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大自然的靈感,仿生設計在如何影響我們的審美?

2020-12-05 明範兒MF

當日常生活正在被科技加速吞噬,地球生態遭到嚴重威脅,人們就對自然愈發嚮往。而在時尚領域,設計師們把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浪漫,轉化為奇思妙想的設計。另一方面,技術發展帶來的創新合成材質,以及建立在仿生學上的面料革命必將是時裝的未來。這不僅應對了環保挑戰,還被賦予新的思考方式,催化創意的各種可能,進化出全新的審美模式。

自然界本身具有特殊的、深不可測的魅力,神秘的大自然總能觸動設計師的心,給人以心靈的震撼。自然界中,每個動植物的形態體徵都各不相同,因此,動植物的表面質感、羽毛層次、或是組織結構都可以帶給設計師無限的靈感。

其中,Alexander McQueen是無論如何繞不開的名字。他用自然界的原始野性魅力賦權女性,鳥類、蚌殼、荊棘、昆蟲、脊椎動物都在他充滿想像力和破壞力的作品中佔有一席之地,當然最值得一提的莫過於那個不可思議的亞特蘭蒂斯系列。女性在他恐怖又浪漫的想像下,既脆弱又強大,有著令人心驚的美麗。

除了Alexander McQueen,來自荷蘭的高級定製設計師Iris van Herpen也在用先進的3D列印技術向我們呈現一種極具未來感的仿生美學。以傳統手工藝與新型工業技術結合的方式,展開對服裝的想像打開了人們的新視野,仿佛對未來與未知的事物,一切都變得有跡可循,這就是Iris van Herpen正在做的。

Iris Van Herpen的迷人之處在於,她用高科技工程技術創造出神秘海洋生物,抽象的風、水、火,以及天使的聖光。正可謂是「上帝填補了科學的空白」,她為科學獻上藝術,如建築師造出教堂。

Iris van Herpen在2018秋冬時就以Syntopia為主題,打造出了一個光怪陸離的海底世界。設計師將生物特性與科技結合打破了空間的界限,依靠特殊材質的折射效果,展現了深海奇妙多變的世界。

在2020春夏高級定製系列中,Iris van Herpen用3D列印技術與傳統的扎染工藝將自然的模樣,展現在時裝的面料上,向人們詮釋著海洋的不為人知的一面。這些夢幻禮服由3D列印技術、雷射切割工藝以及科技合成面料打造而成。真絲透紗,通過變幻莫測的色澤與生物印花,描繪出水下生物的輕盈夢幻。

然而除了在時尚行業,仿生設計在工業設計中則更加常見。其中,汽車領域無疑是仿生設計中最典型的代表,而當中更是誕生了無數經典的設計。

1965年問世的阿爾法羅密歐33 Stradale,是世界上第一輛採用蝴蝶門的車型,打開車門後就像是蝴蝶張開了翅膀。這種車門與剪刀門相比最大的優勢就是開度較大,乘員上下車更為方便。

除了蝴蝶門,梅賽德斯-奔馳300SL的鷗翼車門也是汽車設計領域的經典之作。向上開啟的車門模仿了海鷗張開翅膀的造型,流露出優雅迷人且富有動感的氣息,吸睛指數滿分。但這一設計在安全性方面卻有著明顯缺陷,就是一旦遭遇翻車事故,開啟車門將會相當困難。

除了車門設計外,麥拿輪更是將旗魚融入跑車設計中。由於旗魚皮膚上的鱗片會產生微小的漩渦,可以將整個身體包裹在氣泡層中,使身體與海水相隔絕。因此旗魚可以在低阻力下快速遊動。麥拿輪設計師將此技術應用在了P1的發動機管路內壁,這一改進讓發動機的進氣通量提升了17%,從而大大改善了該車的性能。

而全新別克君威GS,在詮釋GS子品牌運動基因的同時,與這些經典仿生學汽車設計一脈相承。在全新別克君威GS車內,最吸引人眼球的無疑是前排的兩張AGR(德國脊背健康協會)認證的座椅,而這兩張座椅上獨特的線條造型設計,靈感正是來自以攻擊速度和精準度著稱的眼鏡蛇。

除了在造型上的仿生學設計,這套座椅更是搭載著眾多的「黑科技」。座椅骨架採用全新開發平臺,使用7塊高強度鋼,提高座椅整體強度,提供出色的包裹性和支撐性,同時對脊背健康有正面幫助。

而在乘坐舒適性上,這款座椅同樣也毫不含糊。靠背腰託及側向支撐一體式設計,滿足不同體型用戶對乘坐的不同需求。而電動八向調節、電動四向腰託以及兩向調節頭枕共14向的強大調節範圍,以及加熱、通風、按摩和記憶功能,則為駕乘者在一年四季為駕乘者提供人性化的舒適感受。

