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仿生發明中感受大自然的奇妙

2020-12-08 華龍網

《當自然賦予科技靈感》

作者:[法]瑪特·富尼耶

出版社:江西人民出版社

本書以精彩案例講述植物和動物如何啟發工程師、建築師、科學家的故事,也分析了仿生學成為現代科學研究中最有前景的學科之一的緣由。書中提及的仿生發明的故事充滿趣味,我們從中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與慷慨。

薦書人說

李暉(重慶購書中心、新山書屋創始人):

科學的發展離不開「好奇心」,好奇心與創造性在康德那裡一起構成了「先驗想像力」的內在部分。而人類的創造性,往往來自於對已知世界的好奇與洞察。

本書作者瑪特·富尼耶,童年和青年的大部分時間都在梅康圖爾山林間度過。作為對動植物有著深入研究的助理教授,他從仿生學的角度,解讀著人類的創造性——從仿人股骨建造的艾菲爾鐵塔,到計算機利用蜂群思維編寫程序,我們不禁為生物演化出來的各種高度適應環境的特性讚嘆,也為發明家從觀察自然到師法自然,體現出的洞察力與巧妙構思擊掌叫絕。總之,這是一部非常適合中小學生閱讀的科普作品,我相信它能激發孩子的好奇心,用眼睛與心靈去洞察和感受這個世界。

