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生材料研究——大自然是人們解決科學難題的靈感源泉

2020-10-10 飛納電鏡

液體單向輸運在微流控晶片,霧氣收集,噴墨列印乃至潤滑減阻等方面都有著重要的應用。

大自然是人們解決科學難題的靈感源泉,在之前的研究工作中,研究者們發現沙漠甲殼蟲背、仙人掌刺、蜘蛛絲利用其本身的浸潤性梯度或是結構梯度可以自發地對液體進行定向輸運。

研究者通過模仿這些生物體結構,成功地實現了對液體輸運方向的調控。然而這些方法仍然存在很多局限性。如其輸運液體的體積小(< 2 毫升),距離短(< 5 毫米),而且輸運液體的種類也受到限制。

最近,受到水在豬籠草口緣表面連續快速定向鋪展現象的啟發,科研人員通過掃描電子顯微鏡分析和解剖豬籠草口緣表面特殊的微觀結構,設計並構築了仿生豬籠草口緣結構,該仿生結構能夠克服上述缺陷,無需外界能量注入,即可實現多種液體自髮長程大體積的定向輸運,擁有超越自然的性能與應用。

儘管取得了很大的進展,但在這些研究中,液體只能單向的鋪展,而無法實現液體從一個位置到另一個位置的整體移動。

近日,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仿生材料與界面科學重點實驗室的科研人員取得了新進展。在突然自發的氣泡的懸浮作用下,停留在仿豬籠草口緣表面上的液體可以像尺蠖一樣定向和迅速地蠕動爬行。減壓抽真空或化學反應均會引起仿豬籠草口緣表面上的不對稱微腔中的氣泡突然成核,生長,合併(奧斯特瓦爾德熟化過程)和破裂,並在液體下方產生定向的過壓,從而導致液體的定向收縮和伸張。這種通過氣泡調節的新液體定向移動模式有望應用於微流控設備,油水分離和集水系統等。

圖 S1. 豬籠草口緣表面的掃描電鏡(SEM)圖像 (飛納電鏡 Phenom Pro)(a)、(e) 不同生長周期的口緣內表面的掃描電鏡圖。(b) - (d) 和 (f) - (h),豬籠草口緣表面的高倍掃描電鏡圖像。

口緣表面具有二級微槽結構,每個微槽裡面周期性地排列鴨嘴狀的微腔,這些結構使得豬籠草可以將液體從內側不斷地定向輸運到外側,從而在其表面形成一層溼滑的水膜,當昆蟲被吸引過來後,就會從口緣滑落到捕蟲籠中被捕獲。[1]

圖 S9. 仿豬籠草口緣結構的 PDMS 人造表面的掃描電鏡圖(飛納電鏡 Phenom Pro)。[2]

參考文獻

[1] S. Zhou, C. L. Yu, C. X. Li, Z. C. Dong, L. Jiang, Programmable unidirectional liquid transport on peristome-mimetic surfaces under liquid environments. J. Mater. Chem. A 7, 18244-18248 (2019).

[2] S. Zhou, C. L. Yu, C. X. Li, L. Jiang, Z. C. Dong, Droplets Crawling on Peristome-Mimetic Surfaces. Adv. Funct. Mater. 30, 1908066 (2020).

