自然
    藝術來源於自然,經過人類意識的塑造,可以再回歸到自然,這樣的循環每天都在發生著。人類不僅可以從大自然中獲取生存的資源,亦可以獲取藝術的靈感。從畫筆到紙張,從所用的顏料到所畫的風景,從藝術創作的主體到藝術思想的發展,大自然給予了藝術存在的全部空間與養分。
  • 鉛華洗盡 面目一新——陳建平山水藝術簡析
    鉛華洗盡 面目一新——陳建平山水藝術簡析 文/張明寶 (花鳥、山水畫家、美術理論家)我所熟知的畫家陳建平先生,是一個為人誠實厚道、性格內向、不善健談、不好張揚、溫文爾雅的西北漢子他對繪畫藝術的愛好和追求,達到了痴迷的程度。北漂十年,窩居在簡陋的工作室裡,頂嚴寒,冒酷暑,搓手呵筆,汗流浹背,日復一日,筆耕不輟,勤學苦練,吃了不少苦,付出了難以想像的艱辛和努力,終於鉛華洗盡,面目一新。他創作的一幅幅寧靜典雅的現代山水畫,有著豐富的韻味,讓人流連觀賞,回味無窮。
  • 來自大自然的靈感,仿生設計在如何影響我們的審美?
    而在時尚領域,設計師們把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浪漫,轉化為奇思妙想的設計。另一方面,技術發展帶來的創新合成材質,以及建立在仿生學上的面料革命必將是時裝的未來。這不僅應對了環保挑戰,還被賦予新的思考方式,催化創意的各種可能,進化出全新的審美模式。自然界本身具有特殊的、深不可測的魅力,神秘的大自然總能觸動設計師的心,給人以心靈的震撼。
  • 北新房屋青年建築設計師大賽獲獎作品揭秘——銀獎《山水居》
    作者介紹瞿洋 | Quyang南京藝術學院設計學院景觀設計專業研二熱愛設計,對學習和生活充滿熱情,喜歡小動物。學習期間跟導師參與多個項目並取得重大獎項。何悅 | Heyue南京藝術學院設計學院景觀設計專業研二喜歡旅行,同樣也熱愛設計,喜歡從自然中汲取靈感。跟隨老師參與多個設計並取得優異成績。
  • CRISPR基因編輯技術獲諾獎:大自然是寶貴的靈感來源
    有關CRISPR技術的基本原理與應用,網絡上已有大量信息,在此筆者想分享一個有趣的靈感問題。 圖:CRISPR發展簡史(來源於知乎用戶返樸的回答) 早在1987年,日本學者就發現細菌中存在一些異常重複的序列,2007年證實CRISPR-Cas
  • 犍陀螺雕刻藝術特點
    犍陀螺是一個古代地理名詞,位於今天的巴基斯坦白沙瓦谷地、阿富汗之喀布爾和堪達哈爾以東一帶地區,由於所處地理位置特殊,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從公元前3世紀開始,佛教在這一地區得到傳播和發展,並汲取了來自古希臘和羅馬的雕刻藝術風格,產生了極具影響世界性的犍陀螺藝術。
  • 中西文化的碰撞與融合,當插畫藝術遇上龍泉青瓷!太驚豔了!
    在合璧興陶瓷藝術館2019國際特展《絲路畫瓷語·桌子上的青瓷》中,我們看到插畫藝術的另外一種表達方式,即當一種藝術遇到另外一種藝術的時候,碰撞出了一種新穎、獨特、內涵豐富的新的表達方式,原來插畫和青瓷兩種藝術形式竟然可以這樣演繹。
  • 【大自然的饋贈】人類的創意,源於大自然的靈感
    作者:寶寶知道 秋天的雛菊都說,大自然是最出色的設計師,它造化了世間萬物,讓他們彼此依賴又彼此不侵犯,就這樣和平永恆地存在,而人類卻是最聰明的建造者,你看,不管大自然賦予什麼,沒有賦予什麼,他們都能通過自己聰明的腦袋將一個個創意呈現出來,讓人嘆為觀止。
  • 姚仲達師生印鈕藝術雕刻展——姚仲春篇
    題 記由寧波市天一閣博物院、中國民協中國壽山石文化發展研究中心和福建省民間文藝家協會聯合主辦的 「問石論藝——姚仲達師生印鈕藝術雕刻展」在寧波市天一閣博物院雲在樓展出。師從兄長姚仲達、雕刻名家鄭裕文二位老師,現為福建省玉石雕刻大師、福建省寶玉石協會玉石雕專業委員會理事、羅源工藝美術學會理事。多年來精心研學,不斷追求自我創新尋求突破,作品刀法靈巧細膩、精緻、古樸、高雅,形成自已獨特的風格,深受藏家和業內人士的喜愛與好評。姚仲春曾說:「因為喜歡所以執著。喜歡簡單的生活,喜歡簡單地行事,簡單地為人。
  • 畫師的靈感都來源於什麼?洗髮水都能畫成飛船,網友:看完給跪了
    俗話說藝術來源於生活,畫師們在創作的過程中總是習慣性地看到身邊的東西而產生靈感,但你永遠都不知道你所看到的那一幅幅畫的背後,畫師們的靈感來源是什麼,就好像你永遠不知道你遊戲中的隊友到底是在怎麼打遊戲一樣,今天就給大家分享一組畫師們腦洞大開的靈感來源。
  • 水果雕刻成「藝術」?芭樂不算啥,看完最後1種:「絕了」!
