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9大仿生設計建築,每一個設計靈感都是來自於大自然!

2021-01-08 美國國家地理中文網

一直以來,建築師都會從大自然中汲取靈感,各個時代的建築都能找到受大自然啟發的證據。圖:#鳥巢,國家體育場# 國家體育場(鳥巢)是由瑞士赫爾佐格和德梅隆建築設計公司為2008年北京奧運會設計的,中國人在其建成之前就為其取名為「鳥巢」。鳥巢通過網格結構將碗狀看臺、樓梯和屋頂融為整體。網格之間空間用透明膜填充,就像鳥用物體將巢穴中空餘填滿似的。攝影:Xiaoyang Liu,Getty Images

#蓮花寺,新德裡# 根據巴哈伊教教義,所有的禮拜場所都必須擁有九邊形的圓狀結構。其它巴哈伊教寺廟都通過圓頂設計達到了這一目的,而位於新德裡的蓮花寺看起來則與眾不同。在蓮花的啟發下,建築師Fariborz Sahba構想出27塊獨立的大理石「花瓣」,每3塊一組,由此構成9條邊。建築材料來自希臘的彭特利山,與雅典帕臺農神殿的建築材料來源相同。攝影:Getty Images

#原子球塔,布魯塞爾# 原子球塔最初是為1958年的世界博覽會而建,該塔由9個相互連接的球體組成,高102米。工程師André Waterkeyn和建築師André、Jean Polak以鐵原子結構為原型,將其放大1650億倍之後便成了塔的真實尺寸,以此代表對科學進步的信心。如今,原子球塔內部設有一座博物館和幾個臨時展覽館。攝影:Yann Arthus-Bertrand,Getty Images

#雙螺旋橋,新加坡# 雙螺旋橋是一座橫跨濱海灣的人行橋,由新加坡Architects 61公司與澳大利亞的Cox集團和Arup公司聯合設計,將著名的酒店、購物中心和藝術科學博物館、濱海灣花園連接在一起。建築設計靈感來自DNA的雙螺旋結構。雙螺旋橋於2010年正式開通,橋上設有5個觀景平臺,可供行人駐足欣賞城市壯觀的天際線。攝影:Tuul & Bruno Morandi,Getty Images

#阿達爾總部大樓# 阿布達比阿達爾總部大樓於2010年建成,Marwan Zgheib和他位於黎巴嫩的MZ Architects公司受到了蛤殼的啟發,設計出阿達爾總部大樓的造型,以此向阿布達比的海洋遺產致敬。他們設計出斜肋構架,以便安裝大樓曲面的玻璃面板。阿達爾總部大樓位於一座升高的半島之上,共23層,可以欣賞到壯觀的城市景觀和海景。攝影:Iain Masterton,Getty Images

#聖家族大教堂,巴塞隆納# 儘管安東尼高迪設計聖家族大教堂時受到信仰的驅動,但其設計方案卻是從自然中汲取的靈感,這座未完成的羅馬天主教堂充分體現了人性、自然和宗教的關係。雖然安東尼高迪早於1883年就接下了這個項目,但教堂的中殿直到2000年才完工。教堂中廳仿照樹幹和分枝而建,支撐高達45米的拱頂。進入教堂的人會感覺走進了巨大的森林,當然這也是高迪設計的初衷。攝影:Getty Images

#臺北101大樓# 臺北101大樓位於臺北信義區,共101層,高508米,2004年建成時是當時世界上最高大樓。著名建築設計師李祖原以竹莖為原型設計了大樓的外部造型,其多節式外觀充滿了象徵意義。大樓共有8個單元,每個單元8層樓——「8」在中華文化中是一個吉利數字。大樓造型既宛若勁竹節節高升,又與亞洲寶塔外形相似,而綠色玻璃牆則起了畫龍點睛的作用。攝影:Frank Heuer,laif/Redux

#聖瑪莉艾克斯30號大樓,倫敦# 雖然聖瑪莉艾克斯30號大樓以「小黃瓜」著稱,但著名建築師諾曼福斯特設計時並未受到黃瓜的啟發。它的外觀是由菱形的玻璃按照晶格框架結構排列而成,實際上模仿了維納斯的花籃。大樓沒有利用其表面過濾水,而是通過加強空氣流通來減少空調耗電量。這座新未來主義風格的大樓高180米,與倫敦著名的喬治時代房屋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攝影:David Bank,Getty Images

#立體方塊屋,鹿特丹# 1977年,建築師皮特布洛姆設計這些方塊屋時從一片樹林那裡獲得了靈感。每個嫩黃色的方塊向一側傾斜45°,固定在一個六邊形的塔架上,以此代表一棵樹。每座房子都是3層樓,入口位於鋼筋混凝土做的「樹幹」內,裡面有一個樓梯。儘管這些方塊屋仍在作為私人住宅使用,充滿好奇心的旅遊者也可以進入參觀。攝影:Brian George,Alamy Stock Photo