相關焦點

  • 大自然的「點子」有多絕 廣東科學中心引進仿生科學展
    大自然的「點子」有多絕 廣東科學中心引進仿生科學展金羊網  作者:李鋼 湯銘明  2018-08-01 金羊網訊 記者李鋼 實習生 莊灝 通訊員 吳晶平報導:1日,臺灣仿生科學展登陸廣東科學中心
  • 臺灣仿生科學展登陸廣東科學中心 感受從大自然來的絕妙點子
    臺灣仿生科學展登陸廣東科學中心 感受從大自然來的絕妙點子(科學中心供圖)央廣網廣州8月2日消息(記者鄭澍 通訊員吳晶平)8月1日起,廣東科學中心展出自「臺灣科教館」引進的「仿生」科學展。通過展出科學家從大自然生物演化38億年中發現、學習、進而創作的智慧結晶,同時引進「Tinkering」動手做教育理念,啟發觀眾運用自己的手、生活中隨手可得的材料工具,做出自己的「仿生科技」。
  • 來自大自然的靈感,仿生設計在如何影響我們的審美?
    當日常生活正在被科技加速吞噬,地球生態遭到嚴重威脅,人們就對自然愈發嚮往。而在時尚領域,設計師們把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浪漫,轉化為奇思妙想的設計。另一方面,技術發展帶來的創新合成材質,以及建立在仿生學上的面料革命必將是時裝的未來。
  • 從仿生學的視角審視自然界《大自然母親:創新的靈感》在自博館開幕
    來源/視覺中國新民晚報訊(記者 馬亞寧)「完美入水」與新幹線火車頭,「問問自然」資料庫, 浮沉子與空氣壓載貨船……4月2日上午,《大自然母親:創新的靈感》在上海自然博物館B1樓特展廳拉開帷幕。本次展覽引進自泰國國家科技館,展期3個月。
  • 仿生服裝:以大自然為繆斯(圖)
    它體現了人對大自然中所蘊藏奧秘及其中智慧的欣賞與尊重。事實上,對仿生學的運用不是什麼新鮮事,就拿服裝設計來說吧,喇叭裙、燕尾服、蝙蝠衫等等都是顯而易見的例子。  又如在Jean Paul Gaultier、Christian Dior、Yohji Yamamoto等大師近年的時裝秀裡,都可以明顯看到他們從昆蟲、花卉、鳥類等形狀和色彩中汲取設計靈感。
  • 從大自然中尋找靈感(新語)
    自然界中的生物體各自有著獨有的形貌、結構和行為,觀察它們,能為發明創造新型材料提供啟發在科學家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發表了重要講話,強調「我們必須走出適合國情的創新路子,特別是要把原始創新能力提升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實現更多『從0到1』的突破
  • 動物帶來靈感 生物仿生技術為未來醫學帶來無限可能
    傑弗裡·卡普(Jeffrey Karp)是一名生物工程學家,也是一名生物仿生的踐行者。其善於用來自自然界的靈感創造突破性的醫療技術。日前,《衛報》撰文介紹了他的工作,描繪了其正在用生物仿生技術解決人類面臨的醫學問題。
  • 仿生元素在服裝設計中的創新
    仿生元素;服裝設計;靈感;趨勢   隨著服裝設計行業的迅速發展,消費者的自然生態情懷甦醒,仿生元素成了服裝創新設計的靈感源泉;同時,這一創新運用也增強了服裝設計行業的活力,滿足了消費者更高層次的追求。
  • 仿生學,向大自然學習最優秀的解決方案
    當科學家們專心去研究生物的「生存絕技」時,發現人類面對的許多難題,這些「聰明」的生物們早已經巧妙地解決了。就這樣,自然界的生物成了人類的老師,它們為人類提供了許多自然界中最優秀的解決方案,啟發人們把這些應用到社會生產和生活中去。人類從自然界吸取靈感,向生物學習的學科,就是神奇的仿生學。仿生學,顧名思義,就是模仿生物的科學。
  • 神奇的生命:自然靈感啟發下的仿生建築 
    通過對自然界生命體的研究與模仿,研發出新的技術或理論,來解決人類生活發展中遇到的難題。經過億萬年來的選擇與進化,生命體以一種最為合理方式存在於自然之中。迄今為止,尚未有任何人工製品能超越自然的造物。   仿生建築(Biomimetic architecture)是當代建築設計運動中的代表性一員,通過研究有機生物的生理、結構、行為,作為設計以及建築表達的靈感來源。
  • 仿生設計是如何解決兒童玩具外觀設計的難題的?