大自然向來都是我們靈感最大的來源,我們源自大自然,同樣也感恩大自然。而仿生設計,無疑代表著我們關於設計的最高領悟,生物演化的偉大被化為設計上的巧思細節,正如全新別克君威GS對大自然的致敬,並以自然的力量呈現出獨一無二的運動基因。

*圖片和資料來源於網絡

相關焦點

  • 仿生設計——來自大自然的力量
    仿生設計主要是運用工業設計的藝術與科學相結合的思維與方法,從人性化的角度,不僅在物質上,更是在精神上追求自然與人類、藝術與技術等多元化的設計融合與創新,體現辯證、唯物的共生美學觀。仿生設計學以自然界萬事萬物為原型,通過深度剖析其的「形」、「色」、「音」、「功能」、「結構」等,通過運用專業的設計手段,有選擇地在設計過程中應用這些特徵原理進行再設計,同時結合仿生學的研究成果,為設計提供新的思想、新的原理、新的方法和新的途徑。
  • 仿生設計的無人機產品 靈感來自大黃蜂
    工程設計要求無人機螺旋槳最簡單,最明顯的布局是方形,有四個螺旋槳。然而,大自然堅持所有飛行生物的兩個翅膀的基本布局。從鳥類到昆蟲,偶爾爬行動物和哺乳動物,大自然總是賦予雙側對稱的雙翼設置......因此,Carota的無人機信任這種在數百萬年的演化過程中發展起來的設置。
  • 大自然啟發人類的智慧 仿生設計讓生活更有趣
    大自然是物質的世界,形狀的天地。自然界的無窮信息傳遞給人類,啟發了人類的智慧,豐富了人類的才能。仿生設計是設計師塑造產品形態的重要方法之一,體現出設計師對自然地尊重與理解,形成了「綠色、生態、系統化」的設計思想。那麼今天,小編就從產品設計的視角向站友們解析仿生設計。
  • 來自大自然的靈感 以假亂真的仿生設計
    無論是古代的工具還是現代的仿生設計無不說明多年以來人類一直踐行著這一點。深澤直人與果汁的肌膚多年來MUJI一直貫徹著少即是多的設計理念,作為產品設計師的深澤直人,也不斷產出著多個優秀的設計作品。藝術家用紙做了圓白菜,他先用聚酮精確塑造了這使得圓白菜葉子的造型,然後複製成紙,之後又被設計成碗。圓白菜的所有葉子都被複製出來,鈴木再造的圓白菜重量和真的圓白菜幾乎一樣。
  • 全球9大仿生設計建築,每一個設計靈感都是來自於大自然!
    一直以來,建築師都會從大自然中汲取靈感,各個時代的建築都能找到受大自然啟發的證據。圖:#鳥巢,國家體育場# 國家體育場(鳥巢)是由瑞士赫爾佐格和德梅隆建築設計公司為2008年北京奧運會設計的,中國人在其建成之前就為其取名為「鳥巢」。鳥巢通過網格結構將碗狀看臺、樓梯和屋頂融為整體。
  • 仿生設計:美食為靈感的設計
    仿生設計是設計中常用的手段,當你沒有靈感的時候,不妨參考一下身邊的事物。食物是這個星球上每一個人都喜歡的東西,今天帶來的一系列設計就是以美食為靈感,一起來看看叭~ 01 Avocado Ping-pong 牛油果桌球 這是帶有牛油果圖案的桌球用品。
  • 【時尚與公益】仿生設計讓生活用品回歸自然
    大自然是物質的世界,形狀的天地。自然界的無窮信息傳遞給人類,啟發了人類的智慧,豐富了人類的才能。仿生設計是設計師塑造產品形態的重要方法之一,體現出設計師對自然地尊重與理解,形成了「綠色、生態、系統化」的設計思想。
  • 仿生元素在服裝設計中的創新
    服裝設計中仿生元素的靈感來源   1.自然物態靈感   仿生元素靈感來源之一是自然界中的各種物態,除了動植物以外,還可以延伸為非具象的河川等自然景觀,這些自然物態都能為服裝設計中的仿生元素帶來設計靈感。
  • 仿生服裝:以大自然為繆斯(圖)
    文/曲奇  所謂仿生學,一言以蔽之,就是向大自然學習。它體現了人對大自然中所蘊藏奧秘及其中智慧的欣賞與尊重。事實上,對仿生學的運用不是什麼新鮮事,就拿服裝設計來說吧,喇叭裙、燕尾服、蝙蝠衫等等都是顯而易見的例子。  又如在Jean Paul Gaultier、Christian Dior、Yohji Yamamoto等大師近年的時裝秀裡,都可以明顯看到他們從昆蟲、花卉、鳥類等形狀和色彩中汲取設計靈感。
  • 仿生設計在工業造型設計中的應用