相關焦點

  • 全球十大仿生建築設計
    自然界的生物是人類的隱秘線索,通過尋找、研究、模仿這些線索,設計師可以找到最有序的設計,也即設計熵最低的設計。」建築設計當然也不例外,好的建築設計是仿生的,因為這樣的建築設計熵更低。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全球十大仿生建築吧!1、臺北101
  • 來自大自然的靈感,仿生設計在如何影響我們的審美?
    自然界中,每個動植物的形態體徵都各不相同,因此,動植物的表面質感、羽毛層次、或是組織結構都可以帶給設計師無限的靈感。其中,Alexander McQueen是無論如何繞不開的名字。除了Alexander McQueen,來自荷蘭的高級定製設計師Iris van Herpen也在用先進的3D列印技術向我們呈現一種極具未來感的仿生美學。以傳統手工藝與新型工業技術結合的方式,展開對服裝的想像打開了人們的新視野,仿佛對未來與未知的事物,一切都變得有跡可循,這就是Iris van Herpen正在做的。
  • 仿生設計的無人機產品 靈感來自大黃蜂
    工程設計要求無人機螺旋槳最簡單,最明顯的布局是方形,有四個螺旋槳。然而,大自然堅持所有飛行生物的兩個翅膀的基本布局。從鳥類到昆蟲,偶爾爬行動物和哺乳動物,大自然總是賦予雙側對稱的雙翼設置......因此,Carota的無人機信任這種在數百萬年的演化過程中發展起來的設置。
  • 仿生設計——來自大自然的力量
    仿生設計主要是運用工業設計的藝術與科學相結合的思維與方法,從人性化的角度,不僅在物質上,更是在精神上追求自然與人類、藝術與技術等多元化的設計融合與創新,體現辯證、唯物的共生美學觀。仿生設計學以自然界萬事萬物為原型,通過深度剖析其的「形」、「色」、「音」、「功能」、「結構」等,通過運用專業的設計手段,有選擇地在設計過程中應用這些特徵原理進行再設計,同時結合仿生學的研究成果,為設計提供新的思想、新的原理、新的方法和新的途徑。
  • 仿生建築設計:生態+科技+創意
    綠色仿生建築在把握以上六大綜合發展趨勢的基礎上,還需以節能、環保為基本原則,從高新科技、低碳節能、生土建築、覆土生態、創意仿生等方向實現突破。在生態文明、新型城鎮化大背景下,建築企業及設計師應轉變工作思路與手法,學習和應用新科技,服務建築創新,賦予仿生建築新的社會目標與時代特徵,實現綠色中國夢!
  • 人類模仿大自然的「設計」——建築中的大自然仿生學
    世間萬物千姿百態,都是經過漫長的、優勝劣汰的競爭和千辛萬苦的進化,致使在結構、形態和功能三方面達到最優設計而流傳於世。所以,大自然的精妙建築確是人類建築師和設計師的最好老師。我們可以發現,人類的創造不管多麼精巧,幾乎都能在大自然的創造物中找到對應的影子。
  • 仿生設計:美食為靈感的設計
    仿生設計是設計中常用的手段,當你沒有靈感的時候,不妨參考一下身邊的事物。食物是這個星球上每一個人都喜歡的東西,今天帶來的一系列設計就是以美食為靈感,一起來看看叭~ 01 Avocado Ping-pong 牛油果桌球 這是帶有牛油果圖案的桌球用品。
  • 十大案例讓你了解仿生設計!
    維基百科裡面是這樣定義仿生學(bionics)的:仿生學主要是觀察、研究和模擬自然界生物各種各樣的特殊本領,包括生物本身結構、原理、行為、各種器官功能、體內的物理和化學過程、能量的供給、記憶與傳遞等,並藉此提供新的設計思想、工作原理和系統框架。也即模仿大自然裡面生物的設計,其實我們可以把仿生的概念進行延伸:只要是模仿大自然的設計,都可以將其稱為仿生。
  • 來自大自然的靈感 以假亂真的仿生設計
    無論是古代的工具還是現代的仿生設計無不說明多年以來人類一直踐行著這一點。深澤直人與果汁的肌膚多年來MUJI一直貫徹著少即是多的設計理念,作為產品設計師的深澤直人,也不斷產出著多個優秀的設計作品。藝術家用紙做了圓白菜,他先用聚酮精確塑造了這使得圓白菜葉子的造型,然後複製成紙,之後又被設計成碗。圓白菜的所有葉子都被複製出來,鈴木再造的圓白菜重量和真的圓白菜幾乎一樣。
  • 什麼是仿生建築?