相關焦點

  • 臺灣仿生科學展登陸廣東科學中心 感受從大自然來的絕妙點子
    臺灣仿生科學展登陸廣東科學中心 感受從大自然來的絕妙點子(科學中心供圖)央廣網廣州8月2日消息(記者鄭澍 通訊員吳晶平)8月1日起,廣東科學中心展出自「臺灣科教館」引進的「仿生」科學展。通過展出科學家從大自然生物演化38億年中發現、學習、進而創作的智慧結晶,同時引進「Tinkering」動手做教育理念,啟發觀眾運用自己的手、生活中隨手可得的材料工具,做出自己的「仿生科技」。
  • 來自大自然的靈感,仿生設計在如何影響我們的審美?
    而在時尚領域,設計師們把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浪漫,轉化為奇思妙想的設計。另一方面,技術發展帶來的創新合成材質,以及建立在仿生學上的面料革命必將是時裝的未來。這不僅應對了環保挑戰,還被賦予新的思考方式,催化創意的各種可能,進化出全新的審美模式。自然界本身具有特殊的、深不可測的魅力,神秘的大自然總能觸動設計師的心,給人以心靈的震撼。
  • 仿生建築——觸摸未來的門
    仿生學是指人類模仿生物功能,來發明創造的科學,研究對象是生物體的結構、功能和工作原理,並將這些原理移植於人造工程技術之中,
  • 大自然的「點子」有多絕 廣東科學中心引進仿生科學展
    大自然的「點子」有多絕 廣東科學中心引進仿生科學展金羊網  作者:李鋼 湯銘明  2018-08-01 金羊網訊 記者李鋼 實習生 莊灝 通訊員 吳晶平報導:1日,臺灣仿生科學展登陸廣東科學中心
  • 來自大自然的靈感 以假亂真的仿生設計
    自古以來,自然界就是人類各種科學技術以及重大發明的源泉。在漫長的生物進化過程中,經過歷代生物的更迭與發展逐步成熟並具備了適應自然的能力,人類作為自然界的一員,周遭動植物的奇妙特點,吸引著他們想像與模仿。無論是古代的工具還是現代的仿生設計無不說明多年以來人類一直踐行著這一點。深澤直人與果汁的肌膚
  • 這些優秀的仿生機器人,有些已經開始應用
    人類從誕生開始就在不停的進化學習,從大自然中吸取經驗與教訓,學習大自然的奇妙饋贈,而現代科技更是加速了人類對自然奧秘的探索,我們研究蒼蠅的眼睛而發明的鷹眼攝像機,我們對鳥的研究而設計了飛機的造型,我們研究蝙蝠而發明了雷達。
  • 仿生建築
    其實,仿生建築(Bionic architecture)不就是模仿某種生物的特徵與特性,在建築活動中得到有益的應用嘛。當然,要想真正做到讓考官滿意,就要有一定答題深度與邏輯思維了。「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自然界到處都是生活的存在的群體之下個體優良的精彩實例,永遠開啟著我們設計師建築師的智慧。
  • 仿生服裝:以大自然為繆斯(圖)
    Donna Sgro模仿藍閃蝶用結構生色纖維材質製作的裙子Katie Ledger模仿蛇的蛻皮設計出可逐層剝棄的服飾  文/曲奇  所謂仿生學,一言以蔽之,就是向大自然學習它體現了人對大自然中所蘊藏奧秘及其中智慧的欣賞與尊重。事實上,對仿生學的運用不是什麼新鮮事,就拿服裝設計來說吧,喇叭裙、燕尾服、蝙蝠衫等等都是顯而易見的例子。  又如在Jean Paul Gaultier、Christian Dior、Yohji Yamamoto等大師近年的時裝秀裡,都可以明顯看到他們從昆蟲、花卉、鳥類等形狀和色彩中汲取設計靈感。
  • 從大自然中尋找靈感(新語)
    自然界中的生物體各自有著獨有的形貌、結構和行為,觀察它們,能為發明創造新型材料提供啟發在科學家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發表了重要講話,強調「我們必須走出適合國情的創新路子,特別是要把原始創新能力提升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實現更多『從0到1』的突破
  • 完美的方案就藏在大自然中
    據說,這兩款水瓶就像沐霧甲蟲一樣,利用並提取空氣中的水分冷凝產生飲用水。換言之,只要有這兩款水壺中的一種,哪裡有水汽,哪裡就有水源。初出茅廬的瑞茲特憑這兩項設計,入圍了詹姆斯·戴森(James Dyson)獎。  大自然中可能隱藏完美的設計方案,這不止是瑞特茲個人的感觸。
  • 千姿百態的仿生家具設計
    達文西曾說「人類的靈性將會創設出多樣的發明,但是它並不能使得這些發明更美妙、更簡潔、更明朗,因為自然的產物都是恰到好處的」。家具設計中仿生設計是人與自然碰撞的產物,設計師在大自然中尋找設計的靈感,將自然界的美與設計相融合。
  • 走進動植物標本館,感受大自然魅力
    走進動植物標本館,感受大自然魅力黃龍縣石堡幼兒園幼兒期是發展的關鍵期,他們對自然、對周圍的一切都沒有全面系統的了解,但同時又對他們有著濃厚的興趣,喜歡親自去觀察去體驗,從而去了解、去熱愛。12月3日,黃龍縣石堡幼兒園中班的小朋友在老師的帶領下,走進了延安市黃龍山褐馬雞國家自然保護區宣教館,開啟了一次近距離觀察各種動物、植物,奇妙體驗之旅。首先映入孩子們眼帘的是植物標本館,孩子們好奇地觀看各個標本,認真聆聽教師介紹植物的進化歷程、植物的藥用價值等內容,孩子們頓時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 奇妙的大自然手抄報怎麼畫
    首先畫出一棵向日葵,利用花盤作邊框,順著手抄報的邊緣畫上花邊,畫上樹葉、太陽、彩虹等裝飾,右側畫上方形邊框,先給向日葵花朵塗黃色,主題和彩虹塗彩色,手抄報邊緣塗藍色,方形邊框塗粉色,奇妙的大自然手抄報就完成了。
  • 奇妙的仿生學——大自然的饋贈
    仿生學從自然界和自然系統中汲取靈感。經過數百萬年的實踐,大自然已經摸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在自然界中,根本不存在廢物一說——任何一種動植物留下的東西都是另一物種的食物。效率低下的情況在自然界不會持續太久,人類工程師和設計師還經常在自然界中尋找現代問題的解決方案。以下三個仿生學實例,必能讓你大吃一驚。
  • 14大神奇的仿生科技:粘性機器人創意來源於壁虎
    據國外媒體報導,大自然是人類賴以生存的母體,人類的發展進步離不開大自然的庇護。在科學領域同樣如此,科學家和工程師們的很多發明創造都是從大自然身上獲得靈感,比如能夠像鳥類和蝙蝠一樣在天空中振翅飛翔的偵察相機,擁有壁虎足墊一樣粘附功能的機器人可以在垂直的光滑牆壁上攀爬等。
  • 什麼是仿生建築?
    通過研究這種植物,7年之後,他發明了鉤和環扣,將其命名為魔術貼(Velcro)。De Mestral從自然中汲取靈感,模仿和複製生物有機體的行為,被Janine Benyus在她的《仿生學——創新的靈感來自大自然》(1997)一書中推廣,這本書介紹了聯繫創造、人類創新與自然的三個方面。
  • 人類模仿大自然的「設計」——建築中的大自然仿生學
    所以,大自然的精妙建築確是人類建築師和設計師的最好老師。我們可以發現,人類的創造不管多麼精巧,幾乎都能在大自然的創造物中找到對應的影子。於是,人們開始對大自然進行有意識地模仿,從大自然汲取營養,請大自然開拓思路,一門新興的綜合學科——仿生學便應運而生了。
  • 廣告中仿生形態的運用!
    文/黃雄 劉媛 大自然就是一個到處充滿鬼爺神工、經典設計的地方,對於設計師而言,它是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設計寶藏」。仿生思維作為一種創造性思維在設計中有很大的應用價值,運用恰當的方法,加強創造性思維的訓練是必不可少的。
  • 大自然啟發人類的智慧 仿生設計讓生活更有趣
    大自然是物質的世界,形狀的天地。自然界的無窮信息傳遞給人類,啟發了人類的智慧,豐富了人類的才能。仿生設計是設計師塑造產品形態的重要方法之一,體現出設計師對自然地尊重與理解,形成了「綠色、生態、系統化」的設計思想。那麼今天,小編就從產品設計的視角向站友們解析仿生設計。
  • 仿生設計——來自大自然的力量
    仿生設計主要是運用工業設計的藝術與科學相結合的思維與方法,從人性化的角度,不僅在物質上,更是在精神上追求自然與人類、藝術與技術等多元化的設計融合與創新,體現辯證、唯物的共生美學觀。仿生設計學以自然界萬事萬物為原型,通過深度剖析其的「形」、「色」、「音」、「功能」、「結構」等,通過運用專業的設計手段,有選擇地在設計過程中應用這些特徵原理進行再設計,同時結合仿生學的研究成果,為設計提供新的思想、新的原理、新的方法和新的途徑。