    在兒童玩具外觀設計過程中,仿生設計是最常用的手法之一,許許多多的兒童玩具得益於仿生設計,而這也給人類跟自然界有一個高度統一的契合點。 仿生設計可以是仿生物的形態,也是可以仿生物的聲音、結構、甚至是功能。但在兒童玩具外觀設計中,最常見的還是仿造生物的形態、色彩以及意像。
  • 14大神奇的仿生科技:粘性機器人創意來源於壁虎
    據國外媒體報導,大自然是人類賴以生存的母體,人類的發展進步離不開大自然的庇護。在科學領域同樣如此,科學家和工程師們的很多發明創造都是從大自然身上獲得靈感,比如能夠像鳥類和蝙蝠一樣在天空中振翅飛翔的偵察相機,擁有壁虎足墊一樣粘附功能的機器人可以在垂直的光滑牆壁上攀爬等。
  • 什麼是仿生建築?
    通過研究這種植物,7年之後,他發明了鉤和環扣,將其命名為魔術貼(Velcro)。De Mestral從自然中汲取靈感,模仿和複製生物有機體的行為,被Janine Benyus在她的《仿生學——創新的靈感來自大自然》(1997)一書中推廣,這本書介紹了聯繫創造、人類創新與自然的三個方面。
  • 仿生材料的工業應用首秀:海洋生物的強韌奧秘讓「超級鋼」誕生
    科學家用了 6 年的時間,終於發現這種天生強韌背後的秘密,並將貝殼類生物的相應結構通過仿生手段應用於工業材料的不鏽鋼中,提高了材料的機械韌性。Ritchie 院士,以及香港城市大學呂堅院士,對海洋貝殼類生物的足絲(Byssus)進行了深入研究,通過仿生手段將這種生物的材料結構實現在了不鏽鋼材料中,使其機械性能得以提高。研究成果於 5 月 23 日發表在 Scientific Reports 上。
  • 從仿生發明中感受大自然的奇妙
    《當自然賦予科技靈感》作者:[法]瑪特·富尼耶出版社:江西人民出版社本書以精彩案例講述植物和動物如何啟發工程師、建築師、科學家的故事,也分析了仿生學成為現代科學研究中最有前景的學科之一的緣由。
  • 《科學大家》專欄|大自然的啟示:仿生學可以走多遠?
    受到大自然的啟示,人類已經實現了許多偉大的仿生工程,很多與普通人生產生活息息相關的產品或技術。這些仿生學的成功應用都是依據自然對人類的啟示,設計出具有既精巧又複雜形狀和功能的材料、設施、產品、技術等。仿生材料是近二十多年的研究熱點,包括荷葉的疏水性表面,堅硬的貝殼,通過折射產生不同色彩的蝴蝶翅膀等,研究人員都已經成功地在實驗室中學習這些功能做了人工材料。
  • 來自大自然的靈感 以假亂真的仿生設計
    自古以來,自然界就是人類各種科學技術以及重大發明的源泉。在漫長的生物進化過程中,經過歷代生物的更迭與發展逐步成熟並具備了適應自然的能力,人類作為自然界的一員,周遭動植物的奇妙特點,吸引著他們想像與模仿。無論是古代的工具還是現代的仿生設計無不說明多年以來人類一直踐行著這一點。深澤直人與果汁的肌膚
  • 仿生創新 | 技術研發創新工具——走進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
    「仿生」這個全新的創新理念引發了學員極大的興趣和熱情。參會學員表示,仿生創新為他們目前的研發工作帶來很多啟發,同時也對創新靈感起到非常積極的作用。一直以來中國商飛對研發創新保持高度重視,而仿生創新正是可以為高速發展的製造企業解決研發過程中的技術難題,提供具象、有效並可快速落地的創新方法。
  • 大自然啟發人類的智慧 仿生設計讓生活更有趣
    大自然是物質的世界,形狀的天地。自然界的無窮信息傳遞給人類,啟發了人類的智慧,豐富了人類的才能。仿生設計是設計師塑造產品形態的重要方法之一,體現出設計師對自然地尊重與理解,形成了「綠色、生態、系統化」的設計思想。那麼今天,小編就從產品設計的視角向站友們解析仿生設計。
  • 外泌體仿生納米顆粒,有效殺傷腫瘤幹細胞,解決癌症復發難題
    納米材料常通過偶聯靶向分子實現抗腫瘤藥物靶向輸送,但不同腫瘤幹細胞表達不同的表面標誌物,如何將藥物高效運送到不同腫瘤幹細胞並發揮作用是目前腫瘤治療亟待解決的難題。研究團隊構建了一種腫瘤細胞外排的外泌體仿生多孔矽納米粒(E-PSiNPs),用於腫瘤幹細胞的靶向給藥,具有良好的抗腫瘤和殺傷腫瘤幹細胞能力。該研究表明,外泌體-仿生納米顆粒,具有作為藥物載體提高抗癌功效的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