    De Mestral從自然中汲取靈感,模仿和複製生物有機體的行為,被Janine Benyus在她的《仿生學——創新的靈感來自大自然》(1997)一書中推廣,這本書介紹了聯繫創造、人類創新與自然的三個方面。
  • 大自然啟發人類的智慧 仿生設計讓生活更有趣
    大自然是物質的世界,形狀的天地。自然界的無窮信息傳遞給人類,啟發了人類的智慧,豐富了人類的才能。仿生設計是設計師塑造產品形態的重要方法之一,體現出設計師對自然地尊重與理解,形成了「綠色、生態、系統化」的設計思想。那麼今天,小編就從產品設計的視角向站友們解析仿生設計。
  • 全球12大仿生建築(全文)
    網易探索6月23日訊,仿生建築是21世紀建築學領域的一項新運動,仿生建築學理論結合了生物學、美學和自然界中的科學規律。仿生建築學把人類的建築結構、建築功能、和自然生態環境進行了結合和搭配。據專家介紹,目前的建築仿生學的具體表現在四個方面:城市環境仿生,建築功能仿生,建築形式仿生,建築內部結構仿生。
  • 千姿百態的仿生家具設計
    達文西曾說「人類的靈性將會創設出多樣的發明,但是它並不能使得這些發明更美妙、更簡潔、更明朗,因為自然的產物都是恰到好處的」。家具設計中仿生設計是人與自然碰撞的產物,設計師在大自然中尋找設計的靈感,將自然界的美與設計相融合。
  • 超牛仿生建築盤點!這些大廈竟然長得像扇貝和竹子
    就連每一層構件的外壁厚度,都能用從竹子結構中得出的公式來推算,「仿生」到了極致。 提起國內的仿生建築,大多數人第一個想起的就是「鳥巢」——北京國家體育場。設計方為來自瑞士的Herzog & de Meuron建築公司,為2008北京奧運會和帕運會而設計。
  • 環保建築流動自然風-仿生學原理用於建築設計
    自古以來,建築師們就從大自然擷取設計靈感。古埃及柱的設計就是以棕櫚樹和荷花為藍本,建築師們藉助這些自然形成的物體的形狀和比例,力爭使設計達到完美的境界。  現在,一些建築師相信這種仿生學能發揮更大的作用,不僅僅只是局限於使建築物更好看,而且可以通過複製大自然中發現的各種功能系統來給新設計的建築提供綠色空調,提供能量,甚至淡化海水。他們堅持認為,用仿生學原理設計建築,將不只是一個噱頭,而將具有實實在在的經濟意義。
  • 仿生設計,不只是形態仿造
    仿生設計主要是運用工業設計的藝術與科學相結合的思維與方法,從人性化的角度,不僅在物質上,更是在精神上追求傳統與現代、自然與人類、藝術與技術、主觀與客觀、個體與大眾等多元化的設計融合與創新,體現辯證、唯物的共生美學觀。
  • 十大昆蟲仿生設計:仿蜂巢輪胎不需充氣
    北京時間1月6日消息,我們的身邊日夜都陪伴著大量昆蟲和蜘蛛綱動物,它們形態不一,體型各異,但由於長相恐怖,我們幾乎不會將它們作為思考的對象。實際上,昆蟲和蜘蛛綱不僅在地球生態系統中佔據重要位置,同時也是人類的一個不可思議的靈感源泉。
  • 仿生建築初了解:世界知名仿生建築一覽
    從小小的一把剪刀到一輛車,再到可以翱翔天空的飛機,人類的在自我發展的過程中,從大自然汲取了非常多的創意和靈感,運用於自己的生存發展,並將之命名為仿生設計。在這當中最能彰顯設計師對於核心精髓把控能力的則是:仿生建築,以生物體功能組織和形象構成規律為研究對象,探尋自然界中科學合理的建造規律,並通過這些研究成果的運用來豐富和完善建築,促進建築形體結構以及建築功能布局等的高效設計和合理形成。從某個意義上說,仿生建築也是綠色建築,仿生技術手段也應屬於綠色技術的範疇,能夠為人們提供更健康的生活,改善生態環境。
  • 【時尚與公益】仿生設計讓生活用品回歸自然
    大自然是物質的世界,形狀的天地。自然界的無窮信息傳遞給人類,啟發了人類的智慧,豐富了人類的才能。仿生設計是設計師塑造產品形態的重要方法之一,體現出設計師對自然地尊重與理解,形成了「綠色、生態、系統化」的設計思想。
  • 全球著名仿生建築!超震撼
    Lee & Partners設計,靈感源於竹子,寓意學習和成長。該建築位於臺北信義區,曾在2004-2009年間被評為全球最高建築,其也被認為是全球最環保的建築之一,2011年7月獲得了了LEED白金認證。2、北京鳥巢體育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