    不過,有些有小夥伴就會把水果雕刻成藝術,看起來時非常好看,而水果雕刻成「藝術」?芭樂不算啥,看完最後1種:「絕了」!一起來看看吧!第一種:車釐子水果中的車釐子是大家的最愛,每一種車釐子的味道都很好,吃起來的口感也是相當好,對於,喜歡吃車釐子的人來說,好的車釐子味道是格外的好,只是,常買車釐子的人都知道,車釐子的價格並不便宜,不管是在夏季還是在冬季,價格都不會便宜,不過,車釐子雕刻成「藝術」?成大家眼中的花朵車釐子,看起來是很好看,只是,這樣的手藝,也是很厲害。
  • 有著「皇家園林博物館」的頤和園,保存完整的山水園林驚豔了世人
    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不僅僅停留在紙面上的名詞佳作的華麗辭藻中,而且還有巍峨壯觀的宮殿建築,山水園林中。詩詞歌賦中的情感依託,可以代表家國情懷,成為一種精神的象徵,拓寬人的視野,豐富人們對世界和社會的認知。書中自有黃金屋,歷史書籍蘊含的無盡智慧猶如無數珍寶。
  • 大自然給了我們很多靈感和財富,因此我們應該珍惜大自然
    大自然是千變萬化、豐富多彩的,它不僅給我們帶來了美好的享受,也包含了許多發人深省的道理。李清照見毛毛雨梧桐,點點滴滴,發出「此首,何愁字盡」的慨嘆。在龔自珍的作品中,落花被埋在土裡,泥土被融化來保護花朵,這也體現了所有像花朵一樣的奉獻精神。各種各樣的自然現象,引發了無數人的聯想,也蘊含著無數的真理。
  • 藝術無涯!RICHARD MILLE 那些令人驚奇的腕錶藝術
    藝術在時間中是永恆的,而時間也因藝術更顯價值。熱衷於在材質與技術上不斷實現突破的RICHARD MILLE裡查德米爾,也不斷從藝術與其他各個行業吸收靈感,將這些藝術啟發充分融入在腕錶的設計中,不斷創造出令人驚嘆的腕錶作品。 1.
  • 從仿生學的視角審視自然界《大自然母親:創新的靈感》在自博館開幕
    來源/視覺中國新民晚報訊(記者 馬亞寧)「完美入水」與新幹線火車頭,「問問自然」資料庫, 浮沉子與空氣壓載貨船……4月2日上午,《大自然母親:創新的靈感》在上海自然博物館B1樓特展廳拉開帷幕。本次展覽引進自泰國國家科技館,展期3個月。
  • 全球9大仿生設計建築,每一個設計靈感都是來自於大自然!
    一直以來,建築師都會從大自然中汲取靈感,各個時代的建築都能找到受大自然啟發的證據。圖:#鳥巢,國家體育場# 國家體育場(鳥巢)是由瑞士赫爾佐格和德梅隆建築設計公司為2008年北京奧運會設計的,中國人在其建成之前就為其取名為「鳥巢」。鳥巢通過網格結構將碗狀看臺、樓梯和屋頂融為整體。
  • 石虎:恣意縱橫畫山水
    這種「神覺」正是藝術創作中自我靈魂世界的顯露。作為不同時期的藝術巨匠們,充滿著靈智與革新思想的藝術家,在時空相隔幾百年的距離中所闡發出同樣的觀點,從中不難窺得一個真理:藝術唯一不變的就是直抒心性,找回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