    仿生設計靈感來源於我們生活的大千世界中的各種生物,是在對自然生物體,包括動物、植物、微生物、人類等所具有的典型外部形態的認知基礎上,尋求對產品形態的突破與創新。在產品的設計中引入仿生的元素,不但能增加產品本身的特點,還能增加然與產品之間的情感因素。
  • 來自旗魚和盒子魚的靈感,汽車設計的仿生學分析
    麥克勞倫P1混合動力超級跑車,其設計元素中運用了來自旗魚的靈感。研究的結果發現,這種魚能夠只用博爾特一半的時間便遊完100米的距離。之所以需要這種驚人的速度,是因為它們要追逐一些遊動速度很快的小魚作為食物。
  • 從仿生學的視角審視自然界《大自然母親:創新的靈感》在自博館開幕
    來源/視覺中國新民晚報訊(記者 馬亞寧)「完美入水」與新幹線火車頭,「問問自然」資料庫, 浮沉子與空氣壓載貨船……4月2日上午,《大自然母親:創新的靈感》在上海自然博物館B1樓特展廳拉開帷幕。本次展覽引進自泰國國家科技館,展期3個月。
  • 臺灣仿生科學展登陸廣東科學中心 感受從大自然來的絕妙點子
    臺灣仿生科學展登陸廣東科學中心 感受從大自然來的絕妙點子(科學中心供圖)央廣網廣州8月2日消息(記者鄭澍 通訊員吳晶平)8月1日起,廣東科學中心展出自「臺灣科教館」引進的「仿生」科學展。通過展出科學家從大自然生物演化38億年中發現、學習、進而創作的智慧結晶,同時引進「Tinkering」動手做教育理念,啟發觀眾運用自己的手、生活中隨手可得的材料工具,做出自己的「仿生科技」。
  • 仿生材料研究——大自然是人們解決科學難題的靈感源泉
    大自然是人們解決科學難題的靈感源泉,在之前的研究工作中,研究者們發現沙漠甲殼蟲背、仙人掌刺、蜘蛛絲利用其本身的浸潤性梯度或是結構梯度可以自發地對液體進行定向輸運。最近,受到水在豬籠草口緣表面連續快速定向鋪展現象的啟發,科研人員通過掃描電子顯微鏡分析和解剖豬籠草口緣表面特殊的微觀結構,設計並構築了仿生豬籠草口緣結構,該仿生結構能夠克服上述缺陷,無需外界能量注入,即可實現多種液體自髮長程大體積的定向輸運,擁有超越自然的性能與應用。
  • 千姿百態的仿生家具設計
    家具設計中仿生設計是人與自然碰撞的產物,設計師在大自然中尋找設計的靈感,將自然界的美與設計相融合。一、仿生家具的設計原則仿生設計來源於仿生學,大自然創造出形態各異的生物,為設計師的創作提供了無限設計靈感。
  • 什麼是仿生建築?
    De Mestral從自然中汲取靈感,模仿和複製生物有機體的行為,被Janine Benyus在她的《仿生學——創新的靈感來自大自然》(1997)一書中推廣,這本書介紹了聯繫創造、人類創新與自然的三個方面。
  • 從大自然中尋找靈感(新語)
    自然界中的生物體各自有著獨有的形貌、結構和行為,觀察它們,能為發明創造新型材料提供啟發在科學家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發表了重要講話,強調「我們必須走出適合國情的創新路子,特別是要把原始創新能力提升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實現更多『從0到1』的突破
  • 壯觀的藝術創作來自於大自然的靈感,給我們無限想像!
    壯觀的藝術創作來自於大自然的靈感,給我們無限想像!
  • 從仿生發明中感受大自然的奇妙
    《當自然賦予科技靈感》作者:[法]瑪特·富尼耶出版社:江西人民出版社本書以精彩案例講述植物和動物如何啟發工程師、建築師、科學家的故事,也分析了仿生學成為現代科學研究中最有前景的學科之一的緣由。
  • 仿生設計,不只是形態仿造
    仿生設計主要是運用工業設計的藝術與科學相結合的思維與方法,從人性化的角度,不僅在物質上,更是在精神上追求傳統與現代、自然與人類、藝術與技術、主觀與客觀、個體與大眾等多元化的設計融合與創新,體現辯證、唯物的共生美學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